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生论/人格修养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四百年来从未绝版,西方的《论语》,掌玺大臣孔子向你讲述生存之道,你看的不是一本书,是让生命闪耀的星星之火。他被称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他是一个伟大的智者。

《人生论》是弗兰西斯·培根留给世人的一部杰作,也是英国散文的代表作。培根广征博引,他的用典之广,可以说涵盖了人们所能想到的一切知识: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史学、哲学、神话、宗教、伦理、天文、地理、民俗。

内容推荐

培根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创立了科学归纳法,鼓励人们以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对整个人类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1597年,《人生论》在英国首版后,即以文笔优美、语句简洁、趣味隽永、格言精妙而大受欢迎,多次再版重印,历四百多年而未衰,被译为世界上几乎所有文字。2000年还被美国公众评选为最受喜爱的十本著作之一。它与蒙田《随笔集》、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人生论》充满了作者对人世的通透洞察,体现了作者的现实主义与其道德理想的完美融合,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古典人文主义价值观念和政治理想的集中体现。

目录

译序

题献

一 论真理

二 论死亡

三 论报复

四 论逆境

五 论作伪与掩饰

六 论父母与子女

七 论结婚与独身

八 论嫉妒

九 论爱情

十 论高位

十一 论大胆

十二 论善与性善

十三 论贵族

十四 论无神论

十五 论迷信

十六 论旅行

十七 论君权

十八 论进言

十九 论拖延

二十 论狡猾

二十一 论为了私利的智慧

二十二 论革新

二十三 论迅速

二十四 论表面上的聪明

二十五 论友谊

二十六 论消费

二十七 论王国和政府的真正伟大之处

二十八 论养生

二十九 论怀疑

三十 论谈吐

三十一 论财富

三十二 论预言

三十三 论野心

三十四 论人的天性

三十五 论习惯与教育

三十六 论命运

三十七 论青年与老年

三十八 论美

三十九 论残疾

四十 论谈判

四十一 论随从和朋友

四十二 论请托者

四十三 论学业

四十四 论党派

四十五 论礼貌和尊重

四十六 论赞扬

四十七 论虚荣

四十八 论荣誉与名声

四十九 论司法

五十 论愤怒

试读章节

五 论作伪与掩饰

掩饰只不过是一种怯懦的计谋或者智慧,因为要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说真话并且说真话,是需要有一种有力的理解力和一颗坚强的心的。因而那种软弱的政治家,也就成了掩饰的高手。

塔西佗说,“利维亚兼有她丈夫的计谋和她儿子的掩饰”,这也就是说,奥古斯都擅长于计谋或者策略,而提比略则是擅长于掩饰。还有,当缪西阿努斯劝韦斯巴芗举兵起事推翻维太利乌斯的时候,他说道:“我们现在起事,对手既没有奥古斯都的敏锐的判断力,也没有提比略的极端的小心或者谨慎。”计谋或者策略、作伪或者谨慎这些特征,确实是不同的习惯和才能,须予以辨别。因为如果一个人拥有那种敏锐的判断力,能够看出什么事情应该公开,什么事情应该隐藏起来,什么事情应该展现得若隐若现,而且是向谁展现和何时展现(诚如塔西佗所言,这些确实是治国之术和处世之术),那么对这个人而言,掩饰的习惯也就是一种障碍和一种不利之处。但如果一个人不能获得那种判断力,那么一般说来也就由着他去谨慎从事,成为一个掩饰者了。因为当一个人不能随机应变的时候,那么采取一般说来是最安全最谨慎的做法也就为佳,就像目力不济的人走路安稳一样。无可否认,有史以来最有能力的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都是坦率真诚的,并且享有一种信实不欺的名声。不过话得说回来,他们又像训练有素的马,因为他们在顺利的时候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止,什么时候应该转弯;而且在他们认为情势确实要求做出掩饰的时候,如果他们因而使用了掩饰,那么以前有关他们的真诚和待人清白所广为流传的见解,也就使得他们几乎辨认不出来了。

这种自我遮盖和掩饰有三个层次。第一是谨慎、保留和保密,也就是一个人使自己不被注意,或者让人看不出他的本色。第二是掩饰,这是用的否定的方法,也就是一个人露出迹象端倪来,以说明他并不是他那个人。第三则是作伪,这是用的肯定的方法,也就是一个人有目的地和明确地冒充和假装成为并非他本人的那个人。

就这些当中的第一层次——保密而言,它确实是告解神父的美德。而且无疑,保密的人能听见许多的忏悔。因为谁肯向一个信口雌黄者或者爱唠叨的人敞开心扉呢?但如果一个人被认为是保密的,人们也会要求他把秘密给透露出来,正如憋进去的空气越多,就越会把它吐出来一般。在忏悔的时候,隐私的披露并不是出于世俗的需要,而是为了缓解心里的压力,保密的人也能以同样的方式得知许多事情,因为人们更乐于宣泄心事而不是增加心事。简言之,神秘之处是由保密所造成的。除此之外,(说实话)不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裸露都是不合适的。而且如果人的举止和行动并不是完全不加掩饰的话,那么给人的举止和行为所增加的受人尊敬之处也就不会少。至于饶舌者和易泄密的人,他们通常是轻率的且又轻信,因为言其所知的人,也会言其所不知。因而记下这句话吧:“一种保密的习惯既是明智的,又是有道德的。”而在保密的时候,人的面孔最好还是允许他的舌头说话。这是因为,既然人的面容在受人注意和可信性上,要超出话语许多倍,那么人的自我如果是由面容的特征给显露出来,也就是一大弱点和一大泄露。

第二个层次,也就是掩饰,在许多情况中掩饰是出于需要而由保密引起的,因而保密的人,也就在某种程度上一定是个掩饰者。因为人们是太狡诈了,不能容忍一个人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姿态,不能容忍一个人又保密,又使天平不向一方倾斜。因而他们会用种种问题包围着他,劝诱他,从他的身上探出口气来,这样一来,除非他是保持着一种滑稽可笑的沉默,否则他就一定会多少显露出一种倾向来;或者,如果他没有显露出倾向的话,他们就会根据他的沉默来推断,就像根据他的话语来推断一样。至于含糊其辞或者模棱两可的话语,那是不能存在长久的。因而除非给自己留有一点掩饰的余地,否则谁也不能保密,掩饰只不过好像是保密的下摆或者裙裾而已。

但就第三个层次,也就是作伪和虚假的表白而言,我认为,除非是用于重大的和罕见的事情之中,否则它是更应该受到责备的,而且也不够明智。因而,一种普遍的作伪的习惯(也就是这最后一个层次),也就是一种邪恶,它或者是产生自一种天生的不诚实或者胆怯,或者产生自一种有着某些重大缺陷的心智,由于一个人必须掩盖那种心智,也就使得他在别的事情上作伪,以免他的技艺被弃之不用。

作伪与掩饰有三大好处。第一个好处就是,可使对手丧失警惕而又可出其不意。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动机公开的话,那就等于发出了警报,把所有反对他的人都召集了起来。第二个好处就是,可为一己留下一个相当大的退路。因为一个人若是用一个明了的宣告把自己给约束起来的话,他就必须或者是成功,或者是垮台。第三个好处就是,可以更好地看破别人的心思。因为一个暴露自己想法的人,人们是难得向他提出反面意见的,而是会让他继续下去,并把他们的言论自由变成思想自由。因而西班牙人所说的“撒一个谎也就发现一个真相”,就是一个精彩而又精明的谚语,好像只有通过作伪才能发现真相似的。作伪与掩饰也有三个不利之处,这与那三大好处扯平了。第一就是,作伪与掩饰通常随之表现出一种恐惧,而不管在什么事情中,这都会使箭上的羽毛竖立起来,使得箭不再是直接飞向鹄的。第二就是,作伪与掩饰使得许多人在思想上困惑茫然,而否则的话,他们也许是会与他合作的,因而作伪与掩饰使得一个人几乎是独自走向他本人的目的地。第三个也是最大的不利之处就是,作伪与掩饰剥夺了一个人的一个最为主要的行动的工具,那就是信任和信赖。最好的气质和性情,就是拥有一个坦率的名声,有保密的习惯,适合时机地使用掩饰,并且在没有补救办法的情况下,拥有作伪的能力。

P15-19

序言

本书原名为《培根论说文集,又名在世俗上和道德上的忠告》(THE ESSAYES or COUNSELS CIVILL & MORALL of FRANCIS BACON LORD VERULAM),在这套《人格修养文库》中,命名为《人生论》。

以“人生论”名之,可谓恰到好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中文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培根作了精湛的权威性论述。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是“英国法官、朝臣、政治家、哲学家、英语语言大师。世人所铭记的,是他几十篇体现了明智处世本领的散文;史家记载的,是他曾经享有的职位和权力;而真正重要的,是他大声疾呼提倡新方法,使人类藉此树立起驾驭自然的合法权力。”(第6卷第421页)就他的方法论对后世科学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而言,培根位居人类文明史中的巨人之列,应该是当之无愧。

而他为世人所铭记所依赖的那几十篇散文,就是《培根论说文集》。原书共58篇,这里选用了50篇。

这本《论说文集》,培根写了大致30年的时间,直到去世前的那一年还在修订,可以说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在世俗上和道德上的忠告”,“这些文章以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读者为对象,谈论哲学、宗教、政治制度和国家以及处世、修身、养性等问题”(杨周翰、吴达元、赵萝蕤主编,《欧洲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上卷,第161页)。这本书“也是一本为进入仕途的青年的必读书”,“可以看作是一部培养新贵族的教科书”(杨周翰,《十七世纪英国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9页;第179页)。不过培根的这些忠告,有价值处固然很多,但也有一些迂腐之见,有一些论述也难以令人接受。例如,“他在论述处世接物的文章中肯定自私自利、尔虞我诈的资产阶级道德标准”(《欧洲文学史》上卷,第161页)。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培根本人也说,“完全按照书本上的规则来进行判断,则是学者的怪癖”(见“论学业”)。对书中所言,读者自会取舍。

培根的《论说文集》篇幅不大,但博大精深。培根本人就是一位博学之士。早在1592年,他31岁的时候,培根就在给他的姨夫、权倾朝野的伯利勋爵的信中说,“我是把一切知识都看作我的研究领域”。在这本《论说文集》中,培根广征博引,他的用典之广,可以说涵盖了人们所能想到的一切知识: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史学、哲学、神话、宗教、伦理、天文、地理、民俗。

例如,培根对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圣经》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的运用,就使得这本《论说文集》成了一本博学的书。读一本书也许并不能使人博学,但读培根的这本《论说文集》,则一定会有助于人们成为博学的人。

这还是一本智慧的书。培根还著有《古人的智慧》一书,解释了古典寓言和古典神话的寓意,这说明培根对人类的智慧有深厚的积累。培根是哲学家,这本《论说文集》的副标题是“忠告”,这些忠告自然不乏富有哲理的智慧。培根善用比喻,用词精练,往往以警句的形式说明他的道理,所以他的一些睿智的话语令人过目难忘。再者,他的一些智慧在今天并未过时,而是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这本书的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也就在于此。

这本书的智慧,可以用引语来说明。他的睿智的话语俯拾皆是,有的篇目,如“论学业”,可以说是句句都有哲理。因举不胜举,所以这儿仅举数例。  如,在“论真理”中,培根说:“诗人说谎,是因为谎言带来愉快。”这实在是一句饱含着智慧的话,我们不也说,诗歌是美丽的谎言吗?

谈到爱情,培根引用古人的话说:“又要恋爱又要明智是不可能的”(见“论爱情”)。读之令人忍俊不禁。谈到婚姻,培根说:“妻子是青年人的情人,中年人的伴侣,老年人的保姆”(见“论结婚与独身”)。我相信,如果明白这个道理,每一对夫妇都能白头偕老。

谈到金钱,培根说:“金钱好似肥料,不散发开来就没有用处”(见“论反叛和动乱”)。培根这儿讲的是治国之道,也就是不让国内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中。笼而统之,这句话也不无道理。我们就常说,金钱是身外之物。

在“论谈判”中,培根说:“在一切有难度的谈判中,不可指望能同时既播种又收获。”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在求职的时候(求职可以看作广义上的谈判),就不会沉不住气。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他从容地原谅和宽恕别人的冒犯,那就表明他的头脑是被置于伤害之上的,因而他就不能被伤害射中”(见“论善与性善”)。我以为,在人生的道路上,这不失为一种可取的哲人态度。

不再例举了。读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会自己挖掘这个智慧的宝库。

这还是一本大手笔的书。

有关培根在文学上的造诣,我拟引用我国前辈学者的权威性的论述来予以说明。

杨周翰先生说:“十九世纪浪漫派批评家科勒律治把泰勒和莎士比亚、培根、弥尔顿并列为早期英国文学里的四大天才”(《十七世纪英国文学》,第209页)。

培根的文章能够多么引人入胜?“琼生有一段话评论培根演说,说得很好。他说:‘若论说话干净、准确、有分量、最不空洞、最没有废话,谁也比不过他。……听众不能咳嗽,不能回首他顾,咳嗽一下或回一下头,必有损失。’……‘每个听他演讲的人唯恐他结束’”(《十七世纪英国文学》,第12页)。

有关培根的风格特点,王佐良先生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拜读以后,觉得实难割舍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故全文引证如下。王佐良先生说:“培根本人喜欢用拉丁文写他认为重要的著作,以为这样才可为全欧洲的学者所知,而且可垂久远。这也是他未能摆脱同时代文人的积习的一端。其实他是很会运用本国文字的。有两种风格并存于他的文章中:有时简约,有时繁复。但不论何体,他总以准确达意为目的,文章总是条理分明,论点清楚。但是如果以为培根只有冷静的智慧而无热情的诗意却是错了:他对于推进科学是充满热情的,在谈到人类征服自然的前途时真是雄辩滔滔;他的文笔也不时闪耀着诗情,而且正因为他的文章饱含着智慧,一般是朴素的,在这样的环境下,诗情一出现,就显得特别美丽,令读者的眼睛为之一亮,对于文章意义的体会也就特别深刻了——总之,决不是那种仅仅写来为装饰与炫耀的浮华辞藻。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做到马克思所说的,使‘物质以其诗意的感性光泽对人全身心发出微笑’。诗人雪莱在谈到培根的随笔《谈死》(按,亦即‘论死亡’)的时候,还曾赞叹地说:‘培根勋爵是一个诗人’(《诗之辩护》)”(王佐良,《英国诗文选译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年版,第3页)。这本《论说文集》是培根的主要文学著作,他的风格特点在这儿表现得也最为显著。

培根用他的著作,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按照培根研究专家斯米顿的说法,这本《论说文集》初版一问世,就几乎成了一本划时代的书。何为划时代?举例言之,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就是一本划时代的书。斯米顿还认为,这本《论说文集》还是一本世界性的书,不是为一个国家而做,而是为世界而做;不是适应于一个时代,而是适应于所有的时代。这一点,已被几百年的历史所证实。而且,我实在看不出,未来的世世代代的人,竞还会有不看这本书的理由。所谓不朽,也就是能与时间相抗衡。这本《论说文集》,就是一本能与时间相抗衡的书。

按照基督教的“千年期”来说,相对于今天的21世纪,《培根论说文集》是上个千年的事情了。如果要评选在上个千年当中超越国界的书,那么《培根论说文集》位列其中,则自然是当之无愧。

王义国

2010年9月于浙江台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生论/人格修养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弗朗西斯·培根
译者 王义国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40259
开本 32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5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63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