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契诃夫书信集(精)
内容
目录

1 致米·巴·契诃夫(不早于1879年4月5日)
2 致尼·亚·列伊金(1883年1月12日)
3 致尼·亚·列伊金(1885年10月12或13日)
4 致德·瓦·格里戈罗维奇(1886年3月28日)
5 致亚·巴·契诃夫(1886年5月10日)
6 致尼·亚·列伊金(1886年5月27日)
7 致玛·符·基谢廖娃(1886年9月29日)
8 致玛·符·基谢廖娃(1886年10月29日)
9 致玛·符·基谢廖娃(1887年1月14日)
10 致德·瓦·格里戈罗维奇(1887年2月12日)
11 致伊·阿·别洛乌索夫(1887年8月3日)
12 致符·加·柯罗连科(1887年10月17日)
13 致尼·米·叶若夫(1887年10月27日)
14 致符·加·柯罗连科(1888年1月9日)
15 致德·瓦·格里戈罗维奇(1888年1月12日)
16 致亚·彼·波隆斯基(1888年1月18日)
17 致阿·尼·普列谢耶夫(1888年2月5日)
18 致尼·阿·赫洛波夫(1888年2月13日)
19 致伊·列·列昂捷耶夫(谢格洛夫)(1888年2月22日)
20 致尼·阿·赫洛波夫(1888年3月22日)
21 致阿·谢·苏沃林(1888年4月3日)
22 致阿·尼·马斯洛夫(别热茨基)(1888年4月7日)
23 致伊·列·列昂捷耶夫(谢格洛夫)(1888年6月9日)
24 致伊·列·列昂捷耶夫(谢格洛夫)(1888年7月18日)
25 致阿·谢·苏沃林(1888年9月11日)
26 致阿·尼·普列谢耶夫(1888年9月15日)
27 致阿·尼·普列谢耶夫(1888年9月30日)
28 致阿·尼·普列谢耶夫(1888年10月4日)
29 致阿·尼·普列谢耶夫(1888年10月4日)
30 致阿·尼·普列谢耶夫(1888年10月9日)
31 致亚·谢·拉扎烈夫(格鲁津斯基)(1888年10月20日)
32 致阿·谢·苏沃林(1888年10月27日)
33 致阿·谢·苏沃林(1888年11月3日)
34 致阿·尼·普列谢耶夫(1888年11月13日)
35 致阿·谢·苏沃林(1888年11月28日)
36 致阿·谢·苏沃林(1888年12月23日)
37 致阿·谢·苏沃林(1888年12月26日)
38 致阿·谢·苏沃林(1889年1月7日)
39 致阿·谢·苏沃林(1889年2月8日)
40 致符·阿·吉洪诺夫(1889年2月10日)
41 致伊·列·列昂捷耶夫(谢格洛夫)(1889年2月18日)
42 致阿·谢·苏沃林(1889年3月5日)
43 致彼·阿·谢尔盖延科(1889年3月6日)
44 致符·阿·吉洪诺夫(1889年3月7日)
45 致亚·巴·契诃夫(1889年4月11日)
46 致阿·谢·苏沃林(1889年5月初)
47 致阿·谢·苏沃林(1889年5月4日)
48 致阿·谢·苏沃林(1889年5月7日)
49 致亚·巴·契诃夫(1889年5月8日)
50 致阿·谢·苏沃林(1889年5月15日)
51 致阿·尼·普列谢耶夫(1889年6月26日)
52 致符·阿·吉洪诺夫(1889年9月13日)
53 致阿·尼·普列谢耶夫(1889年9月14日)
54 致阿·尼·普列谢耶夫(1889年9月30日)
55 致阿·谢·苏沃林(1889年10月17日)
56 致阿·谢·苏沃林(1889年10月23日)
57 致亚·谢·拉扎烈夫(格鲁津斯基)(1889年11月1日)
58 致玛·符·基谢廖娃(1889年12月3日)
59 致阿·谢·苏沃林(1889年12月20日左右)
60 致阿·尼·普列谢耶夫(1889年12月25日)
61 致阿·谢·苏沃林(1889年12月27日)
62 致费·亚·库马宁(1890年1月8日)
63 致尼·米·叶若夫(1890年1月23日)
64 致阿·尼·普列谢耶夫(1890年2月15日)
65 致莫·伊·柴可夫斯基(1890年2月16日)
66 致亚·谢·拉扎烈夫(格鲁津斯基)(1890年3月13日)
67 致莫·伊·柴可夫斯基(1890年3月16日)
68 致伊·列·列昂捷耶夫(谢格洛夫)(1890年3月22日)
69 致阿·谢·苏沃林(1890年4月1日)
70 致武·米·拉夫罗夫(1890年4月10日)
71 致阿·谢·苏沃林(1890年12月9日)
72 致阿·谢·苏沃林(1890年12月17日)
73 致阿·谢·苏沃林(1891年2月6日)
74 致契诃夫一家(1891年4月1(133日)
75 致阿·谢·苏沃林(1891年5月10日)
76 致阿·谢·苏沃林(1891年5月18日)
77 致叶·米·沙芙罗娃(1891年5月28日)
78 致费·阿·切尔温斯基(1891年7月2日)
79 致阿·谢·苏沃林(1891年7月24日)
80 致奥古斯丁·费尔扎尔(1891年8月14日)
81 致阿·谢·苏沃林(1891年8月28日)
82 致阿·谢·苏沃林(1891年8月30日)
83 致阿·谢·苏沃林(1891年9月8日)
84 致叶·米·沙芙罗娃(1891年9月16日)
85 致阿·谢·苏沃林(1891年10月20日)
86 致阿·谢·苏沃林(1891年10月25日)
87 致阿·谢·苏沃林(1891年11月22日)
88 致阿·谢·苏沃林(1891年11月30日)
89 致阿·谢·苏沃林(1891年12月3日)
90 致阿·谢·苏沃林(1891年12月13日)
91 致谢·阿·安德烈耶夫斯基(1891年12月25日)
92 致莉·阿·阿维洛娃(1892年2月21日)
93 致莉·阿·阿维洛娃(1892年3月3日)
94 致阿·谢·苏沃林(1892年3月11日)
95 致莉·阿·阿维洛娃(1892年3月19日)
96 致阿·
精彩页
3 致尼·亚·列伊金
1885年10月12或13日,莫斯科
尊敬的尼古拉·亚历山大洛维奇!
我在新住所收到了您的信。现在我的住所在莫斯科河南岸市区,这里是地地道道的外省地方:清洁,安静,东西便宜和……傻里傻气。《花絮》遭到了洗劫,我好似当头挨了一棒……一方面,我舍不得我的那几个作品,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憋气和不快。当然,您说得对:以卵击石的做法对杂志来说是危险的,宁可规矩一些,说无聊话。只好等一等,忍耐一阵子了……但是,我觉得,我们势必要无限制地把自己约束下去。有的东西在今天并不是违禁的,但到了明天为了它您就得跑书报检查委员会,因而要不了多久连“商人”这个称呼也将成为禁词。是呀,文学这只饭碗是不牢靠的。您聪明,出生得比我早,当年无论是呼吸,还是写作,都要比现在轻松得多。
我本来不打算在这个星期给您寄一些稿子,因为已经有三个作品在您那儿,我认为我休息一下是合法的,更何况搬家已使我精疲力竭。现在我收到了您的来信,知道了我那三个作品的遭遇,我就寄一个短篇小说给您,这个作品我不是为《花絮》写的,而是留着备用的。这篇小说稍许长了一些,但它讲的是演员的生活,在演剧季节开始的当口用是合适的。再说,我觉得,这个作品相当幽默。明天我将坐下来写《九月、十月和十一月》,把它写好,当然,如果没有诸如为人看病等事情来干扰我的话。
您建议我去彼得堡一次,同胡杰科夫进行商谈。您还说,彼得堡可不是中国……我自己也知道,彼得堡不是中国,而且您也知道,我早就认为有必要到彼得堡去一次,但是我有什么办法呢?由于我和大家庭一起生活,我手头从来没有一张可以由我自由支配的10卢布钞票,而出门旅行一次,即使是最不舒服和最艰苦的旅行,至少也得花上50卢布。我上哪儿去拿这笔钱?向家庭榨取,我不会这么做,而且我认为这是办不到的事情……如果我把两个菜减到一个菜,那么我会因为良心责备而受折磨。以前我曾把希望寄托在从《彼得堡报》获得的稿费上,想从中挤出一些钱来作为旅行费用,然而结果却是另一个样子:自从我给《彼得堡报》写稿以来,我的收入一点也不比从前的多,因为我把从前寄给《娱乐》、《闹钟》等刊物的稿子全部都寄给了《彼得堡报》。只有天知道,对我来说保持收支平衡是多么困难,而我由于失去平衡因而砸锅却又是多么容易。我觉得,如果我在下个月少挣20—30卢布,平衡就会彻底完蛋,而我就会债务缠身……在钱财方面我十分提心吊胆,大概正是由于我在钱财方面胆小谨慎,我才不借债和不预支稿酬……我行动并不迟缓,如果我有钱的话,我是会到处飞的。 《彼得堡报》的稿费,我在把账单寄去两周左右后就收到了。
如果您10月里来莫斯科,那么我想办法做好准备,和您结伴同行。去彼得堡的路费我能够筹借到,而回莫斯科的盘缠我向胡杰科夫要(这是我的劳动所得)。
我不能写出比现在更多的作品了,因为当医生可不是做律师:如果你不工作,你就会停滞不前。因此,我的写作收入是一个常数,它可能减少,但不会增大。
我等着星期二按新地址给我寄来《花絮》,我已经好久没有按时收到《花絮》了。
恭喜您购置了庄园。我非常喜欢那一切在俄国叫做庄园的东西。庄园这个词尚未失去诗意。这么说来,夏天您可以悠闲地休息了……
我们这里天气严寒,但不下雪。
P4-5
导语
《契诃夫书信集(精)》收录了契诃夫全部书信中的217封文学书信。时间的跨度是25年。在这些书信中,展现了契诃夫的创作、生活和思想的发展变化。展现给读者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的伟大作家。在这些书信中,你可以看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光辉,也可以看到作为普通人的平凡。
序言
人在写信的时候,一般说,总是敞开心扉的:
或吐露真情,或直陈己见……总之,在信中人不思
掩饰。一般人是如此,作家当不例外。因此,要了
解和剖析一个作家的创作,不可不研读其书信。
契诃夫留下了四千多封信。由于契诃夫秉性谦
虚,从不长篇大论其主张和见解,他的许多可贵的
主张散见于他的书信之中,因此仔细地研读他的书
信,对于把握其思想发展脉络、分析其作品内容和
文学见解来说就更为必要。
1907年,也就是在契诃夫逝世后不足三年,吴
梼从日文转译《黑衣教士》,将它介绍给中国读者
。1909年,周作人和周树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
,其中收入了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在庄园里》和《
在流放中》。打那时起,一百余年问,中国人读契
诃夫的书,看他的戏,从中吸取他反对封建专制和
资本剥削的民主主义精神,学习他敏锐观察生活并
对之作艺术概括的能力。在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
我们深信,契诃夫的文学遗产(包括其书信)仍将
给人们以新的启迪。
在俄国历史上,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反动
势力猖獗的时代。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遭刺杀后,统
治者们百般压抑禁锢社会思想,书报检查达到了十
分荒谬的程度:“秃头”一词常常被删除,因为使
用此词被视为影射,是冒犯秃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
。当时尚年轻的契诃夫在一封信中埋怨道:“要不
了多久连‘商人’这个称呼也将成为禁词。”
在这种令人窒息的社会气氛中,庸俗报刊风靡
一时,其上尽登载一些滑稽诙谐小品,嘲笑烂醉的
商人和官吏,讲述别墅休养者的风流奇遇。年轻的
契诃夫以“安东沙·契洪特”、“没有病人的医生
”、“自己哥哥的弟弟”等笔名写了许多没有思想
和艺术价值的“小东西”。后来契诃夫直言不讳在
信中说,在创作初期他“犯过一大堆错误”,“当
年契洪特能够写出许多东西,而这些东西是后来契
诃夫怎么也不会写的”。不过,他还说,“凡是犯
过错误的地方,同时也就积累了经验”,契洪特尝
试过种种体裁,“中篇小说啦,短篇小说啦,通俗
戏剧啦,论文啦,幽默作品啦,种种荒唐东西啦…
…”这就使后来的契诃夫“战地比较广阔,题材比
较丰富”。一直到1895年契诃夫还在给友人的信中
“回想过去的生活”,他写道:“不久前我看了一
下旧的多半已被人们忘却的《花絮》,对当初您和
我身上那股子旺盛的血气惊讶不已,在如今最新的
一些天才中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没有这种血气。”事
实表明:契洪特的许多作品具有社会意义,有较佳
的思想艺术性。
阅读契诃夫早年的书信我们发现,有两封信对
于了解契诃夫是相当重要的。一封是他写给堂兄的
信,在信中十七岁的他称周围世界是“一个十分阴
险狠毒的世界”。在这种生活环境中,一个破产的
三等商人的家庭受到歧视不足为怪,但年轻的契诃
夫善于自重,他在一封信中批评胞弟说:“为什么
你称自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渺小的弟弟,呢?”
“你知道吗,应该在什么地方意识到自己渺小?那
应该是在神和智慧、美和自然面前,而不是在人们
面前。在人们之中你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你可
不是什么骗子,你是一个诚实的人。”“要记住:
诚实的小伙子可不是渺小和微不足道的。”自卑感
是一种“小市民习性”,是契诃夫一家的社会地位
所造成的。契诃夫十分重视从自己以及兄弟们身上
清除“小市民习性”,1886年3月他在信中对其二哥
尼古拉说,必须克服“小市民习性”,为此必须“
日以继夜地劳动,不断地读书和钻研”,必须有“
意志力”,“把自己身上的奴性”“一点一滴地挤
出去”。
“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一点一滴地”
“把自己身上的奴性挤出去”,这可说是契诃夫在
青年时代的(也是他毕生的)一个重要观念,实质
上也是他对“十分阴险狠毒的世界”所作出的一种
精神反抗,是契诃夫所说的那种“血气”,其实这
也就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在俄国社会中所引起的反
应,正如列宁所说,这反应就是“‘人格的普遍提
高’……正是改革后的俄国造成了人格和自尊心的
提高”。契洪特的这一反抗精神和血气以及罕见的
艺术禀赋使他写出了《一个官员的死》、《变色龙
》、《假面》等优秀幽默作品,而被列夫·托尔斯
泰誉为“第一流的”短篇小说《苦恼》、《万卡》
、《歌女》等也都出自这个契洪特之手笔。契洪特
与契诃夫之间有着血肉般的联系。
……
还有一封信是我们必须读的。1902年12月30日
契诃夫在写给谢·巴·嘉吉列夫的信中说:“现在
的文化,——这是为了伟大未来而做的工作的开端
,这工作也许将要继续几万年,以求人类哪怕是在
遥远的未来认识到关于真正上帝的真理,就是说人
类不会去猜测,也不会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寻找
,而是清清楚楚地认识到了,就像人类已经认识到
了二乘二等于四一样。”这里所说的“真正上帝的
真理”显然不是宗教意义上的概念,它不是可以“
猜测”到的,也不是在鼓吹虚伪神秘的宗教的陀思
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和教义中所能“寻找”到的。这
将是一种反映了自然和社会根本发展规律的东西。
契诃夫就在同一封信中明确指出:“现在的文化—
—这是工作的开端,而我们谈到过的宗教运动则是
一种遗毒,已经几乎是那个过时了的或正在过时的
东西的终结。”现在的文化,这是为了伟大未来而
做的工作的开端。契诃夫身体力行。他热心于农村
的儿童教育,在塔列日、诺沃肖尔基和梅利霍沃建
造了三所学校;他热心于给地方图书馆赠书,其中
有萨哈林、谢尔普霍夫和彼尔姆等地的图书馆。收
到赠书最多的则是契诃夫故乡的塔干罗格市图书馆
,甚至在临终前七天他还写信询问:6月初他从莫斯
科寄出的一批书是否已经邮到塔干罗格图书馆?他
所赠送的书籍是各种优秀文学作品和科普书籍。
契诃夫戏谑地说过:文学是他的情妇,医学则
是他的发妻。他在梅利霍沃常给周围的农民以医疗
上的帮助,分文不取;而后来,在他病居雅尔塔期
间,他也时常助人为乐,不仅治病开方,而且给钱
配药。1899年11月24日,身患重病的他在信中对涅
米罗维奇-丹钦科说:“忙于接待从外地来的病人…
…外地病人中多数是穷苦人,他们求我安置他们疗
养,为此我得说许多话,写许多信。”在1899年和
1902年,他和高尔基一起发动募捐,他自己捐献了
五千卢布,集资为穷苦的肺痨病人建造了一座有二
十张床位、供给膳宿和一切服务的公寓“雅乌兹拉
尔”,后来改为疗养院。
为了方便周围的农民,契诃夫常常出钱修桥补
路,甚至在遗嘱中他还写着要给梅利霍沃的农民一
百卢布的修路费。
在自己的《手记本》中契诃夫写道:“为公共
福利尽力的愿望应当不可或缺地成为心灵的需要和
个人幸福的条件。”他毕生实践了这一信念。
总而言之,书信中的契诃夫是一个活生生的契
诃夫。细细品读他的书信,我们就会更好地认识他
、理解他、喜爱他和敬重他。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
到许多宝贵的东西。
内容推荐
《契诃夫书信集(精)》中的217封书信完整地体现了契诃夫的一生。从17岁起,契诃夫就坚定了“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尊严”的信念;认为“需要生活在人们中间”,“正义感”是作家最宝贵的品质。契诃夫的一生中伴随着众多巨星人物。众所周知的有托尔斯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高尔基,书信的字里行间,无不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君子之交”。契诃夫从不忌讳谈钱,更不惜颜面去索要稿费,但是他对穷人却从不吝啬。
总之,书信中的契诃夫是一个活生生的契诃夫,是伟大的作家,也是平凡的医生、儿子、兄弟、朋友和丈夫,正是这些鲜活的、普通的身份,让我们更加喜爱契诃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契诃夫书信集(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罗斯)契诃夫
译者 译者:朱逸森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77358
开本 32开
页数 34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51
出版时间 2018-09-01
首版时间 2018-09-01
印刷时间 201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488
CIP核字 2018018581
中图分类号 K835.125.6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6
151
2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