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彭德怀入朝作战纪实
内容
内容推荐
王波著的《彭德怀入朝作战纪实》依靠文献资料的支撑和历史老人的口述细节,叙述了彭德怀率领志愿军从鸭绿江南岸一直打到三七线,最后固定在三八线、险中取胜的故事。
作者简介
王波,男,1945年9月26日生,籍贯邯郸市涉县,北京政法学院法律系毕业。出版有长篇小说《女秘书去毛家湾》《爱神与邪魔》《将军浮沉录》等;长篇报告文学《彭德怀入朝作战纪实》;中篇小说《飞轮》《威尼斯水城的揪心事儿》等;其中撰写的《毛泽东的艰难决策(一)》和《毛泽东出兵山西》被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评选为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
目录
序 抗美援朝战争的备忘录 孟伟哉
1992年8月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彭德怀入朝作战纪实》序 彭总作战秘书 杨凤安
一 彭德怀正在做着建设大西北色彩斑斓的世纪梦。朝鲜半岛局势成为世界热点,毛泽东、周恩来未雨绸缪,调集重兵,奔赴黑土地
1.彭总交代:习仲勋、贾拓夫现在要全力以赴搞好他的“西北梦
2.李志民从湖南带来了娘子军
3.8月27日彭总接到毛泽东要与他面商朝鲜局势的电报
4.国民党军官一见彭总就说“完了,完了,国民党完了!
5.周恩来主持军委会议紧急调动战略预备队到东北边防
6.毛泽东说“从目前的局势看,必须加上中国的因素
7.周恩来强调“临急应战要有充分准备,一出手就胜
二 彭总心心念念要改变西北人民的贫困面貌,一架银色的飞机落到了西安机场;毛泽东决策必须在朝鲜半岛加上中国因素,彭总刚刚结束的战争生涯又开始了
8.周总理向金日成建议人民军要力保三八线以北
9.周总理交代“飞机一到西安,立刻把彭老总接来
10.高岗对彭总神秘地说“你要有所准备呀!
三 10月5日上午,毛主席说,德怀同志呀,我这个决心不容易下哟,打不好,危及国内政局,甚至还丢了江山。我毛泽东对历史、对人民没法交代哟!
11.邓小平突然来到彭总的房间
12.10月1日朴宪永带金日成亲笔信到北京求救
13.林彪追着毛泽东说“你要千万慎重呀”!
四 毛泽东决定出兵朝鲜半岛后,一方面夜以继日与彭德怀运筹作战预案;一方面派周恩来飞抵黑海阿布哈兹,与斯大林秘密商谈“三国演义”战略;斯大林出语惊人:苏方不能出动空军,中方“不能见死不救
14.毛泽东说“中央只能给你10天的准备时间
15.毛泽东面授机宜,要打弱敌散敌,突出冒进之敌
16.周恩来带着中国政府的方案飞到阿布哈兹见斯大林
17.彭总对朴一禹说“我希望与金日成尽快见面
五 邓华刚刚从海南岛回到广州,接军委电令立即率13兵团奔赴东北边防。他考虑任务重大,到北京向朱总、聂总、林总请示增加兵团领导
18.邓华接到军委命令,谢绝欢送,悄然离开广州
19.邓司令在军列上兴趣盎然来了一段《空城计》
20.邓华坐普通车厢一身臭汗从天津站到北京
21.洪学智一下车被邓华拉去见林彪
22.胡耀邦说“洪学智是由战士成长为上将的
23.叶参座在电话里说“你就服从军委的决定吧
六 战略预备兵团从中原开赴东北。高岗、萧华、邓华、洪学智召开沈阳军事会议,部署各军要夜以继日,整军备战,迅速恢复到打仗状态
24.第一次军事汇报会令战将们惊愕不已
25.“打败老蒋好回家
26.将领们说“打美帝还是用打日寇的那一套
27.42军军长吴瑞林突然被专列拉到了沈阳
七 邓华率13兵团到达边防,日夜紧张备战,研究作战预案,争取初战必胜;8月31日,“邓洪解”向军委报告美军可能在朝鲜半岛蜂腰部登陆
28.13兵团向军委建议再调一个军到鸭绿江边布防
29.长春起义将领曾泽生带病请缨北上
30.兵团司令部破译了美军作战部队的通信密码
31.“邓洪解”预测美军可能要从朝鲜半岛蜂腰部登陆
八 周恩来通观全局,派特使与金日成首相保持经常联系,命令东北军区立即成立后勤部,立即派军事干部出国了解朝鲜局势
32.军委决定李聚奎重新组建东北军区后勤部
33.毛泽东在美军仁川登陆后给高岗一封亲笔信
34.林彪突然问“让金日成他们上山打游击行不行?
35.42军派肖剑飞先遣指挥所入朝侦察东线地形
36.陈赓刚刚结束与法军的较量,又请缨赴朝
九 彭老总与13兵团领导第一次会面,在沈阳召开了军以上干部会议;在开往安东的公务车上,彭总在考虑志愿军统帅部小班子组成,以及他先期秘密到德川会见金日成
37.彭总突然对邓华、洪学智说“我不是志愿军
38.彭总给毛泽东发电询问可否有空军参战
39.彭总在列车上筹划志愿军指挥班子
40.彭总决定自己先入朝见金日成
41.麦克阿瑟是“美军将军中最蹩脚的政治家
十 形势突变,斯大林出尔反尔,不同意出动空军支援,怕中国失败,怕拖住苏联;毛泽东电彭德怀紧急回京,彭总命42军先行过江进人东线
42.聂荣臻深夜来电“主席命你明日回京
43.毛泽东和彭德怀敲定在无苏联空军助战下的作战方案
44.朝鲜外相朴宪永紧急约见彭总
45.彭总发现沈阳兵工厂可以生产18管的火箭炮
十一 细雨蒙蒙中,彭德怀身先士卒率先过江,旋即与后方失联。两天两夜后,到达敌后的小山沟大洞,与金日成面商,了解敌情,幸免被俘
46.彭总草拟毛泽东命13兵团渡江令
47.19日上午彭总先飞沈阳继飞安东
48.彭总身先士卒过了鸭绿江
49.邓华、洪学智一过江即与彭总失联
50.彭总失联后,毛泽东连发三封急电
51.天黑下来,邓华、洪学智到朝北山区找彭总
52.在大洞“彭邓洪”修订第一次战役方案
53.彭总坐朴宪永的华沙小卧车把电台车丢掉了
54.彭总与金日成在敌后一条深山沟里见面
十二 邓岳率118师与彭总、金日成不期而遇;彭总给他们面授机宜;彭总告诉“邓洪”,志愿军司令部可设在朝北大榆
序言
序 抗美援朝战争的备忘录
孟伟哉
2003年,王波大校出版《毛泽东的艰难决策》
,即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时隔十
年,2014年年初,他又将出版《彭德怀入朝作战纪
实》,真是可喜可贺!
这两部著作是姊妹篇。《决策》着重记叙以毛
泽东为领袖的中央高层,面对危急局势,反复计议
,定下出兵朝鲜的战略决策;而《彭稿》则以战场
统帅彭德怀为主,记叙了志愿军众将领、各部队在
朝鲜战争的全过程。
在朝鲜战争结束六十余年后读这部《彭稿》,
会引发我们诸多思考和启示——
中国该不该出兵打这场战争?
毛泽东的决策是否正确?
这场战争打胜了没有?
抗美援朝战争是否得不偿失?
……
近年来,如此等等的问题,竟然发生某种程度
的争议。
然而,若读过《毛泽东的艰难决策》,再细心
阅读《彭德怀入朝作战纪实》,对有关争议也许会
得出新的结论。
王波大校早说过他要写《彭稿》。我希望他尽
快完成。现在,读过他《彭稿》的校样,我突出的
印象是——
这是一部直书抗美援朝战争的备忘录,是一部
宏大的朝鲜战争的画卷。
写《彭德怀入朝作战纪实》这样的题材,需要
有军事生涯、文献史料和写作功底,王波大校具备
这些条件。
他曾经为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服务多年,为
首长写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忆》和《洪学智回忆录
》两部书的第一稿。他在高级军事机关工作,与多
位参加过这场战争的将领熟识。他有自己的优势。
读这部《彭稿》,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理解志愿
军入朝作战的伟大意义。
《彭稿》的特点是:宏观地多视角地从军事战
略、策略和战役、战术的角度,叙述了我军直接与
美军作战的全过程。
关于朝鲜战争,毛泽东在出兵前与周恩来有过
一段对话——
毛泽东说:“朝鲜一战,如美帝得胜,美帝就
会得意,就会威胁我们。我们对朝不能不帮,必须
帮,可以考虑用志愿军,时机当然还要选择,我们
不能不有所准备。”
周恩来说:“同意主席的意见。如果美帝国主
义把北朝鲜压下去,则对世界和平不利,其气焰就
会高涨起来。要争取胜利,一定要加上中国的因素
。我们可以考虑用志愿军的形式嘛。'’
毛泽东说:“从目前战局看,必须加上中国的
因素。,’
周恩来说:“中国的因素加上去后,可能引起
国际上的变化。我们不能不有些远大的设想。”
毛泽东说:“中国的因素加上去后,不仅朝鲜
的局势会有变化,远东地区的局势也会有变化,对
远东和平有利,对世界和平有利。”
这是《彭稿》披露的一段珍贵史料。彭德怀从
1950年10月4日突然离开西北局会议室,一直到1953
年7月31日在金日成驻地喝庆功酒毕,殚精竭虑执行
的就是这个“中国因素”的伟大战略。
战争进程如风雷闪电,惊险丛生,《彭稿》脉
络清晰。不特着重写出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在
中南海统筹全局的情景,而且重点写出彭德怀与他
的副司令们,在战争进攻阶段和对峙阶段每次战役
的运筹过程。
战场是动态的。敌情我情,分析判断,用兵谋
略,每次战役各不相同,其战术各异。
在志愿军参战的进攻阶段,也即1950年10月至
1951年5月,我军在运动中共进行五次进攻战役。
作者如数家珍地叙述了第一次战役是遭遇战,
彭德怀及时改变在中南海与领袖制定的方案,指挥
部队以打突然性、打穿插、打小规模分割包围的战
术制胜;
第二次战役是“牵牛进屠场”。彭德怀用112师
诱敌深入,用113师奔袭穿插,将敌军装进口袋阵而
制胜;
第三次战役还是打敌军之薄弱部位。在金日成
和苏联驻朝鲜大使拉佐瓦耶夫反对停止追击的压力
下,彭德怀毅然掌握战役火候,志愿军在37线戛然
而止,坚决不到釜山;
第四次战役,彭德怀的策略是“西顶东放”,
邓华指挥取得横城大捷,还是打我军穿插分割的拿
手戏;
第五次战役增加了杨得志、王近山两个兵团,
是大兵团重武器对敌军防御阵地的攻坚战。
此后,毛泽东审时度势,改变战略策略,打小
规模歼灭战,每个军消灭敌军一个营,像解放战争
时期那样,积小胜为大胜,算数学账。阵地对峙,
积极防御,是以消灭敌军量变求得质变,改变战场
态势。
彭德怀对金日成说:“我们出兵的目的是能够
援助你们歼灭美国侵略军,为合理解决朝鲜问题创
造条件。我们渡江作战时已经准备好了美国宣布与
中国进入战争状态,准备它的飞机轰炸东北和沿海
重要工业城市。杜鲁门、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会面时
,曾宣布美军在朝鲜的行动将限制在朝鲜蜂腰部。
但是当它侥幸占领平壤后,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
并不是把中朝两国截然分开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彭德怀的话,可视为是对“中国因素”、地缘
政治和中国国际战略的解读。
正确的战略要靠战场上的将士通过具体的战役
和战斗实现。《彭稿》的优点在于,它精心描述了
彭德怀的谋略、决断和对战场全局的掌控。重点在
战役层次。比如第一次战役毛泽东确定黄草岭是战
役要点,以此分割西线与东线的美军,单挑西线美
军,彭德怀以他的指挥艺术,很好地遂行了领袖意
图;又比如,第二次战役彭德怀确定三所里为战役
要点,担心第38军完不成穿插,特派副司令员韩先
楚督战,等等。
正由于黄草岭这个要点打得好,才能命9兵团隐
蔽地进入东线,在长津湖地区包围美军陆战1师和美
军步兵7师各一部,歼灭美军一个团又几个营。长津
湖之战成为美军官兵最难忘的事件。如果我军当时
大炮再多一些,火力再强一些,美军便不能从海上
逃脱。尽管如此,长津湖之战还是让美军第10军军
长阿尔蒙德哭了一场,长津湖之战还是打掉了麦克
阿瑟决胜的信心,并最终导致他被撤职。
彭德怀不愧为卓越军事家。
由于没有制空权和强大的炮兵,朝鲜战争的艰
难、困苦和伤亡的代价,是不难想象的。
第三次战役后,彭德怀秘密回国,向毛泽东主
席汇报。毛泽东同陈赓、吴瑞林、刘西元、解方诸
将领谈话,了解前线战情,获知接替麦克阿瑟的美
军司令李奇微已识破我志愿军弱点,即:由于后勤
保障困难,我军每次进攻只能持续七至十天,被称
为“礼拜攻势”。毛泽东遂决定全军实行轮番作战
,由大歼灭战变为小歼灭战。这是志愿军作战策略
根据敌情我情的一个重要转折。
不止一位将领慨叹,志愿军在朝鲜战场遭遇的
困难,某种程度超过长征。第60军政委袁子钦就说
,除了不缺空气,什么都缺。这主要是指交通运输
和粮弹供应。异国作战,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加
之美军飞机对交通线的狂轰滥炸,使志愿军的后勤
供应很是困难。为此,彭德怀除向中央和毛泽东报
告,又在战场组建了以副司令洪学智为首的后勤司
令部。《彭稿》脉络清晰地叙述了我军后勤的两个
阶段。在战争动态中,后勤因时而进,因时而变,
保障方式适时改善。周恩来、聂荣臻、高岗是志愿
军的总后勤。美军步、炮、空、坦联络协同及时,
我军后勤也要形成合力——运输、防空、铁道、公
路、通信、工兵、炮兵、公安,要形成综合战力。
这方面,作者的叙写清晰生动。
美国人最感到奇怪、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他们
上千架飞机天天轰炸,中国人是怎样解决志愿军百
万之众的吃饭问题与物资供应问题,而且还不断地
战斗,令他们损兵折将。
我从1951年正月十五(3月22日)入朝,同我们
180师经历了第五次战役的全过程,经历了两军对峙
、阵地防御和1953年夏季的大反击战役。感到王波
大校没有回避我军的失误与失利,秉笔直书是一大
特色。比如第一次战役梁兴初指挥有误,没有按彭
德怀指挥穿插到位,没有占领熙川,致使美军逃脱
;比如,第66军让美军进到我军后方,志愿军司令
部提醒后仍未阻击,让美军逃逸;比如,第9兵团仓
促上阵,未及解决部队冬装,以致造成冻死冻伤的
严重减员;比如,第三次战役部队没有到达冲击发
起线,有关领导大而化之指挥;比如,第四次战役
砥平里失利,我军未歼灭一个美军团;第五次战役
第二阶段,3兵团王近山拆散第60军三个师,对180
师实行直接指挥,让第60军首长成“空军司令”;
自己司令部电台遭炸后,与战斗部队失联三天,造
成180师被美军包围而不能解困(我随师部二梯队强
渡汉江突围出来),遭受大损失;等等。
《彭稿》塑造了从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
彭德怀到陈赓、邓华、洪学智、韩先楚、陶勇、梁
兴初、吴信泉等十多个军长以上战将的形象,善用
“闲笔”,捕捉细节,使人物各有特色。同时也据
史料写出麦克阿瑟和李奇微两个鲜明的美军司令官
形象。战争文学的传奇性、戏剧性、惊险性即在战
争生活的如实叙述中。
《彭德怀入朝作战纪实》是一部烽火硝烟、风
雷激荡、铁血喷溅的历史画卷。这部“备忘录”,
不会使读者审美疲劳,而是会令读者情感起伏思绪
难宁。
热烈祝贺王波大校这一新著面世。
孟伟哉
2014年4月5日
(本文照片为孟伟哉先生提供)
导语
王波著的《彭德怀入朝作战纪实》描述彭总奔赴战场与金日成会见几近被俘;大榆洞、空寺洞、大同江多次遇险毫无惧色。三次战役后如何“真的有后怕思想”,回国如何对国内军事官僚主义者发大火,但对周恩来却冷不防鞠了一躬。
本书直面李奇微识破我军“礼拜攻势”战,使用“坦克劈进”等磁性战术的企图和过程。
本书直面我军之失利,一次战役梁兴初没有占领熙川,致使美军撤退;66军让美军进入我军后方又让美军安全撤退;5次战役各级领导指挥错误叠加造成180师失利事件;我军一线连队在敌军“步炮坦空”综合协同下伤亡严重,战争形势要求我军一线分队必须形成合成战力。
后记
后记 朝鲜战争为何要加入“中国因素”?
1950年10月,毛泽东与周恩来判断,在战争狂
人麦克阿瑟突破三八线后,朝鲜半岛的局势会迅速
恶化,必须加上中国因素。
何谓“中国因素”?笔者理解,“中国因素”
即中国国民许可支持这场战争的国力,中国军队的
战力,中国领袖的战略智慧即智力,军队统帅们的
战役指导能力以及中国基层指战员在前线在阵地上
勇敢不怕死的作战精神和战术技术。
假如当年我国在朝鲜半岛不加入“中国因素”
,杜鲁门和麦克阿瑟会不会像他们所说的美英为首
的“联合国军”疯狂北进至鸭绿江南岸戛然而止呢
?会不会在南岸驻军看着共产主义的中国轰轰烈烈
搞和平建设呢?会不会满心欢喜地看着中国经济实
力和军力逐渐增强呢?
这个“悬念”宛如一个巨大的疙瘩纠结了中国
人逾一个甲子。当时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是不
相信杜鲁门和麦克阿瑟的狂躁的。彭总曾对金日成
、朴宪永说:“我们渡江作战,已经准备好了美国
宣布与中国进入战争状态,准备它的飞机轰炸东北
和沿海重要工业城市。杜鲁门、麦克阿瑟在威克岛
会面时,曾宣布美军在朝鲜的行动将限制朝鲜蜂腰
部。但是当它侥幸占领平壤后,声称‘在历史上鸭
绿江并不是把中朝两国截然分开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
60多年来,对要不要在朝鲜半岛上加入“中国
因素”?许多人一直存在患得患失心理,不完全相
信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的这个判断。
读读最近新华国际网报道普京关于在苏联解体
后15年的心路历程的讲话也许会有助于解开这个心
结。外电评述普京有关克里米亚问题的讲话更像是
一篇高水平的心理分析独白。
普京坦白地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真诚地
希望与西方对话,建议在一切关键问题上合作,提
高信任水平,希望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坦率和
真诚的。但俄罗斯没有看到回应”。这些话语十分
准确地表达了普京内心的失望和屈辱。
2002年,小布什和布莱尔背叛对普京的承诺,
北约东进,一次性囊括了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7
个国家。布莱尔在回忆录中说,“普京得出结论,
美国人不想给他应有的地位”。普京认定,西方伙
伴背叛了他,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失望情绪与日
俱增。
普京在克里米亚问题讲话中说:美英“一次次
地欺骗我们,背着我们作出决议,把既成事实摆在
我们面前。例如北约东扩,在我们家门口部署军事
设施。要把俄罗斯的大门封死,还不停地对俄罗斯
说,‘这和你们没有关系”’。
普京认为美英的言行是虚伪的。他说:“以美
国为首的西方伙伴更愿意奉行的不是国际法,而是
强权。它们坚信自己的选择,坚信自己可以例外,
相信自己可以决定世界的命运,它们一贯正确。”
普京是经过了15年的心路历程得出这个结论的
。我们当然没有必要在被美国占领鸭绿江两岸,占
领辽南重工业区,占领渤海湾和胶东半岛战略要塞
,轰炸我国沿海重要城市后,制造几百万难民,潮
水一样涌入我国东北,甚至涌入山海关京津冀,才
得出这个结论。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后,经历了64年的历史见
证和现实,经历了64年的思考和沉淀,我们的损失
虽然没有俄国大,但结论与普京是一致的。美国和
北约是战争的发源地,是制造战乱、制造难民、制
造饿殍的战争机器。没有联合国的授权,只要有战
略利益,总是可以找到奇奇怪怪的借口,兵临他国
,为所欲为。以公投为名操纵科索沃独立,挑起南
斯拉夫内战,肢解南斯拉夫;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
器为借口侵占伊拉克;以消灭基地组织为名占领阿
富汗;以设立禁飞区措施把利比亚轰炸回原始社会
;现在他们发明了一个乌克兰模式,由美国情报局
经费支持,美国政要发动街头暴乱,推翻一个合法
政权,得到政变之目的。这就是杜勒斯“和平演变
”之今日模式。
苏洵《六国论》中说:“诸侯之地有限,暴秦
之欲无餍,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此语道出
了美国和北约政要老牌殖民主义的贪婪本质。毛泽
东当年在志愿军出兵前说“从国际局势看必须加上
中国因素”。中国文字奇妙寓意深远。“武”字即
是寓意“止戈”为“武”。当年中国加上了“中国
因素”,尽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达到了“止戈
”的目的,维持了64年的和平发展。
《彭德怀入朝作战纪实》一书,是想通过再现
朝鲜战争的中美两家在战场的推演,透视现代战争
的一些要素和真谛。从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和北约
发动的现代战争好像电视连续剧一样在一场场上演
着。几乎每一任美国总统都要发动一场新的征服世
界战略资源的战争,美国前总统林肯称爱默生是“
美国的孔子”。爱默生说,拿破仑一生参加过60多
场战役战斗,却从来没有厌烦。“每一次胜利对他
都是新的激励。‘我的权力如果没有新的胜利加以
支持的话,很快就会倒台的。征服造就了我这样一
个人,所以必须用进一步的征服来滋养我。”’(
引文见立信会计出版社版《爱默生随笔集》第314页
)新的征服新的战略利益滋养了一届届美国总统。
精彩页
一 彭德怀正在做着建设大西北色彩斑斓的世纪梦。朝鲜半岛局势成为世界热点.毛泽东、周恩亲末雨绸缪。调集重兵,奔赴黑土地
1.彭总交代:习仲勋、贾拓夫现在要全力以赴搞好他的“西北梦”
刚刚过了1950年元旦,彭德怀便向中央报告:西北已经全部解放了!我代表西北军政委员会向中央报告,觉得异常的兴奋!
他作为西北战场的统帅,此时此刻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半年来,西北战场的军事胜利比彭总预料的还快。
5月,“钳马打胡”,解放西安,胡宗南失去老巢。
下一步怎么办?毛泽东来电指示:只要平凉战役能歼“二马”(马步芳、马鸿逵)主力,西北战局即可基本解决,往后占领“甘宁青新”,基本上只是走路和接管问题。
彭总按毛泽东的指示,8月,挥军攻占兰州,乘胜分兵3个军迅速占领西宁,直指马步芳的老巢;然后第19兵团奉命北进,攻歼宁夏军阀马鸿逵,消灭了红军的仇敌“青马宁马”。
9月24日解放酒泉。翌日,陶峙岳通电起义。再翌日,鲍尔汉通电起义,解放军入疆,国旗插至帕米尔高原。
12月初,18兵团南下入川,扫清陕甘南残敌。
半年内,西进、北攻、南下,披荆斩棘,进军万里。大军所至,所向披靡,敢于抵抗者悉遭歼灭,识时务者纷举义旗,解放军消灭数量上占优势的敌人,完成解放西北艰巨任务,创造了军事史上一大奇迹。由最高统帅毛泽东导演的解放战争这幕雄壮瑰丽的战争活剧在大陆接近了尾声。
彭德怀,原名彭德华,脸庞圆润,浓眉大眼,嘴唇厚而稍突,身板壮实有力,微微驼着,性格倔强,寡言少语。不想此名,“文革”中被林彪、江青一伙诬蔑,被强加上了搞政变当“皇帝”的莫须有罪名,在北京航空学院等大专院校坐“喷气式”进行轮番批斗。在“大三线”时,他还去大街上看大字报。其他领导劝他不要去看。他说,他不怕群众。群众是好的。结果几个月后,他被中央“文革”戚本禹指使“北航红旗”群众抓到北京。
他1898年农历九月初十出生在湘潭县乌石峰下彭家围子的贫苦家庭。湘潭县人民说他们县出了两个领袖,一是毛泽东,二是彭德怀。后者比前者小5岁。他读过两年私塾,穷人的孩子早劳作,从小为生活所迫,上山打柴,下窑挑煤,给富裕人家放牛,到洞庭湖西林围堤当堤工,挑土垒堤。沉重的土挑子压弯了他正在发育的身躯,压弯了他的两肩,背微微驼了。其伯父年轻时参加过太平军,彪悍仗义,在乡间很有威望。1913年,他15岁,湖南省连年战乱,饿殍遍地。他与伯父聚集穷人,揭竿而起,冲进勾结官绅奸商压迫大众的大地主陈满钻子家开仓放粮,几千穷苦人的生命得救。18岁,他抱着为天下穷人谋幸福的愿望参加湘军陆军2师6团。在军中,他踏实肯干,耐劳任重,在战场上骁勇矫健,冲锋陷阵,升为代理连长,深夜派兵潜入残害人命的大恶霸欧盛钦家,将他一刀毙命。欧盛钦是军阀赵恒惕的少将参议,有人告密,赵恒惕下令将他捉拿。在解往长沙的路上,他把特务排长猛地一头撞下捞刀河,挣脱绳套,跑进大山。
之后改名彭德怀,与黄公略一块考进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北伐军进人湖南,他因作战勇武,升为营长。师政治部主任共产党人段德昌(湘西肃反时被错杀)偷偷送给他一本《共产主义ABC》,他在营长房间里偷偷摸摸地读起来,越读越觉得穷苦人有希望了。1927年1月在部队成立进步组织“士兵委员会”。1928年1月他被提拔为军阀何健独立5师主力1团团长。1928年4月他经段德昌同志和南华安特委同志集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他的团开进平江。不料,3团的黄公略、黄纯一、贺国中参加共产党的机密被泄露,师长周磐密电抓捕,要将独立5师共产党员一网打尽。彭德怀得知此信,感觉大事不好,几年来准备率部起义的计划和理想要毁于一旦,他急切地与湘赣边特委书记滕代远和1团地下党员邓萍联系,决定立即在部队里做好起义的一切准备工作。
22日上午,平江天岳书院,彭德怀宣布1团起义,起义的目的是为工农大众的利益而战!下午1时,枪声一响,起义部队向反动民团、军警、5师直属队、县政府发起进攻。起义声势浩大,摧枯拉朽,革命潮流不可阻挡,很快解除两千多人的反动武装,活捉了县长。然后召开了庆祝大会,宣布成立平江县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工农红军第5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邓萍任参谋长(遵义战斗牺牲)。平江县变天了!为穷人翻身求解放,为人民忠心耿耿服务,为建立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社会,是他一生孜孜以求的愿望。现在人民终于可以当家做主了。他高兴呀,兴奋呀!从此,他开始了为工农群众利益不懈奋斗的一生。他一生是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他升迁是为了可爱的祖国和人民。他被贬黜是为了可爱的祖国和人民。为人民的利益而生,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别无他求。他深邃的意境和心理,展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伟大灵魂。
抗战时,他从太行山前线回到延安,他与枣园的青年干部谈话,问青年干部有什么志向和抱负。有的回答想上学深造,有的回答想抓一个县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彭德怀入朝作战纪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32965
开本 16开
页数 6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70
出版时间 2018-11-01
首版时间 2018-11-01
印刷时间 201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1050
CIP核字 2018248729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4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3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7:5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