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梦书(西南联大)
内容
试读章节

时间已经很久了,当我的骨头开始衰朽不堪时,我又一次地回到了我身穿蓝花布裙逃亡的前夜。逃亡,是人生中最伟大而无常的艺术,也是用肉身与灵魂相互搏斗的一场战役。而那一夜,逃亡是因为战争,当我们在一个寒冷之夜回到北京大学国语系女生宿舍时,就开始收拾行装。我将一只从中国北方的老家拎来的棕色皮箱打开,这只箱子是母亲的嫁妆,也是我上北京大学时她馈赠给我唯一的礼物,因为自父亲死于肺病以后,母亲就改嫁了。我拎着母亲给我的棕皮箱子来到了北大,再将它塞进床头边唯一的衣柜里。半年时间刚过去,而我此刻却又匆忙将箱子打开,有限的箱子体积容不得我带走更多的东西。

时间已经很久了,我的老骨头已经开始咯咯作响,它剩下的几乎全部是回忆……回忆是人生的钥匙,只有它可以帮助我打开窗户、房门和箱子。那天夜里,我们撤离时,我攥紧了那只棕色皮箱,时辰已到,我的手心潮湿,心跳加剧,对于这条逃亡路,我们是迷茫的。尽管如此,出发之前,我仍然庄重而严肃地穿上了那条蓝花布裙,脚穿黑色布鞋,我跟上了学校逃亡的队伍,实际上我发现不仅我拎着箱子,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慌乱中拎着一只箱子,这几乎成为我们的标志。

前夜,是一个人和一群人的序幕,是我的青春所历经的战乱之初始。曾经,我手里拉着一只棕色皮箱从南方来到了帝国之城,在那个春天,我穿着蓝花布裙,曾穿行在帝国小巷深处密织如绸的燕语中,帝国之都浑厚深远,却已历经了无数战乱的洗礼。我们开始了南渡,在南渡的队伍中有我们的校长,有我们的教授。在人群中,我看见了沈从文;在人群中,我看见了杨振声、梅贻琦;在人群中,我看见了叶公超、周培源、朱光潜;在人群中,我看见了钱瑞升、张奚若、梁宗岱;在人群中,我看见了冯友兰、吴有训;在人群中,我看见了沈履、陈福田、潘光旦、赵世昌;在人群中,我看见了陈寅恪刚刚失去父亲后,悲郁满怀的面孔。南渡的队伍已拉开序幕,无论炮火多么猛烈,我们已开始了南渡的传说,从那一天起,在前景迷茫的战乱中,我们开始了南渡之夜的教育和梦想中的流亡。

黑夜弥漫中我们逃离了北京城,只感觉到上了一辆车,车厢里很拥挤,没有顶篷,没有缝隙,所有人的身体都是彼此依倚,要么背靠背,要么肩头挤着肩头,要么两肋互相挤压……逃亡就是从一辆快不起来的货车开始出发,我听见车下的轮子从布满冰凌的路面上滚过去时的声音,每次我抬起头来,面前的每张脸都是那样惊慌失措而又无望,我们无望地将所有身心依倚在这车上,再继续于无望中感受着异常缓慢的时间是怎样穿越着黑夜。后来,我便不停地打盹,我发现整车人都在打盹,这车轮轧着冰凌的缓慢的节奏,仿佛成了我们的催眠曲。数之不尽的小盹以后,也就是头碰头的摇摆曲以后无数的黑夜过去了……我们终于来到了长沙。

对于我们的逃亡生活来说,目的地十分重要,它就像我们离开了北京大学以后投奔的一座居所。在车厢里摇晃了数日后,感觉几乎所有的欲望都消失了,现在,我只想洗脸。我一下车,就在寻找着水,哪怕是几滴雨也好啊,在我又期待又迷茫的时刻,黄昏中雨落下来了。这是秋天长沙上空飘来的雨,这是我所渴望的一场细雨。我仰起头,细雨落到了面颊上,有几个女生看见我将面颊仰起,也同时仰起了面颊,在长沙,我们仰起头让细雨洗干净了流亡中的面颊。之后,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

“1937年10月25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学,11月1日正式上课。截至11月20日,全校有文、理、工、法商四个学院十七个系,教师148人(原北大55人,清华73人,南开20人),职员108人,学生1452人(包括借读生以及招收的大一新生)。校本部和理、工、法三学院都设在长沙韭菜园圣经学校,文学院设于南岳圣经学校分校……11月1日,是长沙临时大学正式上课的日子(以后这个日子就成了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庆日),当天没有举行始业仪式。上午九点多,长沙上空突然响起空袭警报……”

自从用秋雨洗干净了面颊之后,我就觉得自己活下来了。逃亡之路上充满了惊悸的尖叫声,幸亏我们挤在一辆大货车上,在互相依倚的摇晃中相互获得了慰藉,而且货车不慢不快的速度阻隔了车轮之外的关于生存与死亡的问题。我们看上去都活过来了。自从逃亡之夜开始,我似乎就开始深究两件事:第一,此生我开始第一次逃亡,这是一件生命攸关的问题,因为滞留就面临着死亡。所有人都必须走,不走是不可能的,走是为了保存生命,拥有了生命就拥有了一切。第二,此次逃亡,一是为了生存,二是为了完成学业,因为只有在逃亡之路上才可能抵达接受教育的梦想。对于我来说,接受教育并完成全部学业就是我青春期的梦想。P3-5

作者简介
海男,女,出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当代有名作家,中国女性先锋作家代表人之一。
曾获1996年刘丽安诗歌奖;中国新时期十大女诗人殊荣奖;2005年《诗歌报》年度诗人奖;2008年《诗歌月刊》实力派诗人奖;2009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2014年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海男的跨文本写作《男人传》《女人传》《身体传》《爱情传》等;长篇小说代表作《花纹》《夜生活》《马帮城》《私生活》;散文集《空中花园》《屏风中的声音》《我的魔法之旅》《请男人干杯》等;诗歌集《唇色》《虚构的玫瑰》《是什么在背后》等。
现为云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目录

自序 一个人的追思录

Chpater 1 穿蓝花裙的逃亡夜

Chpater 2 来自蒙自的叙事

Chpater 3 赴国难或留守者

Chpater 4 长离别

Chpater 5 缅北之殇和归梦之路

Chpater 6 长相忆

尾声 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诞生梦境

序言

一个人的追思录

时间就是追思,在这点上,小说的虚构帮助我在流动的时间中追思着过去的时间。触碰时间,宛如在峡谷中触摸到了一块稳定不变的巨石,你看着它貌似不变,其实它已在我们冥睡或者远离它时演变了无数次。

写小说,是我的一种现实,很多时候,在绝望无奈的日子里,写小说让我拥有了时代和社会的背景。

《梦书:西南联大》本应是一首教育之梦与逃亡的史诗,它使我看见了一个人的述说:书中穿着蓝花布裙的女孩,也许就是前世的我。我对人的前世充满了种种的猜测和幻想,这是一个我们去不到的地方,然而,小说叙事可以帮助我去到那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这个世界因为有了小说,就拥有了轮回史的革命。

《梦书:西南联大》毋庸质疑是一部梦书,教育本应是一座圣堂和一座花园,然而,战乱来临了,南迁之路开始,书中穿着蓝花布裙的女孩出现了。

迷茫的感觉越来越好,它适宜品尝。在写长篇小说的日子里,总有无法结束的叙事,而迷茫就像逃亡一样是所有叙事中难以摆脱的主题。我又回到了九十年代写小说的时光,那些被文字揭开的是我历练过的蒙难史。小说,证明了我们的梦与现实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呈现了人是怎样活下去的历史。

写作这本书已经很长时间,我感觉到了疲惫,当一个人经历了记忆中的战乱到结束战役的平静之后,剩下的只是冥息。

书中那个身穿蓝花布裙的女孩是一个符号,小说之所以能写下去,是因为有作家叙事的符号:这些符号仿佛一根火柴棒,因为它才可能点燃一堆柴火。而写作者的整个过程,就是点燃柴火,让每一根柴火燃烧下去,如果你细看就会发现,在一堆开始燃烧的柴火中,每一根柴火的形状结构导致了它们燃烧的迥异,有些柴火在边缘,有些柴火在中央;有些柴火因燃烧得太快而迅速地变成了灰,有些柴火因缓慢燃烧,则冷却得也很慢。写小说的过程仿佛是一堆柴火的燃烧,它以无限的可能性将自身燃烧的过程转换成从白昼到黑夜的尽头,而无论它以什么样的形式在燃烧,最终我们面对的无疑是一堆灰烬而已。

灰烬看似已冷却,却让我们看到了一场生死搏斗后的宁静。写小说的意义就在此,记录并描述穿透了一堆荒原上燃烧的柴火,而手中最初的那根火柴棒很重要,它是小小的魔杖,点燃了潮湿或干透的柴心,同时点燃了时间黑暗中心隐蔽的那根线索,写小说更多是揭示隐蔽而秘密的时间之线索,从而让它逐日敞亮。

《梦书:西南联大》是过去时间中的历史之梦。

我与这个梦的缔结,源于我有机会走进了原西南联大的校址,它就是今天的云南师范大学校区,里面有我的画室,每每我走在联大路上,我就会看见我的前世,于是,我就看见了那个身穿蓝花布裙的联大女学生……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梦,并非全是虚无,书中的故事均是梦书的一部分。在写作这本书的日子里,我的现实生活经历了从未有过的战乱,我也曾坐在原西南联大的校园深处,与那些失散在时间中的亡灵们相遇……相遇同时也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在相遇中故事才会有惊雷和秋雨。

梦,意味着抵达,这条路看似平静,却布满险滩。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置身在他们的时代,因而也必然与他们时代背景中的时间相遇。书中多数人都在迁徙与逃亡中与命运中的人或事相遇,这当中,也包括空中飞来飞去的那只精灵之鸟,同时也包括那匹会通灵的白马,正是它们的存在,让我找到了梦书的飞翔与驰骋。

书,是凭借着作家心灵奥秘所书写的结构。

西南联大是在历史进程中诞生的教育史传奇。借助于这个特定的时间,穿蓝花布裙的女学生出现在南渡而来的长夜之下,她的出现让我由此看见了电影般的新浪潮画面,我不断地强调这条蓝花布裙,它是旧时代青春的标志,因为它我们由此可以看见另一个身穿中国旗袍的女人,她就是穿蓝花布裙女生的母亲……两个女人,因为战争,相遇在西南联大校园,最后又相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缅北,母亲在前沿阵地做救护工作,女儿则在缅北的原始森林中的中国远征军救护站做护理工作。

《梦书:西南联大》所叙述的均是从联大历史中衍生出来的故事。西南联大不仅造就了教育的梦想,而且造就了时代浪潮中勇于探索生命意义的学子们,书中的男女青年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缅北战场,以自己投身于战争的行为完成了他们对于生与死的实践或探索之旅。这本书也可以说是战事遗梦,一个人或一群人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他们在人世间辗转不休的命运交响曲。我在书中写到了他们的爱情和磨难,同时写到了他们年轻的生命相融于时间历程中的个人进行曲。

写小说,是一种敛集多种神秘滋味的过程,当然,在这些滋味中更多的是生命个体与命运搏斗和迂回周转的时间录。从那个穿蓝花布裙的女孩出场的时刻,就意味着一场逃亡录已经开始了,战争,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最大的浩劫,对个体来说,也同样是劫难。写作中,我会相隔一个个漫长的时光,从楼梯、过道、花园深处,听见他们在轮船、陆地上奔跑,也会看见他们在金黄的麦田、弯曲的群山河流中奔逃……

从脚下的逃亡录开始,西南联大来到了彩云之南的滇池畔,一个不凡而伟大的传奇从逃亡开始,必将传唱出一代又一代人的歌声。逃亡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长久而恒定的故事,人们因战争、饥饿、瘟疫而逃亡……也会因为个体的灵魂迷乱而逃亡,我对逃亡感兴趣,是因为我自己每天也同样置身在逃亡中,而写作本身就是精神史的大逃亡,作家看见雷电时,同时也看见了被雷电击损的高空树枝以及在闪电之下奔跑的生灵。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奔逃,带着自己的书卷、行李、工具,也携带着自己的亲人伴侣,逃亡是长久的;她们带着妇女用品和柔软的四肢,也带着女性主义的抗争和孤独在细碎的花园中拉开铁门,朝着广阔的星空奔逃;他们带着由来已久的刀剑和男权的话语权,同时带着自己冒险主义的理想生活,赴命于新的疆场……逃亡不仅发生在战乱中,也同时呈现在和平年代的日常生活体系中。

《梦书:西南联大》首先是纠结在我内心的一个梦,之所以称之为梦书,是因为只有梦可以用多种形式的结构捕捉过去、现在和未来。米兰.昆德拉说:机遇,只有机遇才给我们启示,那些出自必然的事情,可以预期的事情,日日重复的事情,总是无言无语,只有机遇能对我们说话,我们读出其中含义,就如吉卜赛人从沉入杯底的咖啡渣男里读出幻象。

梦,犹如幻象之恋,在这个无眠的长夜里,无声而静默地想你。想你房间里堆集的书,没有崇高宣言的年华;想你窗前的布帘,像遮挡着暗红色的墙壁,想你刹那间的轻狂和始终如一的优美;想你怯懦之后的勇气,想你叙述别人故事时的忧伤及对自己命运的认同;想你爱上的女人以及突然中断的续篇;想你对自由的尊敬及关于崇高的内心规范;想你脸上变幻的帷幕以及对未来新的虚构;想你醉生梦死后醒来的黎明。

梦本应是虚无主义者的土壤,在此土地上可以筑铸超越现实的主题,然而,在这本书中产生的梦是拥有现实土壤的,沿着书中的线索,里面的人物有些是真实的,有些是虚构的,无论他们似曾相识,或者完全远离我们的生活,在里面,我所书写的梦书都是我们曾经的黑夜与白昼的史诗。

正像眼前涌来的一束束幽蓝的色光,我此刻的光芒,它拒绝一切,隐蔽在这天地的角隅,静静地垂下眼神,准备着在午夜以后看星空弥漫过的流星的轨迹。

所谓梦书,在这里就是精神和生命经历了一次次逃亡后,对于生命家园的守候,因此,我深信:书中的每一段叙事都已经替代我的灵魂守候着敞开而隐蔽的时间。而此刻,如此安静的黄昏继续上升着黑夜,尽管所有的美事物都将转瞬即逝,我却历经了长久的欢心和蹉跎。晚安,这梦间的轮回,这不倦的梦卷,无论你们在哪里,正轮回或与我即将相遇,你们都将是我的梦中人。

内容推荐

《梦书(西南联大)》是海男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收集了大量最新史料,以抗战时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和昆明的民俗风情为背景,以南渡队伍中一位穿蓝花布裙的北京大学学生视角,用小说的形式、散文诗的语言,史诗般地叙述了在这一重大人文历史背景下,勇于探索生命意义的学子们,与梅贻琦、冯友兰、陈寅格、闻一多等大师相遇在南迁之路上,面对战争给个人和国家带来的劫难,以投身战争的形式完成了他们对于生与死的实践与探索。

这部穿越战乱史的人文史诗,穿插了他们的爱怨、情泪,青春与爱国的激情,同时更细腻呈现出西南联大独特的人文风貌和精神追求。作品既有史料价值,又具文学价值。

编辑推荐

《梦书(西南联大)》是海男教授继长诗集《穿越西南联大挽歌》后推出的又一力作。本书以真实的历史为框架,以抗战流亡、教育契机、青春热血、缅北之殇、离别永忆等重要的史料元素环环相扣,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是一部向世界说好中国故事的精品力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梦书(西南联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海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59466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7-01
首版时间 2017-01
印刷时间 201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00
CIP核字 2016292008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30
16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