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一样的文学史(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内容
内容简介

看上去不苟言笑的托尔斯泰竟然是个拈花惹草之辈,还与女奴生了个私生子?
    

众人敬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嗜赌如命,蹲过监狱,有癫痫病?
    

穿着时尚的司汤达居然是个泡妞还要做笔记的怂胖子?
    

翻开毛姆著的《不一样的文学史(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你一定会被文学大师们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惊得目瞪口呆:巴尔扎克是个“软饭男”;简·奥斯汀土里土气不会搭衣服;艾米莉·勃朗特和赫尔曼·梅尔维尔有同性恋倾向……毛姆用“毒舌”无孔不入地深度揭秘爆料他所推崇作家的身世经历和人格缺陷。并非有意大唱反调、哗众取宠,而是要刨去身份和作品,只留下真实的躯干,以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他本人作为职业作家的丰富经验,过滤出作家的经历和作品可能产生的亲缘关系,给读者展示一个够八卦、超好玩的不一样的文学史!
    

这是一本揭露文学巨匠的隐私秘闻的八卦之书,也是毛姆窥视人性和体悟人生的洞见之作,更是一部面向普通读者的独一无二的文学指南。

目录

译者序

作者序

列夫·托尔斯泰及其《战争与和平》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及其《高老头》

亨利·菲尔丁及其《汤姆·琼斯》

简·奥斯汀及其《傲慢与偏见》

司汤达及其《红与黑》

艾米莉·勃朗特及其《呼啸山庄》

居斯塔夫·福楼拜及其《包法利夫人》

查尔斯·狄更斯及其《大卫·科波菲尔》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卡拉马佐夫兄弟》

赫尔曼·梅尔维尔及其《白鲸》

后记

精彩书摘

我想巴尔扎克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家,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却是最伟大的小说。以前没有人写过题材范围这么广泛、描写的一段历史这么重要、创造的人物这样众多的小说,我猜以后也不会再有人写这样的文学巨著了。称之为史诗也毫不为过,我想不起另外还有什么小说作品可以称为史诗而当之无愧的。托尔斯泰的评论家也是其友人的斯特拉科夫(Strakhov)曾以几句很有力的话表达了他的看法:“完整的人生全貌。完整的当代俄国写照。完整的所谓历史和民族挣扎的史诗。描写人们从中可以发现自己的幸福与伟大、自己的苦难与屈辱的一切情境的完整观照。这就是《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三十六岁开始写这本书,作家的创作天赋通常在这个年龄达到高峰;他花费了六年的时间才完成。他选择的时段是拿破仑东征西讨的时代,高潮是拿破仑入侵俄国、火烧莫斯科以及军队的撤退与毁灭。托尔斯泰着手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本来是想写上流社会的家庭生活故事,历史事件只是拿来当背景。故事中的人物经历了许多足以影响他们性灵层面的经验、吃过许多苦头之后,到头来却得到净化,享受到安静和快乐的人生。托尔斯泰写着写着,才愈来愈强调两大交战国敌对势力间无比激烈的搏杀,从他读过的各种书报中建构出一套历史哲学,我之后再来稍作叙述。  

据说书中人物有五百位左右,他们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一点已是很大的成就。兴味并不像大多数小说中那样仅局限于两三个人或一群人身上,而是集中在四个贵族家庭——罗斯托夫家、保尔康斯基家、库拉金家和别祖霍夫家——的成员身上。当小说主题要求作者刻画不止一群人的时候,他必须妥善应付一个困难,就是由甲群移到乙群时要合情合理,让读者乖乖接受。这一来读者会发现:这会儿作者正告诉他关于某组人物他所须知道的信息,待会儿他准备听听有一段时间音讯全无的另一组人物近况如何。大体上托尔斯泰这方面做得极为巧妙,读者简直像是在循着单一的叙事线进行阅读。  

托尔斯泰像一般小说作家那样,照他认识或听过的人物来塑造书中人物;不过他当然只是把他们当作模特儿,等他的想象力发挥在他们身上,他们就变成他自己创造的人物了。据说浪费成性的罗斯托夫伯爵是照他祖父的音容言行构思出来的,尼古拉-罗斯托夫的原型是他父亲,楚楚可怜又迷人的玛丽雅公爵小姐的原型是他母亲。至于可以算是《战争与和平》男主角的皮埃尔·别祖霍夫和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公爵,一般认为托尔斯泰心中是以自己为蓝本;若说他意识到自己分裂的人格,所以照自己这个模特儿创造出两个对比的人物,借以厘清和了解自己的个性,大概也不算离谱。 

皮埃尔和安德烈公爵有一点很相似:他们像托尔斯泰本人,都在寻求心灵的平静,都在为生与死的奥秘寻找解答,结果都没找到;除此之外两个人截然不同。安德烈公爵是英勇浪漫的人,以自己的种族和阶级为荣,心灵高贵,却高傲、专横、不宽容又不理性。尽管有种种缺点,他还是个动人的角色。皮埃尔远非如此。他生性仁慈,脾气温和,慷慨、谦逊、斯文又自我牺牲;但却很软弱,优柔寡断,很容易上当受骗,叫人忍不住对他感到不耐烦。他行善做好人的愿望十分感人,但有必要把他写成这样的傻瓜吗?他为了解开苦思不解的谜团,变成了共济会会员,托尔斯泰为此忍不住写出几章非常非常沉闷的内容。  

这两位男士都爱上了罗斯托夫伯爵的小女儿娜塔莎,托尔斯泰把她塑造成小说史上最最讨人喜欢的姑娘。要刻画既迷人又有趣的少女是最困难不过的了,小说中的少女大都是平淡无趣(如《名利场》中的阿米莉亚)、自命不凡(如《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范妮)、聪明过头(如《利己主义者》中的康斯坦尼娅·达累姆),或者像小傻瓜(如《大卫·科波菲尔》中的朵拉),不是傻傻卖弄风情,就是天真得叫人难以置信。她们会成为小说家处理起来别别扭扭的人物不难理解,因为人在这种少不更事的年龄,通常个性尚未完全发展。  

前言/序言

文学是人类在人生中所见到、经历到、想到和感觉到的生活记录,它给予全人类最直接、最永久的兴趣。因此。文学基本上就是借文字为媒介的人生的表现。  ——毛姆    

毛姆的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刀锋》《月亮和六便士》及许多精彩的短篇小说到现在仍拥有无数的读者,探究其原因,就在于毛姆是一个深谙人性、擅长刻画人物、以文字为媒介表达人生各种层面的文学家。除了文学作品(小说、剧本),他透过隽永的文笔谈论文学作品与写作的名著,首推这本《不一样的文学史: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及《总结:毛姆写作回忆录》《书与你》。    

由一位优秀的文学家本人来挑选世界文学史上十位大作家并列举其一本代表作,这个主题本身就很吸引读者了。    

《不一样的文学史: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是毛姆在1948年发表的随笔集,从世界文学中筛选出十大小说名著,用生花妙笔娓娓介绍出来。这些作品是以他特有的文学论——“小说是为了消遣用的”——精挑细选出来的,首先叙述作者的生平,然后再进行作品的评论与解释。    

毛姆那毫无保留的直爽表达手法,在说明作家的日常生活与人际关系、个性和人性上的矛盾的同时,也生动地描述出作品诞生的过程,成功地实现了这本书的目的——让读者想去接触这些作品,激他们想去读这些作品的念头。而且毛姆本人即是知名作家,作家评论作家,观点更是幽默,读来更是让人兴味盎然。    

毛姆最擅长一边将读者不断引进精彩的故事情节中,一边辛辣地描绘出人性复杂的一面、不可能的一面。但他并不刻意去剖析人性,或者做艰涩的社会分析,只是一心一意要让读者读得津津有味。    

所以,这十大小说虽然其趣各异,但是毛姆挑选的标准却是相同的,那就是都能让读者看得入迷,爱不释手。  另外,毛姆也认为即使时代更迭,生活习惯改变,新的价值观不断出现,这十位作家的作品也永远不会失去魅力,这是因为他们是极强而有力、极特异之人。在本书中,毛姆也探讨了作家的个性和稀少性。  总的来说,本书充满了幽默与机智,有时也语带讽刺,可以说是以极为轻妙的笔致写成的一种“文学导读”。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SomersetMaugham,1874~1965),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毛姆出生在巴黎,排行老幺,父亲是英国驻法大使馆的法律顾问。八岁时他的母亲死于肺结核,两年后父亲也因癌症过世,因此他只得离开巴黎,被住在肯特郡惠特斯特布尔的牧师伯父亨利·毛姆所收养,并转入当地的小学就读。  然而,由于毛姆从小在法语和法国文化中成长,英语不太熟练,又严重口吃,不免深感自卑,完全没有快乐可言。他之所以成为作家,可以说正是这段不幸且孤独的少年时代经历使然。  

随后毛姆进入牛津大学就读,接着又赴德国海德堡大学留学一年,自从出生以来,他第一次体验到自由生活的滋味。毛姆在海德堡大学没有毕业就返回英国,进人伦敦圣托马斯医院附属医学院学医,并且以实习生的身份到伦敦的贫民区兰贝斯从事医疗工作。他以当时的经历为题材创作的写实小说《兰贝斯的丽莎》获得文坛瞩目,从此正式开始写作生涯。之后他又写起剧本,《弗雷德里克夫人》一炮而红。从此生活富足。不必再为金钱伤神之后,毛姆开始创作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毛姆从事情报员工作,以当时的经历为题材写成了短篇小说集《阿申登故事集》。  

像毛姆这样拥有为数众多的女性读者的现代作家,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总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在他实际的感情生活中,也与几位女士有过瓜葛。1890年左右,他被诊断出胸膜炎,赴法国南部里维埃拉疗养时,爱上了担任他家庭教师的有夫之妇;1897年,他又在西班牙塞维利亚爱上了一个西班牙姑娘。  ……  

就毛姆本人的创作生涯而言,他在四十一岁那年出版了自传色彩浓郁的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这本名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推出,一开始并未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但受到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著有《美国悲剧》,电影《郎心似铁》即据此改编)的大力赞赏,喜欢毛姆的读者一定非读这部名著不可。毛姆六十八岁执笔、七十岁推出的《刀锋》则是在美国最享盛誉的一部作品。他从二十三岁出版处女作《兰贝斯的丽莎》到七十四岁完成最后的长篇《卡塔琳娜——一段罗曼史》,写作生涯超过半个世纪。除了许多长篇小说,毛姆也留下不少迄今仍然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  

毛姆少年时代曾因胸膜炎在里维埃拉疗养,这位当时十五岁的忧郁少年,把疗养院视为他的人生大学,这些感受可以在短篇小说《疗养院》中看出端倪。因此停笔到死亡的十七年间,毛姆认为死神与他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他曾感慨地说:“死神姗姗来迟,我一直在安静地等待召唤。”既是毛姆好友又是作家的丘吉尔(1874~1965)首相于1965年1月24日溘然病逝;毛姆则在同年的12月16日在法国南部的里维埃拉咽下最后一口气,享年九十一岁,遗体安葬于母校坎特伯雷皇家公学内。  

一代文豪人生的帷幕就这样落下,而里维埃拉正是毛姆少年时代进入疗养院,开始看到死神倏忽来去的地方。一生都在刻画人生及人性舞台的作家,选择这个地方静待生命的结束,静静地迎接乐曲的终章,也许这正是一篇小说的精心布局呢!  

宋碧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一样的文学史(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毛姆
译者 译者:宋碧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955862
开本 32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8-10-01
首版时间 2018-10-01
印刷时间 201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72
CIP核字 2018225111
中图分类号 I561.65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09
145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