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船“邓肯号”的船主格里那凡爵士在一次偶然当中,得到了两年前遇险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船长的线索。为了搭救落难的格兰特船长,格里那凡爵士自行组织旅行队,带着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一起踏上了寻找格兰特船长的旅程。他们穿过南美洲的草原,横贯澳洲内地和新西兰,环绕了地球一周。一路上他们以无比的毅力和勇敢,战胜了无数艰险,终于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
阅读儒勒·凡尔纳编著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去领略南半球美妙的自然风光,欣赏那里千奇百怪的动植物,经历一次难得的地理大探险。还等什么,快一起来探险吧!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是儒勒·凡尔纳科幻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是一段充满激情。险象环生的神秘旅程,更是一曲歌颂苏格兰儿女勇敢、坚定的赞歌。故事源于鲨鱼腹中的一个漂流瓶,里面装有三张分别用英文、法文和德文写的文件。当格里那凡爵士打开漂流瓶时,文件已被海水侵蚀得残破不全。爵士反复研究后发现,这竟然是一封求救信!两年前,“不列颠尼亚”号在南纬37度线附近遇难,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船长和两位船员被土著俘获。为了寻找格兰特船长以及两位船员的踪迹,格里那凡爵士和他的妻子、朋友们,以及格兰特船长的一双儿女——坚强的玛丽小姐和勇敢的小罗伯特,共同搭乘“邓肯”号,开始了一段令人赞叹不已的探险、救人之旅。
格里那凡爵士一行人凭借着无与伦比的果敢与坚持,横穿大陆,跨越冰川、沼泽,遭遇地震、洪水,对抗海盗、食人族,他们一次次踏平坎坷,一次次化险为夷,沿南纬37度线绕地球一周,最终在太平洋的荒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
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在险象环生的情节中表现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探险、科幻经典,在改编过程中我们尽量保留原著的风味。此外,我们还邀请画家绘制了精美的插图,为阅读过程增加无限乐趣。
现在,就请你翻开这本书,感受这段神奇之旅吧!
第1章 双髻鲨
1864年7月6日,东北风呼啸,一条豪华游轮开足马力,在北海峡a全速航行着。尾樯上悬挂着的英国国旗在迎风招展。主桅杆上悬挂着一面小蓝旗,用金线绣着两个鲜艳夺目的字母E。G。b。字母上方还有公爵的徽记。这条游轮名叫“邓肯号”,船主爱德华?格里那凡爵士不仅是英国贵族院苏格兰十二位元老中的一位,而且还是享誉英伦三岛的大英皇家泰晤士河游轮协会最著名的一位会员。此刻,格里那凡爵士与其年轻的夫人海伦以及一位表兄弟麦克那布斯少校都在“邓肯号”上。
“邓肯号”刚刚造好下水,在进行它的处女航。它已驶到了克莱德湾c外几海里处,正要返回格拉斯哥d。当船驶近阿兰岛海面时,瞭望台上的水手突然报告,说是有一条大鱼正尾随于船后的水波之中。船长约翰?孟格尔立刻派人把这一情况报告了格里那凡爵士。后者便带着麦克那布斯少校一起来到艉楼,询问船长那是一条什么鱼。“说真的,阁下,”约翰?孟格尔回答道,“我想那是一条巨大的鲨鱼。”
“这片海域也有鲨鱼?”格里那凡爵士惊呼道。
“肯定有,”船长又说,“这种鲨鱼叫天秤鱼e,它出没于任何温度的海域。如果我没看错的话,那就是一条天秤鱼!如果阁下恩准,尊夫人也想观赏一番奇特的捕鱼方法,我们立刻就能得知它是何物了。”
“您意下如何,麦克那布斯?”格里那凡爵士问少校,“不妨试一试?”
“您愿意的话,我也赞成。”少校平静地回答道。
“另外,”约翰?孟格尔又说道,“这种可怕的鲨鱼数量极多,捕杀不尽,我们正好遇上这个机会,既可除去一害,又可观赏到动人的一幕。何乐而不为?”
“那好吧,就捕捉吧。”格里那凡爵士回答道。
爵士随即派人前去通知夫人。海伦夫人对此也颇感兴趣,便兴冲冲地来到了艉楼上,准备观赏这动人的一幕。
海上风平浪静,海水清澈;大家清楚地看到那条大鲨鱼在海里蹿上蹿下地迅速游动着。只见它忽而潜入水下,忽而又跃出水面,动作矫健,勇猛无比。约翰?孟格尔船长逐一地下达命令。水手们按照船长的命令,把一条粗粗的绳子从右舷抛入水中,绳头上有一只大钩子,钩子上串着一大块腊肉。那鲨鱼虽远在五十码以外,但却立即闻到了腊肉那诱人的香味,只见它如离弦之箭一般冲了过来。霎时间,它便游到游轮附近。只见它那灰黑灰黑的双鳍在猛烈地击打着海水,尾鳍则在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径直地冲那块腊肉而去。它那两只突出的大眼睛,欲火直冒,贪婪尽显其中。当它翻转身子时,只见那张大嘴大张开来,四排大白牙显现在人们的眼前。它的脑袋又宽又大,如同一把安在长柄上的双头铁锤。约翰?孟格尔船长没有看错,它果然就是鲨鱼中最贪馋的那种鲨鱼,英国人称它为“天秤鱼”,而法国普罗旺斯a地区的人则称它为“犹太鱼”。“邓肯号”上的乘客们和水手们全都直勾勾地盯着那头大鲨鱼,只见它一下子便冲到钩子旁,突然一个打挺,身子一滚,吞下鱼钩,腊肉落入口中,粗绳被拉直,鲨鱼被钩住了。水手们赶忙转动帆架末端的辘轳,把那庞然大物吊了上来。鲨鱼发现自己已脱离水面,便更加奋力地挣扎起来,蹦跳不止。水手们见状,立刻又用另一根粗绳,打成一个活结儿,套住它的尾部,使之动弹不得。随即,鲨鱼很快地被吊上船来,抛在甲板上。一个水手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猛地一斧头下去,砍断了鲨鱼的尾巴。
捕捉巨鲨的一幕宣告结束;那庞然大物失去了威风,没什么可怕的了;水手们报仇雪恨的心情得以平复,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却尚未得到满足。按照惯例,捕捉到鲨鱼之后,必须给它开膛破肚,在它的肚子里寻觅一番,因为鲨鱼什么都吃,水手们希望能够从其肚腹之中寻找到一点意外之物,再说,他们的这种希望并非次次落空。格里那凡夫人不愿意观赏这种恶心的“搜索寻觅”,便独自回到自己的舱房去了。鲨鱼仍躺在甲板上喘息着;它身长约有十英尺,体重大约有六百多磅,这在鲨鱼中并不算太长太重,但是,天秤鱼仍旧可以归为鲨鱼中最凶猛的一种。
水手们立刻三下五除二地把这头鲨鱼给开了膛。鱼钩倒是被吞进了肚里,却不见它肚里有什么东西,足见这条庞然大鱼已经许久未曾进食了。水手们大失所望,正要将其残骸抛入海中,水手长却突然发现它的肚腹中有一样粗糙的东西。
“嗨!那是什么?”水手长叫喊道。
“那是块石头,”一个水手回答说,“它吞下石头好保持身体平衡。”
“瞎说!”另一个水手说道,“那是一枚打进这混蛋肚子里的连环弹,它还没来得及消化呢。”
“你们都在胡猜什么呀,”大副汤姆?奥斯丁反驳道,“你们难道没有发现,这家伙是个醉鬼,它喝光了酒不算,还把酒瓶子也给吞进肚子里了。”
“什么!”格里那凡爵士惊呼道,“鲨鱼肚子里有只瓶子?”
“货真价实的一只瓶子,”大副回答道,“不过,这只瓶子显然不是从酒窖里取出来的。”
“那好,奥斯丁,”格里那凡爵士说道,“您把瓶子取出来,要小心点儿,海上漂流的瓶子里往往都装着重要的信件。”
“你还真的相信?”麦克那布斯少校说道。
“至少我认为这是很有可能的。”
“嗨!我不同您抬杠了,”少校道,“也许瓶子里有什么秘密。”
P3-5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19世纪的一位为青少年写作探险小说的著名作家,特别是作为科幻小说大师而享誉全世界。
19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科学幻想十分流行,这与这一时期物理、化学、生物学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凡尔纳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写了大量科幻题材的传世之作。他希望自己笔下的主人公,体现出当时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体现出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与投机钻营、贪赃枉法的资产阶级的不同之处。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是凡尔纳著名的三部曲之一。小说讲述了“邓肯号”船主格里那凡得到两年前遇难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船长的线索,请求英国政府派遣船只去寻找。英国政府对苏格兰人一直是歧视的,竟拒绝了他的请求。格里那凡毅然决定自行组队,亲自去完成这一事业。他带着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穿过南美洲的草原,横贯澳洲内地和新西兰,环绕了地球一周。一路上他们以无比的毅力和勇敢,战胜了无数艰险,终于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本书谴责了贫困、失业和人压迫人的现象,对殖民制度提出了控诉,对那些为自由而斗争的人民表示了同情。
陈筱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