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菱,云南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任天津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成名作《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被改编为电影《青春祭》。1998年回云南工作,致力于“国立西南联大”历史资源的抢救、整理与传播工作。创作有小说《唱着来唱着去》,散文集《北大才女》,回忆录《中国布衣》《北大回忆》,评论集《张曼菱评点<红楼梦>》,史话《西南联大行思录》等。制作电视纪录片《西南联大启示录》,音像制品《西南联大人物访谈录》。
图书 | 曼菱说红楼 |
内容 | 作者简介 张曼菱,云南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任天津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成名作《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被改编为电影《青春祭》。1998年回云南工作,致力于“国立西南联大”历史资源的抢救、整理与传播工作。创作有小说《唱着来唱着去》,散文集《北大才女》,回忆录《中国布衣》《北大回忆》,评论集《张曼菱评点<红楼梦>》,史话《西南联大行思录》等。制作电视纪录片《西南联大启示录》,音像制品《西南联大人物访谈录》。 目录 “红楼”手记 边土茅屋说《红楼》(一)/3 边土茅屋说《红楼》(二)/ 10 边土茅屋说《红楼》(三)/ 14 “红楼”人物 菱黛同源、“根并荷花”解/ 27 林黛玉气韵为冠/33 雨声残荷寄诗魂/ 38 “性灵”焉能入深宫/ 46 呆香菱/ 58 青春的晴雯 / 62 风花雪月与探春/ 72 人前薛宝钗/ 89 湘云为妓的疑云/ 102 男权世界的报复:凤姐末路考/ 108 袭人与破席/ 119 尤三姐命断“侠客梦”/127 依附与游离:鸳鸯与小红的比对/ 134 妙玉、芳官、智能儿/ 146 “红楼”余思 “待选”一事要推敲/ 159 质疑高续本“调包计” / 168 却忆秦淮河艳影/ 183 “杏花”的俗世意味/ 203 顽石与美玉的遐思/ 209 莫若纳兰酬“知音”/ 220 宝黛与“少年维特”/ 229 及时行乐/ 235 “宿命”的追问与隔世魅力/ 245 边城一梦到“红楼”/ 280 “红楼”绘本品赏 妙通灵犀:孙温绘本与周汝昌诗/ 291 古意新风:赏戴敦邦《红楼》画册/ 308 附录 两颗巨星 两种际遇:莎士比亚与曹雪芹/ 331 后记 金蔷薇、诗性与“原著”之美/ 335 内容推荐 《曼菱说红楼》是作者张曼菱多年来潜心于红学研究的结晶,其中充满了作者个人对《红楼梦》的理解。作者文化视野宽阔,其文字从个人阅读体验出发,切入角度独特,体现了作者极具特色的红学观。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曼菱说红楼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曼菱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24660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4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0 |
出版时间 | 2018-08-01 |
首版时间 | 2018-08-01 |
印刷时间 | 2018-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52 |
CIP核字 | 2018099095 |
中图分类号 | I207.411 |
丛书名 | |
印张 | 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09 |
宽 | 145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