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苏东坡故事流变研究
内容
作者简介
郭茜,女,任教于西北大学文学院。毕业于南开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在《社会科学辑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古典文学知识》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从苏轼到苏东坡
第一节 苏轼生平
一、入仕
二、外任
第二节 苏轼人格形象
一、高才警悟
二、耿直善治
三、艺术人生
第二章 士文化中的东坡故事
第一节 仕隐中的东坡故事
一、宋代:耿介实干与不隐而隐的空漠
二、元代:贬谪中沉郁的归隐与虚幻的得志
三、明代:寄兴东坡——行藏之间的徘徊
四、清代:繁华尽落的东坡故事
第二节 日常生活兴味中的东坡故事
一、宋代:鲜活雅致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机趣的戏谑
二、元代:感官享乐的高扬与虚无的自我生活放逐
三、明代:歌舞戏谑的及时行乐与真情风雅的理想
四、清代:雅正之作与娱乐游戏之乐
第三节 东坡故事的意义——东坡故事之于历代士人
一、理想人格
二、大美人生
三、山水的东坡印迹
四、东坡之死——生命的启示
第三章 市井文化中的东坡故事
第一节 贬谪中失意的东坡故事
一、穷途末路的冷暖炎凉
二、善恶对立思维下的怨天尤人
三、自作自受与世俗享乐中的贬谪之旅
第二节 风流传奇的东坡故事
一、诗酒歌舞的流连与才子佳人故事
二、携妓参禅的喜剧
三、传奇东坡
四、轮回与救赎
第三节 与友交往的东坡故事
一、与佛印、参寥等僧人交往故事
二、与王安石、黄山谷交往故事
三、苏小妹的故事——东坡与秦观的交往
第四节 另一种重构的方式:庸俗化、狂欢化的东坡故事
一、亦庄亦谐与滑稽下流
二、坡仙——宿命的必然
第四章 想象东坡的方式
第一节 接受与重构之间——苏轼与东坡
第二节 作为文化记忆的东坡故事
参考文献
导语
郭茜著的《苏东坡故事流变研究》主要应用叙事文化学方法,在对东坡故事的相关资料进行尽可能充分地占有与梳理的基础上。应用接受美学分析方法,从思想文化、制度文化、政治文化以及商业文化、大众娱乐等不同的方面切入,尝试对不同时代所呈现出来的特征进行初步的社会、文化的解析。 士林文化中的东坡故事以历史中的苏轼为基础进行构建,主要围绕仕隐、穷达、道德风骨以及日常审美等与士人们息息相关的话题展开。在历代东坡故事中,都有对于苏轼人生中某些方面的强化,融铸着不同时代的士人们在不同境遇之中的思考与选择。相对于士林文化中的东坡故事,市井文化中的东坡故事更加丰富多元、异彩纷呈。物质财富的增长,商业贸易的繁荣,都市经济的发展,市民娱乐的勃兴,都为市井中的文化景观的多元发展提供了较为自由的空间与来自民间想像的张力。
内容推荐
苏东坡,其生前及身后都获得了人们罕有的关注。以苏东坡为主人公的作品不仅数量庞大,且内容丰富,散见于笔记、诗话、词话、小说、戏剧、子弟书、民间传说等记载中,涉及哲学思想、制度设计、文人人格、日常生活、佛道体验等各个方面。郭茜著的《苏东坡故事流变研究》即以历代东坡故事为研究对象,梳理自宋至清东坡故事的流变轨迹,结合土大夫文化、市井文化进行解读、分析其文化内蕴,呈现出扎根于民族集体记忆之中的东坡故事的流传脉络,探讨东坡故事在不断重构的进程中生生不息、始终充满活力的原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苏东坡故事流变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83077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8-11-01
首版时间 2018-11-01
印刷时间 201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396
CIP核字 2017238859
中图分类号 K825.6=441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9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4: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