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慢的是活着
内容
编辑推荐

《收获》《人民文学》《钟山》《十月》等大力奉献,著名学者谢冕、章德宁、孙郁、张守仁、李洁非、施战军、李敬泽联名推荐!

本书收录了《骄傲的皮匠》、《豆汁记》、《逝者的恩泽》、《姹紫嫣红开遍》、《最慢的是活着》等九篇全国文学期刊遴选、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由王安忆、叶广芩、孙惠芬等著名小说家倾情创作而成。

内容推荐

《骄傲的皮匠》得中国市井小说真髓之作。市井小说,实为我国小说正宗,街谈巷议,里闾琐闻。明清尤称鼎盛。自“新文学”以来,渐失其踪,城市小说取而代之,而二者无论文化内涵还是叙事精神,实非一物。本篇真正接续了“金瓶”、“三言”传统,字里行间随处可见余韵,而又绝非形似和一味蹈袭。作者立足今日,开掘当下生活的市井性、市井韵致,并给予富于鲜明时代感的呈现。最令人耳目_新的是,在通常目为“现代国际化大都市”典型的上海背景下,别具只眼揭示其十足中国昧儿的市井态的生活元素、人性、场景与细节,笔触极其精微。人物刻画,不厌其细。语感与叙事节奏,更是体现着作者_贯的久已成熟的祥和与沉潜。

《豆汁记》传统叙事母题的别出心裁的反向运用,从《金玉奴》莫稽到刘成贵、刘来福(卫东彪),相近的故事元素构成,迥然异趣的情节走向,映射着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与社会变迁中值得关切、又颇少在文学创作中得以表现的重要情形。作者以近六旬之龄而写活少女视角,呼之欲出,扑面而来,功力深湛。非常老练的叙事控制,内敛而外弛,在游刃有余当中积聚着情节张力。语言圆熟,了无斧痕。尤为可贵处,是本篇能够将一种高贵和优雅,悄然渗入充分世俗化的生活形相描绘,从而赋予作品以罕见的气质。

《逝者的恩泽》达成了一个艰巨的目标:证明善、证明人间的温暖。鲁敏充分运用了艺术家的权利:选择角度,对世界景象做出取舍;同时,她也必须善尽艺术家的义务:对她所取之景象做出有说服力的表达。《逝者的恩泽》有充分的说服力,这并非源于作者的现实感,而是源于她的眼光和语调:一种内在的宽阔和宽厚,对人的弱点的怜悯包容。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是那位不在场的“逝者”,他是弱的,他的救赎与恩泽也是软弱的,是对这人世恳切的祈求和祝福。以此为前提,鲁敏才有信心展开这个感人和温暖的故事,她之所以证明了善、证明了单纯,是因为她对人性之复杂迷离有深入和清醒的理解。

《姹紫嫣红开遍》表达了浮世与时光的流逝;唯其流逝,却自珍惜、守望、咏叹,人才要不自弃,不将自身付于流逝与流行。都市生活的经验浮泛、零散,滕肖澜在她的写作中探索和想象一种被遮蔽、被隐藏的内在生活——地表之下的人的根系。她的一系列作品致力于维护人的内在性,她愿意想象,人们内心仍存萦绕不去的曲调,并且据此与浩大的覆盖一切的习俗对抗,这种对抗在滕肖澜的笔下表现得脆弱而执拗,孤独而感伤,她的人物力求为自己开辟一个意义的私域,但事情的感伤之处在于,意义并非私事,它终须经受公共生活的检验和确认,所以,她的人物总是羞怯忐忑,这种羞怯忐忑之感,富于创见地印证着我们的生活和心灵。

《最慢的是活着》,生活、岁月、母性,以及前代的私密与今生的怀想。一个也许以文学的方式很难出新的形象,乔叶以浓重的感恩亲情和巨大的艺术耐心,真切地写照,让她熟悉又陌生地感动着我们。暖亲融爱的生命是如此慈严永在,令人无限心疼。在这个欣快与对视已成习性、舒缓与体贴取信艰难的时世,《最慢的是活着》示意着文学本应秉持的一种感情向度,透出小说本该辉闪的低语和默念的灯光。

《余震》终究是一个命运塑造性格、性格创造命运的故事。张翎在此展现了她作为小说家的基本眼光和信念:自然的灾难、社会与历史的动荡限定、考验和毁伤着人,而人感知着伤痛,坚持选择和斗争,竭力求取意义、尊严。由此,个人经验概括和容纳了宏大的公共经验与记忆,人与世界的关系、人的生活的完整性得以重建和证实。《余震》的主题,不是灾难之悲惨,而是人如何经历苦难而获得幸福。张翎在根本上服膺现实主义传统,她的写作回应着现实主义的世界观、现实主义的艺术方法和工作伦理,她在《余震》等一系列作品中证明了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下文学中的活力。

《莉莉》是鲜活的生灵想象与凝定的现实沉思的结晶体,犹如宝石,因有足够的密度而愈显瑰丽明澈。动物故事、生存情境的背后,潜隐着人间体察和人文关切。透亮的文字、综合的才情,带来的是根深叶茂的文学可能性。笛安的写作令人感到踏实,年轻一代中文作家经由宽坦的地面起飞,正向高远处翱翔。

《老解》是“反右”题材的另类叙事。以往这类讲述,大多来自知识分子视角。本篇越于其外,既别开生面,又是有益的补充或丰富。作品摆脱了相关题材创作通常会有的主题、意绪指向,将故事根本置于乡村民间日常生活状态下,透过主人公与乡民的交往、融合,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呈现了有关“反右”事件的一种独特社会反应。这种反应或许较为间接,但却更为朴实,实际上也更为广泛。作品采取笔记体架构,得以容纳大量生活细节、奇遇异闻,而形成浓郁的、非主流的野史风味。从这意义上说,本篇更能体现中国文学一个最古老的理念:兴、观、群、怨。

《致无尽关系》的叙事的动力往往取自异态,即便写家道伦常,一般也以变故和新奇构织核心故事,在强大的惯性面前,《致无尽关系》勇气可嘉,在限制与突破之间,作品所展现的艺术完成度更是值得称道。婚姻就像一滴墨,落在宣纸上,洇开去的仿佛是树与林地。小说的主干坚韧质实,叙事从生活的根须把捉,蜿蜒而至梦想的枝头,极富中国韵味,同时也深具人类的通识性关怀。

目录

骄傲的皮匠

豆汁记

逝者的恩泽

姹紫嫣红开遍

最慢的是活着

余震

莉莉

老解

致无尽关系

试读章节

作者简介:

乔叶,女,汉族。河南省修武县人。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读者》杂志签约作家。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高研班第三期学员。出版散文集《坐在我的左边》《我们的翅膀店》等多部,长篇小说《我是真的热爱你》及《虽然,但是》。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多家选刊选载。

最慢的是活着

乔叶

1

那一天,窗外下着不紧不慢的雨,我和朋友在一家茶馆里聊天,不知怎的她聊起了她的祖母。她说她的祖母非常节俭。从小到大,她只记得祖母有七双鞋:两双厚棉鞋冬天里穿,两双厚布鞋春秋天里穿,两双薄布鞋夏天里穿,还有一双是桐油油过的高帮鞋,专门雨雪天里穿。小时候,若是放学早,她就负责烧火。只要灶里的火苗窜到了灶外,就会挨奶奶的骂,让她把火压到灶里去,说火焰扑棱出来就是浪费。

“她去世快二十年了。”她说。

“要是她还活着,知道我们这么花着百把块钱在外面买水说闲话,肯定会生气的吧?”

“肯定的,”朋友笑了,“她是那种在农村大小便的时候去自家地里,在城市大小便的时候去公厕的人。”

我们一起笑了。我想起了我的祖母。——这表述不准确。也许还是用她自己的话来形容才最为贴切:“不用想,也忘不掉。钉子进了墙,锈也锈到里头了。”

我的祖母王兰英,一九二。年生于豫北一个名叫焦作的小城。焦作盛产煤,那时候便有很多有本事的人私营煤窑。我曾祖父在一个大煤窑当账房先生,家里的日子便很过得去。一个偶然的机会,曾祖父认识了祖母的父亲,便许下了媒约。祖母十六岁那年,嫁到了焦作城南十里之外的杨庄。杨庄这个村落由此成为我最详细的籍贯地址,也成为祖母最终的葬身之地。二○○二年十一月,她病逝在这里。

2

我们一共四个兄弟姊妹,性别排序是:男,女,男,女。大名依次是小强、小丽、小杰、小让。家常称呼是大宝,大妞,二宝,二妞。我就是二妞李小让。小让这个名字虽是最一般不过的,却是四个孩子里唯一花了钱的。因为命硬。乡间说法:命有软硬之分。生在初一十五的人命够硬,但最硬的是生在二十。“初一十五不算硬,生到二十硬似钉。”我生于阴历七月二十,命就硬得似钉了。为了让我这钉软一些,妈妈说,我生下来的当天奶奶便请了个风水先生给我看了看,风水先生说最简便的做法就是在名字上做个手脚,好给老天爷打个马虎眼儿,让他饶过我这个孽障,从此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于是就给我取了让字。在我们方言里,让不仅有避让的意思,还有柔软的意思。

“花了五毛钱呢。”奶奶说,“够买两斤鸡蛋的了。”

“你又不是为了我好。还不是怕我妨了谁克了谁!”

这么说话的时候我已经上了小学,和她顶嘴早成了家常便饭。这顶嘴不是撒娇撒痴的那种,而是真真的水火不容。因为她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她。——当然,身为弱势,我的选择是被动的:她先不喜欢我,我也只好不喜欢她。

亲人之间的不喜欢是很奇怪的一种感觉。因为在一个屋檐下,再不喜欢也得经常看见,所以自然而然会有一种温暖。尤其是大风大雨的夜,我和她一起躺在西里间。虽然各睡一张床,然而听着她的呼吸,就觉得踏实,安恬。但又因为确实不喜欢,这低凹的温暖中就又有一种高凸的冷漠。在人口众多川流不息的白天,那种冷漠引起的嫌恶,几乎让我们不能对视。  从一开始有记忆起,就知道她是不喜欢我的。有句俗语:“老大娇,老末娇,就是别生半中腰。”但是,作为老末的我却没有得到过她的半点娇宠。她是家里的慈禧太后,她不娇宠,爸爸妈妈也就不会娇宠,就是想娇宠也没时间,爸爸在焦作矿务局上班,妈妈是村小的民办教师,都忙着呢。

因为不被喜欢,小心眼儿里就很记仇。而她让我记仇的细节简直俯拾皆是。比如她常睡的那张水曲柳黄漆大床。那张床是清朝电视剧里常见的那种大木床,四周镶着木围板,木板上雕着牡丹荷花秋菊冬梅四季花式。另有高高的木顶,顶上同样有花式。床头和床尾还各嵌着一个放鞋子的暗柜,几乎是我家最华丽的家具。我非常向往那张大床,却始终没有在上面睡的机会。她只带二哥一起睡那张大床。和二哥只间隔三岁,在这张床的待遇上却如此悬殊,我很不平,一天晚上,便先斩后奏,好好地洗了脚,早早地爬了上去。她一看见就着了急,把被子一掀,厉声道:“下来!”

我缩在床角,说:“我占不了什么地方的,奶奶。”

“那也不中!”

“我只和你睡一次。”

“不中!”

她是那么坚决。被她如此坚决地排斥着,对自尊心是一种很大的伤害。我哭了。她去拽我,我抓着床栏,坚持着,死活不下。她实在没有办法,就抱着二哥睡到了我的小床上。那一晚,我就一个人孤零零地占着那张大床。我是在哭中睡去的,清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接着哭。

她毫不掩饰自己对男孩子的喜爱。谁家生了儿子,她就说:“添人了。”若是生了女儿,她就说:“是个闺女。”儿子是人,闺女就只是闺女。闺女不是人。当然,如果哪家娶了媳妇,她也会说:“进人了。”——这一家的闺女成了那一家的媳妇,才算是人。因此,自己家的闺女只有到了别人家当媳妇才算人,在自己家是不算人的。这个理儿,她认得真真儿的。每次过小年的时候看她给灶王爷上供,我听的最多的就是那一套:“……您老好话多说,赖话少言。有句要紧话可得给送子娘娘传,让她多给骑马射箭的,少给穿针引线的。”骑马射箭的,就是男孩。穿针引线的,就是女孩。在她的意识里,儿-子再多也不多,闺女呢,就是一门儿贴心的亲戚,有事没事走动走动,百年升天脚蹬莲花的时候有这双手给自己梳头净面,就够了。因此再多一个就是多余——我就是最典型的多余。她原本指望我是个男孩子的,我的来临让她失望透顶:一个不争气的女孩身子,不仅占了男孩的名额,还占了个男孩子的秉性,且命那么硬。她怎么能够待见我?

做错了事,她对男孩和女孩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要是大哥和二哥做错了事,她一句重话也不许爸爸妈妈说,且原因充分:饭前不许说,因为快吃饭了。饭时不许说,因为正在吃饭。饭后不许说,因为刚刚吃过饭。刚放学’不许说,因为要做作业。睡觉前不许说,因为要睡觉……但对女孩,什么时候打骂都无关紧要。她就常在饭桌上教训我的左撇子。我自会拿筷子以来就是个左撇子,干什么都喜欢用左手。平时她看不见就算了,只要一坐到饭桌上,她就要开始管教我。怕我影响大哥二哥和姐姐吃饭,把我从这个桌角撵到那个桌角,又从那个桌角撵到这个桌角,总之怎么看我都不顺眼,我坐到哪里都碍事儿。最后通常还是得她坐到我的左边。当我终于坐定,开始吃饭,她的另一项程序就开始了。

“啪!”她的筷子敲到了我左手背的指关节上。生疼生疼。

“换手!”她说,“叫你改,你就不改。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不会。”

“不会就学。别的不学这个也得学!”

知道再和她犟下去菜就被哥哥姐姐们夹完了,我就只好换过来。我咕嘟着嘴巴,用右手生疏地夹起一片冬瓜,冬瓜无声无息地落在饭桌上。我又艰难地夹起一根南瓜丝,还是落在了饭桌上。当我终于把一根最粗的萝卜条成功地夹到嘴边时,萝卜条却突然落在了粥碗里,粥汁儿溅到了我的脸上和衣服上,引得哥哥姐姐们一阵嬉笑。

“不管用哪只手吃饭,吃到嘴里就中了,什么要紧。”妈妈终于说话了。

“那怎么会一样?将来怎么找婆家?”

“我长大就不找婆家。”我连忙说。

“不找婆家?娘家还养你一辈子哩。还给你扎个老闺女坟哩。”

“我自己养活自己,不要你们养。”

“不要我们养,你自己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自己给自己喂奶长这么大?”她开始不讲逻辑,我知道无力和她抗争下去,只好不作声。

下一次,依然如此,我就换个花样回应她:“不用你操心,我不会嫁个也是左撇子的人?我不信这世上只我一个人是左撇子!”

她被气笑了,“这么小的闺女就说找婆家,不知道羞!”

“是你先说的。”

“哦,是我先说的。咦——还就我能先说,你还就不能说。”她得意洋洋。

“姊妹四个里头,就你的相貌稀肖她,还就你和她不对路。”妈妈很纳闷,“怪哩。”

P139-14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慢的是活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北京文学月刊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同心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69765
开本 16开
页数 3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