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万物皆有爱意
内容
亮点展示

作者简介

   刘玉琴,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原主任,海外版原副总编,高级编辑。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文联文艺理论评论一等奖,文化部文化新闻一等奖,中国报纸副刊优秀散文精品奖,人民日报社优秀新闻精品奖。
   曾任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文华大奖,中华艺文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广播电视节目星光奖,中国文联文艺理论评论奖评委,“我心中的澳门”全球华人散文大赛评委会主任等。

目录

第一章 历史的格调

叩问远去的时光
陌上何时花开
岁月不曾抵达
艺术穿越时空
远方的理想
相隔一朵桃花
东川之叹
诗满边城
刻在大地上的辙印
绿影照窗的诗意
永远的期待

第二章 人物世相

尚长荣:铜锤人不老梨园情依旧
欧阳山尊:“再为话剧干点活儿”
郭汉城:中国戏剧岂能消亡
一代戏剧名家吴祖光
茅威涛:争议声中不断探索
裴艳玲:一生有梦只为戏
何冀平:历史深处长袖善舞
低眉俯首王佩瑜
李树建:真诚的力量
舞台奇人吴汝俊
香溢京城一枝梅
李佩红随“梦”起舞
闵惠芬的生命旋律
倾听美丽风景的诉说
北京人艺:风雨兼程半世纪
如青铜器一般的光泽

第三章 聆听花开的声音

抵达心灵的另一种路径
沿着梅兰芳的足印
“芒果街”的轻盈讲述
龙应台的忧伤
从赵树理所想到
落叶无声
喧嚣中的淡定
温婉辽阔的芳草地
花开几回响
春风又拂山峦
京剧是有温度的
千里淮河花鼓风
梦里飞花照尘埃

第四章 睿思回望

戏剧,找寻人间的力量
京剧继承创新之思
京剧回家
京剧现代戏为何这么少
蒲剧曾经PK京剧
豫剧又出发
信仰开出的花朵
强健永生向上的灵魂
拓展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空间
文化自信:提振当代文艺创作底气
报纸副刊:价值引领与文化担当
对文化传统的深情回望
梦想在文学大地上生长
一粒改变世界的种子
女人的隐忍与从容
“小站”故事多
一代知青的生存咏叹
一盏灯烛照后人

导语

   《龙应台的忧伤》、《从赵树理所想到》、《落叶无声》、《喧嚣中的淡定》、《温婉辽阔的芳草地》、《花开几回响》、《春风又拂山峦》、《京剧是有温度的》、《千里淮河花鼓风》、《梦里飞花照尘埃》、《戏剧,找寻人间的力量》……《万物皆有爱意》囊括了作者刘玉琴数十篇文字,大多数写作并发表于过去数年间。

精彩页

 绿影照窗的诗意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这句诗不知道点燃了多少人的诗意想像空间。诗中的情景令人向往。想一想,在远方——我时常将之想像为遥远的南方,蔚蓝色的海边,灿烂的阳光下,坐拥一所花草环绕的房子,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可这只能是想象,是诗而已。工作、生活在北京,且不说能否常住海边,单是海边的房价,尤其是号称海景房的价格,也非一般人能住得起。面朝大海多是一种奢望。
  不能面海,傍着树如何?在钢筋水泥、车水马龙般的都市里,寻觅一处绿色环绕、远离喧嚣的居所,或许也可弥补精神上的缺憾。
  在北京南城的边远地带,有一片绿树婆娑的小区让人流连。记得十多年前,适值五月,阳光正好。在宽阔的小区内徜徉,只见一门一户,青藤围绕,房屋建筑简单大方。每家有一方几百平米的小院,院外的花儿开得清新明丽,院里的玉兰、月季、榆叶梅,在绿色的草地上,姹紫嫣红。园区内还有一排排高大魁梧的杨树、银杏静立,一条几公里长的水带蜿蜒流淌。小区的住房正在销售,虽然地理位置偏远,可价格有优势。北京这些年,城市的东西北方向都发展很快,唯独南城之南发展迟缓,房价始终在低位徘徊。尽管小区位置荒僻,孤零零的建在一大片农田里,周围几公里见不到一间房,在这儿居住,仿若从城里移居乡下。可是满眼绿色,以及房屋价格,颇能吸引人。尤其喜欢小区内的百米长、十多米宽的绿化带。相向而对的两排白杨树,身姿挺拔,昂首向上,像卫兵忠诚地守护着一片宁静。太阳升高时,金黄色的光芒洒满树梢,斑驳的碎影投射于地面,显示出不断变化着的摇曳多姿,惹人浮想联翩。这样的绿化带小区里有许多,树龄大多在三十年以上,树高二三十米。这一资源应是居住其间的人得来的意外欣喜。听人介绍,这片区域曾经是郊区的绿化带。后来用途改变,绿化带外移,开发时就在原地保留了上千株成熟的原生大树。抬眼望去,整个小区犹如放置在绿树丛中,满目青翠,生机勃发。由是,绿树,青草,流水,繁花,还有农田里的蛙声,清晨的鸟儿啁啾,满足了现有经济条件下我对住房的诗意想象。
  一年之后,我们住了进来,取屋名为“农舍”。房屋不大,但有景色养眼怡情。从房间的玻璃窗望出去,榆叶梅、玉兰、樱花、海棠、石榴,紫的、黄的、红的、粉的、白的花似乎一直在风中次递开着,龙爪槐、黄杨球一旁侍立。院里还有两棵丁香树。五月花开时节,我们在树上寻找五瓣丁香。丁香花多是四瓣的,五瓣的少。据说能找到五瓣丁香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每找到一朵五瓣丁香,我们都从内心里感到高兴。海棠树第一年就结了果,个头大而明亮,果肉有些酸涩,依然体验到一种果园农夫般的快乐。庭院的大门两旁有两棵二十多米高的法国梧桐,枝繁叶茂,风姿华美,直插云空,令人满心欢喜。
  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长大,对农田、农村、农活有着一份天然的亲近。外婆家门前有一方小池塘,屋后有果树,桃树、桑葚树、枣树的果实随时可采摘。有时候也会偷摘到别人家,常受到大人喝斥,遭到轰赶。好在我们跑得快,而且转眼便忘。印象中,外婆从来没有约束过我们,不像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一步不能离开大人的视线,生怕有什么闪失。那时,大人的艰辛生活尚操持不尽,实在没有闲暇顾及孩子。那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在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今对乡村田园时常有一份儿时的怀想。
  住进来之后,闲暇之余,一直想在院子里辟出一块菜地。埋几棵葱,架几排茄子、西红柿秧子,种些黄瓜青菜。不仅是为了吃,还是一种生活的自然景象,享受与土地的亲昵过程。即便所种之物“颗粒无收”,也算参与了劳动并经历了作物生长的过程,还可以在与土地的触碰中获得作物成长的经验。可是万物皆有规则,在满院的花草树木,满目的清爽整齐中,如何弄出一块与之相宜的菜地,一直没有好的设计。
  这里的整个小区犹如一座大花园。园区内分成若干个小单元,每个单元十多户人家,依次散落在蜿蜒有致的街道两旁。每家屋内的景致难以望见,不过,院里的丝瓜,葡萄架上的青须,慢腾腾向上爬、往下垂的过程倒是一目了然。园区内还有一条宽阔的大道,贯通、串连起整个园区。大路两旁黄杨、小叶女贞似乎一年四季保持着不变的青紫色调。与大路垂直方向的许多条白杨、银杏组成的绿化林,在秋天是最美的一片风景。金黄色的落叶铺满地面,盖住了林间的青石板小路,不过曲折延伸的路径依稀可寻。常有带着相机的男女老少在这儿停留,宁静里传来阵阵喧哗。
  “农舍”地处偏僻,也有好友不嫌路远常来。初次登门的人,大多找不到家门。小区里的住房似乎都是一样的格局,没有明显的标志。不过来客对小区和院内的景致多为赞赏,对浓荫蔽日的绿化带慨叹不已。晚饭后沿园区道路散步一遭,清风明月如影相随,果真别有意趣。
  “农舍”的月夜宜人。月华如水,四围静寂无声。行走于院内的青石板上,听得见细碎的脚步声。此时,一切喧嚣隐去,远处的犬吠声清晰可闻。月光从高大的梧桐树梢缝隙间漏下,幻化成地上的斑点。海棠、玉兰,变成了深色的背景。一派绰约、迷蒙之间,天上有繁星闪烁,似在悄望尘世。进得屋内,仍然感觉到月光相随,满室光华。朋友喜欢这样的月夜,春秋季节,几人围坐亭子里品茗,不用点灯,任微风拂过。月上中天,一轮清辉与室内的灯光相互呼应,只觉得天地间即刻会更加明亮起来。有时好一阵无人言语,寂静的夜晚心绪开始放飞。
  “农舍”的近邻是祖籍陕西的小权和他的夫人。渐渐熟络之后,两家经过商议,挪开了两院之间的隔栏,两家院子合而为一,空间大了许多,院内的亭子很快成了两家的共享。小夫妻俩似乎更有诗意,在一棵大杨树下的围栏处,开了一扇小门直通树林,在树下放置了一方茶几。俩人一边品茗,一边可以抬腿进入绿色空间散步。
  就这样,“吃茶诗闲书,听雨看花落”的日子倏忽而过。这里当然无法与瓦尔登湖旁的小木屋相比,却也盛放着绿色而淡泊的诗意。于是时常感叹,人远离了外在的纷扰,心灵可以更快地回归自我,放松自我。一方绿色的小世界,让人风尘仆仆的心静下来,从容品味生活,安静地思考一些问题。
  春去秋至,时光荏冉。我一直以为,这就是可以让人心安的日子,可以天长地久。可是,人心似乎总也无法预算。就像人时常无法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承诺,面对自己的誓言。在时间和缭乱的现实面前,初衷和本心常常隐遁无形。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虽然对带着露水的青草,清晨的鸟鸣,对周围的环境仍然新奇,可还是对上班的遥远距离产生了畏惧。每天往返百余公里,驱车两个多小时,遇到堵车,时间更长。这样的奔波,让人心生疲惫。每天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太多,感觉有些心疼。加上居住在远郊,生活多有不便。久而久之,又有了回城居住的念想,对便捷的市井生活开始怀念。由此感慨,生活不仅是诗意的,也是现实的。
  又住了一段时间,举家搬回城里。立马长舒一口气,终于不用每天起早摸黑惶惶然上下班了。尽管居住高楼不接地气,可生活毕竟方便,文化生活丰富,心便随着安然下来。只是,心底似乎仍留有不甘,怀念绿草茵茵的小院,为不能免俗的逃离心生内疚。记得叶芝说过:“当一个人的内心有了快乐,那他的生活也会变得快乐。”我只能将之转换性地理解为,当一个人的内心有了诗意,他的生活也会变得诗意,不论身在何处,不在乎客观环境如
  何。“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坐观天上云卷云舒”,这可以是现实的生活,或许更是胸中的诗意。海德格尔说,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土地上。我也由此安慰自己,境由心生,生活充满世俗与奔波劳顿,但你把眼前的情景诗化,它就淡妆素裹,娉婷地等着你来欣赏。身在闹市,心在南山,沉浮也可当茶饮。
  海子说,我不知道我将会有怎样的生活,我只愿自己能够将一颗心淡然,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不忘“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其实,无论世事如何,坚守住心灵的安静、淡泊,心中便能有生活的诗意。使生活变得诗意的不一定是外在的环境,而是人们的内心,是人们的精神世界。诗意的生活,便是诗意的内心。
  一位作家说过,家是安放心灵的地方,也是这个世上所有俗世者生活的地方。在家里安放好自己的心灵,便有了最本真的诗意。“时坐花间林下,却也上班挣钱。眼前红尘万丈,心中一尺丘山。”心里有,便一切都有了。
  现在,依然常常怀念那个青草铺地,四季花开的小院。近几年,南城开始了喧嚣。地铁开通,新机场兴建,南城的房价不断翻番。可以想见,那里也将红尘纷扰。可是,即便如此,每当想起南城小院,内心还是涌起一股温馨和宁静。我知道,今生对于诗意生活的向往又多了一份感悟和从容,生活琐碎平凡,但可以心向远方,珍惜现有,在心底保留一份绿色的领地。
  ……

内容推荐

   《万物皆有爱意》囊括了作者刘玉琴数十篇文字,大多数写作并发表于过去数年间。作者将文章汇编成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回顾往事的过程。一篇篇翻阅着,想到时光如水,匆匆流逝,许多事情都变得面目全非了。好在有这些文字,为生命的曾经在场留下了星星点点的痕迹,印证了曾经有过的心情,曾经的感受和领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万物皆有爱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玉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129709
开本 32开
页数 3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8-08-01
首版时间 2018-08-01
印刷时间 201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20
CIP核字 2018130689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4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