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堂在人间/人间大爱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许云龙是故地重游,寻找失散在大陆多年的女儿,同时,他也是在寻找一段失落的爱情。在寻找自己的亲情过程中,他遭遇了昔日的情敌和忘年的爱情。他与古龙虽未相逢,但一笑泯恩仇,而他,则又化爱情为亲情,错认李星为女儿。已经四十多岁的如蓝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并在父亲临终的那一刻,赶到了他的身边。虽然父女俩已经没有机会相认,但是,血肉相连的冥冥通感超越了语言,在他们伤别离的刹那,感受到了团聚的极乐。这个时候,人间终于成为了爱的天堂。天堂在人间……

内容推荐

《天堂在人间》讲述台湾电脑公司老板许云龙和四川某高校教授陈松林以及女作家如蓝一行,结伴旅游,经历了种种试探、误解和挫折之后,各自找到所爱的故事。小说通过女研究生李星和女秘书沙沙天真而清浅的视角,揭开层层迷雾,发现了一个凄艳而浪漫的“革命加恋爱”的故事。

目录

第一天 在涪江的激流旁

第二天 在黄龙的背脊上

第三天 在色嫫的宝镜里

第四天 在淘金的人流中

试读章节

雨过天晴,路却被泥石流冲毁,要前进,已经不可能了。

好在未雨绸缪,这一行五人的小小旅游团,已事先带了帐篷,当晚便在此安营扎寨,准备宿夜。

刚才那低沉浑厚的男中音说:“我宣布,我们的数轴构思创作试验,从今天晚上开始。”

他叫陈松林,是四川一所高等学府中文系的教授,许多年来却在致力于研究人的思维,他以神奇的大脑思考大脑的神奇,在人类思维的处女谷地里辛勤耕耘。最近他极力呼吁文学与科学联姻,将数学分析渗进文学创作,提出了《数轴构思创作法》。这件事引起了海峡彼岸的关注,许有志携秘书飞来大陆,出资组织了这次旅游,以实践这种创作方法。

当陈松林开始说话的时候,便有一对星星一样闪亮的眸光追随他——他的研究生李星迷恋他的男中音。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而信息是有生命的。信息的重复,是无性繁殖,它不能产生新的信息;信息的交合,才是有性繁殖,不同的信息系列交合,能产生大量新的信息和新的思想。

“文学创作,也是这样。机械地再现生活中的素材,是拍照,是无性繁殖,不能产生作品。

“如果我们把不同的素材——就是信息元素进行有序的组合,不同的组合自然会有不同的结果,这就是构思。当这种组合达到最佳状态时,灵感就产生了。而当灵感反过来照亮素材,就达到了创作状态,于是就产生了作品。这也是有性繁殖。

“利用数轴法创作,就是将携带不同信息元素的数轴组成一个坐标体系,几根数轴的交叉点,就是文章的灵魂所在。为了寻找这个交叉点,我们要不断地移动各条轴,激发灵感思维,捕捉那交合时辉煌的一瞬……”

李星所迷恋的男中音说个不停。按照许有志的计划,通过这次旅行,每个人都要拿出一批数轴法构思创作的散文——当然,他这个老板除外。

然而李星并没有在意陈松林说了些什么,他那一套理论她早已烂熟于心了。她似乎听得很认真,其实她的思绪正在开小差,她在想着他如果手持麦克风,站在舞台上唱歌,会有怎样的风采?

她自己常常爱唱这样一支歌:“我是一只小小鸟,我要飞呀飞,却怎么也飞不高。我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她的音质甜美,但音域不宽。而她的导师,从来只是借助手而不是借助嗓子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为了表示对导师的尊重,现在,她使劲摒弃杂乱的欲念,让思绪引向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筛选各种有价值和无价值的信息。她有些紧张。她对自己说不必紧张。在所有的人中间,她最小。她理所当然地应该受到照顾受到宠爱。可她还是紧张。沙沙那港台影视味道的国语对她有种压迫感。

她下决心,哪怕不吃不喝不睡,也要做好这件事。决心下了,脸上就显出放松的表情,嘴里撒起娇来:“啊呀,刚才那场雨,实在吓死人了,吓得我脑筋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出来了。”

P15-17

序言

      “爱的三部曲”:竹林的“人间大爱系列”

            (代 序)

作为知青文学第一人,竹林是在茅盾、韦君宜、冰心、萧乾等文学前辈直接关怀下成长的作家,著作等身,影响深远,多年前就进入了文学史。当年,《生活的路》出版后,一纸风行,领衔潮流。之后创作不辍,佳作迭出,在文学的多个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比如,她的另一部“知青文学”《呜咽的澜沧江》,不仅受到海峡两岸老一辈作家胡秋原、萧乾等人的高度评价。还在台湾出版了精装本和研究专集,在加拿大被那里的文学杂志全文刊载;《女巫》出版后,也立即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到现在已经出了多个版本。《挚爱在人间》发表后;获得了八五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尔后,她又开始转向“青春文学”创作,经过“跨世纪”地努力,接连推出《灵魂有影子》和《今日出门昨夜归》两部作品,后者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并引起对“青春文学”走向的热烈讨论。

但是,正如东方广播电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淳子女士所说,竹林绝对不是一个属于社会型的知识分子,不会作秀,因此在这个眼球经济的时代,很容易被公众无意或有意地遗忘。徐坚忠先生说她是上海作家中的隐士,可能就是这个原因。但是时代的大潮只能冲走表面的泡沫,不能冲走坚实的河床部分,她总是不断地以自己的作品引起大家的关注。因此,新浪网作家频道称她为“传奇作家”。其“传奇”的意思可能是指一个作家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的特殊性,也可能是指他的成就和声誉严重不对称,似乎一个几乎会被世俗和商品时代彻底淹没的人,却屡次浮出水面。

竹林“生活的路”或许是曲折的、艰辛的,但对她“创作的路”而言,未必不是一种锻炼、一笔财富。综观竹林的创作,从儿童文学到散文,从小说到纪实文学,无不包含着自己的童年记忆、个性气质、艺术追求、人生思考、社会理想,同时,大师与前辈对她的影响也深蕴其中。

“母爱、童心、大自然”是冰心“爱的哲学”的核心部分,在竹林那里得到了全面继承,并有了新的内容。“爱亲人”,包括母爱、父爱、家族关怀,是竹林爱的起点;爱世人,关爱那些最需要关爱的人,如善良的弱者——他们往往是妇女、儿童,尤其是处在社会底层、弱势地位的妇女和缺乏父爱、母爱的儿童,等等,则倾注了她最多的感情。与个性气质有关,也与自己多年工作有关,竹林的创作,尤其是儿童文学、青春文学的创作,始终对大自然、茫茫宇宙、未知世界,充满着儿童甚至是人类早期原始思维的好奇心理。在她眼里,“万物有灵”,天地人神无不有尊严,无不有魅力。现代社会.科技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人类的基本困惑,如人类从何而来、向何而去、为何存在、怎样活着等,没有解决之前,我们没有资格对大自然妄加裁决。因此,竹林作品中的那些灵异事件、科学幻想、悬疑情节等,不仅仅是文学技巧、结构艺术、小说材料,也是认识论、世界观、价值观。 

或许有相似的童年记忆,竹林与萧乾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感受得特别深刻。作为一个女作家,竹林对“寄人篱下”的屈辱感受得更加细致、深刻,表现得更加触目惊心。在萧乾的同类作品里,主人公对亲情表现得要决绝一些。而在竹林这里,主人公从来没有对亲情绝望,反而充满了更大的期待、更多的感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女权主义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思潮,而女性主义写作在当代文学里。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女性主义写作倡导者认为的那样,女性主义写作不等于“女人写”。反过来也是如此,女作家的创作未必都是、必须都是“女性主义写作”。在中国女性主义写作越来越趋向自我关怀、自哀自恋的时候,社会关怀将是一个发展方向。竹林的创作正是如此,她从来都坚持现实主义,坚持社会关怀。正像张炯、严家炎、何启治、谢冕等人所说的那样,竹林的小说有政治关怀、文化思考、人性探索,紧扣时代,紧扣中国现实和历史。作为女作家,她的视点从来没有离开过女性,但从来没有局限于女性,这是她对当下女性主义写作的超越之处。这似乎很不时髦,但是只要能正确、正常地揭示中国经验,解释中国现实,实现文学的目的和功能,不时髦又有何妨。八十年代以来的小说的文体探索转了一大圈之后,又回到如何表现中国经验、解释中国现实的起点,我们终于体会到了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道理。

创作总根于爱。鲁迅先生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1927年.面对的是恶劣的生存环境。但这句话在今天仍然有意义。因为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心灵环境依然备受污染。文学的力量首先作用于人的心灵。因此,在对这个世界怀有大爱的竹林那里,宣扬爱是她一贯的文学主题之一。

竹林的这套“两岸人间系列”包括三部长篇,分别是《净土在人间》、《挚爱在人间》、《天堂在人间》。从文体上说,它们一为报告文学,一为纪实小说,一为虚构小说;从主题上说,三部作品既是统一的,又各有侧重。《净土在人间》讴歌的是人间博爱,《挚爱在人间》抒写的是亲情挚爱,《天堂在人间》表现的是人性真爱。

《净土在人间》主要讲述台湾证严法师建立慈济、播撒人间大爱的事迹。证严法师出身富家,天资绰约,秀外慧中,本可锦衣玉食,享受人生,但她心存善念,与佛有缘。她立志出家.将自己献给了更为广大的世界,化小爱为大爱、博爱——爱世界、爱世人。她点滴做起,身体力行,从五毛钱起家,到建立遍及全球的庞大的慈善事业,一步一个脚印地感动着这个世界,改变着这个世界。现在,台湾每十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慈济会员;全世界每一次大的灾难中.总能看到慈济人的身影,这其中也包括祖国大陆。慈济人身体力行着真善美,也引导着真善美的传递:从接受别人的奉献,到奉献别人,直至这个世界更加美好。《净土在人间》告诉我们,“净土”并不在遥远的天国,也不是在未来,净土在人间,在每个人的心间,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善念、美行,去开辟,去创造。

《挚爱在人间》讲述的是被海峡分隔数十年的一对父女从相逢、相别再到永诀的故事。小说以纪传体的形式和意识流的手法,在父女重逢的雨中、路上和家里,巧妙地穿插了他们各自的人生苦难、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故事是真实的。在特定的历史年代,这样的故事也许很普通、普遍,然而叙述者刻骨铭心的心理体验,将苦难的女儿没有爱、渴望爱、拥有爱到失去爱的人生经历,尤其是没有爱的悲哀,刻画得惊心动魄。“挚爱”是双向的,既有女儿对父亲的依恋。也有父亲对女儿的深爱;“挚爱”又是多层次的,爱亲情,更爱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父亲在海峡的那一边,几十年来对女儿、对母亲的牵肠挂肚,全部包含在对故土的深爱之中;“挚爱”的体现方式还是多样的,女儿对父亲的爱是无比的依恋,在重逢时却如此坚强,没有任何抱怨;父亲对女儿的爱是深沉的,却表现得严厉而琐碎。爱的反面是没有爱,在女儿林男成长过程中,她所遇到的艰难、险恶和虚伪的人生情境,多次将她推向异常危险的人生边缘。然而.正是没有爱的悲哀,才衬托出了人间有爱的无比珍贵,正是人间仍旧有爱,才让她一次次度过难关,坚实地成长。

九寨沟、黄龙是旅游胜地、人间天堂。那里的奇峰怪石、绿草红花、水云变幻,无不充满着神秘和诱惑,但是这一切如果与人的生命和情感无关,那它们也只是冰冷的物理现象,算不得真正的天堂。《天堂在人间》讲述台湾电脑公司老板许云龙和四川某高校教授陈松林以及女作家如蓝一行,结伴旅游,经历了种种试探、误解和挫折之后。各自找到所爱的故事。小说通过女研究生李星和女秘书沙沙天真而清浅的视角,揭开层层迷雾,发现了一个凄艳而浪漫的“革命加恋爱”的故事。原来,许云龙是故地重游,寻找失散在大陆多年的女儿,当然,他也是在寻找一段失落的爱情。在寻找自己的亲情过程中,他遭遇了昔日的情敌和忘年的爱情。他与古龙虽未相逢,但一笑泯恩仇,而他,则又化爱情为亲情,错认李星为女儿。爱有真假之分,亦有对错之别。如果说,李星喜欢自己的导师。并转而喜欢承诺让她出国的许云龙,有很大的虚假成分。那么.许云龙喜欢李星,并认她为自己要寻找的女儿,自然是错爱:她错过了自己真正的女儿如蓝。然而,正是假爱和错爱,成就了真爱的传奇。已经四十多岁的如蓝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并在父亲临终的那一刻,赶到了他的身边。虽然父女俩已经没有机会相认,但是,血肉相连的冥冥通感超越了语言,在他们伤别离的刹那,感受到了团聚的极乐。这个时候,人间终于成为了爱的天堂,天堂在人间。

“两岸人间系列”因此可以称为“爱的三部曲”,博爱、挚爱和真爱超越了政治、国族、信仰、贫富、时空等隔膜和局限,沟通了小我与大我、个人与世界、亲情与爱情。它形象地说明,“爱的哲学”并非抽象无力、凌空高蹈,而确实能够实实在在地对世道人心产生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大陆和海峡对岸天各一方的今天,只有爱才能跨越中华民族之间因社会政治造成的隔阂,亿解昔日的怨恨。连接两岸的亲情人心,构建一个和谐繁荣的民族大家庭。

许道军

2008.9上海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堂在人间/人间大爱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竹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144955
开本 32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16
153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0: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