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精华版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复旦博学文学系列
内容
内容推荐
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精华版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一部“以文学作品为主型的文学史”,通过对具体作品的理解来进行文学史概念的引导,传递出文学史的信息;同时,打破以往文学史一元化的整合视角,以共时性的文学创作为轴心,构筑新的文学创作整体现,显示出特定时代多层面的精神现象。
本书贯穿了主编陈思和的几个颇具创见的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核心观念:“多层面”、“潜在写作”、“民间文化形态”、“民间隐形结构”、“民间的理想主义”、“共名与无名”等,以此梳理当代文学史的复杂成分和发展流变。
本书以文学现象为依据,在介绍文学运动史料和文学史背景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作品分析方面,使学习者通过解读作品去实现对文学史中体现出的精神传统的理解。书中将当代文学史分为1949—1978、1978—1989、90年代以后三个阶段,对三个阶段的主导特征战争文化规范、和平建设时期新的文化规范以及“无名”时代的文化多元状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本书既是一部普及性的文学史教材,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探索性,适合大专院校学生和文学爱好者阅读,也适合文学研究者做参考。
作者简介
陈思和,男,1954年1月生于上海,原籍广东番禺。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中文系主任,并兼任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著有专著《巴金论稿》(与李辉合著)、《巴金研究的回顾和瞻望》、《中国新文学整体观》、《20世纪中国文学论》(韩译本)、学术传记《人格的发展——巴金传》;编年体文集《笔走龙蛇》、《马蹄声声碎》、《羊骚与猴骚》、《鸡鸣风雨》、《犬耕集》、《写在子夜》、《豕突集》、《牛后文录》;选集《陈思和自选集》、《还原民间》、《黑水斋漫笔》、《新文学传统与当代立场》;对话集《夏天的审美触角》、《理解九十年代》等。其中,《中国新文学整体观》1990年获全国首届比较文学优秀图书一等奖;《陈思和自选集》1998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参与发起“重写文学史”、“人文精神寻思”等知识分子话题讨论,并参与策划“火凤凰”系列图书。
目录
前言
绪论 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分期和发展概况
第一章 迎接新的时代到来
第一节 “五四”新文学传统的转型
第二节 胜利者的政治抒情:《时间开始了》
第三节 寻找时代的切合点:《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
第四节 潜在写作的开端:《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
第二章 来自民间的土地之歌
第一节 民间文化形态与农村题材创作
第二节 民间艺术空间的探索:《山乡巨变》
第三节 民间立场的曲折表达:《锻炼锻炼》
第四节 民间艺术的隐形结构:《李双双》
第三章 再现战争的艺术画卷
第一节 战争文化规范与小说创作
第二节 战争小说的巨构性探索:《红日》
第三节 战争小说的传奇性:《林海雪原》
第四节 战争小说与人性美:《百合花》
第四章 重建现代历史的叙事
第一节 确立现代历史叙事模式
第二节 家族和历史的命运组合:《三家巷》
第三节 旧时代的民间生活浮世绘:《茶馆》
第四节 知识分子的心灵搏斗掠影:《红豆)
第五章 新的社会矛盾的探索
第一节 “双百方针”前后的文艺界思想冲突
第二节 新的矛盾和困惑:《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第三节 思想者的苦恼:《望星空》
第四节 受难者的炼狱之歌:《又一名哥伦布》和《有赠》
第六章 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呼应
第一节 历史题材创作的繁荣
第二节 知识分子英雄形象的再现:《关汉卿》
第三节 知识分子心声的曲折表露:《陶渊明写( 挽歌) 》
第四节 清官形象的理论与创作:《十五贯》与《况钟的笔》
第七章 多民族文学的民间精神
第一节 进入汉语世界的多民族文学
第二节 民间文学的整理与改编:《阿诗玛》
第三节 民族风土的记忆与诗惰:《正红旗下》
第四节 汲取民间营养的文人创作:《划手周鹿之歌》
第八章 对时代的多层面思考
第一节 时代的抒情与个人的思考
第二节 时代的抒情:《桂林山水歌)与《长江三日》
第三节 现实的讽喻:《燕山夜话》及其他
第四节 私人性话语:《无梦楼随笔》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摧残及“文革”期间的地下文学活动
第二节 老作家的秘密创作:《缘缘堂续笔》
第三节 压抑中的生命喷发与现代智慧:《半棵树》与神的变形》
第四节 年轻一代的觉醒:《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与《波动》
第十章 “五四”精神的重新凝聚
第一节 “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复苏
第二节 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随想录》
第三节 年轻一代的觉悟与反思:《死》
第四节 民族命运的自觉承担:《一代人》
第十一章 面对劫难的历史沉思
第一书 “归来者”的历史反思
第二节 从“同路人”的立场反思历史:《内奸》
第三节 对理想主义及其实践过程的反思:《海的梦》
第四节 对民族灾难的反思:《哎,大森林》
第十二章 为了人的尊严与权利
第一节 文学创作中人道主义思想的兴盛
第二节 苦难民间的情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第三节 美好理想的憧憬:《哦,香雪》
第四节 女性激愤的呼声《方舟》
第十三章 感应着时代的大变动
第一节 改革开放政策下的社会与文学的责任
第二节 呼唤理想的人民公仆:《假如我是真的》
第三节 小人物命运的悲喜剧:《陈奂生上城》
第四节 人生道路的选择与思考:《人生》
第十四章 民族风土的精神升华
第一节 乡土小说与市井小说
第二节 大地上涌动着人生的欢乐:《受戒》
第三节 市井文化的描绘与反思:《烟壶》
第四节 来自大西北风情的歌唱:《巩乃斯的马》和《内陆高迥》
第十五章 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
第一节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引进与影响
第二节 “朦胧诗”的新的美学追求:《致橡树》与《双桅船》
第三节 舞台上的现代艺术尝试:《绝对信号》
第四节 小说中的现代意识:《山上的小屋》
第十六章 文化寻根意识的实验
第一节 文化寻根意识与文学实验
第二节 寻根文学的南北呼应:《棋王》与《爸爸爸》
第三节 来自民间的美好诗情:《商州初录》
第四节 “探索电影”的文化反思:《黄土地》
第十七章 先锋精神与小说创作
第一节 先锋小说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义
第二节 小说叙事美学的探索:《冈底斯的诱惑》
第三节 小说语言美学的实验:《我是少年酒坛子》
第四节 残酷与冷漠的人性发掘:《现实一种》
第十八章 生存意识与文学创作
第一节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第二节 当代生存意识的经典文本:《风景》
第三节 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一地鸡毛》
第四节 对战争历史的民间审视:《红高粱》
第十九章 社会转型与文学创作
第一节 社会转型期的文学特点
第二节 摇滚中的个性意识:《一无所有》
第三节 商业写作中的反叛意识:《动物凶猛》
第四节 从小说到电影:《妻妾成群》与《大红灯笼高高挂》
第二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精华版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复旦博学文学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思和
译者
编者 陈思和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023572
开本 16开
页数 445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457
出版时间 2018-05-01
首版时间 2018-05-01
印刷时间 201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本科及以上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580
CIP核字 199939664
中图分类号 I209.7
丛书名
印张 29.5
印次 34
出版地 上海
230
170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9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