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巨著,伏羲与周文王所著。是华夏五千年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历来备受关注和尊崇,其内容涉及天文学、气象学、物理学、数学、医学、军事学等。历经数千年的流传和积淀,它已经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易经精粹大全集(超值黄金版)》用简练、朴素的语言,从阴阳、五行、卦象等方面对六十四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以中国历史上一些最经典、最富有哲理性的故事作为参照,从人生修养、为人处世、成功智慧等方面展开论述,将六十四卦中蕴涵的64个人生哲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了出来,以帮助读者用现代人的视角来理解掌握《易经》的精髓,增强人生的幸福感。
《易经精粹大全集(超值黄金版)》简介:世界上有两大奇书,一部是《圣经》,另一部就是中国的《易经》。
《易经》俗称《周易》,伏羲与周文王所著。西汉的时候,儒家学派将《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等奉为经典,称为“六经”,因此《周易》又被称为《易经》。《周易》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巨著,历来被尊崇为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其内容涉及天文学、气象学、物理学、数学、医学、军事学、气功学等。千百年来,《周易》对我国的哲学、史学、文学、宗教、医学等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易经精粹大全集(超值黄金版)》是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用简练、朴素的语言,从阴阳、五行、卦象等方面对64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以中国历史上一些最经典、最富有哲理性的故事作为参照,将64卦中蕴含的64个人生哲理通俗易懂地展现了出来。
说卦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天道的运行是永无止息的,君子应效法天道,自强不息地奋斗下去。
卦辞:乾:元、亨、利、贞。
【译文】《乾卦》象征天道,天是创造万物的根元,通大顺利,和谐而贞正。
《彖》①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②,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注释】①彖:判断的意思,彖辞是对每一卦的主旨做出判断。②大和:即太和,事物自身天然的、最高的和谐。
【译文】伟大的天道啊!万物由此开始,而一切归属于天。云气飘啊雨露下,成就了万类千形。伟大的光明始终照耀,六个阶位适时完成。随时驾乘这六条巨龙巡视天空。刚健光明的种种表现,都有自己的命运和本性。要保持那本来的和谐,就是要坚定和忠贞。它是产生万物的首要因素,使所有的国家都稳定安宁。
【解卦】
在帛书《易经》中,乾卦又被称为“健”卦,因为本卦的上卦和下卦都是乾卦,六个爻皆为阳爻。因此,本卦不仅象征着天道,还象征着纯粹的刚健,表明兴盛强健。古人眼中的天就是今天“宇宙”这个概念,宇宙的运行是生生不息、永无止息的。乾卦以天道来教导人们,一定要遵守天道的德行,像宇宙周而复始的运行那样,将事情进行到底,这样就肯定能够成功,这就是自强不息者的成功哲学。
乾卦是《易经》64卦中的第一卦,也是一个上上卦,不是一般人所能求得到的。该卦问运势是名利双收之象,宜把握机会,争取成果;问爱情是双方逞强之象,宜多加沟通,相互迁就;问疾病宜细心调养,注意头、脑、骨髓等病变;问失物可望寻回;问诉讼则应该据理力争。据说刘邦在芒砀山聚众起义之时,就卜得这一卦,后来果然贵为天子。
本卦的六个爻辞全部以龙为例,从潜龙到现龙、惕龙、跃龙、飞龙、亢龙,形象地展示了人生奋斗的六个阶段:“潜”是奋斗前的准备,“现”是小试锋芒,“惕”是初获成就,“跃”是上一个新台阶,“飞”是事业最终的成功,“亢”是事业极盛之后的回落。
仔细分析一下,成功者一生的轨迹,无外乎就是由这六个阶段组成:从呱呱坠地到跻身社会之前,这一段是默默无闻的“潜龙”;长大成人之后,或工作或创业,正是初露锋芒的“现龙”;前进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坎坷与失败,这就是需要反思的“惕龙”阶段;若干年的打拼之后,事业总会上一个新台阶,这就是“跃龙”;有了一定的事业基础,再遇到了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往往能够大展宏图,这不就是“飞龙”在天吗?月圆易亏、物极必反,事业、声望鼎盛之后必然会有新的麻烦与苦恼,所以说是“亢龙有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是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名言警句。人只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取,就总能超越自我,有所作为。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追求和人生境界,是对成功哲学的一种深刻认识和理解。
温家宝总理在国外访问时,就曾动情地对当地的华侨华人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五千年艰难而不溃散,就在于它的自强不息,就在于它的艰苦奋斗!
本卦是《易经》64卦中的第一卦,从某种意义上说,本卦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代表了《易经》的宗旨。因为“易”的本意就是变化的、创新的,生生不息的。一个人想要成功,想从“潜龙”一跃而成为“飞龙”,就必须学习和效法天道与《周易》的这种生生不息、永远进取的精神。
P1-3
《易经》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巨著,是华夏五千年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历来备受关注和尊崇,其内容涉及天文学、气象学、物理学、数学、医学、军事学等。历经数千年的流传和积淀,它已经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易经》即《周易》。周易一词,最早记载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由此可以证明,在春秋时代,或者更早,《周易》已经形成了。西汉时,儒家学派将《易经》与《诗》《书》《礼》《乐》《春秋》奉为经典,称为“六经”。它是中国典籍中最早出现、成书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但是作者是谁,汉代时就已经说不明白了,至今依然莫衷一是。《易经》的性质,几千年来,人们争论不休。有人说是占卜之书,有人说是经世之书,也有人肯定它是哲学著作。但无论其性质如何,它是中华文化元典之一,其原创性思想对中国人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国际《周易》学会主席成中英先生说:“《周易》是生命的学问,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价值的源泉。《周易》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
《易经》讲的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从观察日月运行及其所产生的阴阳变化中发现的一整套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规律。早在几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这样思考:既然天体运行、气象变化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那么,存在于这个天体当中的所有事物,包括人类自身,是否也受这个规律的影响呢?因此,他们细心观察天文、地理、气象等自然现象,并以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因此形成了太极、阴阳、八卦等图像,希望以此作为解开天地之奥秘的一把钥匙。
《易经》的智慧博大精深,有着多学科、多角度、多领域的研究价值。古往今来,研究它的专著已有上千本之多,且从来都是见仁见智。但是,因为《易经》的语言枯燥晦涩,加上一些人为的夸张描述,很容易让人产生高深莫测之感,使得普通人很少去主动学习《易经》的智慧。本书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用简练、朴素的语言,从阴阳、五行、卦象等方面对六十四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以中国历史上一些最经典、最富有哲理性的故事作为参照,从人生修养、为人处世、成功智慧等方面展开论述,将六十四卦中蕴涵的64个人生哲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了出来,以帮助读者用现代人的视角来理解掌握《易经》的精髓,增强人生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