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改造传统民政(社会服务方式的制度竞争研究)
内容
内容推荐
杨宝著的《改造传统民政:社会服务方式的制度竞争研究》旨在探索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服务方式的制度选择及其理论逻辑。传统的“民政工作”与西方的“社会工作”作为社会服务方式的理想类型,在基层实践中呈现制度竞争关系。以新制度主义理论为框架,本书研究发现社会服务方式的制度竞争受到“制度效率”“社会观念”及“权力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社会服务方式的制度竞争实则是传统民政为了适应新环境、回应新挑战而主动地学习、融合及创新西方社会工作的实践改造过程,在时空逻辑上客观地形成了“合作性嵌入”“竞争性替代”及“内生性发展”等高度理性的递进演化路径,这也是各个地方无意识的政策试验结果。本书研究表明社会服务方式的制度竞争也即“改造传统民政”。
作者简介
杨宝,男,1986年10月出生,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社关系、国家治理及社会工作本土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课题等项目十余项。在《公共管理学报》《中国行政管理》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2013年获民政部“中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理论研究部级二等奖,2018年获重庆市发展研究奖三等奖。
目录
第一章 导论:社会服务方式的选择
第一节 现象及问题
第二节 核心概念
一 社会服务
二 社会服务方式
三 民政工作
四 社会工作
第三节 文献述评
一 现代化的阶段论
二 嵌入性发展理论
三 后现代的碎片化发展
四 文献评述
第四节 分析框架
一 制度竞争的视角
二 解释逻辑
第五节 研究设计
一 研究策略
二 研究方法
三 资料获取
第六节 篇章结构
第二章 社会服务方式的理想类型
第一节 方法论
第二节 特征群指标
一 指标框架
二 特征群的形成机制
第三节 民政工作:国家建设的触角
一 发展历程
二 方法技术:群众路线
三 组织体系
四 价值理念
五 制度环境
第四节 社会工作:社会团结的力量
一 发展历程
二 方法技术
三 组织体系
四 价值观念
五 制度环境
第五节 特征群的比较
第六节 专业化:迷思与祛魅
第三章 环境分析:传统民政与专业社工的竞争背景
第一节 竞争条件:市场化和全球化
一 市场化:流动社会与社区服务
二 全球化:开放社会与示范效应
三 结果: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同台竞技
第二节 竞争主体:国家和社会
一 国家与社会的分离
二 行政组织:民政工作
三 社会组织:社会工作
第三节 竞争动力:需求和供给
一 社会需求
二 供给状况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合作性嵌入:社会工作的嫁接与依附
第一节 合作的动力:民政工作的责能困境
一 责能困境
二 回应路径
三 合作的领域
第二节 合作的方式:社会工作的多元嵌入
一 嵌入的阶梯
二 嵌入的路径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信任来源及变迁路径
一 信任:社会工作的行动基础
二 信任来源:文化理论与制度理论
三 信任获得的实践路径
第四节 嵌入结构、资源动员与服务绩效
一 资源动员与服务绩效
二 政社关系:“强连带”动员“体制内资源
三 替代效应:“结构性嵌入”动员“体制外资源
第四节 合作性嵌入的功能
一 结果:优势互补
二 形态:多元化类型
三 功能:福利吸纳
四 张力:福利“稻草人”现象
第五章 竞争性替代:传统民政的觉醒与抵抗
第一节 竞争的起点:传统民政的觉醒
一 示范压力
二 庇护责任
三 觉醒:“一社两治”与民政的反思
第二节 竞争的逻辑:专业技术VS资源动员
一 政社关系研究
二 社会服务的关键要素
三 民政的抵抗逻辑:学习机制与资源距离
第三 节逆向替代的行动过程
一 专业技术的获得:仪式与实践
二 资源动员能力:资源距离的比较
三 逆向替代的实践
第四节 对逆向替代的评价
一 无意识的结果
二 福利内卷化的危险
第六章 内生性发展:两种制度的媾和与创新
第一节 内生性发展的基础
一 共容利益的形成
二 传统民政的主导地位
第二节 权力、资源动员与发展策略
一 权力与资源动员策略
二 资源动员框架
三 发展策略:民政与社工的媾和
第三节 内生:亦官亦民的主体身份
一 传统民政的期望:强政府、大社会
二 内生的结构类型
三 内生性发展的直接因素
第四节 隐身的权力:内生性发展的资源动员逻辑
一 志愿资源:以“四点半课堂”为例
二 企业资源:以社区照顾服务项目为例
三 比较:资源动员的差异
四 资源动员差异的来源:隐身的权力
第五节 内生性发展:效率、合法性及权力
一 效率的来源:合法性及权力
二 重新认识社会工作
第七章 社会服务方式的制度竞争:效率、观念与权力
第一节 制度及环境
一 制度及其特性
二 制度发展的脉络
三 制度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制度竞争:影响因子及作用规则
一 因子一:效率及其作用规则
二 因子二:观念及其作用规则
三 因子三:权力及其作用规则
四 多个因子的交叉影响及规则
第三节 制度竞争结果:类型谱系图
一 制度竞争的实践形态
二 递进式的类型谱系图
第八章 结语:改造传统民政
第一节 传统民政的特征和改造路径
一 传统民政的特征
二 传统民政的改造路径
第二节 本书的贡献
一 方法论的创新
二 主要的理论贡献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杨宝著的《改造传统民政:社会服务方式的制度竞争研究》旨在探索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服务方式的制度选择及其理论逻辑。传统的“民政工作”与西式的“社会工作”作为社会服务方式的理想类型,在基层实践中呈现制度竞争关系。以新制度主义理论为框架,研究发现:(1)制度竞争受到“制度效率”、“社会观念”及“权力结构”等因素的逐级影响。表面上,制度竞争遵循“效率原则”,即效率高的制度获胜。中间层面,制度竞争受“社会观念”影响,即行为主体更易接受并践行符合主流观念的制度,进而增强制度绩效。更深层面,制度竞争受“权力结构”约束,即具有强势力量的主导者依照自身利益筛选制度,并通过控制观念、资源、组织网络等关键要素以“隐身化”方式影响制度绩效。(2)制度竞争实则是传统民政为了适应新环境、回应新挑战而主动地学习、融合、创新的实践改造,在时空逻辑上客观形成“合作性嵌入”、“竞争性替代”及“内生性发展”等高度理性的递进演化路径,这是各个地方无意识政策试验的结果。本项研究表明社会服务方式的制度竞争也即“改造传统民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改造传统民政(社会服务方式的制度竞争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26285
开本 16开
页数 2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3
出版时间 2018-08-01
首版时间 2018-08-01
印刷时间 201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440
CIP核字 2018117793
中图分类号 D669.3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8: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