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给孩子(第1辑共10册)
内容
内容推荐
本套书是北岛主编的《给孩子》系列前10册之集结。10位人文、科学领域的大家作者,10本专为孩子精心编写之作。从文学、艺术到自然科学,一座包罗万象的移动图书馆,锻造孩子人生的知识基石,培养孩子高雅的文化趣味,完成孩子心灵的启蒙,唤醒每一个孩子的卓异潜能。和北岛一起,从这里进入给孩子的精神世界。
本套书由北岛、李陀、叶嘉莹、黄永玉、[瑞典]林西莉、王安忆、刘雪枫、唐晓峰、刘涛、[美]苗德岁著或选编。
目录
1.给孩子的诗 北岛选编
2.给孩子的散文 李陀 北岛选编
3.给孩子的古诗词 叶嘉莹选编
4.给孩子的动物寓言 黄永玉著
5.给孩子的汉字王国 [瑞典]林西莉著 李之义译
6.给孩子的故事 王安忆选编
7.给孩子的音乐 刘雪枫著
8.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唐晓峰著
9.给孩子的书法 刘涛著
10.给孩子的生命简史 [美]苗德岁著
序言
受托“活字文化”,编“给孩子的故事”。想
了想,“孩子”的年龄段,下限应是认识汉字,数
量多少不计,重要的是对书面表达能够理解,有没
学到的生字生词,可以查阅字典,或者请教爸爸妈
妈和老师。上限却有些模糊,小学高年级、初中和
高中之间?就是十岁到十五岁,抑或十六岁,大概
也不排除十七岁,将成年未成年,我们称之“少年
”。这个成长阶段相当暧昧,不能全当成大人,但
要当作孩子看,他们自己首先要反抗,觉着受轻视
,不平等。也因此,我决定脱出惯常“儿童文学”
的概念——事实上,如今“儿童文学”的任务也日
益为“绘本”承担,意味着在“孩子”的阅读里,
小心地划一条界线,进一步分工——我决定在所有
的故事写作,而不是专供给“儿童”的那一个文类
中,挑选篇目,收集成书。
顺延“给孩子”系列:诗歌,散文,这一辑本
应是“小说”才对,为什么却是“故事”,我的理
由倒并非从文体出发,而在于,给孩子一个有头有
尾的文本,似乎试图回到人类的童年时代,漫长的
冬夜,围着火炉听故事。这可说是文学的起源,经
过无数时间的演化,从[J头到书面,从民间到经院
,再从经院回到民间,书面回到口头——最近一届
诺贝尔文学奖不是颁发给美国摇滚歌手鲍勃·迪伦
?现代主义将形式的藩篱拆除,文学史等待着新一
轮的保守和革命。孩子也许会提醒我们,事情究竟
从哪里发生,从哪里发生就是本意。仿佛处于人类
的源起,我想,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一部独立的文明
史,他们保有美学的本能,你要讲一件事情,就要
从头开始,到尾结束,这是“故事”的要旨。这里
收入的“故事”,基本上是小说,我以为,这是火
炉边上的讲述后来形成的最有效模式。其中有几篇
散文,也是有人和事,有发展和结局,称之“散文
”是因为来自真实的经验,不是虚构,是非虚构,
但并不违反叙事完整的原则。所以,我们称这本书
为“故事”。
我可以为这些故事负责,它们不会使读故事的
人失望,无论在怎样的不期然的地方出发,一定会
到达期然;掉过头来,在期然中出发,则在不期然
中到达。这是一点,还有一点承诺,些许要困难一
些,那就是价值,这是选篇过程中,时不时受困扰
的。倒不是说要灌输什么价值观,我们大人有什么
比孩子更优越的认识?相反,我们还需要向他们学
习,借用现在流行语,他们可称之“素人”,还未
沾染俗世的积习,一颗赤子之心。难就难在这里,
什么样的故事不至于为他们不屑,看轻我们这些大
人;同时呢,也得让他们把过来人放在眼里。将一
大堆篇目挑进来,摘出去,摘出去,拾进来,渐渐
地,方才知道要的是什么。原来,我要的是一种天
真,不是抹杀复杂性的幼稚,而是澄澈地映照世界
,明辨是非。
为了使选编的苦心在阅读中实现,有些地方需
要妥协,尊重局限性,服从共识的背景,于是将故
事的时间范围规定在当代。我本来希望扩展空间,
有港、澳、台以及海外的华语写作入编,但顾虑缺
乏理解的基础最终放弃了。刚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孩
子,视线辐射的半径还有限,要经过漫长的时日才
能宽阔,这也就是成长的意义。
起初我们计划单篇控制在五千字以内,但往往
超出,小说究竟不同于故事,故事在小说里只是一
个核,一个活跃的,有自在生命的核,谁知道它会
长出什么枝叶,开出什么花,结成什么果。所以我
说——不是我说,是进化的结果,小说是故事的最
佳外形和容纳,它不是直奔目标,且在中途生出旁
顾,这些旁顾不知望向哪里,也许正预示着深远的
前方。小说与故事的区别就是,它边缘模糊,向四
周洇染,洇染,无边无际,在那没有边际之处,藏
着许多奥秘,等你们长大后去发现。
选目是一桩冒失的事,极可能有更好甚至最好
的篇章遗漏,阅读和记忆以及搜寻总归是片面的,
就在成书的这一刹那,就有好故事滋滋地生长拔节
,只能留在下一季收割了!
王安忆
二〇一七年元月十四日上海
导语
由北岛、李陀、叶嘉莹、黄永玉、[瑞典]林西莉、王安忆、刘雪枫、唐晓峰、刘涛、[美]苗德岁著或选编的《给孩子(第1辑共10册)》这套礼盒是一座可以陪伴孩子终身的心灵宝藏,由十位造诣极高的大家作者精心选编、撰写,包括文学、艺术、自然科学三大领域。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还是绘画、音乐、书法,或是历史地理、生命简史,每一本书都为孩子解锁一道收获知识的关卡,开启一次心灵成长的启蒙之旅。十本书将共同搭建起孩子培育完整人格所需要的智慧殿堂。十本精选之作,每一本都为孩子点亮人生的知识之光。
精彩页
张洁
捡麦穗
在农村长大的姑娘,谁不熟悉捡麦穗这回事呢?
或许可以这样说,捡麦穗的时节,是最能引动姑娘们幻想的时节。
在那月残星稀的清晨,挎着一个空篮子,顺着田埂上的小路,走去捡麦穗的时候,她想的是什么呢?
等到田野上腾起一层薄雾,月亮,像是偷偷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回到天边,方才挎着装满麦穗的篮子,走回自家破窑的时候,她想的又是什么?
唉,她还能想什么。
假如你没有在那种日子里生活过,你永远不能想象,从这一棵棵丢在地里的麦穗上,会生出什么样的幻想。
她拼命地捡哪、捡哪,一个麦收时节,能捡上一斗?她把这捡来的麦子换成钱,又一分一分地攒起来,等到赶集的时候,扯上花布、买上花线,然后她剪呀、缝呀、绣呀……也不见她穿,谁也没和谁合计过,她们全会把这些东西,偷偷地装进新嫁娘的包裹里。
不过,真到了该把那些东西,从包裹里掏出来的时候,她们会不会感到,曾经的幻想变了味?她们要嫁的那个男人,是他们在捡麦穗、扯花布、绣花鞋时幻想的那个男人吗……多少年来,她们捡呀、缝呀、绣呀,是不是有点傻?但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只不过在穿戴那些衣物的时候,再也找不到做它、缝它时的心情了。
这又算得了什么,谁也不会为她们叹上一口气,谁也不会关心她们曾经的幻想,顶多不过像是丢失一个美丽的梦。有谁见过哪个人,会死乞白赖地寻找一个失去的梦?
当我刚能歪歪咧咧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捡麦穗了。
对我来说,那篮子太大,老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跤。我也很少捡满一篮子,因为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篮子里的麦穗,便重新掉进地里。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捡麦穗了。”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捡麦穗做啥?”
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
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挤了挤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呀!”
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说:“我要嫁给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笑啥嘛!我生气了。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吗?
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他额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
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长长的白发,在他剃成半个葫芦样的后脑勺上,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
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
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见到我就乐了,i兑:“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
“对呀!”
他张着大嘴笑了,露出一嘴的黄牙。后脑勺上的白发,也随他的笑声一起抖动着。
“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呢?”
“我要天天吃灶糖哩。”
他把旱烟锅子朝鞋底上磕着:“娃呀,你太小哩。”
“你等我长大嘛。”
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啦。”
听了他的话,我着急了。他要是死了,那可咋办呢?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绒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是个核桃。
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了我的手里。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咧开嘴笑了:“你莫死啊,等着我长大。”
他又乐了,答应着我:“莫愁,我等你长大。”
“你家住啊哒?”
“这担子就是我的家,走到啊哒,就歇在啊哒。”
我犯愁了:“等我长大,去啊哒寻你呀?”
“你莫愁,等你长大,我来接你。”
这以后,每逢经过我们村,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一块灶糖、一个甜瓜、一把红枣……还乐呵呵地说:“来看看我的小媳妇呀。”
我呢,也学着大姑娘的样子——我偷见过——要我娘找块碎布,给我剪了个烟荷包,还让我娘在布上描了花。我缝呀,绣呀……烟荷包缝好了,我娘笑得前仰后合,说那不是烟荷包,皱皱巴巴,倒像个猪肚子。我让我娘给我收了起来,我说了,等我出嫁的时候,我要送给我的男人。
我渐渐长大了,到了认真捡麦穗的年龄。懂得了我说过的那些个话,都是让人害臊的话。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叫我是他的小媳妇了。不过他还是常带些小礼物给我。我知道,他真的疼我呢。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是越来越依恋他,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我站在土坎坎上,看着他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山坳坳里。
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这时,我真有点担心了,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
有一年,过腊八的前一天,我估摸卖灶糖的老汉,那一天该会经过我们村。我站在村口一棵已经落尽叶子的柿子树下,朝沟底下的那条大路上望着,等着。
那棵柿子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给孩子(第1辑共10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北岛//黄永玉//(瑞典)林西莉//刘雪枫//唐晓峰
译者 译者:李之义
编者 李陀//北岛//叶嘉莹//王安忆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89050
开本 32开
页数 265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9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8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304
245
15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