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八大山人书千字文解析 |
内容 | 作者简介 释悟才,俗名何继俊,号寂如,字子超,1964年生,江苏盐城人。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1989年9月剃度出家,1993年赴河南省洛阳白马寺受三坛大戒,2012年得佛门泰斗一诚长老法脉,禅门临济宗第四十六代传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书法方向研究生班结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第三届佛教文化艺术与管理高研班结业。现为清华大学洪亮导师书画篆刻工作室学员,并参加编写大学书法教材系列《经典碑帖笔法临析大全》等出版刊物。任山东省龙口市政协常委、龙口市佛教协会会长、龙口市南山禅寺监院、龙口市佛教文化培训中心主任。 目录 第一章 八大山人书《千字文》字法特征 1.1 笔画中形态特征 1.1.1 上弧横 1.1.2 下弧横 1.1.3 相向横 1.1.4 相背横 1.1.5 左弧竖 1.1.6 右弧竖 1.1.7 相向竖 1.1.8 相背竖 1.1.9 戈钩 1.2 偏旁部首中形态特征 1.3 书法美学原理的运用 1.4 个性技法解析 1.4.1 “α”型技法 1.4.2 结构易位 1.4.3 上疏下密 1.4.4 中间空旷 1.4.5 化繁为简 1.4.6 二连字 1.4.7 左拓右收 1.4.8 左低右高 1.4.9 以右包左 1.4.10 一字两轴 1.4.11 同音同义字“谭”简析 1.4.12 自造字“赵”简析 1.4.13 “且”字增笔 1.4.14 别字“社 第二章 八大山人书《千字文》结字的外形特征 2.1 略说五种几何外形 2.1.1 三角形 2.1.2 长方形 2.1.3 平行四边形 2.1.4 正方形 2.1.5 梯形 2.2 形成几何外形之因 第三章 八大山人书《千字文》“∽”形结构原理的运用 3.1 字中局部应用“∽"形结构原理 3.2 字中全部应用“∽”形结构原理 3.3 手腕掌控应用“∽”形结构原理 第四章 集字补全八大山人书《千字文》 4.1 原文所丢字的组合编辑过程及组合后的单字效果 4.2 章法组合效果 4.3 八大山人书《千字文》原文(全文版) 参考文献 附录 法师书法论义及作品 附录1 略说八大山人所书《心经》的风格及内涵 附录2 悟才法师书画作品选 内容推荐 八大山人书《千字文》是一件中国书法史上的精品,它笔法内敛,字形奇特,字法具有鲜明的特征,直接影响了后来弘一法师的书法面貌。《八大山人书千字文解析》作者释悟才研究八大山人书法多年,发表多篇论文和著作,详细从笔画的字形特征以及单字外形的几何形特征入手,深入总结八大山人书《千字文》的字法规律。同时,由于八大山人书《千字文》原作有所缺失,作者采用集字法加以补全,这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贡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八大山人书千字文解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释悟才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54974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4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2 |
出版时间 | 2018-03-01 |
首版时间 | 2018-03-01 |
印刷时间 | 2018-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30 |
CIP核字 | 2018212547 |
中图分类号 | J292.26 |
丛书名 | |
印张 | 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1 |
宽 | 146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