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泉八云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所选的作品包括游记、随笔和文艺漫谈、欣赏两大类。本书选择了作者不同时期的散文随笔27篇,第一次将这位日本籍英国作家介绍给中国读者。这些作品反映了作者渊博的学识和细腻的审美境界,有的将日本山海的雄浑瑰丽形诸文字,有的把自然描写和神话传说揉在一起,似幻似真,迷离恍惚,有的用比较文化的方法阐释欧洲名诗,娓娓而谈,亲切平易。全书呈现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美学境界,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认识价值。

内容推荐

十九世纪末,日本在欧美人士的心目中还是一片神秘的土地。一个英国人作为美国出版公司的特约撰稿人来到日本,一边从事英语教学,一边写作了大量关于日本生活的散文随笔,并以这些著作在文学史上取得了一席之地。他,就是本书作者小泉八云(拉甫卡迪沃·赫恩)。  本书选择了小泉八云不同时期的散文随笔27篇,第一次将这位日本籍英国作家介绍给中国读者。这些作品反映了作者渊博的学识和细腻的审美境界,有的将日本山海的雄浑瑰丽形诸文字,有的把自然描写和神话传说揉在一起,似幻似真,迷离恍惚,有的用比较文化的方法阐释欧洲名诗,娓娓而谈,亲切平易。全书呈现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美学境界,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认识价值。

目录

一个克里奥尔之谜……………………………………(1)

在法属西印度的两年…………………………………(5)

西班牙港的日出………………………………………(5)

热带的日落……………………………………………(7)

给伊莉莎白·比思兰的信……………………………(8)

我在东方的第一天……………………………………(10)

松江……………………………………………………(34)

晨光 …………………………………………………(34)

夕照 …………………………………………………(35)

小小的花展 …………………………………………(36)

殉情……………………………………………………(38)

在日本的庭园里………………………………………(45)

一个英语教师的日记摘抄……………………………(61)

舞女……………………………………………………(77)

新年……………………………………………………(94)

从鸟取到隐岐…………………………………………(100)

烧津……………………………………………………(111)

一个夏日的梦…………………………………………(122)

登富士山………………………………………………(140)

桥上……………………………………………………(161)

草百灵…………………………………………………(165)

宝石……………………………………………………(169)

给埃尔伍德·亨德里克的信…………………………(172)

谈阅读…………………………………………………(176)

读拜伦…………………………………………………(190)

雪莱……………………………………………………(207)

济慈诗二首阐释………………………………………(220)

论丁尼生………………………………………………(226)

波德莱尔………………………………………………(237)

译后记…………………………………………………(245)

试读章节

克里奥尔之谜

她们是一块儿从哈瓦那来的,女主人和女仆人。女主人具有一种奇异的蛇一般的美,每个动作有蛇一般的柔软灵活,有这种动物的使人入迷的魔力。像青色的蛋白石一样的大眼睛火焰似的转动,你跟她相遇,常春藤或热带的藤萝的纠缠还没有她的缠绕那么有力,那会永远把你捆住。她的声音特别甜润,但是声调奇异地深沉,她的笑声使你产生不愉快的惊骇。这是一种讥诮的,难以猜度的,深沉的笑,她发出这种笑声时面貌没有什么变化。没有微笑,也没有脸部肌肉的运动。嘴唇单纯地张开,笑声从她洁白的喉部连续地发出来,而眼睛,大大的,光彩的,带着恶毒的嘲弄意味,眼睑动也不动地,注视着面前的人的脸。但是她很少微笑。

谁也不知道她是何许人。她对法国区的居民是个谜。她的房间布置奢华,挂着蓝色的罗幕。要隔好一段时候才有陌生人来访问她,橄榄色的面部肤色的男人,头发是热带人那样的乌黑,带有深青色的光彩。他们只用西班牙语交谈,他们的会见持续到夜深,有时候他们似乎愉快欢畅。喜欢闲言碎语的人说他们听见开香槟酒塞子的扑哧声,哈瓦那烟草的香气从窗口飘出来聚集在遮掩游廊的灌木丛周围。有时候则传出不祥的声音,好像是男人在生气时抬高了他们的声调,隔一段时候又是这个女人深沉的笑声,长长的,响亮清晰,由于带着嘲弄的味而富有活力。

那个女仆是黑白混血儿,高大结实,好像是一尊青铜的女像柱。她像她的女主人一样神秘莫测。她说法语和西班牙语都同样流利。但只是在偶尔的时候。一般说来,在土耳其苏丹后宫的哑巴都不会比她更沉默寡言或者更冷漠的了。她从不微笑,从不闲扯。她仿佛从来不听什么也不看什么,可是她什么也能听到,什么也能看到。只有一个陌生的面孔能吸引她的注意力——也不过短短一瞬间,这时她注视他,带着一种难以言传的神气,似乎潜藏着一股足以烧毁它所接触的东西的力量。这一注目可以使对方感到他的面孔已在她的脑海里拍成了照片,储存在那里,五十年后也会同样生动鲜明。登门的外国人受到她默默地不加审察的接待。他们的面孔无疑是她熟悉的。他们也从来没有跟她说过话,她似乎可以分身,同时出现在五个或六个不同的房间里。没有什么可以流逸而不被她看到,虽然她好像什么也不看。从来听不到她的脚步声。可是她在整栋房子里像一个幽灵那么走动,像一个鬼魂那么无声无息地开门,关门。她在人最没料到的时候出现。要找她却从来找不着。她的女主人从来不叫她。需要的时候她蓦然从地板中出来,像阿拉伯神话中由无声的愿望招来的妖魔。她从不跟孩子们游戏,如果她从他们身旁默默地滑动过去,那会使他们停止出声。如果人们要求她回答问题,还没来得及提完,她已用她似乎是特具的敏锐的智力给以答复了。她似乎从不睡觉。来访的客人准能在门口见到她,不管是在日出之前三小时或是在以后别的任何时间内。她显得对什么也不感到惊奇,对什么也能预见到。如果可以这么说,她甚至比她的女主人是一个更大的谜。

往往是黑皮肤的外国人走访更频,他们会晤时也吵得更厉害。据说有时候他们交谈的语言用的是加泰隆语,要是用加泰隆语,那么就会出现更为愤怒的字眼和更恶毒的笑声。一天晚上他们的会晤是那么可怕,引得法国区的全体老派的居民都从窗口伸出脑袋来细听。房子里有诸如打碎玻璃杯和猛敲桃花心木桌子的声音。忽然奇异的笑声一下停息了。

第二天早晨邮递员送来一封挂号信,他发现人去楼空。幽灵般的仆人走了,阴鸷的女主人也走了。家具原封未动。记录下夜间的奥秘的仅仅是两个打碎的玻璃杯和富丽的地毯上的酒迹。床没有触动。钟依旧在大理石支座上滴嗒滴嗒地响。风吹动蓝色的罗帷。令人软绵绵的女人的香气像供香一样滞留在室内。衣柜里还存着大量的绫罗绸缎和花边。钢琴是打开的。一只小安哥拉猫在桌子底下玩弄一轴绸缎。一把破扇子放在垫得精美豪华的摇椅上。搁在炉台上的是一束渐渐凋零的茶花。  信永远也没有送到女主人的手里。房间依然如故,直等尘土逐渐来消损它的富丽堂皇的装璜。来过的陌生人永不再来了,也没有人听说过他们以后的消息。谜始终是谜,没有解开。信存放在存信处。但是我常常想打开它,看看里面究竟写的是什么。你不想吗?P.1-4

后记

小泉八云(即拉甫卡迪沃·赫恩)的名字对我国老一辈的文学爱好者可能并不陌生。他的文艺随笔与文学史著作曾在我国有过一定的影响。四十年前我就是受过他的影响的一名青年学生。我现在还忘不了他是如何深入浅出地把我带进英国浪漫派诗歌的美丽意境的。我觉得当时我的外籍教师仅仅使我初步接触到拜伦、雪莱与济慈,是小泉八云一首诗一首诗地具体引导我如何欣赏这些大诗人的不朽作品。

但是当时我对小泉八云的认识仅限于文艺批评,后来我从读他的文评扩大开去,才又知道他不仅是个优秀的文学史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散文家。西方文坛更重视的是作为散文作家的拉甫卡迪沃·赫恩。就我读过的赫恩一部分作品而言,不谈它们有些跟时代不合的气息,其中最优秀的篇章,它们的文体的漂亮,特别是用词的锤炼,恐怕在英语文学中是很少有人超过他的。

拉甫卡迪沃·赫恩(Lafcadio Hearn 1850—1904)生于希腊爱奥尼亚群岛中的累夫卡斯岛,他这个古怪的名字就是根据他的出生地而取的。他的父亲是驻扎在该岛的一名英籍爱尔兰外科军医,他的母亲则是一名希腊妇女。他的父母在回到英国后于1856年离婚,母亲随即回希腊去了,小拉甫卡迪沃则交给他父亲的一个姨母抚养。1863年他进入约克郡的圣古斯伯特书院学习,后来又在法国学习过一段时候。由于姑祖母破产,拉甫卡迪沃不得不自行谋生。1869年他去美国,先在辛辛那提从事新闻工作达八年之久,1877年去新奥尔良,继续任报纸编辑又达十年。他在上述两地报社工作期间已发表不少各种体裁的作品,也建立了一定的声誉。1887年他作为纽约哈泼兄弟出版公司的特约撰稿人被派往法属西印度群岛。1890年又由该公司派往日本,从此开始他一生中另一段具有特色也是最重要的时期。

赫恩在抵达日本后接受了岛根县(古称出云)松江市中学的聘请在该市的普通中学与师范学校担任英语教师。在松江他工作了一年多,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小泉节子一家,并在同年十二月跟节子结婚。1891年他改到熊本第五高级中学继续执教到1894年。同年,根据他在日本生活初步积累的素材而写成的《浮光掠影看陌生的日本》问世,由于当时西方人士热烈希望了解日本,赫恩这一作品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1895年他离职去神户担任《神户纪闻》报的编辑。同年他取得日本国籍并正式采用小泉八云这个名字。1896年他担任东京帝国大学英国文学讲师至1903年,1904年春任早稻田大学英国文学教授,同年逝世于东京。

赫恩的其他重要代表著作还包括散文集《在法属西印度的两年》(1890),《来自东方的见闻》(1895),《异国生活与回顾》(1898),短篇小说集《君子》(1896)以及译著多种。

本书选译的赫恩散文作品包括两个主要方面:第一部分是游记和随笔,第二部分是文艺漫谈与欣赏。

日本是一个自然风光美丽如画的岛国,濒海多山,选集中的《烧津》、《从鸟取到隐岐》是写海的,《登富士山》则是写山的。作者以他缜密的观察,细腻的刻画把日本高山大海的雄浑瑰丽的景色形诸文字,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赫恩的风格特色是特别突出视觉,听觉的官能感受,他自己曾说:“对我而言,词汇是有色彩,形状,性格的。”从《烧津》中对涛音的描写到《登富士山》对云彩变化的刻画可说是赫恩这种看法的典型表现,使语言艺术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松江》一篇中的《晨光》与《夕照》两节也可以看到赫恩描写光与色的变化的卓越能力。

从文学倾向看赫恩是个浪漫主义者,同时也受上世纪末唯美主义与绘画上的印象主义的影响。他说过:“我认为一个人要取得成就必须致力于一件事,我担保我崇拜的是离奇。”他的小说中离奇怪诞的故事比比皆是,并非偶然。他的散文作品中也常常是把自然描写跟神话传说揉在一起,本书选译的《一个夏日的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把对海景的描写(特别是海天的光色)跟日本著名的渔夫浦岛太郎去龙宫的传说结合起来,幻想加真实,写得似梦似真,迷离恍惚,浪漫色彩十分浓厚,加以语言的音乐性和绘画性,我们读来宛如听德彪西的音诗。

《舞女》也是赫恩的名篇之一,它的基本故事可说是一篇小说。这个凄艳的故事讲述一个京华最著名最美丽的舞女,在她风华正茂的时候舍弃了金钱荣誉,抛弃花花世界跟爱人隐姓埋名住到荒僻的山中去了。可是不久他们清贫而幸福的生活被病魔打断,年轻人亡故,只剩下她孤零零地每天夜晚用她绝美的舞蹈安慰他的在天之灵。这个秘密后来由一个迷路求宿的年轻画家偶然发现。多年以后,已失去青春的舞女这时来求成名的画家把她年轻时的舞姿画下来代替她亲自舞蹈挂在她爱人的灵位前。画家完成后,还想在生活上帮助她,再去找她时发现她已死了。这是一首对青春,艺术,爱情,世界上最美丽的三种东西的颂歌。作品的主旨是只有艺术才能永葆青春和爱情,艺术创造的美才是永恒的。作者似乎只保留了故事的框架,没有细节的描写,没有背景、环境的交代和衬托,人物性格的精雕细塑,情绪的渲染等通常的小说手法,因而也可以说是散文,但是多美的一篇散文啊!显然这是一个理想的浪漫的爱情故事,在现实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这可能是使作者用白描的形式来表现它的原因。也许,故事的更为深刻的意义是作者的一种理想的人际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舞女》的语言风格一反赫恩写景的纤绮丽,写得朴实无华。1893年赫恩曾在一封信中对钱伯伦说:“在多年学习诗化的散文后,我现在被迫学习简练。”《舞女》似乎是转变风格的尝试,主人公悲剧的一生用这种白描的方式来写,也许效果更为动人。

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赫恩的晚年除写作外也担任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赫恩的认真态度和学识渊博受到学生很高的评价。反映他的教师生活的篇章,本书选译了《一个英语教师的日记摘抄》,语言也是朴实无华的,可以看到作者性格及文风的另一面。

本书也选译了几篇包含传统的散文题材,表现动植物生态与情趣的小品,如《在日本的庭园里》,《草百灵》,《宝石》,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细腻的审美境界和他博大的仁爱胸怀。

但是由于中英两种文字的极大差异,以及译者的功力有限,无法将原文逐字对等对音地翻译,因此读者只能从总体印象上去把握原文的精妙,这实在是遗憾。

 对赫恩的文学批评作品论者的看法颇不一致,正统的文学史家认为赫恩写的不是正规的文评,他们心目中的权威是圣斯伯里,戈斯和道顿,旁征博引,严谨周密,而赫恩写的则是一种个人印象式的批评,东鳞西爪,不成体系。然而我同意另一种看法,他的文评偏于欣赏,尤其善于说诗,经院气淡薄,不求全备,重在独到见解与体会,能把读者带入作品的意境,对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不多的那部分读者,他采用的比较方法,会使他们受益更多。从这个意义上说,赫恩也是比较文学或比较文化的先驱,这是赫恩文评的特点也是优点。读者从本书的第二部分会看到,他的这类作品与其说是一个文评家的论文,不如说是一个作家的读书心得,不拿架式,不拘形式,娓娓而谈,亲切平易。从文体上说同样具有一种散文的节奏美。

我们知道赫恩对日本文化的分析和看法并不完全正确,同样,赫恩对文艺的意见有时也未免偏颇,但它们的精华部分无疑是值得我们借鉴和重视的,尤其是他深入浅出的技巧方法,没有深厚的功力为基础,又加以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不能把拜伦、雪莱、济慈这些大诗人的作品阐释得那么细腻深刻,使学问不多的青年学生理解后为之入迷。这些文章原来都是课堂上的讲稿,由学生在听讲时逐章逐节以至逐字记下来,在赫恩去世后整理出版的,包括《英国文学史》,《诗人与诗》,《文学阐释》等,我仅选译了很少的几篇,尽管内容艰深,文字却明白如话,读者如能读到原文,光学语言或写作技巧也会受益匪浅。

这里要特别指出,可以说赫恩首先是作家,不是纯学者,他在欣赏他热爱的作家作品时,往往是从写作技巧的角度去看他阐释的作品的,如《波德莱尔》这篇短文,他引用同一题材的两种描写进行比较,有心的读者一定能在字里行间获得意味深长的启发。

当然,我并没有得出结论说赫恩的作品都是精华,他的作品往往不平衡,即使一篇之中也存在这种情况,由于他标榜搜奇猎异,因此走向极端,谈狐说鬼,信以为真,这样我就根据我自己的看法有所取舍,好在是“散文选”,不一定要精华与糟粕并存。如果有读者认为应该存其原貌,那就是译者的责任,或者将来有其他更完善的译本可以弥补。

赫恩对日本文化,尤其是宗教,深感兴趣,选文中牵涉到日本文化如民俗、历史、地理、佛教、神道教的地方很多,他东西文化的知识都很渊博,信手拈来,毫不费劲,而译者则要费不少功夫查证,且不能满意,因此译文与注释都难免错误,希望读者和专家指正。

译者

1992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泉八云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小泉八云
译者 孟修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15072
开本 32开
页数 250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66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3.64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02
148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5: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