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布罗斯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布罗斯的散文选集,他的作品传达了人与自然的融合。其中《日记精华》是他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对“真理访问心灵”的记录,既概括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素描,也总结了其写作的经验,而那些写景写动物的小品,可以说是精华中的精华!

内容推荐

在美国,布罗斯被视为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的传人。然而,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却是很陌生的。同他的精神导师爱默生一样,布罗斯也十分崇尚自然、主张回归自然。因此,他的作品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随处可见的便是返璞归真。他经常以果农、猎人、渔夫、诗人、散文家、博物学家等多重身份去观察自然、描述自然,他笔下的自然,诸如动物、植物、自然景观等都轻灵活泼,充满情趣,充满生机,让人感觉到作者与作品都已与大自然紧紧融合在了一起。   总之,布罗斯的作品传达了人与自然的融合。  正如布罗斯所体味到的:“……时间不过是现象,……生活只在感觉中存在……”我们穿梭在自然之中;我们在自然之中流动,而自然中万物将它们自身的韧性和力量注入到我们体内,使我们充满活力。

目录

日记精华(1857-1920)(1)

以我为中心的一章(78)

夏天的一次舟游(92)

凯茨基尔山区流浪记(116)

锐利的眼睛(135)

冬天的邻居们(153)

顺便写下的札记(168)

步行的欢畅(175)

一棵老苹果树上鸟儿的生活(189)

田园的蜜蜂(194)

在谷仓门口的嘹望点(214)

四月的气息(228)

夏天的到来(233)

鸭子的智能(239)

山鹬的黄昏颂(243)

在野花中(247)

布罗斯和他的散文林荇(252)

试读章节

1857年

思考像是用网逮鸽子。有时你绝对不能把绳子拉得过快,否则你除了一根羽毛什么也套不到。

1858年

那些使我们安定宁静,恭维我们的学识,使我们满足于我们的环境和成就的书不是最好的书;相反,那些使我们忐忑不安,挖我们那些自以为是的学识的墙脚,拆毁那道狭窄而使我们这么长时间地置身其中并感到安全的藩篱,把我们放在没有范围的范围内,使我们祈求,恐惧,战栗,为一个更坚固的立足点和更扎实的目的而斗争的书,那才是最好的书。

(1月30日) P1

后记

在人们的心目中美国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国家。美国民族一方面朝气蓬勃,勇于进取,富有创造力,因而使美国社会科学技术极为发达,物质极其丰富,商品经济繁荣,但是当这种倾向走向极端,缺乏某种思想或精神加以平衡,又会向反面发展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使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紧张,躁动不宁,以至充满暴力犯罪的种种活动。这些反映在美国文化上如盛行激烈对抗的体育活动:橄榄球,动作幅度极大的摇滚歌舞,视觉艺术上的刺激性表演等,都成为美国文化的典型表现。我想我国大部分读者,特别是青年一代所知道的美国是如此。不过这一印象使我们往往忽视了美国文化的另一方面,即以爱默生、梭罗、布罗斯、弗罗斯特等人为代表的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倾向。如果说社会跟自然一样也需要生态平衡,他们为美国文化和民族心理所做的贡献也就在于这种平衡作用。

这一倾向在哲学和文学上的表现即超验主义,其先驱者是爱默生。爱默生这一代人的活动主要在南北战争前后,这是美国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关键时期。南北战争后,当美国资本主义已经确立,美国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梭罗已在1862年去世,爱默生则已进入垂暮之年,继承他们的思想倾向的主要代表是布罗斯。

约翰·布罗斯(1837一1921)生于纽约州凯茨基尔山区洛克斯伯里的一个农家。少年时代他在父亲的农庄上劳动,在农村小学念过几年书。1854年冬他以当教师积攒的钱进入本州阿希兰的赫定文学专科学校,不到半年就因交不出学费而再去当教师。1855年9月他又进入另一所学校,也只读了三个月,这就结束了他一生在学校正式的学习生活。从1854至1863年他先后在纽约、新泽西和伊利诺斯诸州从事小学教师工作。

布罗斯的处女作发表于1860年,这时他最感兴趣的是哲学,连续写了几篇哲学方面的文章。约在同时他开始接触爱默生的作品,对爱默生佩服得无以复加;1860年他的第一篇随笔《表现》发表,竟使编者认为是爱默生的佚文。1863年他第一次见到这位哲人,从此终生受到爱默生的影响,称爱默生是他精神上的导师①。

1863年布罗斯辞去教师职务去华盛顿,结识了诗人惠特曼,俩人成为挚友。1864年他在联邦政府财政部通货司任职,直到1872年。次年他接受纽约州一家银行的审核员职务,同时在哈得逊河畔的西园买了一块地开始建立自己的农场,他称之为“河边”。1885年他辞去银行职务,退居到农场从事果树栽培工作,并专心写作。

布罗斯的自然题材的随笔创作早在他于财政部任职时就开始了。1871年他发表了他的第一部散文集《延龄草》,他回顾他的创作过程时写道:“我是坐在一堵铁墙前的办公桌旁写这本书的。我是一个金库保管员,其中存放着数以百万计的钞票。在我长日无事的时间内,我以写作打发我的闲暇。我自己也成了一堵铁墙,我的头脑面对这堵墙而产生着反应,我从回忆飞鸟、夏日的田野和树林中得到慰藉。”以后,他的创作势头一发而不可收拾,在长达半世纪的写作生涯中,他的代表作有《冬天的阳光》(1875),《鸟与诗人》(1877),《蝉与野蜂蜜》(1879),《清新的田野》(1844),《河边》(1894),《远与近》(1904),《生命的呼吸》(1915),《接受宇宙》(1920)等。布罗斯不仅写散文,也偶尔写诗,《鸟与枝》 (1906)是他唯一的一本诗集。随着他的声誉日隆,耶鲁大学、乔治亚大学、柯尔盖特大学都授予他文学博士或人文学博士学位。除文学创作外,布罗斯还担任过《自然之歌》杂志的编辑。

布罗斯创作的精华是他的自然题材的散文,内容极为丰富宽广,他集果农、猎人、渔夫、诗人、散文家、博物学家于一身,跟自然的关系,可以说既是一个劳动者,也是一个观赏者。那些观察、经验与感受都来自于他亲身的实践。尽管他是爱默生的门徒,与他的导师不同的是,在布罗斯的笔下,大自然毫无爱默生的那种浪漫以至神秘的色彩,而是朴实无华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美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倾向在南北战争前,我们知道以爱默生、梭罗、朗费罗、霍桑、梅尔维尔等人为代表,已达到高峰,形成所谓“美国文艺复兴”。南北战争后美国文学进入现实主义时代,惠特曼正是体现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人物,布罗斯则是马克·吐温,亨利·詹姆士,德莱塞的同时代人,他的创作是在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产生的;他说过:“我愿意对一只乌,一朵花,或任何野外景色作一番描写。我的全部努力就是如实地反映它。”①他又说:“我曾经受到有时把事物加以浪漫化的指责,但这不符事实。我照事物的结果确切地记载下来。”②他还曾更明快地说过:“在文学中除开真实就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了。”所以我们从布罗斯的散文中看不到那种浪漫主义式的浓墨重彩,鲜艳绚丽,而是大自然的天然本色,但由于她本身就是生意盎然的,因而布罗斯的风格在朴实自然中不失生动。

布罗斯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他的作品仿佛是从他的笔下天然地流出来的。他自道他的写作经验说:“我不能设想我的书是‘作品’,因为在写它们时很少有‘作’的意味。那一直都是我的活动的反映。我去钓鱼,野营,划船,文学素材就成为这些活动的收获。”又说:“写作仅仅是我在田野和森林中度假的次要的,也可说更精美的享受,要到这类活动的印象似乎深入脑海而成为我的血肉的一部分,写作才成为可能。”不仅如此,布罗斯散文之所以生动,其秘密还在他把他看到的生物跟环境、跟人的生活联系起来。他说: “如果我提出我在散步中看到的鸟儿,描写它们的色彩和习性,摆出一大堆事实或细节,那会不会使读者感到兴趣大可怀疑。但要是我在某一方面讲讲这种鸟跟人类的关系,跟我自己的生活的关系——表现我对它的感觉,它在特定的景物和季节中的情态——那么我给读者的就不是一个贴上标签的标本,而是一只活生生的小乌。”这些自我分析会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正确评价布罗斯散文的风格。

布氏的精神导师爱默生曾指出:美国人依赖金元的能力尽可能不劳而获地追求无限的物质享受①。这位伟大的美国哲人强调:人生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要把人造成的一切不合理的东西重新改造,否认谎言,恢复真理与善,模仿拥抱一切的大自然。读布罗斯的散文,从内容到形式,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这种返朴归真之感。

南北战争后,美国进入一个工业发展、社会繁荣的时期,布罗斯的同时代人,小说家马克·吐温曾称之为“镀金时代”,同时这也是一个物欲膨胀,疯狂追求金钱与享乐的时代,这一点我们在另一位小说家德莱塞的许多作品中看到典型的反映,而布罗斯却在这时候离开大城市定居乡村,一面劳动一面写大自然,使人们在乌烟瘴气的气氛中转移视线,让头脑清醒一下,这真可谓“特立独行”。我们从本书选译的《夏天的一次舟游》,《冬天的邻居们》,《在野花中》,《四月的气息》等篇章中,看到了在纽约与芝加哥的摩天大楼与花花世界以外的另一个美国,一个富于田园风味的美国。我想强调的是这并不是一个浪漫主义作家笔下,把自然加以美化或理想化的世外桃源,而是实实在在的美国乡村和郊野,作者在这种朴实而美丽的环境中劳动,徜徉,写作,实践他的导师爱默生的信念,这无疑会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纠正我们原来先入的一些片面印象。

在布罗斯的散文中尤其突出的是他写的许多动物小品,如《鸭子的智能》,《一棵老苹果树上鸟儿的生活》,《在谷仓门口的嘹望点》等,他把这些小动物人格化,它们也有人类同样的恋家、嫉妒、生气等各种喜怒哀乐的感情,写得情趣盎然,引起我们对野生动物的兴趣与爱好,这对于增强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极为有益的。在这一点上布罗斯散文的意义就超越了文学的范围。据他的作品的编者①介绍,它们特别为儿童喜爱,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也希望我国的小读者读到一些这样的作品,从小就能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提高我们民族这方面的素质。

日记体散文是爱默生、梭罗这一派作家喜爱的一种体裁。爱默生曾说:“要保持一部日记。对真理访问你的心灵,要作为荣誉加以重视,并记录下来。”爱默生与梭罗的日记是美国文学宝贵的遗产,同样,布罗斯的日记也是他们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克拉拉·巴露丝女士编选的布罗斯的《日记精华》,包括他平目的思考、观察、实践活动的简明记录,既有对人生的感悟,也有写作经验之谈和景物的素描,劳动生活的记载,是他的作品的原始素材的汇集。这些朴实无华的篇页不仅为我们提供布罗斯许多作品的来源,知道它们是如何发展成后来的长文的,更重要的是了解他的个性,思想,为人,加深对他的作品的理解,其中那些富于哲理的片断有似格言警句,而那些写景的小品,把他的故乡的四季风光作了精辟的速写和素描,犹如一首首小诗或语言艺术的音画,可说是精华中的精华,使我们得到不尽的智慧和美的感受。

梭罗的名言指出:人们的住房是愈来愈漂亮了,可是住在里面的人们的精神却没有随之提高。我们可以不完全同意梭罗的结论,但是他的话有没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呢?无疑,爱默生、梭罗、布罗斯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我相信我国的读者会从他们的作品中得到深刻的启发。

林荇

1995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布罗斯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约翰·布罗斯
译者 林荇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24081
开本 32开
页数 258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71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65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03
14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3: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