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去圣伯多禄的路上(精)
内容
作者简介
吴文君,1971年生,写小说,上海市首届作家研究生班、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作家高研班学院。现居浙江。
书评(媒体评论)
吴文君这九篇小说,柔和坚韧,一以贯之,精
细剔除了种种尘积的外壳,所绽露的人生实质,也
因为深藏而更显明丽,如同烦扰人世的九束亮光,
九次闪耀。
——金宇澄(作家)
对个体内心的复杂、幽微进行探究,始终是吴
文君写作的重要动力。在她的笔下,人物的心理不
再是抽象的,也不再破碎,而是变得无比鲜活。
——谢有顺(评论家)
历史的阴影、人性的荒疏与暖色纠缠着弥漫在
吴文君的这九个短篇里。横跨于过去和现在之间的
,是被高度象征化了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非常个
人化的经验,呈现出了一种差异性生活的某些隐秘
面向。
——徐则臣(作家)
目录
去圣伯多禄的路上
也如过眼云烟
郁金香
叙事曲
无记
身体里的门
何处安身
寄生草
白桃
精彩页
路边突然缺进去一块。是条很短的弄堂,墙上挂了几排帽子,小贩蜷在折叠椅上低头玩手机。天冷,都是精巧的呢帽、绒线帽,也有几顶帆布的,皱巴巴吊着,在这儿也算是品种齐全的帽子铺。
“天真冷。”小春把围巾拉起一点,兜住头发。
“你不戴帽子?”
她看看我,“你也不戴?”
我说:“我戴帽子不好看。”是不是这样?我说不清。还有别的原因吧,可也没仔细想过。几分钟前我们才在地铁口碰到。她是我小时候最好的朋友。不过,不太像了,和她以前。是她穿得太臃肿了?脸色也挺差的。优雅也好妩媚也好都从她身上消失了。
我们聊起上次见面,是在烈山,也有十年了,一边说着真不敢相信啊,一边立在寒冬的马路上,像两块镜子,面对面的想照出这些年让人灰心丧气的变化。
她要去教堂,不确定地说前面拐过去就是。
我问她什么教堂,自以为很熟悉这块地方。
“圣伯多禄堂?好像是。”
“你信教了?”
“没有,突然想起来过去看一下,你怎么在上海,看你外婆?”
我说来了几天了,进修,单位不景气,想找机会换地方。
“唉,现在做什么都不容易。”她说,好像很理解我一个人晃在这儿,问我有事吗?没事一起去,不远,走走就到。
这实在不是散步的时候。前一场雪的残雪积成了冰壳,朝天上一看,哪儿都是锅底一样的铁灰色,灰色中又好像藏着一团团金光,朝这些金光望久一点,会觉得雪花很快要从金光背后飘落下来。
弄堂口被树木遮蔽地格外幽暗,影影绰绰的走来两个女人,都挺年轻,穿着像是一起买的颜色漂亮款色也很不错的短外套,一个戴绒线帽,一个没戴。我以为没戴帽子那个想试试帽子,谁知却是戴绒线帽那个把帽子扔给女伴,摘了一顶墨绿色的扣到头上。
“卡扎菲!卡扎菲!”女伴喊着,笑得弯下腰。
看她染过的头发压不住地从帽子四周钻出来,是挺像新闻里那位利比亚的最高领导人。
这时我也看到帽子上的五角星了,被她滑稽地推到耳侧。她一定是竭力忍着才没笑,胳膊横到胸前,一抬腿,做了个大踏步向前进的姿势。
这不是太熟悉了吗?我的脑子里“刷拉”一下,就像一块积满灰尘的布被人豁地拉开,以为忘得一干二净的旧事居然全摆在那里,纹丝不动地等着我。 走过的刹那,发现她眼角边的皱纹,我又是一惊。原来她看上去年轻,根本跟我们差不多大,没有四十——这正是我们现在的年纪——也有三十好几了。
绒线帽上缀的绒球一晃一晃越来越远,我们又往前走。
“你猜我刚才想起什么了?”小春说。
“大合唱吗?”我说。
一道光从她眼中闪过。
这不能算我们心有灵犀,因为我们都经历了那场后来没有结果的大合唱。
我一直记着和小春第一次见面的情形,却没有告诉过她。是因为,我多少觉得不如她,又不太愿意承认。
一九七八年夏天,黄昏时分,爸爸把野在外面的我拎回家,叫我快点吃,吃了坐火车去。外公去世了,妈妈打电话要他请两天假带我回上海送送外公。
我没敢抱怨外公又不管我,过年给压岁钱,表姐表弟五块,我只有一块;也没敢违抗妈妈的命令,换上白衬衫、黑裤子和白球鞋。心里嘀咕又不开运动会,穿成这样难看死了,一路别别扭扭,快走到火车站了,爸爸推推我,叫我叫人。
小李叔叔我见过。小春,我是第一次见。卷发,绿裙子,配上白色小风凉皮鞋,漂亮得让人转不动眼睛。
两个大人,一个说,散步啊,这是小春?蛮像你啊,几时来的?一个说,来了一礼拜了……
我还在看她的裙子。雪白的娃娃领泡泡袖,像童话书上公主穿的。她站在那儿,白白的肤色,也像个公主。
和他们错开后,我问爸爸,“这个小春从哪里来的?上海吗?”
爸爸说,“吴江吧,小春的妈妈听说是吴江人。”
吴江在哪里?想到那是个小地方,我低落下去的自尊心回了上来。
“什么都拿来跟上海比,跟你妈一样。”爸爸一眼洞穿我的脑袋瓜似的又说,“你看小李叔叔穿着不讲究,他家里以前好着呢,什么没有;拉琴,画画,什么不会……”爸爸一摇头,钻到买票的队伍里。
天没黑,火车站的大屋顶下已经灯火辉煌。烈山惟一一趟开往上海的火车卧在铁轨上,静静地等着开动。烈山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外省人让这个小站每天处于热烘烘的你来我往的景象之中。
我已经忘了等着我送别的外公,在上海天天磨着妈妈要买裙子,终于在外公落葬后带回一条蓝背带裙,穿着去找小春,抱怨我妈买的衣服不是黑白的就是蓝绿的。“很好看啊,这种天蓝色最好看了。”她说,搬出绿玻璃糖罐,拿糖给我吃。我们立刻成了朋友。
P2-6
导语
吴文君著的《去圣伯多禄的路上(精)》是一部讲述女性精神成长的系列小说集,包括九个清澈动人的温柔故事,讲述了九次人生旅途中的救赎,讲述人如何在不断成长中消化童年阴影、情感阴影。书中的人物都是那些遭受过一定情感和成长波折的人,内心始终有一块地方无法被安慰。这本书中的女性看似温顺,却内心坚韧,具有人性的深度和厚度,有着温柔的力量。
内容推荐
吴文君著的《去圣伯多禄的路上(精)》是由九个短篇组成的小说集,书中的故事均以上海、苏州、杭州三地为背景,讲述20世纪80年代至今生活在其间的女性的情感生活。全书柔和坚韧,犹如带着人世的亮光。
《去圣伯多禄的路上》写缠绕于童年阴影、情感阴影中的女孩努力从追溯往事中穿破阴影的阻碍;《也如过眼云烟》写中年知识分子女性深陷不正常的情感关系中,在伦理和情感间的挣扎;《白桃》写因车祸和未婚夫分手的女人虽承受着失去之痛,却依然保持自尊和善良……全书少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作者用诗一般唯美凝练的语言和笔触,写出人性的荒寒与暖色,似乎总有一股隐秘的火焰,埋藏在字里行间,供有心人去发现,去领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去圣伯多禄的路上(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文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87728
开本 32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3
出版时间 2018-09-01
首版时间 2018-09-01
印刷时间 201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08
CIP核字 2018052245
中图分类号 I247
丛书名
印张 7.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1
138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4:3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