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先生(增订)/故纸生香系列丛书
内容
作者简介
王月华,广州日报资深记者,担任“广州档案独家揭密”专版主笔三年有余,以广州市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为线索,并通过查询翔实的历史文献和图片资料,深刻、立体和生动展现广州近两百年以来历史文化风貌的变迁。
后记
一个盛夏的午后,与“故纸生香系列丛书”的策
划编辑延红、美编刘彝在东山恤孤院路一带的一家开
在老别墅里的咖啡馆(春园后街二号)相聚。延红坐在
对面安静审稿,刘彝打开她的电脑,向我展示她闭关
两个月“熬”出来的封面与版式设计方案。看着古雅
而清新的页面在屏幕上一页页划过,我才真真切切感
觉到,这一套在我心里无比珍重的丛书真的要出版了
。那一刻的心情,真是既喜悦,又忐忑;既期待,又
惶恐……所谓喜忧参半,大概是每个新手作者都会经
历的心路旅程。
2013年4月25日,《广州日报》第一期“广州档
案独家解密”栏目版面出街,到今天,倏忽已过五年
,逾两百期栏目版面、百多万文字见证了我与这座古
老的城市“相近、相知、相亲”的美好历程;而今,
在延红、刘彝及中山大学出版社诸位老师的鼎力相助
下,这些文字终于结集出版,更优雅精致的方式,成
为我写给广州这座心爱之城的一封长长的情书。在丛
书即将付梓之际,内心的感激,又岂能用一篇短文道
尽?
感谢给了我成长和写作平台的广州日报社,感谢
李婉芬总编辑、黄卓坚常务副总编辑以及其他领导给
予我的鼓励、关怀、指导和包容,使我可以安心埋首
故纸堆,一点点去还原这个城市温暖动人的记忆:感
谢我所在的部门——夜编中心的诸位领导与同事,他
们在日常工作中对我点点滴滴的支持与鼓励,都给了
我更多的空间去专注思考和写作;感谢广州市国家档
案馆,数年如一日为我提供写作线索,而我,也一直
记得他们特意为我提供的那一盏有着“牛津范儿”的
台灯,在它温暖的光照下,卷宗上的蝇头小楷都显得
格外婉约可爱;同时,还离不开中山大学出版社徐劲
社长、周建华总编辑的大力支持,还有延红、刘犇和
中山大学出版社的诸位编辑老师为“故纸生香系列丛
书”付出的心血,以及水上漂木书画工作室的封面题
字,只一声“谢谢”,绝不足以表达我的感恩……
因年代久远,无法确认图片作者详情,特此对留
下这些珍贵影像的作者,致以深深的敬意。
同时,我也应该对每位读者感恩,谢谢你们付出
的宝贵时间。我深知,虽然我早已将广州视为我精神
上的故乡,但作为一个“新广州人”,我写给这座城
市的¨情书”固然殷切真挚,却仍难免稚嫩与欠妥之
处。惟愿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能对这座城市的过往知
晓得更多,理解得更多,并因此对这座城爱得更多。
因为,爱是理解的女儿;而爱了,就必定要传递
,要记得。
王月华
2017年仲夏于丽江花园
目录
教育篇
嘉约翰:苦心孤诣四十年 为广州西医教育奠基
富马利:垃圾场旁建起中国第一所女医学堂
赖玛西:点亮盲童心里的光 创办华南第一所盲童学校
钟荣光:岭南大学首任华人校长 与蔡元培齐名
陈子褒:提倡白话文教育第一人
那夏理:四十年心血呵护“真光”
陈炳权:借来五百银圆 办出一所大学
何剑吴:为体育教育奠基 离世只有学生送行
黄节:大学者写乡土教材 启蒙小娃爱南粤
金曾澄:温玉君子甘当高师“奶娘”
卢乃潼:“化缘”十年办起中医学堂
梁鼎芬:首掌广雅 冠冕楼雄踞岭南
阮元:创办学海堂 促广州学术崛起
悬壶篇
陈复正:以育儿百科传世的道士
陈珍阁:“潜伏”海外学解剖
邱熺:引进牛痘 征服天花的“落榜生”
曾天治:针灸先驱 飞针穿纸苦练救人术
科技篇
李明彻:爱星空 更爱岭南百姓
邹伯奇:苦并快乐着的晚清科学达人
李任重:首造显微镜的“文科生”
谢缵泰:中国飞艇设计第一人
陈焕镛:爱背莎士比亚作品的植物学家
其他篇
屈大均:十年心血“熬”出岭南百科
梁延榭:徘徊于古典与新知之间
杜定友:一生痴恋图书馆
廖崇真:为改良粤丝倾尽心力
罗文干:助建中国第一个法医研究所
夏同龢:自费东渡留学 点燃法治薪火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页
他在广州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西医院、第一所西医学堂和第一所西医精神病院。他孜孜不倦数十载,诊治了近百万个病人,做了近3万例手术,翻译了数十种医学典籍,培养了150多个本土西医人才,直至“跑完了当跑的路,打完了那美好的仗”。
嘉约翰:苦心孤诣四十年 为广州西医教育奠基
1898年2月一个寒冷的清晨,一个年己七旬的老者带着两个精神病人,登上一叶扁舟,准备去往珠江对岸。在他身后,矗立着博济医院的几栋建筑,他在这里耗费了40多年的心血,终于打造出一座被公认为“中国新医学发达之始源”的著名医院。在江对岸,经他多年奔走筹资才建起来的小楼正静静等待着主人过江而来,他将在这里创办广州乃至中国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精神病院。
光阴荏苒,他在而立之年从美国远渡重洋来到广州,行医数十载,诊治了近百万个病人,做了近3万例手术,翻译了数十种医学典籍,培养了150多个本土西医人才,到此时已是白发丛生,但他依然要去为新生的精神病院奔忙,因为“该跑的路还没有跑完”。
时隔百年之后,今天能够想起他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我想请你跟我一起记得他——广州西医学教育的奠基人嘉约翰。
治病:年诊万余人 外科手术开先河
翻阅多名历史学者对嘉约翰医生的著述,关于他来华之前的经历,都几乎只有寥寥几句:“嘉约翰,来华传教士,1824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邓肯维尔,1847年毕业于美国著名医学院——杰斐逊医学院,之后在美国行医7年。”而关于他来到广州的动因,也只不过短短一行。据说他年轻时偶有机会听人讲起中国缺医少药的情形,就立下了远渡重洋的志向。1854年5月,他带着新婚妻子乘船抵达广州,开始行医传教生涯。
资料里的文字总是客观而洗练的,可背后的辛劳乃至磨难却可以说很多。抵达广州后不到半年,嘉约翰接管了由美国传教士伯驾在穗创办的第一家西医馆——广州眼科医局。在他主持眼科医局的最初两年间,医院接诊了近5万名病人。病人如此之多,医生却只有寥寥几个,其工作强度用“惊人”二字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超负荷工作的同时,嘉约翰还失去了新婚妻子——因为水土不服,早早病逝于澳门。之后不久,眼科医院又在“十三行大火”中被付之一炬,外国医生纷纷避走,嘉约翰也不得不带着重病的幼儿回到美国。我很难去体会嘉约翰医生当时的心情,那真像是“一切回到了原点,除了一颗伤痕累累的心”。
1858年10月,嘉约翰带着辗转筹款购得的一批医疗仪器再次回到广州。1859年1月,他在城南增沙街一栋两层民舍前挂起了“博济医院”的牌子。草创之初的博济医院十分简陋,病房不过五六间,每年接诊的病人却总会过万,其中有一大半是穷人。贫苦患者纷至沓来,一来是因为嘉约翰医术高明,白内障、腹腔积水、息肉、结石之类让中医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在这里做个手术就能解决;二来是因为看病免费,嘉约翰有时甚至还会倒贴“补助”,为此常常把教会开给他的薪水搭了进去。
P3-5
导语
《先生(增订)/故纸生香系列丛书》由王月华著。
他们或从岭南来,或走到岭南来,沐浴着岭南文化的同时,也以自身的高风亮节形塑着岭南文化,与岭南文化相互滋养,互相浸润,并最终成为岭南文化的一部分。他们生前大多未曾闻达,身后亦多寂寞。但岭南文化之薪火相传却真真切切有赖先生。通过触摸先生高贵的心灵,读懂岭南文化的精魂。
其行也,为天下先,垂范后世(开放);
其风也,山高水长,泽被万方(包容)!
他们,是岭南的,也是中国的。
序言
传承厚重的城市记忆
一转眼,“广州档案独家解密”这个栏目版面走
过了五年的光阴。在这五年中,广州曰报社投入大量
人力物力,深入挖掘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全方位展
示了近代广州的商业传奇与文脉书香,为广州——这
座我们深爱的城市留存了一份厚重而鲜活的记忆。如
今,经过中山大学出版社的悉心编辑,这些文字将以
更精致优雅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值此丛书出版之际,
岂能不倍感喜悦与欣慰?
《广州日报》与广州市国家档案馆的合作由来已
久,在档案馆内大放异彩的“新广州好”百景数字展
厅,以声光电互动的“百米长卷”展示两千年商都辉
煌的“前世今生”,正是双方合作的成果。当然,广
州厚重的文化底蕴远非一幅长卷可以说尽,档案馆内
一卷卷行文儒雅的文书、一行行娟秀的小楷、一叠叠
泛黄而珍贵的旧书旧报,更藏着无数珍贵的城市记忆
,值得我们细心探寻,并用生动有趣的文字传递给读
者,传递给像我们一样深爱这座城市的人。
“广州档案独家解密”这个栏目版面就是因着这
样一份简单而真诚的意图而呱呱坠地的。2013年4月
25日,第一期问世,到今天,已经出版了两百多个版
面,积累了100多万字。刚接到这个栏目版面采编任
务的时候,月华还有些惶恐不安,担心自己被湮没在
文山书海中,变成一个头晕目眩的“小书虫”,在我
们的鼓励下,她才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今天,回首
五年的写作经历,她告诉我们,透过一份份馆藏的珍
贵档案和为了加深理解而阅读的大量史学专著,她体
会到了广州生生不息的文化与商业传统,以及市井平
民的生活热情,并因着这样的体会,她对广州的爱牢
牢生了根。听到这样的话,作为她的领导与长辈,我
们十分高兴与欣慰。
广州的确不是乍一看就让人特别惊艳的城市,可
她却是一个很多人住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深深爱上、再
也舍不得离开的城市。这一股神奇的力量究竟来自哪
里?“广州档案独家解密”这一栏目积累的百万文字
或许可以提供一个答案:这是一个既尊重传统,又不
断吐故纳新的城市,是一个愿意包容每一个外来者的
城市,是一座生生不息的“活”着的城市。所以,你
可以将这些文字看成《广州日报》写给广州的一封¨
隋书”。如今,经过中山大学出版社的精心编辑,这
封“情书”很快就将呈现在读者面前了。如果你能静
心翻阅,你会发现街头看似寻常的每一道风景,从此
或许都会显得美丽不凡。
“广州档案独家解密”这一栏目走过了五年的光
阴,成长为《广州日报》的品牌栏目之一。不过,与
广州绵长的历史相比,五年不过是短暂一瞬,我们对
广州千年城市记忆的探索之旅才刚刚开始。以后,我
们还将尽绵薄之力,认真讲好广州故事,努力探寻岭
南文化生生不息的奥秘所在。
是为序。
《广州日报》编辑部
2018年4月
内容推荐
《先生(增订)/故纸生香系列丛书》作者王月华以翔实的史料,清丽温婉而不失俏皮的文笔,描绘了岭南近代在教育、科学以及其他人文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师群像录。其中既有中国现代医学的奠基人,也有倾情编写乡土教材的国学大儒;既有借钱创办大学的谦谦君子,也有勇入高山,采摘鉴别岭南植物样本的植物学家;有学贯中西、一生为启蒙教育倾尽心力的海归精英,也有在岭南奉献了一生最美好年华的西方来客。这些曾深刻影响了近代岭南经济、科学与文化进程的高贵心灵,无一不谦卑内敛又充满勇气,或为万千生民,或为科学新知,或为莘莘学子,倾尽一生的智慧与心力。他们生前大多未曾闻达,身后亦多寂寞。但岭南文化之薪火相传却真真切切有赖先生。通过触摸先生高贵的心灵,读懂岭南文化的精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先生(增订)/故纸生香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月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6063298
开本 32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8-07-01
首版时间 2018-07-01
印刷时间 201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254
CIP核字 2018078801
中图分类号 K820.76
丛书名
印张 8.1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185
130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