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野蛮的矛盾(高更画传)
内容
编辑推荐

高更的绘画作品以其难以理解的神秘性和强烈的象征性倾向,以及所谓的“综合主义”的画风,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独树一帜,被后人称之为绘画史上的“象征主义之父”。他的这种注重幻想的风格对西方本世纪现代派美术的诞生影响很大,尤其影响了法国纳比派和野兽主义画派。

董诗兵编著的《野蛮的矛盾(高更画传)》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汇集了大量的世界遗产级名画,使读者既能通过文字了解高更的生平,也能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高更的艺术世界,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书中的赏析文字不但着力介绍画作内容、特点,更着重体现其看点、欣赏角度、欣赏思路以及背景故事,有效地拓展了信息量,既满足绘画专业阅读群体的需求,又可作为休闲阅读,增长知识。

内容推荐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障碍较大的,无疑是美术和古典音乐。就像我们很难有耐心欣赏西方交响乐和歌剧一样,我们也搞不懂那些“不知所云”的美术作品画的是什么。更不可能对那些色彩、造型怪异的画派产生好感。

天才的达·芬奇、孤僻的塞尚、疯狂的梵高、怪诞的达利……他们的人生背后隐藏了孤傲、偏执、冷漠,还是愤怒、扭曲、仇恨?

为什么乱涂乱画也价值连城?为什么草稿也受人追捧?为什么未完成的作品也成为艺术杰作?为什么恶评如潮的作品几年后突然升值?

他们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我们怎么样才能看得懂他们的艺术?所有这一切,在本套书中一一解答。

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毕加索、达利、梵高、高更、雷诺阿、马蒂斯、马奈、德加、莫奈、塞尚、提香,14位艺术巨匠人生轨迹全记录;全角度解析,局部图解,2000幅世界遗产级名画欣赏指南,揭示其传世恒远的价值。

董诗兵编著的《野蛮的矛盾(高更画传)》为丛书之一。

董诗兵编著的《野蛮的矛盾(高更画传)》向读者展示了19世纪最具传奇性的法国画家高更的一生和他的伟大艺术。

目录

第一篇?野蛮人的小孩/1

 第一章 家庭和童年/2

一、混血的贵族

二、“瘦狼”的海洋情结

 第二章 初期绘画/8

一、“星期日画家”的婚姻

二、获成功

 第三章 成为画家/14

一、抉择

二、崭露头角

 第四章 逃往远方/19

一、首次布列塔尼之行

二、巴拿马和马丁尼克岛之行

 第五章 成熟时期/25

一、“综合主义”的形成

二、“太阳”与“圣经”的碰撞

 第六章 鼎盛时期/33

一、象征主义绘画

二、寻找伊甸园

 第七章 沧桑暮年/39

一、巴黎的野蛮人

二、魂归海岛

 第八章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48

一、综合主义、象征主义

二、原始神秘主义

第二篇?高更作品赏析/57

第三篇?高更年表(1848~1903)/227

第四篇?附录?图片索引/235

试读章节

二、“太阳”与“圣经”的碰撞

1888年10月,高更从彭塔汶回到巴黎,在梵高的弟弟提奥·梵高的帮助下,在巴黎北部市区蒙马特举办了个人画展,但他创作的那些新风格作品,在观众中反响平平,无人问津,他情绪低落。在这种情况下,他想起了梵高的邀请。高更和梵高是1886年冬天在巴黎相识的,虽然两人艺术见解不同,但彼此器重对方的绘画才能。

1888年2月,梵高在法国南部的阿尔租下一栋房子,想成立一个艺术的“未来画室”。梵高极力邀请尚在彭塔汶、处于困境中的高更来担任画室之长。同时他还要求提奥每月寄给高更一笔钱来交换他的画,虽然高更并不喜欢阿尔这个地方,但是提奥花300法郎的高价买了自己一批陶器作品,再说去阿尔休养一段时期可能对病后身体的康复有好处,于是他决定启程前往阿尔。

10月底,高更到达阿尔,两人第二天就投入到绘画中去了。梵高当时正沉浸于点描法,高更则用“黄色系加上黄色”来劝阻梵高的“紫色上加黄”,甚至指导梵高放弃忠实地模拟自然而改以依循记忆作画。梵高的《向日葵》及《阿尔的公园》等作品均是采纳高更的意见而完成的。这些帮助对于梵高日后画风的成熟颇有影响。

他俩在开始的日子里相处得较为平和融洽,互相保持着客气的尊重,尤其是高更,克制着平时的习惯,很少发表评论。两人总是一大早就出去,在外面画上一整天。晚上回来,由高更做饭(因为他的手艺好),晚餐后,由于劳累了一天,便各自回房休息。

一个人的个性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恰巧两位个性极强,但表现方式迥异的天才艺术家又聚到了一起。在经过一段初期的平和相处后,高更便渐渐放松了他的克制。他生性孤傲,平时习惯于用高谈阔论及危言耸听的语气,如果碰上谈话对手,他喜欢论战到底,直至取得胜利。而梵高又是一个极敏感、带有明显神经质的人,他的主观倾向常达到狂热的程度,总使得头脑中许多怪异的想法就如势不可挡的熔岩喷发一般。在讨论一般的艺术理论时,梵高总是充当听众,但谈及肖像时,双方的意见总相悖。

在阿尔,即使是冬天,强烈的阳光仍然使人处于酷热当中,而且经常有凛冽的西北风。这两个人白天冒着烈日外出做画,晚上便进入无休止的争吵。

高更在写给伯纳德的信中说道:

“梵高与我对事物的看法几乎是背道而驰的,尤其是在绘画方面:他极为崇拜杜米埃、杜比尼、卢梭等人,这些画家正是我最不感兴趣的;而我所倾慕的安格尔、拉斐尔、德加等人也正为他所厌恶。梵高是浪漫派画家,我则崇尚原始自然。在色彩方面,梵高的绘画就如同蒙特切里一样,是在掺和颜料中获得的偶然,我却最憎恨任意混杂颜色。”

同时,梵高在给提奥的信中写道:“我们的争论非常激烈,有时吵到精疲力竭,两人的脑子好像是放电后的电瓶。”高更和梵高的不相调和不仅是绘画意见的相左,按照高更的说法:他自己是一个“为原始太阳燃烧的人类”,而梵高则是一个“为圣经而燃烧的人类”。高更知道自己和梵高“气质迥然相异”,不可能和平共处下去。因此高更说:“分离是痛苦的,但分离是必要的。”

阿尔刮起了狂暴的西北风,他们被恶劣的天气阻留在黄房子里。这样,一轮新的激战又在酝酿中。为了消磨时间,他们把全副精力用在争论、争吵,甚至互相伤害上。高更觉得从没有人像梵高这样,为了不同的观点而气急败坏、暴跳如雷,这简直滑稽可笑。但他又止不住去挑逗梵高。他们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时而兴奋,时而疲劳,谁都没有力量从中解脱出来。

狂风过后,两人也因不停地争吵而精神恍惚,疲惫不堪,他们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彼此积压在心里的厌烦更增添了愤懑的情绪。他们惟一能做的事就是拼命地画画,用阳光、色彩、兴奋及苦艾酒去充斥渐渐失去理性约束的身心。

12月下旬的一天,高更画了一幅《梵高画向日葵》的肖像,当梵高看到这幅画像时,心里突然明白了高更是怎样看他的。虽然他们经常争吵,但这幅画却带给梵高更大的刺激。画中的他被描绘成一个目光飘忽不定的疯子,整体给人一种烦燥不安而又惊慌失措的感觉。梵高看后大叫:“这确实是我,但却是发了疯的我!”

当天晚上,他俩像平常一样去咖啡店。根据高更1903年写的回忆录,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梵高突然举起手中的玻璃杯向高更投掷过去,高更及时地躲过了飞来的杯子,然后立刻用手抓住梵高,带他回家。

第二天早上,梵高对高更说自己模模糊糊记得欺负过他,并请求他的原谅,高更原谅了他。但是高更心里却有了离去的念头,他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地方,也讨厌这里的气候,更由于发生了昨晚的事情。

可是到了晚上,在睡梦中,一种奇怪而特别的感觉使高更惊醒,他看见黑暗中梵高就站在自己的床头,默不作声地看着自己,过了一会他又像个梦游者似的回去了。第二天,高更看到墙上梵高用粉笔写的一行字:“我是圣徒,我的心智是健全的”。

在异样的平静中过了几天,可是到12月24日,鬼使神差中,两人又大吵了一架。晚上高更独自到街头散步,他要驱散笼罩在心头的沉闷和不快。这是圣诞节的前夜,他要理清纷乱的思绪。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身后有短促急碎的脚步声,他转过身来,瞧见梵高手里正握着一把剃须刀向自己扑来,高更格外地镇定,用一种冷静威严的目光逼视着梵高,眼中含着责备和一股凛然的气概,梵高木然地低下头,然后转过身快步离去。

当天晚上高更没敢回他们的黄色小屋。也就在这天晚上,梵高出现幻觉割下自己的耳朵并把它送给了当地的一个妓女。第二天,对此事毫不知情的高更在回黄房子时,遇见警官,警官问他为什么要杀他的朋友。高更几分钟后才从震惊中醒悟过来,然后他们一起上楼进入梵高的房间。在那里高更发现梵高还活着。他小声请求警官要谨慎地叫醒梵高,并让他们转告,他的朋友’到巴黎去了。

高更发电报给梵高的弟弟提奥后就自己回到巴黎了,第二年7月,梵高自杀身亡。这就是两位天才的艺术家之间一段奇特的生活。它可悲可叹,但说不上谁对谁错。在朝夕相处的两个月中,他们各自在艺术上都受到启发,也同时在心灵上受到深深的伤害。他们的共同生活虽然以悲剧告终,但是他们的友谊却没有因此而终结。后来,梵高在给提奥的信中对高更的评价非常之高:“高更不仅是个伟大的艺术家,而且是个良师益友。”而据与他们熟悉的约翰·杜兰说:“每当高更提起梵高的名字时,他的语气总是和缓安详的。”还有记载说,高更提到梵高的时候,对梵高总是有点歉疚,总是说梵高是艺术水平很高的画家。

在阿尔期间,高更绘制了《夜间咖啡店》、《阿尔医院花园中的人》、《阿尔的风景(阿利斯康)》、《阿尔的农舍》等作品。

P29-32

序言

一个19世纪艺术界未开化的野蛮人,他毅然决然放弃了世俗的名利和丰裕的生活,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知音难觅的孤独和窘迫,他无疑是个艺术殉道者。他——就是自称“野蛮人”的法国画家保罗‘高更。

“他的理智、激情、无常,令人感到怪异。但在这些锴愕的激荡中,却蕴含着深沉与富丽。他的作品有一种哀愁,你必须了解这些哀愁,明白它的讽刺意义,方能了解他的作品,感受到它的冲击。他的作品综合了野性的华丽、天主教的虔诚、印度教的沉思冥想、浪漫的想象和晦涩微妙的象征,是激荡不止与风味诱人的混合体。他以写实的语言、诗意盎然的想象力,创造出绝对属于他的独特艺术。他的艺术与人生成为渴望摆脱一切束缚的后来者追逐的榜样。”这是那个时代对高更艺术最为贴切的评论。

高更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与塞尚、梵高并称“后印象派三杰”。这位富有传奇性的画家的生活也充满了传奇性,可以说,他的生活是个谜,他的人生就像他画笔挥洒出的作品一样,充满戏剧性。他生于法国,长于秘鲁,25岁前就以水手的身份游遍世界。后来,他成为一名成功的股票经纪人,过着安定而富裕的生活。但到了中年,他却抛弃了这一切,全身心地投入绘画的梦想中。高更总是向往着远方,他要求抛弃现代文明以及古典文化的阻碍,回到更简单、更基本的原始生活方式中去。最后,他远离故乡,走进神秘的塔希提岛,追寻原始生命和天真的土人情调。他认为只有原始而神秘的塔希提岛才是他艺术生命的家园,只有在土人的纯朴生活中才能摆脱文明社会加诸于人的物质、伦理道德和金钱的桎梏。尽管当时的土著传统在西欧的影响下已经衰落,这使高更非常失望,但他驱使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了新的伊甸园,构筑了独特的原始神秘主义。

高更的艺术也是个谜,那些色彩丰郁浓烈的作品,使无数人为之沉湎陶醉,给世界增添了无比奇异神秘的美。他的作品多用粗犷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块组成,充满了野性的色彩与形式,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装饰效果。他的画描绘了别人没有发现的美——质朴的原始美。在热带神秘奇幻风情的感染和启示下,他用绘画提出了著名的哲学命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  高更在现代艺术中的重要意义,在于他对于绘画本质的信念。他把绘画的本质看成是某种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是记忆中经验的一种“综合”,而不是印象主义者所认为的那种直接的知觉经验中的东西。所以,他从东方艺术、日本的浮世绘、拜占庭镶嵌画等绘画艺术中吸取营养,创造了独一无二的“综合主义”风格。比起大多数同辈艺术家来,他的探索甚至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东方艺术以及原始艺术的影响。我们在他身上,发现了现代原始主义的根源,发现他向往获得一种表达方式,即抛弃西方传统的习惯势力,回到史前人类和野人的真理中去,从而达到真理。作为一个激烈的革命者,他渴望创造、发明,他的画似乎都是他反叛生活成规的宣言。

 不寻常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追求,使高更的艺术极具独特风格。他的绘画作品以其难以理解的神秘性和强烈的象征性倾向,以及所谓的“综合主义”的画风,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独树一帜,被后人称之为绘画史上的“象征主义之父”。他的这种注重幻想的风格对西方20世纪现代派美术的诞生影响很大,尤其影响了法国纳比派和野兽主义画派。

高更喜欢以巧妙的构思画出永远令人臆测的作品;高更任由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的矛盾来摆布他的心灵;高更一举消灭了色彩的微妙变化,追求起各种纯色的和音;高更不受任何外来的约束牵制,完全凭自己对美的追求来创作;高更以苦难为代价,争得了自由幻想的权利。高更是一个叛逆者、理论家、改革家和画派首领,他的艺术生涯充满了传奇的神秘和矛盾的冲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野蛮的矛盾(高更画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诗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730029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655.72-64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5
16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4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