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草婴译著全集(第17卷)(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斯达哈诺夫运动是现代最惊人最伟大的运动之一。它从顿巴斯的中央伊尔明诺矿开始,很快就普及到整个苏联,让全世界人士看到,社会主义社会潜藏着无穷的创造力。戈尔巴托夫在《顿巴斯》里,描写了这个意义重大的时期。通脱玛丽亚矿的两个青年旷工和他们的一些同事,作者成功地显示了苏联工人阶级本身在这几年中所发生的重大改变。
目录
《草婴译著全集(第17卷)(精)》无目录
序言
斯达哈诺夫运动是现代最惊人最伟大的运动之一。它
从顿巴斯的中央伊尔明诺矿开始,很快就普及到整个苏联
,让全世界人士看到,社会主义社会潜藏着无穷的创造力
。继这个伟大的历史性运动的最初几个发起人而起的,照
《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的说法,“还有其他的
先驱分子,还有整批整批超过了第一批先驱分子劳动生产
率的先驱分子”。②顿巴斯采煤工阿历克赛·斯达哈诺夫
和他之前的尼基塔‘伊索托夫的创举,马上受到各行各业
男女工人的响应,其中有织工、铸钢工、铁工、机工、建
筑工和火车司机。“斯达哈诺夫运动是我国工业未来之花
”,③斯大林当时就说过这样的话。旧的技术定额、旧的
生产标准和旧的生产计划,都被新生的洪流冲洗一清;进
步思想战胜了保守观点,新事物向旧事物挑战。
戈尔巴托夫在他的长篇小说《顿巴斯》里,描写了这
个意义重大的时期。通过马丽雅矿的两个青年矿工和他们
的一些同事,作者成功地显示了苏联工人阶级本身在这几
年中所发生的重大改变。
本书的主角安德烈和维克多是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他们出生在一个叫企比略基的小镇里。他们的成名是经
过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的。他们体验过一切——对矿井的
恐惧、做新矿工无法避免的困难和不习惯于严格的劳动纪
律。维克多·阿勃罗西莫夫起初不能自持,以至打定主意
想离开马丽雅矿。然而,安德烈的不渝的友情终于把他从
可耻的行为中拯救出来。安德烈·伏龙科在火车站上找到
了他的朋友并且说服他回矿上工作。这些困难和考验锻炼
着两个青年矿工的心。
他们在矿上并不感到孤独。他们有许多良师益友——
奥尼辛叔叔,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煤矿;共青团组长
斯维特里,一个不知疲倦的心地很好的人,他把人家的一
切事情都看作是自己的事情;永远不会老的列斯尼亚克叔
叔,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丰富的经验传授给青年人;
马丽雅矿的党组长聂察英科,他谨慎而热情地引导青年克
服他们在新的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在所有这些人的热心
照顾下,安德烈和维克多逐渐成长,获得了信心和经验。
安德烈·伏龙科和维克多·阿勃罗西莫夫为采用新的
工作法而进行斗争,这是本书的主题。在这个斗争中是没
有袖手旁观的入的。我们可以看到像格鲁施科夫工程师那
样的消极的反对者,也可以看到像罗亭和马基楚克那样的
斯达哈诺夫运动的死敌。然而,维克多·阿勃罗西莫夫却
手拿风镐,在工作面上显示了自己的勇敢。他的生产纪录
受到马丽雅矿上他的许多朋友和顿巴斯其他各矿矿工们的
挑战。他那风镐的声音在全国各地获得反响。显然,这种
向旧事物挑战的热烈愿望,早就在群众中成熟了。“大家
有一种感觉,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一下子离开了原位,摆脱
了常规,毫无顾忧地勇往直前;因袭的垣墙倒塌了,陈旧
的堤岸决口了,人的面前突然打开了一望无际的前途,使
人惊奇得目瞪口呆。”
这些勇敢果断的孩子的大胆梦想实现了。他们的名字
传遍了顿巴斯。最后,安德烈和维克多随着顿巴斯著名人
物的代表团去到了莫斯科,他们的心愿也实现了。当他们
的列车驶入这个伟大的城市时,矿工们在莫斯科车站闻到
了亲切的煤的气味,他们感动极了。“‘瞧吧!,维克多跳
到月台上,眉飞色舞地说,‘这是我们的煤味儿!’”首都
人士热烈.地招待他们的贵宾。矿工们实现了他们多年的
夙愿,看到了庄严雄伟的红场。
但是,安德烈·伏龙科逗留在莫斯科最值得纪念的日
子,就是他被请到克里姆林宫去见斯大林的那一天。“这
当儿,他觉得跟他一起握住斯大林的手的,还有维克多,
还有列斯尼亚克叔叔,还有老祖宗,还有奥尼辛叔叔,还
有米佳·查柯尔科,还有达莎以及马丽雅矿的全体党员,
全体矿工和所有的人们。他,安德烈·伏龙科,马丽雅矿
的党委书记,是代表他们跟布尔什维克党的总书记握手的
。”斯大林给安德烈展示了顿巴斯的远景。安德烈一辈子
也不会忘记斯大林的亲切谈话,那间陈设很朴素的办公室
和隔窗望得见天空的克里姆林宫。
这部关于顿尼茨地方和它的出色人物的小说,作者是
怀着真情和热爱写的。头发灰白的老矿工列斯尼亚克在谈
到他的祖先时,神气活现地大声说:“我们虽然不是贵族
,但是记得自己的根源。我们开发了这些矿井,我们给了
这片草原以生命!”这个人物的性格描写是不能不使人称赞
的。读者在谢辽查·奥且列金身上可以看到另一个有趣的
性格。他本来是一个轻率的顽童,但在激励人的工作和矿
上朋友们的影响下终于变成了一名优秀的矿工。那个生有
一头红棕色鬈发的小伙子米佳.查柯尔科,不论在工作上
,还是在跳舞上,都不愿输给他的对手维克多,是一个逗
人喜爱的人物。还有,矿工姑娘达莎在矿井里做过换矿灯
的工作,矿工们就管她叫“萤火虫”。这个人物也写得很
有趣,很可爱。
本书的两个主角——维克多和安德烈,作者是从发展
的观点来描写的。
顿尼茨的风景写得非常细腻动人——青草芳香羼杂着
冒烟的矸子气味的草原,云霞飞翔的灿烂的落日景象以及
月光如水的春天的夜晚。戈尔巴托夫笔下的景色总是离不
开入的,总是受到人类呼吸和劳动的温暖的;而这块严肃
的土地也领受着人的热爱,人使它的面目永远在改变和进
步中。
这本描写30年代共产主义青年团员生活的书,对培养
年轻的共产主义建设者的性格,作用很大,在苏联读者中
享有普遍的好评。
导语
《草婴译著全集(第17卷)(精)》是著名俄苏文学翻译家草婴先生毕生翻译、创作的文学作品全编,本卷收录草婴翻译的戈尔巴托夫为主的俄国经典文学作品《顿巴斯》,是反映苏联卫国战争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品。
精彩页
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叫维克多,一个叫安德烈。在1930年,他们两人的年纪加起来,一共三十五岁。
“树叶子都发黄了!”维克多指着普晓河上漂着的几片枫叶,闷闷不乐地说,“老兄,我们也该打个主意了!”
安德烈一声不响,只是耸耸肩膀。
两人用羡慕的目光凝视着一张枯黄的手掌形枫叶,瞧了好一阵,瞧它怎样在水面上一起一伏地打转,怎样顺着河水漂流,越漂越远,越漂越远,直向海洋。枫叶在漂流,可是他们却仍旧坐在老地方。
他们两人,生在同一年,住在同一条街上,进了学校,同坐一张课桌。他们有着共同的课本、共同的鸽子、共同的幻想。他们从未想到,他们将来可能走两条不同的路。
每天早晨,每天黄昏,他们总是不约而同地说:“不,得走了,得走了!”可是他们始终没有离开本乡一步。
他们住在企比略基,这是普晓河畔的一个小镇。他们生在这里——维克多生在一所花瓦屋顶的白色小房子里,安德烈生在一所绿铁皮屋顶的蓝色小房子里。他们在这里长大,在这片草地上奔跑嬉戏,夜里常常仰望天上的那几颗星星。可是现在他们却决定要抛下这一切,永远地抛下这一切。
“你为什么不想当海军,安德烈?”维克多怒气冲冲地问,“老兄,当海军可以在大海洋里航行啊!”
他们从来没看到过大洋,就连海、大河和大城市也没见过。四层楼的房子,他们只是在电影里看到的。
他们生下来到现在有十七个半年头,一直住在这里,住在这条街上;而所谓街呢,实际上只是一道篱笆紧接着一道篱笆罢了。整条街都长满野草:一种是蒺藜,一种是狗尾草。风吹草动,蒺藜上就扬起一阵干燥的银色花粉。
这条街,从来不曾有汽车经过,就连大车的声音也难得听到,因为它离开大路太远了。这里,车轮的痕迹从来不会通到远处去,它们总是急遽地弯进院子,好像世界上条条道路都只通打谷场,而谷仓也就是路的尽头。
“说不定还会让我们去开潜水艇呢,”维克多说,“理由很简单。我们的身体都很强壮。你说怎么样,安德烈?”
他们出生的那条街,两边都是花园、庭园和菜园;而且这里的花园都有茂盛的花木,丰富的果实;花园四周的篱笆都很整齐;菜园种得极好,照顾得很周到,里面没有一根杂草;还有那窗下的蜀葵花,红红的,又鲜艳,又饱满,好像一个个漂亮而骄傲的待嫁的乡下姑娘。这里的小房子全都隐没在美丽而浓密的绿荫丛中。房子疏疏落落地东一座,西一座,仿佛在这条街上和这里的生活中,占主要地位的,不是房子,而是花园和菜园。这里的房子都很矮小、阴暗,墙壁都是泥砌的,所不同的就是屋顶:屋顶极少数用铁皮,也有用瓦,但最多还是那种像哥萨克头发一样剪成圆形和两面分开的草屋顶,或者用灰色的枯芦苇盖的。仙鹤喜欢在这样的草屋顶上做窠。据说,仙鹤会带给人幸福。这条街上,就栖居着许多仙鹤。晚上,它们像哨兵一样排列在屋顶上,一只脚缩着,一只脚站着,严肃而威武地守卫着它们所带给人们的幸福。
“不!”安德烈低低地说,“我不想当海军!”
“那么你到底想干什么呢,安德烈!”维克多烦恼地嚷开了。
维克多没有父亲。他的父亲是个布尔什维克,现在长眠在企比略基中心的小公园里,长眠在烈士公墓里。差不多每逢星期日,维克多的母亲从市场回来,总要带一个小小的花圈到墓地上去,并且依照习惯,总要先哭几声,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花圈放在墓碑的脚下。这座墓合葬着几个人,而这一点,常常使维克多的母亲觉得难过。丈夫就在死后也不属于她——他跟同志们躺在一起。
维克多的母亲是一个善良纯朴的女人,从前怯生生地爱丈夫,同时又怕丈夫,现在她爱儿子,同样也怕儿子。儿子任性、倔强、脾气大,像父亲。而做母亲的也早就猜到,在她的窝里,儿子觉得气闷,不舒服。他很快就要飞了。她已经在替他缝出门用的手巾和衬衫,一面缝,一面哭。
“或者,去念书吧,嗯?”安德烈怯生生地说,“区委里入学证多着哪。”
“念书吗?”维克多哼了一声,“你裤子磨课桌磨得还不够吗!……这么说来,你不想当海军;那么,进航空学校吧。”
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草婴译著全集(第17卷)(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戈尔巴托夫
译者 译者:草婴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69153
开本 32开
页数 47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46
出版时间 2019-02-01
首版时间 2019-02-01
印刷时间 201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704
CIP核字 2018251258
中图分类号 I11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0
155
3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