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纳粹的孩子们(精)
内容
书评(媒体评论)
歌德伦·希姆莱、艾妲-戈林……这些第三帝国
高官的子女们的命运如何?塔妮娅·克拉斯尼昂斯
基追溯了他们的命运。——法国《星期日报》
塔妮娅·克拉斯尼昂斯基并没有对这些第三帝
国高官的子女们的行为做出个人评判。她记录了他
们每个人的态度——明白该如何面对一段远超出自
己命运的残酷历史。———一法国《观点》
目录
前言
引言
Gudrun Himmler
歌德伦·希姆莱:纳粹政权的“小娃娃
Edda G6ring
艾妲·戈林:“纳粹德国尼禄皇帝的小公主
Wolf R.Hess
沃尔夫·R.赫斯:活在“最后战犯”的阴影中
Niklas Frank
尼克拉斯·法郎克:渴求真相的总督之子
Martin Adolf Bormann Jr
马丁·阿道夫·鲍曼:帅俊的“小王储
Les Enfants Hoss
霍斯的子女:奥斯维辛指挥官的下一代
Les Enfants Speer
施佩尔的子女:“恶魔的工程师”的后裔
Rolf Mengele
罗尔夫·门格勒:“死亡天使”之子
Une Histoire Allemande?
岂止是德国的故事?
致谢
注释
精彩页
1936年及1937年间短暂居住在慕尼黑以后,希姆莱一家人迁居到上巴伐利亚特格尔恩湖(Tegernsee)畔小镇格蒙德(Gmund)。1934年间,希姆莱就在那里买了一栋房子。但他在党内的职责越来越繁重,妻子也愈来愈常独守空闺。他重新开始性生活,对社会中各式各样的性爱活动兴致勃勃。他承认玛嘉无法帮他生更多小孩并不是她的错,但他并不打算对这种情况俯首认命。对他而言,一夫一妻制是“撒旦的杰作”⑩,那是天主教会发明的产物,必须予以废除。他以日耳曼史前文化为自己的立论基础;早年那些种族高贵的日耳曼人为了能有小孩,可以自由重婚。基于这样的理念,他允许手下所有碰到夫妻问题的军官离婚或跟其他女人婚外同居。他认为正常男人不可能以一辈子跟同一名女人行房为满足,而且只有在一夫二妻的情况下,两个女人才会设法寻求自我超越。此外,由于战争期间生育率趋于降低,对某些党卫军领导干部而言,一夫二妻或多重配偶的制度也是一种维持生育率的手段。因此,虽然第三帝国宣传部部长约瑟夫·戈培尔的妻子为他生了六个小孩,但他在跟她结婚以前,就约法三章说婚后他要继续享有婚外关系。在同样的“时代氛围”中,纳粹党党务中心领导人、希特勒亲信马丁·鲍曼的妻子在为他产下十名子女后,自愿为了“报国”而设计出一套生活方式,让丈夫的情妇们跟她一起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她的目标是:“将所有孩子们集结在湖边的房子里,大家一起生活。”鲍曼夫妻坚信国家必须制定法律,让“堂堂正正的健康男子汉合法拥有两名妻子……有那么多好女人迫于现实,不能(合法地)生小孩……我们也需要这些女人的小孩!”鲍曼希望废除“私生子”这种字眼,以及禁用“私通”“婚外情”这类带有贬义的词语。为了改善生育率下降的问题,海因里希·希姆莱提倡将婚外生育合法化,甚至鼓励这种做法。于是纳粹政府从1936年开始成立所谓的“生命之泉”(Lebens.born),也就是专为雅利安妇女而设、以实践种族优生理论为宗旨的生育中心。这些机构接纳单身女性,并为她们保守生小孩的秘密。此外,为了避免同性恋爱发生,希姆莱倡议举办青少年聚会活动。1937年2月18日,他在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麓的巴特特尔茨温泉镇(Bad Tolz)针对同性恋议题发表演说时表示:“我认为有必要确保十五六岁的少年能通过舞蹈课、交谊晚会及其他各种活动认识女生。实验已经证明,十五岁或十六岁的年轻男孩身心正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果他能找到令他心动的舞伴,或谈一场浪漫的青春恋情,他就得救了,他就远离危险了。”听到希姆莱这席话,我们很难想象他在年轻时竟然曾经主张禁欲。
1940年,希姆莱跟玛嘉分居,但为了尊重这位替他生下宝贝女儿的女人,他决定不跟她离婚。接下来,他一直竭力确保自己跟女儿维持非常亲近的关系,那是他在世间最心爱的人。尽管他在政界的职责与日俱增,差旅频繁,但他一直尽力当个好爸爸、好丈夫。歌德伦喜欢把父亲称作“旅行爸”,在她的许多儿时照片中,这位黏在父亲身边的“小娃娃”是个完美的德国小女孩,金发碧眼,脸蛋如天使般天真无邪,身穿巴伐利亚传统服装,头发通常扎成辫子,有时则是在两侧卷成马卡龙状圆辫。她的父亲经常跟她分享生活中的事,寄他的照片给她看,并尽可能抽空陪伴她。只要翻阅海因里希·希姆莱的行事历,就可以看到他几乎每天都会跟妻子和女儿通电话。希姆莱巨细靡遗地记录他的生活,他的本子里除了公务项目,也充满令人惊奇的生活点滴,例如“跟孩子们玩耍”或“跟小娃娃聊天”。“小娃娃”如果成绩不好,他会非常生气。对他而言,服从、整洁及学业是儿童教育的核心要素。他自己小时候不也对大人展现出无懈可击的顺从?他一直是个好学生。至于玛嘉,她在女儿出生后不久,就开始为她写童年记事本,通过里面许许多多的记载,我们看到小女儿的良好行为表现,超乎同龄小孩的整洁程度,以及玛嘉在设法让女儿顺从的过程中遭遇的困难等。父亲回来看女儿时,会带她一起到森林里打猎,两人在林间悠闲漫步。小女儿很喜欢采花和收集苔藓。
德意志帝国元首在歌德伦的童年生活中扮演了核心角色。1935年,希特勒就任总理两年后,某天夜里小女孩睡不着觉,她焦虑地问妈妈:“希特勒伯伯以后也会死掉吗?”妈妈设法安抚女儿,并向她保证希特勒大统领会长命百岁,歌德伦松了一口气,然后回道:“妈咪,不对,我知道他会长命两百岁。”希特勒对这个小妹妹关爱有加,令希姆莱夫妇感到既开心又荣幸。玛嘉·希姆莱在1938年5月3日的日记中写道:“元首到家里来了,‘小娃娃’超兴奋。难得跟他私底下同桌小聚,实在太美妙了。”
每年元旦,歌德伦都会见到帝国领袖,这位大伯伯则会送她一个洋娃娃或一盒巧克力。P19-21
导语
塔妮娅·克拉斯尼昂斯基著的《纳粹的孩子们(精)》是一部反思二战的历史非虚构类作品,聚焦八个纳粹高官的后代在战争前后的命运。作者克拉斯尼昂斯基深入探究了众多现存档案资料,仔细研读了与纳粹领导阶层及其后代有关的司法文件、信函、书籍、文章、访谈内容,从中整理出八个纳粹孩子的图像。全书涉及纳粹头目家庭生活、二战及德国史进程、战犯处理、战后特殊人群的成长以及医治战争创伤等主题,发人深省。
序言
笔者深入研究众多现存档案资料,仔细探究与
纳粹领导阶层及其后代有关的司法文件、信函、书
籍、文章、访谈内容,从中整理出本书所含的八个
纳粹头目的孩子的图像。为了量度每个家系留下的
印记,本书采取的做法异于其他探讨此一主题的著
作,每幅图像都昭告出当事人的姓名。此外,书中
的孩子们有些确实认为身为某某官员的儿女比当另
外某个人的下一代容易。
起初我希望能会见所有这些纳粹后代,不过最
后我只采访了尼克拉斯·法郎克。有些人物其实已
经不在人间,其他人就算我去见了,他们对我可能
也只会说些对先前的采访者早已说过的话。有些人
不愿再提这个话题,还有一部分人——例如歌德伦
·希姆莱或艾妲·戈林——几乎自始至终都拒绝表
态。
为了让读者领会这些奇特人生的真实面貌,每
幅人物图像都以一个意味深长的桥段展开,并用相
当自由的方式进行场景描绘。
本书德文和英文文本的法文翻译均由笔者完成
,德文部分由翻译家奥利维耶·马诺尼(Olivier
Mannoni)负责审校。
内容推荐
1940年,这群德国孩子只有4岁、5岁、1O岁。他们在战争中备受优待.因为他们拥有身居高位的父亲。这些孩子分别是纳粹要员希姆莱、戈林、赫斯、法郎克、鲍曼、霍斯、施佩尔、门格勒的子女。
对这些孩子来说,德国的战败是一场风暴,是与家人的分离,是优越生活的终结,也是亲身感受希特勒主义的恐怖。当时的他们天真无辜.对父亲的所作所为一无所知。后来,他们逐渐了解了那些可怕的事实。成年后,他们中有些人谴责父辈的罪行并深感愧疚.有些却无条件地怀念自己被全人类唾弃的战犯父亲。
塔妮娅·克拉斯尼昂斯基著的《纳粹的孩子们(精)》回溯了这些孩子的经历,记录了他们年幼时的家庭生活与成年后的人生。1945年以前,他们是英雄的子女,之后陡然沦为刽子手的后代。他们与父亲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父辈的错误如何影响着后代的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纳粹的孩子们(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塔妮娅·克拉斯尼昂斯基
译者 译者:徐丽松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53424
开本 32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18-11-01
首版时间 2018-11-01
印刷时间 201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374
CIP核字 2018161361
中图分类号 K152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8
148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