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成都形象表述与变迁/中国多民族文化研究文库 |
内容 | 作者简介 邱硕(1983一),女,四川乐山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华东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四川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专职博士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人员,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媒体时代的城市形象与民间叙事:以成都为个案的民俗学考察》,研究方向为文学人类学、巴蜀文化、城市文化。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学科背景、理论与课题阐述 第二节 研究缘起和意义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天府之国”:成都原生形象的表述演变 第一节 正史言说益州天府 第二节 益州天府的形象演变 第三节 “四川(成都)天府”名号的传播与内化 第四节 当代“成都天府”符号资本的积累、保卫和争夺 小结 第二章 中央一地方体系中的‘‘中心一边缘”表述 第一节 中原中心主义下的蛮夷古蜀 第二节 “边陲荒裔”与“世为侯伯”:地域歧视与 文化反抗 第三节 危险与安全:边地的悖论 第四节 告别“落后”:传统城市的现代变革 小结 第三章 多元“休闲”:国家、精英与民众视野中的 地方风俗 第一节 历史表述:风教王道观下的成都风俗 第二节 20世纪成都休闲形象的多元表述 第三节 21世纪成都休闲形象的建构与批判 小结 第四章 “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空间、性别、 饮食的表述与经验 第一节 宽窄巷子:“最成都”的空间变迁 第二节 成都美女:城市气质与文学想象 第三节 美食:城市身份的书写实践 小结 第五章 遗产化:当代城市转型与形象再造 第一节 “东方伊甸园”:西方文化遗产的误用 第二节 “熊猫之乡”:自然遗产的全球性符号打造 第三节 “太阳神鸟”:从文化遗产到城市形象标识 第四节 “非遗之都”:当地方遭遇全球化 小结 结论 第一节 成都本相与形象表述的关系 第二节 成都形象表述变迁与城市认同建构 第三节 成都形象表述变迁的人类意义 附录1 关于成都形象认知的调查问卷(纸质版) 附录2 关于成都内部人群对成都形象认知的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邱硕著的《成都形象表述与变迁》对古今成都形象的表述变迁进行考察,以此探知成都的生活方式、道德价值、精神气质如何形成,如何被外部、内部人群感知和认同,在全球化时代成都又怎样利用形象资本应对和加入全球化浪潮、进行城市现代化转型。第一章从成都的原生形象“天府之国”谈起,讨论“天府”“天府之国”名号赋予成都的历史过程和意义流变,以及在当代凝聚成都人城市认同的原理。第二章探讨成都自古至今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边缘形象,透视成都在中央与地方的国家管理格局中的发展脉络。第三章展示国家、精英和民众眼中的成都休闲形象的变迁,探寻三者在地方风俗治理过程中的博弈和合谋关系。第四章着眼于个人对城市最直接的经验和表述,从空间、性别、饮食三方面来展现成都最具特色的生活文化是如何形成的。第五章聚焦当代成都在城市转型中如何利用各种遗产来再造形象,对城市形象塑造活动中的遗产化实践进行了批判性反思。最后从理论上讨论了成都本相与形象表述的关系,成都形象表述变迁与城市认同建构的关系以及其中所具有的人类意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成都形象表述与变迁/中国多民族文化研究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邱硕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4059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2 |
出版时间 | 2019-03-01 |
首版时间 | 2019-03-01 |
印刷时间 | 2019-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82 |
CIP核字 | 2019027309 |
中图分类号 | K297.11 |
丛书名 | |
印张 | 2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