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内容
内容推荐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旅欧期间写给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谈青年们关心或应该关心的话题,如读书、升学与选课、情与理、修身、爱恋等,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培养能力,要有理想,勿随了世俗贪图近利。读这些文章,仿佛与一位亲密的朋友对面畅谈,诚恳亲切,如沐春风。
《谈美》是朱光潜写给青少年的美学入门书,以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和美的特点等问题层层展开,将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朴清新的文字之中。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曾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任教,并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顾问等职。
朱光潜是中国美学界的权威,是中国系统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第一人,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蜚声中外。著有《谈修养》《谈美》《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译有《歌德谈话录》《文艺对话集》《拉奥孔》等。
目录
上辑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序 夏丏尊
一、谈读书
二、谈动
三、谈静
四、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五、谈十字街头
六、谈多元宇宙
七、谈升学与选课
八、谈作文
九、谈情与理
十、谈摆脱
十一、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十二、谈人生与我
附录:朱光潜给朱光潸——为《给青年的十三封信》
代跋:“再说一句话”
下辑 谈美
序 朱自清
开场话
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四、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
五、“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
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
七、“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
八、“依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艺术与游戏
十、空中楼阁——创造的想象
十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情感
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创造与格律
十三、“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模仿
十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十五、“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附录:作者自传
序言
这十二封信是朱孟实先生从海外寄来分期在我
们同人杂志《一般》上登载过的。《一般》的目的
,原思以一般人为对象,从实际生活出发来介绍些
学术思想。数年以来,同人都曾依了这目标分头努
力。可是如今看来,最好的收获第一要算这十二封
信。
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
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
,就谁都是受信人,谁都应该一读这十二封信。这
十二封信,实是作者远从海外送给国内青年的很好
的礼物。作者曾在国内担任中等教师有年,他那笃
热的情感、温文的态度、丰富的学殖,无一不使和
他接近的青年感服。他的赴欧洲,目的也就在谋中
等教育的改进。作者实是一个终身愿与青年为友的
志士。信中首称“朋友”,末署“你的朋友光潜”
,在深知作者的性行的我看来,这称呼是笼有真实
的感情的,绝不只是通常的习用套语。
各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
话题,作者虽随了各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
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
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
俗图近利。作者用了这态度谈读书、谈作文、谈社
会运动、谈爱恋、谈升学选科等等。无论在哪一封
信上,字里行间,都可看出这忠告来。其中如在《
谈在卢浮宫所得的一个感想》一信里,作者且郑重
地把这态度特别标出了说:“假如我的十二封信对
于现代青年能发生毫末的影响,我尤其虔心默祝这
封信所宣传的超‘效率’的估定价值的标准能印入
个个读者的心孔里去;因为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
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肤浅粗疏,太不能
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
莎》了。”
“超效率!”这话在急功近利的世人看来,也
许要惊为太高蹈的论调了。但一味亟于效率,结果
就会流于浅薄粗疏,无可救药。中国人在全世界是
被推为最重实用的民族的,凡事都怀一个极近视的
目标:娶妻是为了生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行善是
为了福报,读书是为了做官,不称入基督教的为基
督教信者而称为“吃基督教”的,不称投身国事的
军士为军人而称为“吃粮”的,流弊所至,在中国
,什么都只是吃饭的工具,什么都实用,因之,就
什么都浅薄。试就学校教育的现状看吧:坏的呢,
教师目的但在地位、薪水,学生目的但在文凭、资
格;较好的呢,教师想把学生嵌入某种预定的铸型
去,学生想怎样揣摩世尚毕业后去问世谋事。在真
正的教育面前,总之都免不掉浅薄粗疏。效率原是
要顾的,但只顾效率,究竟是蠢事。青年为国家社
会的生力军,如果不从根本上培养能力,凡事近视
,贪肤浅的近利,一味袭蹈时下陋习,结果纵不至
于“一蟹不如一蟹”,亦只是一蟹仍如一蟹而已,
国家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可说。
“太贪容易,太肤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
能耐苦。”作者对于现代青年的毛病,曾这样慨乎
言之。征之现状,不禁同感。作者去国已好几年了
,依据消息,尚能分明地记得起青年的病象,则青
年的受病之重,也就可知。
这十二封信啊,愿对于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一九二九年元旦夏丐尊书于白马湖平屋
导语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青年们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谈读书、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谈情与理、谈修身、谈社会运动、谈爱恋,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培养能力,要有理想,勿随了世俗贪图近利。读这些文章,就如同与一位亲密的朋友对面畅谈,诚恳亲切,如沐春风。
本书还特别收录美学入门经典《谈美》。
写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与《谈美》时,朱光潜三十有余,充满才思、激情,易懂性好,两册集结,相得益彰,乃不可缺的成长读物。
本书是部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下)指定阅读,根据开明书店1929年初版校订,完整收录,全注释无障碍阅读。
后记
“再说一句话”
朋友:
薰宇兄来信说,他们有意把十二封信印成单行
本,我把原稿复看一遍,想起冠在目录前页的布朗
宁写完五十个《男与女》时,在《再说一句话》中
所说的那一个名句。
拿这本小册子和《男与女》并提,还不如拿蚂
蚁所负的一粒谷与骆驼所负的千斤重载并提。但是
一粒谷虽比千斤重载差得远,而蚂蚁负一粒谷却也
和骆驼负千斤重载,同样卖力气。所以就蚂蚁的能
力说,它所负的一粒谷其价值也无殊于骆驼所负的
千斤重载。假如这个比拟可以作野人献曝的借口,
让我渎袭布朗宁的名句,将这本小册子奉献给你吧

“我的心寄托在什么地方,让我的脑也就寄托
在那里。”这句话对于我还另有一个意义。我们原
始的祖宗们都以为思想是要用心的。“心之官则思
”,所以“思”和“想”都从“心”。西方人从前
也是这样想,所以他们常说:“我的心告诉我如此
如此。”据说近来心理学发达,人们思想不用心而
用脑了。心只是管血液循环的。据威廉·詹姆斯派
心理学家说,感情就是血液循环的和内脏移迁的结
果。那么,心与其说是运思的,不如说是生情的。
科学家之说如此。
从前有一位授我《说文解字》的姚明晖老夫子
要沟通中西,说思想要用脑,中国人早就知道了。
据他说,思想的“思”字上部分的篆文并不是“田
”字,实在是像脑形的。他还用了许多考据,可惜
我这不成器的学生早把它丢在九霄云外了。国学家
之说如此。
说来也很奇怪。我写这几篇小文字时,用心理
学家所谓内省方法,考究思想到底是用心还是用脑
,发现思想这件东西与其说是由脑里来的,还不如
说是由心里来的,较为精当(至少在我是如此)。
我所要说的话,都是由体验我自己的生活,先感到
(feel)而后想到(think)的。换句话说,我的理
都是由我的情产生出来的,我的思想是从心出发而
后再经过脑加以整理的。
这番闲话用意不在夸奖我自己“用心”思想,
也不在推翻科学家思想用脑之说,尤其不在和杜亚
泉先生辨‘隋与理”。我承认人生有若干喜剧才行
,所以把这种痴人的梦想随便说出博诸君一粲。
光潜
精彩页
朋友:
从屡次来信看,你的心境近来似乎很不宁静。烦恼究竟是一种暮气,是一种病态,你还是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就这样颓唐沮丧,我实在替你担忧。
一般人欢喜谈玄,你说烦恼,他便从哲学辞典里拖出“厌世主义”“悲观哲学”等等堂哉皇哉的字样来叙你的病由。我不知道你感觉如何,我自己从前仿佛也尝过烦恼的况味,我只觉得忧来无方,不但人莫之知,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哪里有所谓哲学与人生观!我也些微领过哲学家的教训。在心气和平时,我景仰希腊廊下派哲学者,相信人生当皈依自然,不当存有嗔喜贪恋;我景仰托尔斯泰,相信人生之美在宥与爱;我景仰布朗宁,相信世间有丑才能有美,不完全乃真完全;然而外感偶来,心波立涌,拿天大的哲学,也抵挡不住。这固然是由于缺乏修养,但是青年们有几个修养到“不动心”的地步呢?从前长辈们往往拿“应该不应该”的大道理向我说法。他们说,像我这样一个青年应该活泼泼的,不应该暮气沉沉的,应该努力做学问,不应该把自己的忧乐放在心头。谢谢吧,请留着这副“应该”的方剂,将来患烦恼的人还多呢!
朋友,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违反自然,烦恼才乘虚而入,要排解烦闷,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发泄。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这种事实在流行语中就可以见出,我们感觉快乐时说“舒畅”,感觉不快乐时说“抑郁”。这两个字样可以用作形容词,也可以用作动词。用作形容词时,它们描写快或不快的状态;用作动词时,我们可以说它们说明快或不快的原因。你感觉烦恼,因为你的生机被抑郁;你要想快乐,须得使你的生机能舒畅、能宣泄。流行语中又有“闲愁”的字样,闲人大半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青年人比老年人易于发愁些,因为青年人的生机比较强旺。小孩子们的生机也很强旺,然而不知道愁苦,因为他们时时刻刻地游戏,所以他们的生机不至于被抑郁。小孩子们偶尔不很乐意,便放声大哭,哭过了气就消去。成人们感觉烦恼时也还要拘礼节,哪能由你放声大哭呢?黄连苦在心头,所以愈觉其苦。歌德少时因失恋而想自杀,幸而他的文机动了,埋头两礼拜著成一部《少年维特之烦恼》,书成了,他的气也泄了,自杀的念头也打消了。你发愁时并不一定要著书,你就读几篇哀歌,听一幕悲剧,借酒浇愁,也可以大畅胸怀。从前我很疑惑何以剧情愈悲而读之愈觉其快意,近来才悟得这个泄与郁的道理。
总之,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从前儒家讲心性的话,从近代心理学眼光看,都很粗疏,只有孟子的“尽性”一个主张,含义非常深广。一切道德学说都不免肤浅,如果不从“尽性”的基点出发。如果把“尽性”两字懂得透彻,我以为生活目的在此,生活方法也就在此。人性固然是复杂的,可是人是动物,基本性不外乎动。从动的中间我们可以寻出无限快感。这个道理我可以拿两种小事来印证:从前我住在家里,自己的书房总欢喜自己打扫。每看到书籍零乱,灰尘满地,你亲自去洒扫一过,霎时间混浊的世界变成明窗净几,此时悠然就座,游目骋怀,乃觉有不可言喻的快慰。再比方你自己是欢喜打网球的,当你起劲打球时,你还记得天地间有所谓烦恼么?
你大约记得晋人陶士行…的故事。他老来罢官闲居,找不得事做,便去搬砖。晨间把一百块砖由斋里搬到斋外,暮间把一百块砖由斋外搬到斋里。人问其故,他说:“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他又常对人说:“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其实惜阴何必定要搬砖,不过他老先生还很茁壮,借这个玩意儿多活动活动,免得抑郁无聊罢了。
朋友,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花木,多搬砖弄瓦。假如你不喜欢这些玩意儿,你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就在此祝你:
谈谈笑笑,
跑跑跳跳!
你的朋友光潜
P16-1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光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856959
开本 32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8-12-01
首版时间 2018-12-01
印刷时间 201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初中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288
CIP核字 2018220341
中图分类号 D432.63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09
146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9: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