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学我该怎么读
内容
目录
第一章 大学是场“成人礼”
尽快戒除对父母的感情依赖
经济独立从大学开始
再无人督促,学习要靠自控力
成长,就是开始学会直面人生
意气用事有害而无利:学会管住自己
凡事只为自己着想,做人肯定只输不赢
长大了,离家了,但别将父母落得太远
第二章 学校和专业不是成才的决定性因素
大学不分好坏,英雄不问出处
专业如伴侣,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学会挖掘学校里的好资源
用“冷眼”看热门专业
换专业不可一时“脑热”
学一门,爱一门
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行情”
现在的专业≠以后的事业
第二专业很可能成为你的第一方向
第三章 不光要学习,还要会学习
选修课:我们选到的就是我们能学到的
听讲座:不为听到什么,而为学到什么
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十本证书还不如一门精通
勤工俭学不同于勤工“简”学
第四章 交朋友也是大学“必修课”
挖掘学生会里的“精英人脉”
好的社团就是一个好的人脉圈子
人脉嫁接:同学的朋友就是你的朋友
同学:最牢固的人脉关系
跟你的导师做朋友
有些朋友“有毒”
第五章 大学不会教你恋爱,但你要学会如何爱
你可以不恋爱,但一定要学会去爱
了解之后才能做恋人
兔子也可以吃窝边草
寂寞不是恋爱的借口
别为另一半过度压缩自己的空间
感谢那些使我们成熟的“前任”
性:大学生避不开的恋爱话题
失恋不是世界末日
走出毕业即分手的“怪圈”
第六章 好习惯成人,坏习惯毁人
勤快人到哪儿都受欢迎
小气之人难受待见
年轻也没有挥霍健康的资本
多走一步,离目标就更近一步
要追求卓越,那就别做“差不多”先生
懒惰让机会“打水漂”
第七章 完成从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过渡
学会喜欢那些令你讨厌的人
把困难当成人生的“磨刀石”
时常跟学长学姐们讨教点“工作心得”
实习:步入职场前的最后一场“彩排”
第八章 毕业三岔路口,我们该何去何从
别把考研当成临时避难所
保研了,先别急着高兴
别把“体制”当成救命稻草
看清形势,当心“海龟”变“海带”
先认清自己再创业
“校漂族”:剪掉“恋校”这根脐带
第九章 走好踏入社会的第一步
找工作前先完成自我定位
不要等着工作来“敲门”
简历艺术:要让自己与众不同
“先就业后择业”会让你走弯路
别被“热门”工作牵着鼻子走
小公司大公司,条条大道通罗马
小城大城,各有各的幸福与哀愁
勇于“低就”,你才有“高就”的机会
精彩页
当然,韩某的情况只是一个个例,但是我们从这则案例中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到了18岁,也该有点自立能力了。
我国的大学生进入大学时年龄大都在18岁左右,但是囿于学生身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还得依靠父母,学费、生活费,这些都靠父母支援。这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认为读大学父母不出钱谁出钱?
我们必须解释清楚“经济独立”的含义。我们说大学生经济独立并不是指那种可以脱离父母养育的完全独立,而是部分独立。比如说,我们不能挣到学费,但是难道不能挣到生活费?如果挣生活费也存在困难,那也可以做点小事给自己添几件衣服。是什么造成很多中国大学生享受“安逸”呢?
我们当然不能把原因完全归结于父母的溺爱,很少会有不爱子女的父母。我认为,我们应该在大学生身上找问题。年少时可以将父母的疼爱当成一种亲情馈赠,在我们羽翼尚未丰满之前,父母的庇护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成长。但是,一旦我们长大成人,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一下,凡事依靠父母还行得通吗?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而对大学生来说,经济独立也要趁早,独立得越早,就能觉醒得更早,成长得更快。其实,大学生需要经济独立并不完全是为了分担家里的经济压力,也是因为经济独立能够帮助大学生培养一种自立意识以及许多难能可贵的性格品质。
前几天大学同学聚会,我见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同学张琳。几年没见,张琳俨然已经是一副老板的模样了。在得知她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之后,我并没有像一些同学那样表现出过多的惊讶,因为我知道,对张琳来说,成功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我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我了解张琳。我还记得,张琳在刚进大学时曾经跑到图书城拉来好几箱图书放在宿舍。当时我就问她:“你买这么多书来不是要自己看吧?,,
张琳笑笑说:“哪里,我是想把这些书卖了,挣点小钱。”
当时我还特别不解,照理说,张琳的家境并不差,父母都是工薪阶层,供她上大学应该是绰绰有余的,再说,勤工俭学也没必要这么早吧。
不过张琳对我解释道:“父母的钱毕竟不是我们自己挣的,自己挣钱自己花,那才有味嘛!”
此后,张琳每天晚上都会抱一箱子书拿下去卖。不出一个月,这些旧书就全部卖光了,她也因此小赚了一笔。
后来张琳的生意越做越大,还成立了自己的销售团队。大学四年,张琳只用父母的钱交过大一的学费,此后,她一直都是自给自足。
而且,在与张琳相处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与许多富家女不同,张琳手上有钱的时候从来不乱花,除了学费和生活费,张琳都会严格控制自己的收支。
别的同学花父母的钱买衣服,做发型,互相攀比,但张琳从来不在此列。对此,她曾经笑呵呵地跟我解释说:“自己挣钱了才知道挣钱的难处,哪还有乱花的道理。”
所以,在这次同学会上,我对张琳的成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讶,凭她的经济头脑和能力,成功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吗?
同学张琳的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经济独立最大的意义不在于挣多少钱,而在于它能够培养人的经济独立意识。
或许有人会认为,大学生毕竟还只是学生,他们能够在学校里实现全部或者部分经济独立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他们不想去做,那也无可厚非。
其实这是掉人了定位误区。大学生的学生身份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生活负责。只有在大学里走出经济独立的第一步,我们走上职场和社会后才不至于手足无措。
P7-9
导语
刚走入大学之际,由于对大学的不了解,难免会产生迷茫,怎么学习、怎么与人相处、怎么适应大学生活就成了新生们遇到的重要问题。
何芳编著的《大学我该怎么读》的目的并不是帮助大学生回忆大学时光,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明白,没有大学可以重来,唯有珍惜才能换来更少的“如果”。
序言
“如果大学可以重来,你想如何度过?”几位即将大
学毕业的同学聚在一起聊起了这个话题。
“如果大学可以重来,我一定要轰轰烈烈地谈一场恋
爱!”从没谈过恋爱的梅子不无遗憾地长叹了一口气说,
“校园里的情侣成双成对,卿卿我我的样子,总是让我艳
羡不已。”
“不!我的想法却相反。如果大学可以重来,我不想
再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了,我只想好好读书……”说这话的
是曾轰轰烈烈恋爱过好几次,并被伤得体无完肤的漂亮女
生小可。
“如果大学可以重来的话,我绝对不会买电脑,是游
戏毁了我的大学四年。”做了四年宅男的游戏迷小胡长叹
一口气说道。
“假如让我再读一次大学,我想跟寝室里的几个人好
好地道个歉。”略微落寞的小王在大学里跟室友的关系一
直不好,动不动就吵架,甚至还动过手。
如果大学可以重来……
是啊,大学生活如此美好,但没有人会说自己的大学
生活是完美的,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遗憾。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为了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连续
参加了三次高考,最终如愿考人了北京大学。俞敏洪在北
京大学度过了他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段时光。后来他因为表
现出色,获得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尽管俞敏洪后来离开北
京大学,但在以后的日子里,俞敏洪不只一次地在公开场
合表示:“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
的地方,是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
其实俞敏洪的这种大学情结在我们许多人身上都有体
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大学毕业生说这样的话:
“我们骂母校没有关系,但决不允许别人对母校口出恶言
。”这种对大学的复杂感情也正如俞敏洪在北京大学的演
讲中所言:“大学给我留下了一连串美好的回忆,大概也
留下了一连串的痛苦。正是在美好和痛苦中间,在挫折、
挣扎和进步中间,最后找到了自我,开始为自己、为家庭
、为社会做一点事情。”
在我们刚刚走人大学之际,由于对大学的不了解,难
免会有些迷茫,怎么学习,怎么与人相处,进人大学之后
,以前的学习方法还行得通吗?
譬如,在进人大学之前,一些家长和老师灌输给我们
的要做“好学生”的观念,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对老师的
言听计从,不旷课、不迟到、不谈恋爱。这种思想深深植
入了一些人的脑海,在潜移默化之中,他们会按照家长和
老师的要求将做一个“好学生”的想法一直贯彻下去。
但有没有想过,大学里是否也需要这样的“好学生”

一些教育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调查,不管哪
个领域的成功人士,譬如政治家、企业家、文学家、科学
家等,他们在大学生涯中符合“好学生”特征的只有不到
10%。也就是说,在这些成功人士当中,有90%以上的人
都不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比如数学考试交白卷的
丘吉尔,成绩总不及格的普京,蝉联世界首富多年的比尔
.盖茨。
当然,我们并不能否定“好学生”的价值,我们在这
里只是想批判种种旧的观念。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经用“自由”二字概括大学精
神。大学的自由本是一种学术上和精神上的自由,但现在
我们也能听到许多大学生用“时间充裕”来解释自由。我
们无意否定这一种解释,相较于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
的确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这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只是
,在当今大学校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滥用时间
。有多少人能够将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呢?
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话:“此刻打盹,
你将做梦;此刻行动,你将圆梦。”我想,这句话送给当
今大学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大学是一趟单程列车,没有回程的车票。我们出版这
本书的目的并不是帮助大学生回忆大学时光,而是为了让
更多的人明白:没有下一个大学可以重来,唯有珍惜现在
才能换来更少的“如果”。如果你尚在大学之中,不妨静
下心来,想想自己的大学,想想自己的未来,这一切,都
只是为了在将来我们能够少一些对大学生活的遗憾,为了
让我们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内容推荐
我们刚刚走入大学之际,可能由于对大学不了解,会产生些迷茫。怎么学习?怎么与同学相处?怎么适应大学生活?成了新生们的当务之急。何芳编著的《大学我该怎么读》告诉了你们这些问题的答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学我该怎么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芳
译者
编者 何芳
绘者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9019780
开本 32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9-01-01
首版时间 2019-01-01
印刷时间 201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293
CIP核字 2018144670
中图分类号 G645.5
丛书名
印张 8.37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09
145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6: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