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著名文学大师郭沫若、罗迪、仲云、鲁迅、郁达夫、曹禺、施蛰存等也曾把《梦的解析》作为分析和创作的灵感来源。正如弗洛伊德所预言的那样,从写作《梦的解析》之时,精神分析已不再是一门纯医学的学科了。
图书 | 梦的解析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的著名文学大师郭沫若、罗迪、仲云、鲁迅、郁达夫、曹禺、施蛰存等也曾把《梦的解析》作为分析和创作的灵感来源。正如弗洛伊德所预言的那样,从写作《梦的解析》之时,精神分析已不再是一门纯医学的学科了。 作者简介 王全刚,男,1981年01月出生,2000年07月参加工作,寿光市稻田镇王望初级中学教师在职教师,担任初中历史及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对教育方式的研究。先后获得“寿光市优秀班主任”“家庭教育先进个人”在工作中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对教育方式的研究。所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市获奖,参与主编校本教材《安全教育》读本。 内容简介 《梦的解析》揭示了许多埋藏于人们心理深层的内容。虽然这些本性有的时候并不被世俗的道德所认同,但是弗洛伊德却始终是在心理层面去讲述,从没有使用过贬义的字眼,他把这些只看做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这种尊重事实的客观的研究态度值得我们尊敬。 目录 第一章 有关梦的科学研究 第二章 梦的解析方法 第三章 梦是欲望的满足 第四章 梦的化装 第五章 梦的材料和来源 一、梦中的近期印象和无关紧要的材料 二、作为梦的来源的幼儿期经验 三、梦的肉体方面的来源 第六章 梦的工作 一、凝缩作用 二、移置作用 三、梦的表现手段 四、关于表现力的考虑 五、梦的象征表现——更多的典型梦例 六、一些梦例——梦中的计算与谈话 七、荒谬的梦——梦中的理智活动 八、梦中的感情 九、润饰作用 第七章 梦的过程的心理 一、梦的遗忘 二、回归作用 三、欲望满足 四、由梦中惊醒——梦的机能——焦虑的梦 五、原初过程和继发过程——压抑 六、潜意识与意识——现实 精彩书摘 第一章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梦的解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全刚 |
译者 | |
编者 | 王全刚 |
绘者 |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266605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18-08-01 |
首版时间 | 2018-08-01 |
印刷时间 | 2018-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78 |
CIP核字 | 2018206780 |
中图分类号 | B845.1 |
丛书名 | |
印张 | 2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66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