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商丘戏曲文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内容 | 内容推荐 这本由卢明庆、任秀燕编著的《商丘戏曲文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满足少数戏曲研究人员、戏曲工作者研究学习,也能适应广大社会公众阅读。全书使用通俗的文风、流畅的语言,通过对本地戏曲的起源、形成、演变和发展的探索,对各个时期戏曲对整个社会的功能与影响,以及围绕戏曲所发生的文化现象进行梳理,对几百年来为戏曲奉献毕生精力的艺人代表的评介和褒扬,特别是对豫东作为全国戏曲之乡无数事实所反映出来的历史价值、辉煌亮点的总结等,使广大读者对商丘戏曲的地位和价值有个全面的认知;使人们为家乡的戏曲而骄傲,激发后人对家乡文化的崇敬和热爱,弘扬建设家乡的正能量。 目录 第一章 商丘戏曲的源流(远古至魏晋) 第一节 朱襄氏、高辛氏、葛天氏的乐舞 第二节 《大护》《桑林》与《商颂》 第三节 “宋讴”与“睢阳曲” 第四节 “百戏·百兽率舞”在商丘 第二章 商丘戏曲的演变(隋唐至明清) 第一节 “讴”和参军戏 第二节 北宋宋州(商丘)百艺盛景 第三节 宋元杂剧在商丘 第四节 明代昆腔落户归德府 第五节 侯方域——明末戏曲导演、活动家 第六节 《桃花扇》——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传奇 第七节 从“讴唐讴清讴”到“豫东梆子” 第三章 商丘戏曲的成熟时期(清康乾至民国) 第一节 早期豫东梆子的艺人阵容 第二节 早期豫东梆子班社与科班 第三节 商丘少数剧种 第四节 豫东古戏楼、戏台、戏院 第五节 戏俗、戏规、戏谚、逸闻 第六节 商丘戏曲艺术概貌 第七节 豫东梆子(豫东调)在豫剧发展史上的地位 第四章 商丘戏曲的鼎盛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 第一节 铺垫阶段 第二节 鼎盛阶段 第三节 群英荟萃 第四节 盛事亮点 第五章 商丘戏曲的复兴时期(改革开放至今) 第一节 复苏阶段 第二节 各团振兴之路 第三节 当代优秀的演职人员 第四节 现状与前景 第六章 商丘戏曲的外延 第一节 曲艺说唱 第二节 民舞杂艺 第三节 群众文化 第四节 电视戏曲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编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商丘戏曲文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卢明庆//任秀燕 |
译者 | |
编者 | 卢明庆//任秀燕 |
绘者 | |
出版社 | 大象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479150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2 |
出版时间 | 2018-08-01 |
首版时间 | 2018-08-01 |
印刷时间 | 2018-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14 |
CIP核字 | 2018063885 |
中图分类号 | J825.61 |
丛书名 | |
印张 | 2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南 |
长 | 245 |
宽 | 186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