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无岸之岛
内容
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湿漉漉的小说,眼里的雾气后是令人分离的暴雨。它也是一部关于词语和回忆的小说,像少年时未能递出的小纸条积成一本厚厚的故事,不断追问纯洁是什么,年少是什么,恋慕是什么。在青春发生时,少年人盼望它快快过去,觉得春天是多余的季节,余生却在反复书写春天。--淡豹(作家)

  小说中充满了过去夏日的气息,仿佛副热带高压天气所带来的微微沉默与压抑,少年的心事却又出奇地清明。过去的情感在回忆中凝为初夏黄昏巷口紫云般开放的苦楝花,结出的却是那样平淡苦涩的果子。好比是:夜深忽梦少年事,人间别久不成悲。--沈书枝(作家)

  这部小说写的是青春,但它不是青春小说,而是一部成熟的严肃小说。它非常清晰明了地让人看见了青涩年华的苦涩和成年之后的反思。青春如浅浅溪流,任何东西放在上面,都显得很重很重。不像成年后,时间的洪流那么轻易地冲刷走我们的一切。小说的精彩之处,就是细腻地写出了青春的"重"。小说不仅写出了三人之间的感情微妙状态,也写出了一代年轻人青春期独有的心理。--邓安庆(作家)

试读章节

  等待。章承一度以为这是自己最擅长做的事。因为那需要某种深切的无望。
  天色尚明的时候,章承走进苦楝巷。就像从盛夏的烈日下陡然进入黑暗的仓库一样,跨过界线的那一瞬间会让人眼前一阵晕黑,片刻镇定下来才能获得一种看清周遭的特殊视力。他在这里暂时成为一个地质学家,试图通过遗留到现在的残骸与痕迹来追寻过往所发生过的事,那都是在缓慢的地质变化中所积累下来的蛛丝马迹。
  重重叠叠的房子,即便在发生了那么多事之后,看上去也还是不动声色,带着某种冷淡的表情,无意迎接他归来。它们停留在某种风暴雨来临前的光亮中,像任何一个漩涡的中心。他在这条潮湿的巷子里徘徊得够久,以至于差不多就要长出苔藓来了。
  经过许燕如曾住过的地方时,他压抑着狂跳的心脏,特意张望了一眼,就像回到犯罪现场去自我指认,却发现一个陌生的中年妇女也正以一种诧异的眼神看着他。他的心一下子沉落下来,感觉自己走了几十里的路,才发现那里此路不通。虽然回头想想自己的反应奇怪而可笑,难道自己原先期望的还是能看到许燕如出现在那个门口?除非那是在四维空间里--然而如果是这样,自己也将难以介入这个三维的世界。那是一个提醒: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无法与自己的感受对应,因为自己期望的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以至于责怪现实世界的不合预期也显得如此不可理喻。
  在这个世上,秋天正在降临,每个人都注意到树叶或黄或红,但那才是其本来面目,只不过以往都被树木不断生出的叶绿素掩盖了,而我们却把那种伪装当作是叶子所本应具备的样子。夏天的浓荫蔽日,只是一场盛大的假象。
  街上新铺了人行道,他走过时保持着固定不变的步伐,确保每次刚好跨过两块地砖,他计算过,这样每步的距离是七十五厘米。远远望去,他的走路姿势就像一个土地测量员。不知为何,他感觉好像离开已久,自己熟悉的世界变得陌生起来,就像一次远行后归来的游子,由于看过了世界,那个破败的、包裹在自己的硬壳中的小镇自此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小巷正要拆迁重建,许多墙上已表上了鲜红的"拆"字。一些巨大的水泥管安放在那里,似乎是准备拿来做地管铺设用的,看起来如同一个个时光隧道。他站在巷口,楝花已经开过,小巷像一部曲折的戏剧在眼前展开。他此时想起,值得为她去准备一个剧本。苦楝巷。只有在这个内在而自足的世界里,他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所有蘑菇;当这段历史在眼前展开,他有一种巡视自己王国的感觉,只有他知道那些事件都分别隐藏在哪里。他回想起不久前发生的事,那仿佛一阵致命的海潮,依然定期拍打和侵蚀着不设防的泥沙海岸;而他,作为一尾搁浅的鲸鱼,因为大海无情而猝不及防的退潮而奄奄一息。她不在了,一半的记忆也已不存在。如果我不在了,那么所有的记忆也将不在了。是的,他想,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悲伤。
  他欣赏着那堆废墟,那里依然游荡着往事的幽灵;像一个已湮灭的王国。过往如异国。那是他当时就能体会的真理。想起那次两人坐在燃烧的煤球炉边。仿佛一堆热气蒸腾的篝火,在那时各自逃离了少年时代的孤独,煤烟的气息或多或少带来一种成人日常生活的气息,中和了那些幼稚的感受。对他来说,度日如年是可能的,因为一天可以浓缩并包含一年。只是他以前从未想过,事情可以在一天之内彻底改变。随着她吐出那句宣判词,在那个原点,宇宙膨胀、粒子运动,他们新的时间生成了。以往的一切,都只是开场的引子。
  黄昏,上空巨大的云朵渐渐变成深奥的蓝色,像一条深海的鲸鱼,肩负着一个城堡,四处询问不确定的未来。看到那些云朵缓缓移动,他感到不可言喻的平静、幸福与孤独。那一刻他忽然想起,它们真正的移动速度应该快得多,只是因为距离较远才有这样的错觉,就像天空中那些看来纹丝不动的星辰。这让他意识到许燕如也在彼岸的城市迷宫里和万事万物一起移动。只是他那时无从知道,在以后的二十多年里,她将会像柴郡猫一样,凭空出现又消失,而在消失之后很久,她的微笑都还挂在半空中。

  太晚了,太晚了,在我这一生中,这未免来得太早,也过于匆匆。才十八岁,就已经是太迟了。在十八岁和二十五岁之间,我原来的面貌早已不知去向。我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变老了。我不知道所有的人都这样,我从来不曾问过什么人。好像有谁对我讲过时间转瞬即逝,在一生最年轻的岁月、最可赞叹的年华,在这样的时候,那时间来去匆匆,有时会突然让你感到震惊。
  后来章承读到杜拉斯在《情人》开头这段著名的文字时,很能体会其中的意味,因为他自己也是如此。唯一不同的是,他认为自己十五岁的时候就老了。想来许燕如也是如此。话又说回来,这种因为某些决定性的小事而萌生的"我已历尽沧桑"的念头,本身或许就是青春期的特征之一,那种带着自怜的幼稚敏感。
  自那时起的一段时间里,他保持了一种奇怪而矫情的习惯:他开始用第三人称写日记,仿佛是在记录另一个人的生活与思想。那个人不叫"章承",他把他叫作"K"。按罗兰·巴特说的,一个感到自身变成了客体的主体。把自己当作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一个仿佛是与自己完全分离开的外在物体,而他只是寄居在这个自己怀有敌意的躯壳里。这可真是一种平静而疯狂的念头。"连我都会无法跟自己相处"(nimeaguantoyo)。在这个无人看得见的地方,他在应付整个世界的同时,还要无时无刻地应付自己,并与之顽强作战。那是一场漫长的常规内战。在折磨自己的时候,他的确堪称一个毫不留情的施虐狂。但这种超然也使他与自己的痛苦和原有人格分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又成为他独有的自我防御反应。
  由于这段经历的存在,他永远无法以那种不容置疑的自信来说话,因为他随时准备反对自己所说的一切,就像重读剧本时忽然惊恐地发现自己无法扮演好那个即将上台的角色。他越是回想这件事,就越是感到自己本该避免这种悲惨而又可耻的结果。由于最不能原谅的就是自己,为了这悔恨,他产生了一种深沉的自戕冲动,虽然由于胆怯而从未真正付诸实施。
  在这所重点中学的校园里,他独来独往,沉默寡言。事后来看,突如其来的孤独促使他早熟,虽然这并非许燕如的本意。他使自己处于一种空无的状态,除了学习之外,几乎不思不想。刚过去的那个夏天里所遭遇的挫败,助长了他性格中自闭和被抑制的一面,也让他产生了一种"人生可以划分为遇到她之前和遇到她之后"的幻觉。由于这段感情未能正常结束,又从未完成,这在他心里造成了一种蔡格尼克效应,其力道之强烈,几乎使他变成一名哲学家。基于一种过分的纯洁,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曾拥有过她,却已感到自己永远失去了她,尽管从逻辑上说,"失去自己从未拥有的事物"不无奇怪之处。由于顽固地坚持这并非爱情,他甚至无法确切地描述自己所处的状态,因为根据定义,如果不是爱情就不能说是失恋。但那种幻肢痛却每天真切地提醒着他:自己的确失去了自身的某一部分。
  在以往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相机是一种奢侈品,而合影则是一个太刻意而隆重的仪式,日常生活的瞬间似乎又不值得拍下来;由于她的突然抽身离去,他也未能提出要一张照片的无礼要求,因而当她离开后,章承只能靠回忆她的模糊形象。唯一可堪校正这一模糊印痕的,就只有一张小学时的毕业照,她也就此长期定格在十二岁的年纪上。在那里,男女生分开列队,两人隔开着两排人群,在黑白的影像中彼此分离。他们的眼神当然也不可能看着彼此,就像在各自相离轨道上的星体,又或是两个尚未接触的世界。她那边所堪凭借的也只有同样的这一张黑白合影,因而在那个夏天之后的大部分时期里,两人在各自的生活中由三维立体的活人,都被降维成了二维平面的存在。
  尽管他也时常想起一些美好的片段,但最终的那件事,仿佛是灰色的云朵,吹拂不去,被地心引力固定在离地三米的头顶上方。他不能不去回想那些曾发生过的事,然而,那就像在毛衣上抽出一根线头,在越来越多地被抽出来之后,整件衣服遂变得不可支撑。那变成了他不可洗刷的原罪,一个道德污点。然而他没有辩解,辩解是更不可饶恕的罪过。他自惭形秽,知道罪有应得。许燕如不仅是在地理上的彼岸,也是在心理上的,那种可望不可即的感觉,正如隔开他们的水面一样不可逾越。那时候,他就像一个站在深水中的罪人,四周没有一片浮木,甚至在任何一个方向都看不到彼岸,以及可供呼喊的救援船只。他也盼望能有一封亲笔信,以充当天国降下的救赎。
  然而没有。始终没有等来。

作者简介

  维舟,1977年生,上海崇明岛人。毕业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作家,书评家。自2004年7月起撰写博客,涉猎驳杂,以文史为主,旁及社会学、人类学等,一直为《南方都市报》、《第一财经日报》等写书评,并为《GQ智族》、"腾讯·大家"等撰写专栏。已出版散文集《大地上所有的河流》。

目录

  0.0
  1.0宇宙膨胀
  1.5
  2.0引力
  2.5
  3.0楞次定律
  3.5
  4.0矢量
  4.5
  5.0量子态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十五万字的长篇小说。
  青春年少时,或一时兴起,或情之所至,我们总是许下很多承诺。然后便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很多年以后,回想青春时期的那些事情那些承诺,终于明白很多事情难以挽回,并且时间过得越久记得越清晰。
  而青春时期的爱情,更是让所有曾经的少年人难以忘怀。
  这部小说,就是一部回望青春爱情的作品。
  书中有三个主要人物:
  章承:从小就成绩优异,为人深沉稳重,但不擅长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敏于事而拙于行。
  许燕如:章承的远房表姐,因母亲病重家境贫寒,从小寄宿在不同的亲戚家,性情倔强,尤其敏感。
  陆薇薇:章承同学,初中时成绩优异,到了高中学习开始有些吃力,性格看起来很平和,非常崇敬章承。
  小说开始时,三人都就读于同一所中学,故事就这样开始--
  少年章承,有着孤独而丰富的内心。很长时间里,他和远方的表姐许燕如是默契的朋友,但因为一个难以解释的误会,两人的人生开始出现分叉。
  老同学陆薇薇此时出现了,给了章承安慰,同时她也对章承产生了好感,但也因为感觉无法进入他内心而挫败。
  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三个人的人生轨迹若即若离。
  他们也因为各自性格中内在的特质而走向不同的结局。
  在这个情感的三人迷局之中,他们将会何去何从?

编辑推荐

  (1)本书可以说是"中国版《质数的孤独》"。
  《无岸之岛》与《质数的孤独》有异曲同工之妙:"岛"是本书的一个意象,它既指现实中的崇明岛,也是象征意义上的岛屿,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孤岛,遥遥相望,却无缘靠岸。另外两本书都用了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知识,来比拟人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状态,读来也很新颖独到。

  (2)作家维舟*部长篇小说,一出手就不凡。
  作家淡豹读完此书后特别喜欢:"总的感觉是很惊异,没有想到你的长篇写得这么好,在掌控力、抒情力度、细节上都非常好,是很成熟的作品,也正派和严肃。……很惊异这部小说这样成熟、优美、结构复杂。作为读者,感到自己很幸运有先睹之快。"

  (3)对有些读者来说,这是一部好看的文学小说;对有些读者来说,这是他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往事。
  这部小说写的是青春,但它不是青春小说,而是一部成熟的严肃小说。它非常清晰明了地让人看见了青涩年华的苦涩和成年之后的反思。青春像是一条很浅的溪流,任何东西放在上面,都显得很重很重。不像成年后,时间的洪流那么轻易地冲刷走我们的一切。小说的精彩之处,就是细腻地写出了青春的"重"。小说不仅写出了三人之间的感情微妙状态,也写出了一代年轻人青春期独有的心理。

  (4)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不仅成功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让整个小说深具艺术上的感染力。
  小说把爱情中人物的各种心理状态细致地描写出来:甜蜜、委屈、难过、开心……读者也随着作者的笔触,时而悲伤时而开心,时而难过时而沉思。

  (5)真诚的书写,是*容易打动人心的。
  勒克莱齐奥曾说:"人间的事情往往如此,当时提起痛不欲生,几年之后,也不过是一场回忆而已。"事实上,人们回首往事时,不仅容易淡漠了当时的苦痛,更喜欢美化他,看起来既美好又虚幻。但作者面对过去,笔调是坦诚和实在的。在这本小说中,主人公如此赤忱地反思自己和两位女生之间的关系,读来分外打动人。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 在一座小岛上长大的少年章承, 有着孤独而丰富的内心。很长时间里, 他和远方的表姐许燕如是默契的朋友, 但因为一个难以解释的误会, 两人的人生开始出现分裂。老同学陆薇薇给了他安慰, 但也因为感觉无法进入他内心而挫败。三个人的人生轨迹若即若离, 终于因为各自性格中内在的特质而走向不可挽回的结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无岸之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维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147581
开本
页数 242页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9-07-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20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