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昆明(民国趣读)
内容
目录
第一辑 春城寻踪·感受高原明珠的独特魅力
曾钟瑜:佛教胜地圆通寺
陈起鸿:大观楼揽胜
陈开国:翠湖
周家骅:近日楼
李建恩:金殿名花两生辉
高飞:云南讲武堂
王海涛、曹钟瑜:古幢
张廷勋:东、西寺塔
赵汉龙:五华山
开城:筇竹寺五百罗汉像
杨明熙:金碧交辉的曹溪寺
陈策勋:盘龙寺
高飞:昙华寺
张科仁:南城外的金碧公园
陈长平:文庙忆旧
范春跃:嵩明黄龙古柏
李凤积:多闻天王摩崖石刻像
第二辑 寻常巷陌·道不尽的沧桑历史
杨树群:书店荟萃的光华街
万揆一:以“旧书摊”闻名的甬道街
周崇德:兴隆街,兴隆的是文化
万揆一:金马、碧鸡巷
刘亚朝:长春路忆旧
朱净宇:盛极一时的南屏街
陈开国:护国路,路名有深意
温梁华:拓东路上的状元楼
张励民:昆明的“唐人街”
王希信:货物的集散地——洋人街
刘亚朝:买年货,去年货街
张科仁:“天开云瑞”三牌坊
朱柱:“青云”直上“贡院”坡
余嘉年:民生街与沙朗巷忆旧
杨树群:正义路的“黄金时刻”
万揆一:宝善街东南教场
何开明:店铺林立的文庙直街
第三辑 教授文人·探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熊朝隽:抗日烽火中的西南联大
梅祖彦:西南联大的办学体制
朱鸿运:“民主堡垒”之美誉
谢本书:多听少说的梅贻琦校长
谢本书:联大人的“梅迷”情结
陈长平:联大的两首校歌
杨光社:学术自由,民主治校
左右:蒋梦麟在西南联大
符开甲:大师荟萃的中文系
李赋宁:“哈佛三杰”
熊有曾:云大校长熊庆来
段家骥等:中法大学的民主运动
老舍:在西南联大的演讲
杨起、王荣禧:杨振声淡泊名利
闻立雕:闻一多与吴晗“门当户对”
李建恩:朱自清的昆明足迹
段家政:冰心的“默庐”情缘
肖昆云:动员学生复课的傅斯年
王佐良:有数学头脑的现代诗人
陈康定:语言学家赵元任
董树屏:德高望重的“刘老夫子”
孙建敏:安贫乐道的华罗庚
傅举晋:“平生爱海伦”的吴宓
万揆一:田汉改革旧剧支援抗战
卜保怡:梁思成盘龙江畔遇故知
梁吉生:陈省身“闭门精思”
李东平:国学专修馆
石阡:抗战时期的昆明报纸副刊
李大水:《正义报》琐记
豆稚五:中华书局昆明分局
徐继涛:李公朴远离闹市开书店
豆稚五:抗日战争时期的昆明书业
第四辑 食在昆明·邂逅最正宗的滇味
沈琼:独树一帜的过桥米线
鲁石:别有风味的小锅米线
刘亚朝:云香斋的看家“三大件”
万亿:生意红火的马兴仁牛肉馆
刘亚朝:肠旺米线,德发园最佳
杨树群:“猪八碗”,正宗老滇味
纳国庆:兴和园,无人不知的清真饭馆
张谦:滇中名菜汽锅鸡
张谦:做黄焖鸡,要用本地土鸡
胡双:名不虚传的狗街烤鸭
小抗、张谦:饵块的四种吃法
姜一鹃:吉庆祥的月饼,供不应求
杨树群:清汤羊肉有讲究
天麟:春城的四季菜肴
杨树群:甜浆包子,早餐必备
姜一鹍:风味小吃回味无穷
金子强、高旗:翠湖饮食饔飧圈
张佐:昆明最早的糕饼铺——合香楼
高宏春:呈贡宝珠梨,肉细味美
龚永武:七步场臭豆腐,色美味正
朱净宇:蜜蒸百合,润肺止咳
曾云培:风味独特的杨林虾酱
王水乔:不容错过的昆明美食
刘亚朝:滇池种类丰富的水产
第五辑 迎来送往·古城的老行当和老字号
于静之:历史悠久的典当业
杨树群:租碗业,方便“请客吃饭”
何文、肖及:夫行的“红差”和“黑差”
陈立言:颇具特色的云南马帮
何开明:景星街上的“麻乡约行”
于静之:“新号铺”,卖的多半是假货
赵嘉铭:昆明昔日“赵丝线”
杨寿丰:大安堂的秘制药丸,名噪一时
李海燕:永香斋风味酱园
陆廷荣:大道生布店,自产自销
李镜天:永茂和商号
陆廷荣:永昌祥商号
陈瑞祥:兴盛一时的灯笼铺——聚升号
第六辑 喝茶·赏花·看戏:昆明人的惬意生活
杨树群:闲来无事喝碗茶
杨树群:茶楼里的说书人
李瑞:华丰茶楼
吴棠:去茶馆上自习
戴旦:滇剧史话
沈从文:闲暇时看云
许椿萱:夜间赏琼花
杨树群:去文庙练武
万揆一:花会与花市
彭幼山、李瑞:昆明火把节习俗
李国庆:校场坝上“耍把戏”
周亮:民间婚俗拾趣
万亿:过年的前奏曲——“小三十晚”
彭幼山、李瑞:中元节习俗
史崇贤:金殿庙会
周开德、周亮:土主庙会
张一飞:“抓周”趣谈
李瑞:滇戏、花灯演出习俗
李建明:祭祀龙神
艾如茂:享誉云南的呈贡花灯
石阡:昆明早期话剧——文明戏
展丽君:“厉家班”在昆明
木木:孩子们的游戏——“吼赢家”
方向明:昆明话里的谚语俗语
陈子云:朗朗上口的传统童谣
第七辑 新旧交替·老昆明迎来新气象
万揆一:女子缠足,成了历史
刘亚朝:电灯的出现
石阡:“髦儿戏”风行一时
郭亚非:
精彩页
曾钟瑜:佛教胜地圆通寺
佛教胜地圆通寺,在昆明市内东北一隅,占地数十公顷。北靠圆通山南麓,南临圆通街,东西两侧,均居民住宅。至今约有一千二百年历史。大门悬圆通寺匾额。入门即下斜坡,约两百余米,屹立着“圆通胜境”坊。“圆通胜境”四字,书法峻拔浑润,引人入胜。
再前进即抵前厅,轩敞开朗,窗明几净,顿消俗虑,石阶、石径、石桥、石栏、石塘,安排匀称,别具风格。由石塘包围一亭,名“八角亭”,楼上楼下布置合理,阳光四入,既有古香古色的壁窗,也有现代装饰的桌椅,辟为接待室。有时骚人韵士,也在此集会,吟咏唱酬,别有佳趣。
亭北有桥,通大雄宝殿。梵宇宽敞,佛像庄严,雕梁画栋,朱漆镂金,屋顶空花脊梁,翘首仰望,腾空飞起陶龙,势若钻云。屋顶与琉璃瓦衬托出的人兽浮雕,金彩丹露,姿态壮丽。殿内两根圆柱,高十五米,柱上盘绕神龙,张牙舞爪,裂须怒目,两龙一青一赤,作欲斗状,栩栩如生。刻工精巧,技艺高超,气势磅礴,是明代能工巧匠的艺术结晶。
殿正中有元代塑造的大佛,形象生动,庄严肃穆,两侧塑造的佛尊群像,以十二圆觉与二十四诸天最引人注目。殿左殿右水榭曲横,石砌花坛,栏柱石上雕有170多个活灵活现的小石狮子。刻工也颇精湛。整个大殿,建筑面积达600多平方米。
圆通寺创建于唐代南诏时期,初名补陀罗寺,系蒙归义所建。元大德五年(1301)及延祜七年(1320)由云南行中书省左丞阿昔思倡议重建,历二十年始竣工。建成后,受到元仁宗皇帝的御书嘉奖。明、清两代,不断重修。民国以来,也加修饰,成为滇省有名的佛寺建筑群。寺宇风格有元代建筑的特色。海内外旅游者来此瞻仰,无不惊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能,是我省建筑珍品之一。
大殿后右侧,有穿石曲径,名“采芝径”,峭壁悬岩,有如刀削。缘壁有石刻,“衲霞屏”三大字,系清未经济特元石屏袁嘉谷书。字体刚劲有力。又有王继文题诗刻石诗云:
湖光山翠拂衣来,千仞云根老碧苔。
倚徒孤亭迟月上,神龙忽拥夜珠回。
大雄宝殿后的潮音洞,洞口宽敞,洞内钟乳石垂垂皆是,洞中阴暗处蝙蝠乱飞,潮音铿锵,盖洞小水流碰击,又岩上落水触石,发出音响,故曰潮音。今在洞口设栅置门,洞内深入里许,可通小东门外一窝羊。
由采芝径向西直上,拾级而登,即抵咒蛟台,台临危崖,崖如刀削,咒蛟台约两平方米。原建有楼台,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翁,晚年贫困,曾在此台卖卜。台后便是圆通山接引殿。游人来到台前,想当年孙髯翁在此台卖卜情景,不胜感慨系之。
《佛教胜地圆通寺》
陈起鸿:大观楼揽胜
大观楼在昆明小西门外约五华里,南临滇池,是昆明的古迹名胜之一。登楼眺望,西山横翠,远树含烟,奔来眼底的五百里滇池,碧波万顷,水天一色。楼外亭台水榭,曲栏回合,名贵花木,应时开放,松柏竹柳,遍植园中。
大观楼与西山上的太华寺遥遥相对。建楼前,人称“近华浦”。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湖北名僧乾印来此讲经,听众很多,乾印“化缘”集资,修建了观音寺。康熙三十五年,云南巡抚王继文相继建起了大观楼、涌月亭、澄碧堂。近华浦这片山水风景秀美之地,便成了清初昆明文人赋诗会文的场所。咸丰七年(1857)大观楼及其他建筑,均毁于兵燹,同治五年(1866)建水马如龙又予重修,并增建起观稼堂,牧梦亭回栏把这些亭馆楼堂联结起来直通达大观楼下。
清乾隆年间昆明寒士孙髯翁所撰一百八十字长联,由昆明名士陆树堂书写刊刻。光绪十四年,云贵总督岑毓英又请剑川名士赵藩工笔楷书,刊刻成蓝底金字的楹联,悬于大观楼下正南。
近三百年来,人们称它为“古今第一长联”,海内传诵。此联对仗工稳,字凝句练,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气魄雄伟,卓尔不凡。上联写昆明风光,清新俊逸,下联写云南历史,浑脱苍凉。嘉庆间,岭南名士宋湘又撰“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两联各有千秋而相得益彰。宋联至今仍悬挂在大观楼下向北一面。1961年郭沫若来游时,写下了《登楼即事》的五言律诗一首:“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悬挂在大观楼三楼中。
大观楼建筑群,楼阁参差,画栋雕梁,久已为滇南人士景仰,更加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特别是长联修辞典雅,描述动人,遂使大观楼与岳阳楼、黄鹤楼齐名,蜚声海外,引人向往。
《大观楼揽胜》
P3-7
导语
亲历老城风物,回忆市井街巷;寻觅舌尖文化,感受历史沧桑。
去趟民国,打开尘封的记忆。穿越时空,细数那些晕染了民国印记的老城风光。
韩淑芳主编的《老昆明(民国趣读)》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全面展示了民国老昆明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美味珍馐、文化百态、烽火岁月、娱乐休闲、名人轶事……
内容推荐
韩淑芳主编的《老昆明(民国趣读)》讲述了春城寻踪、道不尽的沧桑历史、探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邂逅最正宗的滇味、古城的老行当和老字号、忙里偷闲、老城旧事、老昆明迎来新气象……片段小文生动有趣地展示了老昆明曾经辉煌的市井文化,鲜活地再现了老昆明及老昆明人的生活。
唯有了解老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才能真正领会这座城市的精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昆明(民国趣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淑芳
译者
编者 韩淑芳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505789
开本 16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9-01-01
首版时间 2019-01-01
印刷时间 201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46
CIP核字 2018226700
中图分类号 I266.1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