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浮生六记(插图本)(精)
内容
后记
予妇兄杨甦补明经,曾于冷摊上购得《浮生六记》残
本,为吴门处士沈三白所作,而轶其名。其所谓六记者,
《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
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今仅存四卷,而阙末后两卷,
然则处士游屐所至。远至琉球,可谓豪矣。笔墨之间,缠
绵哀感,一往情深,于伉俪尤敦笃。卜宅沦浪亭畔,颇擅
山水林树之胜,每当茶熟香温,花开月上,夫妇开樽对饮
,觅句联吟,其乐神仙中人不啻也。曾几何时,一切皆幻
,此记之所由作也。予少时读书里中曹氏畏人小筑,屡阅
此书,辄生艳羡,尝跋其后云:“从来理有不能知,事有
不必然,情有不容已。夫妇准以一生,而或至或不至者,
何哉?盖得美妇,非数生修不能,而妇之有才有色者,辄
为造物所忌,非寡即天。然才人与才妇旷古不一合,苟合
矣,即寡天焉,何憾!正惟其寡天焉,而情益深;不然,
即百年相守,亦奚裨乎?呜呼!人生有不遇之感,兰杜有
零落之悲。历来才色之妇,湮没终身,抑郁无聊,甚且失
足堕行者不少矣,而得如所遇以天者,抑亦难之。乃后之
人凭吊,或嗟其命之不辰,或悼其寿之弗永,是不知造物
者所以善全之意也。美妇得才人,虽死贤于不死。彼庸庸
者,即使百年相守,而不必百年已泯然尽矣。造物所以忌
之,正造物所以成之哉?”顾跋后未越一载,遽赋悼亡,
若此语为之谶也。是书余惜未抄副本,旅粤以来,时忆及
之。今闻甦补已出付尊闻阁主人以活字板排印,特邮寄此
跋,附于卷末,志所始也。
丁丑秋九月中旬
淞北玉魫生王韬病中识
目录
[译文]
闺房记乐
闲情记趣
坎坷记愁
浪游记快
沈复三十年游历图
[原文]
光绪三年初版序
潘唐生题记
闺房记乐
闲情记趣
坎坷记愁
浪游记快
中山记历[佚]
养生记道[佚]
光绪三年初版跋
附录:沈复的一生
精彩页
我生在乾隆二十八年,即癸未年冬天的十一月二十二日。时值太平盛世,生在衣冠士绅的体面人家,又住在苏州沧浪亭畔,苍天厚待于我,真是无以复加。苏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逝去的时光,若不以笔墨记下来,便了无踪影,未免辜负苍天的厚爱。
想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关雎》,乃是《诗经》三百篇之首。把夫妇情事列在首卷,余下依次列就——我也按此例办理吧。
惭愧的是,我年少时没好好念书,学问不大高明,不过记下些实情实事而已。若读者诸君必得考订挑剔我的文法句子,那就好比对着脏镜子,挑剔它不够亮了。
我少年时,与金沙的于氏订过娃娃亲,八岁上她去世了。我后来娶的妻子陈氏,名芸,字淑珍,是我舅家亲戚心馀先生的女儿。她自小聪颖明慧,学说话时,听讲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诵。四岁时,她丧了父亲,亲眷便只剩母亲金氏、弟弟克昌了——一时家徒四壁,无所凭依。芸年纪稍长后,女红习得娴熟,便为人做一些针线活。那时节,家里的三口,都靠她十指操劳过活;甚至她还担负弟弟克昌求学识字的费用,让他学业完整,不致有缺。
一天,芸在书簏上翻到一册《琵琶行》,因为能背诵,便一个字一个字对照认着,这才开始识了字。她做刺绣的闲暇时光,渐渐也通晓了吟咏诗词,写过“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般句子。我十三岁时,随母亲回家探亲,见了她所作的诗,虽然感叹她才思隽秀,私下里却怕她福泽不深。然而心意投注,不能释怀。便告诉母亲道:
“若为儿择妻子,则非淑姐不娶。”
母亲也爱芸性子柔和,于是脱下金约指作为订礼,和芸的母亲商定亲事,缔了婚约:那是乾隆四十年七月十六日的事。
那年冬天,因为芸的堂姐嫁人,我又随母亲去她家观礼。芸与我同岁,长我十个月,自幼姐弟相称,所以我仍然称呼她淑姐。当时只见到满室鲜衣华服,唯独芸通体素淡,只鞋子是新的。看那鞋子,绣制精巧,问过,知道是她自己做的,才领会到她蕙质兰心,不只在笔墨上。她削肩膀长脖颈,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之间,神采飞扬,唯有两齿微微露出,算是相貌上面,略微美中不足之处。情态缠绵,让人神消。
我问她要了诗稿来读,有的诗仅一联,有的仅三四句,多是零散、未能成篇的。问她缘故,她笑答:“没有老师指点,就写出来这般;只希望遇到能当老师的知己,把这些句子推敲补完了。”我给那些诗一并题了签道“锦囊佳句”,那是当年唐朝早逝诗人李贺的典故,当时如此,是戏笔,揣着开玩笑的心思,却不知道她后来夭寿的命运,已经在此伏下了。
当夜送亲戚到城外,回来时已经三更。我肚子饿,想找吃的。老婢女给我枣脯吃,我嫌太甜了,芸便暗地里牵我的袖子。我跟她到房间里,见她藏着暖粥和小菜呢。我欣然举箸,正待吃时,忽然听见芸的堂兄玉衡嚷嚷:“淑妹快来!”芸急忙关门,应道:“我累了!要睡了!”玉衡已经挤将进来,见我正要吃粥,便笑睨着芸说:“刚才我要粥,你说吃完了;却藏粥在这里,专门招待你夫婿吗?”芸窘迫至极,夺门躲走了。这一来一去,惹得全家哄笑。我也负气,拉着老仆人先回去了。
自从吃粥被嘲弄后,我再去芸家里,她便都躲起来。我知道,她这是怕人笑话。
P3-5
导语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所作的自传散文,也是写给妻子陈芸的绝美情书。
沈复与陈芸幼时初见倾心,成婚后举案齐眉,他们谈论诗歌,谈论臭腐乳与卤瓜,深夜赏月,在平淡生活中找寻诗意。他们的感情始终如水晶般纯净,屡遭家庭变故,颠沛流离,谁也不曾有半句怨言,只有相互扶持,苦中作乐。
陈芸不幸病故,沈复悲痛万分,写下本书,记录自己与陈芸的每一个平凡的瞬间,以托哀思。
书中既有赏花与月的悠然自得,也有贫贱生活的无奈,在饱含对生活的巨大热情之下,是半生流离、阴阳两隔,是以题“浮生六记”,作“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之解。
序言
秋天乍接到要求,请将《浮生六记》译作现代文时,
我挺费了番踌躇:翻译文言文,尤其是妙文,从来吃力不
讨好。中国明清之后好文言文,妙处多不在辞藻铺排,而
在文气流动、词采精炼,假设文章如酒,经了翻译,便成
米饭,少了醇酽的韵致。
最后答应下来,几个缘由。一自然是出版方给了极大
的自由度;二是《浮生六记》毕竟散文叙写家常事,不是
微言大义、错一个字就要杀头的经典;三是作者沈复沈三
白,苏州人,所写情状,大多在江南,而我是无锡人,沈
复所写的江南吴地风情样貌,大多见识过了。如果他出身
雁门代北,专门写平沙漠漠,我大概也无从措手了。
翻译这文章之前犯过一阵难,因为逐字逐句地翻译过
来,虽然浅近明白,但过于机械,文采风流,不免全失;
擅自用现代语全然改写,又不太像话。林语堂先生曾经有
过全本翻成英语之举。想一想,倘若直接翻成另一种语言
,虽说更难些,倒真可以死心塌地,不用考虑汉语原味的
问题了。
后来开始动手时,我的选择,还是尽量按着原文节奏
来翻,句式字眼,尽量保留,只是翻译之外,另加了些虚
字垫字,偶尔加一句话来解释前文所省,以求文气通透。
打个比方,原文如骨。那么我所做的,就是在起承转合间
加一些筋肉,尽量保持文脉流畅,读来也好咬嚼些。当然
,如此处理,许多句子就近于白话文了。好在原文多以叙
述日常生活各类事项为主,希望也不会因此显得过于突兀

众所周知,《浮生六记》说是六篇,如今仅存四卷。
“浮生”二字,是李白所谓“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四篇文字,除了《坎坷记愁》,剩下三章,还真都是谈论
生活细节、为欢之事:闺房之乐、诗酒之乐、游玩之乐,
都是典型中国文人的清淡闲雅情致。其《闲情记趣》一章
里,谈论养花寻石、布设园林的段落,颇有趣味,可见沈
复是位实干动手型的,倒不像其他名家,只是指点评论一
下便过去了;《浪游记快》,也因为他幕游在外的身份,
以及穷困潦倒还不忘去郊游的旺盛精力,显得很是热闹,
风景层叠,目不暇接。
当然,若要挑剔,则沈复的文笔见识、详略取舍,并
不比李渔、张岱那些大师们强,文中自然也不免如袁枚先
生那类乾隆年间才子们似的,时不常要显摆一下“兄弟我
这个也是懂的”的劲儿,以及“这里其实未必要写,但我
舍不得删嘛”的调调。但好在,如他自己篇首自谦所云,
这文章“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吹毛求疵,则他许多
叙述,未必如他自己想象的那么有趣,但在“如实道来”
方面,细微曲折,都点到了。沈复虽然是读书人,而且时
时标榜好诗文喜风雅,还以林和靖自况,但性格上却是典
型江南市民:好热闹,喜交友,声色美景娱目的,他都不
讨厌。所以记叙下来,虽然许多事平铺直叙,也算是热热
闹闹。所谓不以文胜,而以质取吧。倘若说《金瓶梅》全
书,可以当作明时市井风物的百科全书来看待,《浮生六
记》也可以当作乾隆年间苏州书生家庭市井的一幅卷轴画
来欣赏——还是加了大量风景描绘的山水卷轴呢。
也因为沈复这般不厌其烦娓娓道来,我们才得以隔了
二百余年。还领略到他那位夫人陈芸的风采。《闺房记乐
》是为本文的核心精华所在,而芸又是核心中的核心。林
语堂先生说芸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诚非
过誉。实际上,读完全篇,我都产生了“沈复简直配不上
他妻子”的念头。自然你可以说,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
,沈复对他妻子已经算是极好了。而芸的出色,也恰是在
细节中呈现:身为一个父亲早丧、独自靠女红养活一家、
自学认字的才女,沈复很喜欢描写她如何可以陪自己在闺
房中谈诗论书、赏月饮酒,这也是此书情致动人、独一无
二的所在:自来才子喜欢描述佳人名妓狎玩故事(沈复当
然也写了类似篇章),但如此深情描写自己的夫人,却实
在罕见罕闻;芸也的确是个心路活泼的妻子,比如,敢于
女扮男装去看庙会,能够雇了馄饨担子为丈夫的赏花会温
酒,主动为丈夫谋妾室,也有主意为自家公公找姬妾,诸
如此类,乍读觉得实在是个有趣的女子;但略多读几遍可
知,芸最可贵处,是她风雅感性之后的缄默沉静。
在一个并不那么良好,除了丈夫的疼爱外无甚长处的
家庭环境里头当媳妇儿,她默默地担负着许多东西,居然
还能过出安贫乐道的闲散风雅劲来。古来通文辞、善解语
的才女和通情达理、痴情一往的妻子许多时候是矛盾的,
但在芸身上,浑金璞玉地凑成了一体。甚至在沈复略带得
意地谈论自己放意浪游、大兴诗会的那些篇章之后,你都
能感觉到芸温柔又宽和的笑容。古来肯布衣蔬食过日子的
夫妻,许多是迫于无奈;平心而论,沈氏夫妻过的日子着
实清寒不易,许多时候得苦心经营,才能过得下去,最终
难以为继,妻子早逝,也足令人扼腕,但在此之前的漫长
时光里,终于还能过出风流倜傥,甚至清暖温柔的味道来
,里里外外,无一处不是芸的光彩。
如开头所述,翻译古文本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保留
原文况味而又易于理解,实难两全。我所做的,也只是仿
制了一个框架,涂抹上原文的色彩,假装《浮生六记》就
是这个样子了。倘若文章中还能有什么妙处,应当归功于
沈复的经历和芸的神采:而有不恰当的,大概就都是我的
问题了。
张佳玮
2014年12月15日
于巴黎
内容推荐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写作的自传散文。因其以真言述真情,从不刻意造作,得以浑然天成,独树一帜,达“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境界,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流传至今,已成经典。
本次出版选开明书店民国本为底本,考以《雁来红丛报》本、霜枫社民国本、林语堂英译本重新点校;并请张佳玮精心译述,作长文译记为读者导读;独家收录林曦手绘彩画13幅、“沈复的一生”(年表)“沈复三十年游历图”,并附“光绪三年初版序”“潘麐生题记”“光绪三年初版跋”,便于读者朋友更好读懂中国挚美经典,从中获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浮生六记(插图本)(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沈复
译者 译者:张佳玮
编者
绘者 绘画:林曦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150802
开本 32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45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2019-08-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38
CIP核字 2019182543
中图分类号 I264.9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05
146
2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