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
内容
作者简介
唐浩明,1946年生,湖南衡阳市人,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就学于河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入岳麓书社工作,任编辑室主任、总编辑等职。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唐浩明点评曾国藩家书》、《唐浩明点评曾国藩奏折》、《唐浩明点评曾国藩语录》、《唐浩明点评曾国藩日记》等,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
《曾国藩》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中直图书第3名;《杨度》获国家图书奖;《张之洞》获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目录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册)
禀父母 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
评点:破天荒翰林
禀祖父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评点:一个不同凡庸的乡村农民
致诸弟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评点:为学譬如熬肉
致诸弟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评点:读书之要在格物致知
致诸弟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评点:何绍基之字与汤鹏之文
致诸弟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评点:戒烟写日记主静
致诸弟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评点:同意诸弟外出求学
禀父母 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评点:和睦兄弟为第一
禀祖父母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
评点:升翰林院侍讲
致温弟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评点:感春诗慷慨悲歌
致诸弟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评点: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
禀父母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
评点:清代官员的薪俸
致诸弟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
评点:罗泽南
致温弟沅弟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评点:盈虚消息之理
致诸弟 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评点:作如火如荼之文
禀父母 道光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三日
评点:妹夫来京不能安置
致诸弟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评点:治学以有恒为主
致诸弟 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
评点:送妹夫王五诗
致诸弟 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初五日
评点:诗之门径
禀叔父 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十七日
评点:江忠源乃义侠之士
禀父母 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三日
评点:以杜门谢客为好
禀父母 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十五日
评点:祖母的福分欠缺点
致诸弟 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
评点:回家有三难
禀祖父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评点:连升四级
禀父母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评点:曾府的五个千金
致诸弟 道光二十七年十月十五日
评点:武科考试
禀父母 道光二十七年十二月初六日
评点:失眠药方与招运良法
禀父母 道光二十八年四月十四日
评点:接续家风的大功臣郭筠
禀叔父母道光二十八年七月二十日
评点:道光末年的物价
致诸弟 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
评点:京师官员吃花酒
禀父母 道光二十九年二月初六日
评点:升授礼部侍郎
致诸弟 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评点:不存做官发财之念
致诸弟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评点:官宦之家与孝友之家
致诸弟 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初一日
评点:以“甲科鼎盛”排名
致诸弟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三日
评点:不收赙仪与分送马褂
致诸弟 咸丰元年三月十二日
评点:广西出了大事
致诸弟 咸丰元年四月初三日
评点:义仓——美丽的空想
致诸弟 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
评点:直言上疏
致诸弟 咸丰元年六月初一日
评点:陶澍知左宗棠
致诸弟 咸丰元年八月十九日
评点:不可帮钱垫官之亏空
致诸弟 咸丰元年闰八月十二日
评点:诰封盖印也得行贿
致诸弟 咸丰元年九月初五日
评点:妻子凶恶丈夫才能中进士
致诸弟 咸丰元年十月十二日
评点:因贺女庶出而暂缓亲事
致诸弟 咸丰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评点:老父训斥侍郎儿
谕纪泽咸丰二年七月二十五夜
评点:遭遇母丧
谕纪泽咸丰二年八月初八日
评点:再嘱应办事宜
谕纪泽咸丰二年九月十八日
评点:孝道平衡了“三从四德”
禀父咸丰三年十月初四日
评点:由侍郎变为湘军统帅
禀父咸丰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评点:让人快速致富的战争吸引乡民
致诸弟 咸丰四年四月十四日
致澄弟 同治二年十月二十四日
评点:公银作私用宜少
致沅弟 同治二年十一月初二日
评点:李鸿章杀降
致澄弟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评点:莫怕寒村悭吝,莫贪大方豪爽
致澄弟 同治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评点:私盐只禁船载,不禁路挑
致澄弟 同治二年十二月初四日
评点:欧阳夫人带头纺纱
谕纪瑞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评点:勿忘先世之艰难
致沅弟 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六日
评点: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致澄弟 同治三年二月十四日
评点:艰苦则强,娇养则弱
致澄弟 同治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评点:时时于俭字用功
致沅弟 同治三年三月初四日
评点:与沈葆桢争夺江西厘金
致沅弟 同治三年三月初七日
评点:无应酬馈赠则不能办事
致沅弟 同治三年三月十二日
评点:李鸿章贪财
致澄弟 同治三年三月十四日
评点:天使致祭时的礼仪
致澄弟 同治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评点:不要管闲事
致沅弟 同治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评点:停止赈局送回妇幼
致沅弟 同治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评点:病不在身而在心
致沅弟 同治三年四月
精彩页
禀父母 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
男国藩跪禀父亲母亲大人膝下:
去年十二月十六日,男在汉口寄家信,付湘潭人和纸行,不知已收到否?后于二十一日在汉口开车。二人共雇二把手小车六辆,男占三辆半。行三百余里,至河南八里汉度岁。正月初二日开车,初七日至周家口,即换大车。雇三套篷车二辆,每套钱十五千文。男占四套,朱占二套。初九日开车,十二日至河南省城,拜客耽搁四天,获百余金。十六日起行,即于是日三更趁风平浪静径渡黄河。二十八日到京。一路清吉平安,天气亦好,惟过年二天微雪耳。
到京在长郡会馆卸车。二月初一日移寓南横街千佛庵。屋四间,每月赁钱四千文,与梅、陈二人居址甚近。三人联会,间日一课。每课一赋一诗誊真。初八日是汤中堂老师大课,题“智若禹之行水赋”,以“行所无事则智大矣”为韵,诗题赋得“池面鱼吹柳絮行”得“吹”字。三月尚有大课一次。
同年未到者不过一二人,梅、陈二人皆正月始到。岱云江南、山东之行无甚佳处,到京除偿债外,不过存二三百金,又有八口之家。
男路上用去百金,刻下光景颇好。接家眷之说,郑小珊现无回信。伊若允诺,似尽妥妙;如其不可,则另图善计,或缓一二年亦可,因儿子太小故也。
家中诸事都不挂念,惟诸弟读书不知有进境否?须将所作文字诗赋寄一二首来京。丹阁叔大作亦望寄示。男在京一切谨慎,家中尽可放心。
又禀者,大行皇后于正月十一日升遐,百日以内禁剃发,期年禁燕会音乐。何仙槎年伯于二月初五日溘逝。是日男在何家早饭,并未闻其大病,不数刻而凶问至矣。没后,加太子太保衔。其次子何子毅,已于去年十一月物故。自前年出京后,同乡相继殂逝者:夏一卿、李高衢、杨宝筠三主事,熊子谦、谢切庵及何氏父子凡七人。光景为之一变。男现慎保身体,自奉颇厚。
季仙九师升正詹,放浙江学政,初十日出京。廖钰夫师升尚书。吴甄甫师任福建巡抚。朱师、徐师灵榇并已回南矣。
詹有乾家墨,到京竟不可用,以胶太重也。拟仍付回,或退或用随便。接家眷事,三月又有信回家中。信来,须将本房及各亲戚家附载详明,堂上各老人须一一分叙,以烦琐为贵。
谨此跪禀万福金安。
评点:破天荒翰林
这是现存曾国藩家书中年代最早的一封。
曾氏于道光十八年第三次会试中式,殿试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一等第三名,后由道光帝拔置为第二名,改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通过三年教习后还有一次考试,谓之散馆。散馆合格者留在翰林院,不合格者或改任县令,或分发各部。教习期间可留在北京,也可不留。曾氏未留北京,请假回湖南。这次来北京,系参加散馆考试。两个月后他通过了考试,被授职翰林院检讨,从七品衔,成为京师一名小官员。在京师,曾氏微不足道,但在曾家,他可是一个了不得的大人物。因为曾氏家族五六百年来从未有人与功名打过交道,虽然六年前他的父亲考取了秀才,但毕竟太过微末,这次一下子便出个翰林,真可谓大大地破了天荒。
这封信是曾氏刚抵北京时写给父母的平安家信。他的父亲名叫曾麟书,号竹亭。曾麟书也是个读书人,但考运不好,一连考了十七次,考到四十三岁那年才录取个秀才。曾麟书一生以教蒙童为业,直到晚年才因儿子的地位而升为乡绅。曾麟书虽从未做过官,但因为是曾家第一个秀才,也算是有脸面的人。不过,这位孜孜不倦于考试的蒙师可能真的平庸。曾氏为其父母写墓表时,对于父亲的一生,几乎乏善可陈,而其祖父,居然可以在稠人广坐之中,大声呵斥已为人父的这个长子。孝顺固然是孝顺,但性格懦弱、办事才干欠缺大概也是实在的。晚年,他曾自撰一副传颂甚广的联语: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对联写得很洒脱,然在洒脱的背后,也透露出撰联者那种乏才又不遇的无奈和自嘲。
曾氏的母亲江氏比丈夫大五岁。她的性格与丈夫正好相反:刚烈、好强,且勤快能干。曾麟书夫妇共育有五子四女,曾氏为他们的长子。
P1-3
导语
政商追阅!
“曾国藩研究代表人物”唐浩明经典畅销之作!
全新修订珍藏版!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一本书读懂“千古名臣”曾国藩一生的经历与智慧!
《曾国藩家书》问世150年来,一直受到历代各种伟人、名人的推崇。
曾国藩研究的经典读本,畅销多年,好评如潮。
序言
一个大人物的心灵世界
十几年前,随着《曾国藩全集》和以曾国藩为
主人公的文学作品的出版,一个一度曾经改变历史
走向的人物,仿佛一件稀有文物被发掘出土似的,
立时引起国人的广泛兴趣:官场士林、商界军营乃
至市井百姓,一时间都以谈论曾氏为博雅为时髦。
此风亦波及海外华人世界,华文媒体也争相介绍这
位早已被遗忘的曾文正公。
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岂止千百,为何
此人能得到众多领域和层次的关注:似乎只要是中
国人,谁都可以从他身上说点什么!看来,这就不
仅仅是出于个人经历的传奇性,而是此人身上有着
民族和文化的负载。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
西方文化仗着经济实力的强大,正在向全世界各个
角落风卷残云般扑来,大有排斥、压倒一切文化的
势头。曾经创造过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文化,在
如此形势下如何立足,它究竟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中华民族还需要它的哺育吗?它还有发展的可能
吗?这些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今似乎已成了有
识之士的困惑。
曾氏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
一身的典型人物,人们对他的关注和兴趣,正好给
我们以启示:处在变革时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国人,
依然渴求来自本族文化的滋润,尤其企盼从这种文
化所培育出的成功人士身上获取某些启迪。这启迪
,因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而显得更亲切,更实
用,也更有效。
此事给我们这批从事中国文化工作的人以振奋
,它使我们增加了信心,看到了未来的前途。
然而,中国文化既博大精深,又浩繁芜杂,在
眼下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机遇良多,一刻千
金,人们再也没有往日田园般宁静的心境和经年累
月足不出户闭门读书的悠闲。如何让忙于事功者领
略中国文化的智慧呢?笔者认为,对于有志于此的
人来说,不妨试用一法:在一段时间内将注意力集
中到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身上,将他看透研深,再
由此一人而去领悟全体。佛家说一叶一菩提,一花
一世界,古人说一经通而百经通,说的都是这个意
思。
曾国藩便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人之一,无论从哪
个角度来看他,都有值得借鉴之处。比如说,作为
一个个体生命,他以病弱之躯在短短的六十年里,
做了如许多的事情,留下如许多的思考,他的超常
精力从何而来?作为一个头领,他白手起家创建一
支体制外的团队,在千难万险中将这支团队带到成
功的彼岸,此中的本事究竟有哪些?作为一个父兄
,一生给子弟写信数以千计,即便在军情险恶、随
时都有生命危险之际,仍对子弟不忘殷殷关注、谆
谆教诲。他的这种非同寻常的爱心源于何处?作为
一个国家的高级官员,在举世昏昏不明津渡的时候
,他能提出向西方学习徐图自强的构想,并在权力
所及的范围内加以实施。他的这种识见从何产生?
所有这些,都是值得今人仔细琢磨的课题。
看透曾氏,最主要的方法是读他的文字,但曾
氏传世文字千余万,通读亦不易,只能读其精华;
其精华部分首在家书。清末民初时期,曾氏家书乃
士大夫必读之书。青年毛泽东在给友人的信中说:
“尝见曾文正家书云:吾阅性理书时,又好作文章
;作文章时又参以杂务,以致百不一成。”信中所
说的,出自曾氏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致沅弟的信
。毛泽东信手拈来,可见他对曾氏家书很熟悉。曾
氏家书,过去被当做治家圭臬来读,但现代人的家
庭已大为简化,当年那种四世同堂、兄弟众多的大
家庭已不复存在。今天人们的所谓治家,说到底不
过是教子而已;至于“子”,也只独生一个,且学
校和社会又担负了其中的主要责任。如此说来,曾
氏的家书还有读的必要吗?
其实,这部家书远不这般简单。它是一个思想
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
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
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坦露
。读懂这样一部书,胜过读千百册平庸之作。
早在上个世纪初,蔡锷将军便辑录曾氏有关治
兵方面的文字,并加以评说,用来作为培训新军将
官的教材,在中国军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笔者效
法蔡锷,在曾氏千余封家书中选取三百多封加以评
点,从曾氏的家世学养、人脉关系及时代背景等方
面入手,阐发信里信外诸多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试
图与读者一道,深入曾氏的心灵世界,破译曾氏家
族崛起的密码,并借此来触摸一下中华民族文化的
深层积淀。
蔡锷乃一代英杰,他的评说虽然简短,但其丰
富的军事理论和不朽的军事功勋,足以使他成为评
论曾氏治兵语录的权威。笔者从没想到要跟他攀比
,只是凭借着二十年来对曾氏的潜心研究和自己的
人生阅历,撰写一点理性思考的文字,但愿这种努
力与写作初衷不至于相距太远。
唐浩明
壬午盛夏于长沙静远楼
内容推荐
《曾国藩家书》收录了“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与家人的书信集,因囊括了曾国藩的经历与智慧,问世150年来,受到梁启超、胡适、陈寅恪、钱穆、南怀瑾等众多名人的推崇。
曾国藩被公认为近代的“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范。
论修身,曾国藩不但深谙养生之道,更是坚持以读书涵养内心品格;
论齐家,曾国藩不但是个好儿子、好兄长,更是有着独特教育心法的好父亲;
论治国,曾国藩不但为官清正廉洁,更是善于识人用人,他的门生故吏,如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都是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人物;
论平天下,曾国藩不但创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更是整肃政风,开启“同治中兴”。
曾国藩是如何成为这样一个“千古完人”?他的心路历程,都集中体现在他给家人写的这一封封书信中。即便是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家书中,找到属于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作者唐浩明,潜心研究曾国藩30年。他从曾府的百年老档中,整理出约百万字的《曾国藩家书》,再对每封家书作出透彻的评点。他评点的这版《曾国藩家书》,一直被视为研究曾国藩的经典读本,畅销多年,好评如潮。
翻开本书,学习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全面的中国智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曾国藩
译者
编者 唐浩明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25659
开本 16开
页数 8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92
出版时间 2018-09-01
首版时间 2018-09-01
印刷时间 201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1328
CIP核字 2018104255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58.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1
170
4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0: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