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中国苏轼研究(第9辑)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冷成金主编的《中国苏轼研究(第9辑)》共收文29篇,包括《苏轼词历史文化解释三题》《苏轼以议论为诗浅析》《苏轼涉酒词悲剧意识探析》《从交往关系看苏轼对文同的评价》等。 目录 苏轼词历史文化解释三题 ◇冷成金 居的追求与超越 ——论陶杜苏的“卜居诗” ◇程磊 苏轼以议论为诗浅析 ◇沈广斌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宋颖 苏轼涉酒词悲剧意识探析 ◇吴宇轩 豪放之后益思量 ——论苏轼离别词对悲感的超越 ◇梁博宇 深醇豪骋皆有味:论苏轼诏诰文的艺术个性 ◇潘浩 苏轼抒情记叙文悲剧意识和审美体认探析 ◇王冉 “斯文”的日常生活形塑 ——苏轼琴意象的存在原因分析 ◇杨吉华 苏轼创作俳谐论 ◇王渭清 浅论苏轼的白居易批评 ◇高云鹏 从交往关系看苏轼对文同的评价 ◇杨胜宽 苏轼儋州已卯年上元夜的“得失”之问 ◇阮惠 形隐·中隐·心隐 ——以陶渊明、白居易、苏轼为例谈中国隐逸文化的变迁 ◇郝美娟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孙君恒杨国哲 苏轼布施观研究 ◇陆雪卉 苏轼居儋时期由衷关怀他的大陆义士 ◇李景新 苏轼对王谠影响探析 ◇兰翠 论苏轼对宋僧惠洪海南时期创作的影响 ——流放时期惠洪的活动空间与自我认同及其处境书写 ◇张硕 “坡仙”散论 ——以东坡词为中心 ◇李静 “崇苏热”中的“冷批评 ——朱熹苏轼论的文化学考察 ◇杨松冀 “情一理一情”模式与《宋史·苏轼传》文本的形成 ◇宋春光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刘芳 刘伟 永远的东坡 ——苏轼研究历史进程描述 ◇王友胜 跨文化交际视野中的东坡文化 ——解读林语堂《快乐的天才》中的苏东坡 ◇张睿睿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王万洪 苏学的历史性定位与新时代价值 ◇李公羽 儋州宣言 ——2017年12月16日“苏东坡与文化儋州”全国专题学术报告会通过 ◇李公羽 执笔 第22届苏轼全国学术会议暨第3届东坡居儋文化思想研讨会综述 ◇海滨等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苏轼研究(第9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冷成金 |
| 译者 | |
| 编者 | 冷成金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75538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8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80 |
| 出版时间 | 2018-06-01 |
| 首版时间 | 2018-06-01 |
| 印刷时间 | 2018-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98 |
| CIP核字 | 2018190971 |
| 中图分类号 | I206.44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4.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2 |
| 宽 | 170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