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謇(兼怀天下)/百年中国记忆
内容
目录
第一章 华丽转身:清末状元到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开拓者的转变
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实业家张謇的艰苦创业 陆仰渊
爱国的知识分子有胆略的事业家 严学熙
张謇办实业概况 洪维清
张謇对公路交通建设的贡献 刘道荣 张贤江
状元办厂——颐生酒厂之来龙去脉 顾振虞
状元办厂——大生资本集团 章开沅
大生纱厂第一次股东会之报告 张謇
大事业家张謇与海门 [台湾]陈嘉猷
张謇与一代枭雄袁世凯的交往 季真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前驱 曹琳
第二章 奠基新学:以教育促实业
张謇南通开办新学 陆伯生
常乐四所小学办学始末 顾振虞
常乐小学校训之由来 黄铭安
记啬公请我们观光运动会 印维伦 口述
记张謇先生对常乐教育的热衷 陆志道 口述
国待人而治,人待学而成 张慎四
为教养公积社备案事致南通县长书 张謇
用人任事之取长补短 陈冠良
慧眼识英才,培养重用郁芑生 张廷栖
第三章 心存轩辕:但闻六合靖风云
伟大的品格 章开沅
与草木同生,不与草木同腐 张绪武
对于国家行政岁出费支配之末议 张謇
复习位思言清丈开办事书 张謇
我所知道的张謇与乡邻 吴安石 口述
遗言谏兄长家乡免遭劫 龚廷楷
略记张謇在家乡办慈善事业 顾振虞
张謇先生在家乡的轶事拾零
通海实业公司犒金陵捷军 张謇
《南通县图志》赋税志杂税序 张謇
为南通保坍事声告全国及南通父老书 张謇
实业救国的力行者,政治活动的同路人 蒋国宏
精彩页
不当状元公,要当实业家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1853年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县常乐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兄弟五人,謇居四,人们称他为张四先生。张家世代贫寒,无人读书,没有人参加过科举考试。按照清朝规定,凡三代之内没有人取得生员资格,被称为“冷籍”,后人不准许参加科举考试,这就断了张謇读书做官的路。但张謇聪明好学,思想激进,向官府多方申诉理由,终于归籍南通州,考得秀才。1876年他到南京当人幕僚。1882年朝鲜发生兵变,他随中国军队去朝鲜帮助平叛,参与策划有功,回国后受到清政府权贵翁同龢、李鸿章等重视,在政界崭露头角。1894年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廷决定开特科考试,张謇积极参加大比,经三次复试,取得一甲第一名,是为状元。这年张謇已是42岁了。大幸之中的不幸接踵而来,父亲张彭年一病去世,张謇奔丧回家守孝。1895年他决定辞去官职,在家乡南通州创办实业,消息传出,使人惊愕不解。
张謇为什么不当状元公,要当实业家?这是个十分有趣而值得深思的问题。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到张謇考中状元时,清政府已经腐败到极点。上至慈禧太后和朝廷的王公大臣,下至各级地方官吏,无不昏庸无能。外国侵略者步步紧逼,清政府步步退让,一再割地赔款,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内忧外患,国难家难,接踵而来。张謇多年周旋于政界,对这些腐败现象痛恨在心,对于中国贫穷落后之原因细加思索。他认为,中国当时的主要问题在于国家太贫穷,国家穷困的原因则在于漏洞太多,一是清政府被迫和外国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向外国人交纳许多赔款;二是大量外国商品在中国倾销,大量财富流入外国人的腰包。因此,解救中国贫困落后的办法,首先在于堵塞漏洞。堵塞漏洞的方法,首要的是中国人自己创办实业,兴建多种切实于国计民生有益的近代化工厂。中国人自己有了工业,自强才能谈得上。他认为,做官不是为了搜刮百姓钱财,而应当是忧国忧民,谋求国强民富。如果当官者不能解国忧民忧,不如丢弃官职去创办实业,来得更加着实有用。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主张。他不但自己辞官职,搞实业,而且还呼吁一切爱国有识之士,都去创办实业。张謇一开始创办实业的时候,就表明了自己的动机,不是“嗜利之举”,而是要“做点实事”,“经世致用”,“有益于天下”。
张謇在提出“实业救国”的同时,批评了在此之前的“洋务运动”。他认为洋务运动虽然提出了“自强”“求富”等口号,但没有从实际出发,因而没有取得实际效用。洋务企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官府干预太多。企业的机器设备是先进的,但是管理都是落后的。管理大权为封建官僚把持,以官场的腐败作风来管理工厂,以致工厂企业也像官场一样腐败起来。要摆脱这种“自强无实”的局面,清除企业的腐败,必须让工厂企业摆脱官府的干预。让有远见、有能力的人去自办实业。能办实业的人,不一定要去当官。办好实业,为国家和百姓出了大力,比当一个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不知好几百几千倍。基于这样的现实和认识,张謇在考取状元的第二年,毅然辞去官职,一心扑在操办实业上面。
张謇办实业,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虚张声势,弄虚作假,主张着着实实地干一番。他从当时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棉铁主义”的战略思想。他指出,中国人创办实业必须注重于关系到国计民生根本利益的棉纺织业和钢铁工业两大类。他认为,钢铁工业对于国计民生太重要了。无论是制造机器、农具或其他器具,都离不开钢铁。现在中国产铁太少,大部分靠进口,这于国家不利,应当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甚至预言,中国钢铁工业发达之日,即日本降服于“我国旗下之日”。他认为棉花是中国自己出产的货物,纺纱织布又是中国传统的手工工业,中国几万万人的穿着,都离不开棉花和它的制成品。可惜的是由于中国没有新式棉纺厂,生产的棉花被外国人收买去,纺成棉纺或织成棉布后再返销回中国,这一来一往,钱多被外国人赚去了,每年损失达2亿两以上的银子,是一个很大的数目。所以挽回利权,堵塞漏洞,就必须先从这两项着手。
张謇要在南通创办实业,则进一步考虑如何因地制宜的问题。因为南通不产铁矿,也无煤田,如果要在南通创办钢铁工业,乃是搞无米之炊,难以办到,于是他就从南通盛产棉花和农家习惯于纺纱织布上打主意。他对棉花是熟悉的,幼时曾跟随父母到棉田里参加过劳动,眼看着母亲和邻居家纺纱织布;张謇年轻时对植棉技术很感兴趣,对棉花的生产技术和品种的改良很有一番研究,37岁时曾著有《棉谱》一书。他认为在南通创办棉纺企业有许多好处。
首先,从国家利益来说,棉布是广大群众衣着必需物品,中国人穿衣、盖被,历来靠自己生产的棉花纺纱织布而成。而近年外国机器纺的“洋纱”输入后,乡间的织布因土纱难纺,花工费时,质次价高,机纱粗细均匀,色白质好,价格便宜,因此买洋纱织布比自纺土纱织布合算。有许多农户把所产的棉花卖掉,再到市场上去购买洋纱回来
导语
揭开历史的尘封,还民族实业家本来面目!他们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那些惊心动魄的商战谋略,以及成功人士的必然选择,都将给我们带来奋进和激发。刘未鸣、詹红旗主编的《张謇(兼怀天下)/百年中国记忆》介绍的是状元大实业家——张謇!
他因做大做实、爱国爱社会、育平民担责任的理想和实践被现代企业家们奉为精神领袖。
内容推荐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刘未鸣、詹红旗主编的《张謇(兼怀天下)/百年中国记忆》对张謇的一生及其发展民族实业的艰辛和努力做了全方位的介绍。同时,本书图文并茂,内有珍贵的历史资料,对研究张謇其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謇(兼怀天下)/百年中国记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未鸣//詹红旗
译者
编者 刘未鸣//詹红旗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508773
开本 16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2
出版时间 2019-03-01
首版时间 2019-03-01
印刷时间 201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334
CIP核字 2018270293
中图分类号 K825.38=6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