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龙迹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岩铁以小说的形式贯彻自己多年来坚信的观点,认为民间传说的龙是真实存在的动物,而华夏民族的图腾是龙。岩铁多年收集龙的新闻报道、研究资料,坚信龙的存在并非传说。他近几年自费到山东、四川、安徽等地实地考察,寻找龙的踪迹,但没法找到实证。为了让自己的观点在更大范围内传播,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小说的形式呈现出来。

内容推荐

湖南省地科院的巴亥在勘察张家界黄龙洞时,偶然看到一个不明动物的身影,此后又在神堂湾发现三组血写的神秘数字。原来60多年前,山东老中医刘欹煜曾找到夏代豢龙池遗址,并在那里发现与龙有关的夏代文物。为躲避日军的逼索,他偷偷藏起珍贵文物,带着妻儿逃难西南。当再次遭遇日本特务,他跳崖未死,写下藏宝线索——以《周易》“筮数”,代表乾卦初九 (“潜龙勿用”)等三个卦象。  

巴亥这位退役特种兵和女友古生物学博士乔霓等几名年轻人辗转寻找龙的踪迹,在中文系教授的帮助下又破解了有关的甲骨文、带河图符号的藏宝图、诗谜等。最后,他们冒险下了四面绝壁的神堂湾寻龙,男女主人公不慎遇险坠崖,在度过41天原始人的生活之后,终遇真龙……

岩铁以小说的形式贯彻自己多年来坚信的观点,认为民间传说的龙是真实存在的动物,而华夏民族的图腾是龙。

试读章节

溶洞暗河如清澈的血液,默默流过大地的肌肤。一条时宽时窄、两侧怪石嶙峋的曲折暗道深藏水下,不知通向何方。虽然时值盛夏,水温只有7℃,冰凉的水流在寂静的黑暗中奔流不息,将坚硬的岩壁镌刻出亿万年幽寂岁月。

3.8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溶洞系统发育在1.8亿年前的三叠系碳酸盐地层,到6500万年前地壳抬升,出现了干溶洞,然后渐渐形成今日迷宫般的洞穴系统。

忽然,幽暗的穴道深处出现两团亮光,像两只灰白的眼,缓缓逆水而来。光亮越来越强,亘古的黑暗第一次被惊扰,窄长的洞道溢满朦胧的绿色。

这是一前一后两个潜水的人,像两条大鱼吐出一串串气泡。潜水镜遮住了他们的脸,二人从头到脚装备繁多,说不清究竟是什么。每人身后拖着一条白色的绳,长绳松松地延伸进身后的漆黑之中。

这水下暗洞在黄龙洞响水河的上游,人口处的岩壁下泊着一条电瓶船。两条保险绳从船上斜插入水面,连接着暗洞中潜水的人。

黄龙洞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毛德有亲自守候在工作船上,他是本地人,就在索溪河对岸长大。黄龙洞位于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东部,毛德有是当年首批进洞探险者之一,后来又参与了对它的旅游开发,对这个溶洞太熟悉了。

但是据专家分析,现已探明的两层旱洞和两层水洞全长7640米、面积1O万平方米,只是这溶洞系统的一小部分,处于阴河下游。还有未知的上游、中游,应该更为宏大壮观。为把全洞错综复杂的支脉调查清楚,公司特地从省地科院请来了巴亥和小丘,进行二次勘察。

上层的水洞叫“响水河”,全长2700多米,如今开放的旅游线路只有800来米。从黄龙洞“隐龙峡”乘船拐进来,经过尚未开发的两公里险峻水洞,便到了响水河的尽头,也就是这时毛德有所在的位置。水面被岩壁阻断,一暗洞深藏水下,专业术语叫“虹吸管”。要勘察响水河上游,必须潜水穿过这个凶险莫测的虹吸管。

此时,巴亥看看潜水表,已在水下四米多,淡黄色岩壁的平行纹理清晰可见。虹吸管最窄处只有一米来宽,水流迅疾,他和助手小丘扒着嶙峋石壁艰难地逆水而行。从幽暗的水洞深处隐隐传来怪异的声响,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巴亥头灯的光柱射出不远便被亿万年长夜吞噬。

潜水大约40余米,洞道渐宽,水势渐缓。二人上浮,巴亥头部刚一露出水面,立刻听到清晰的轰鸣声。环顾左右,身在一高大洞厅,远远近近石钟乳千姿百态,瑰丽鬼怪;到处洁白晶莹,在头灯照射下闪闪发光。宽大的石幔,宝塔般高耸的石笋,珊瑚般的石花……这冰雕玉琢的世界与外面经营了二十多年的旅游区完全不同。

巴亥二人上了岸,先从防水背囊中取出气体检测仪,测了空气中氧含量和有害气体含量,这才关了氧气,摘下保险绳的合金铝锁扣,卸下沉重的红色氧气瓶和潜水背囊,脱脚蹼换上登山鞋。巴亥高高的个子,肤色黝黑,紧身潜水服勾勒出运动员般的身材。与巴亥比起来小丘矮一些,健壮敦实。他俩都是复员兵,一举手一投足,带着明显的军人气质。

从潜水包里掏出测距仪、平板绘图仪等工具,开始测量,画草图,标数据。洞厅极阔大,不亚于现在顶层的“龙宫”,高丘深谷,地势复杂。循着轰鸣声向纵深搜索,转过一片“水田”,发现脚下有一深堑,喧嚣声由堑底而来,震耳欲聋。巴亥站到崖边,只觉岩石颤动,下面黑黢黢的,显然有湍急水流,想必那就是第二层暗河的上游。

他正在观察深堑,忽觉激流喧嚣声中,似乎凸现一缕诡谲声响,浑浊不清,低沉厚重,像是动物的呻吟或是低吼!余音在洞厅四周隐隐回旋,却不知来自何处。  巴亥为之一惊!头灯光柱缓缓扫过,唯见脚下峭壁狰狞,望不到堑底。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立即取出望远镜般的军用热像仪,再次观察一遍,依然没有发现可疑物体。

这架进口“被动式热像仪”胜过俄制红外微光型的“费林3系列”夜视镜,价值十数万美金。它的镜头并非光学玻璃,而是特殊的热敏金属材料,不受光线影响,撷取“热梯度”显示影像,甚至能根据残留在空气中的热度,察觉已离开的人、动物、车辆等发热体。

这时,小丘跟了过来,将激光测距仪对准深堑对岸。一束红光射出,淡绿色液晶显示出距离。巴亥带着全套SRT单绳技术装备,他思索片刻,便找了根石笋作为锚点,熟练地打个“双套结”将探洞专用绳索系到石笋上,绳索另一端以“变形称人结”拴于腰间的坐式安全带。他让小丘留守,自己戴上黄色软皮攀岩手套,抓住绳索操作下降器,带着测距仪顺利落到堑底一侧。

轰鸣声震得鼓膜欲裂,湍流在脚边奔涌,水沫飞溅冰凉彻骨,脚下岩石仿佛在移动,令人目眩。下游不远,堑底连着一竖井,黑暗凝聚好似地狱之门,激流咆哮倾泻而入。巴亥猜测这竖井大概与第二层暗河相通。他摘下手套别在腰间,举起测距仪准备工作。

突然,湍流中似甩出黑糊糊一物!就在几米开外,眼角余光感觉它碗口粗细,如蛇扭摆,似有黯淡磷光!他慌忙扭头正视,头灯光柱随之指向那一片水域,分明看到下落的晶亮水花!隐约见水下有一巨大的恐怖黑影!一晃便不见了,踪影全无。

巴亥惊得退后几步,同时飞速拔出腰间带锯齿的军用野战匕首,慌忙间不慎带出一只手套。黄色的软皮手套轻飘飘掉进脚下阴河,立刻被强劲的水流卷进黑穴。

巴亥紧张地审视幽暗中的湍流石堑,再看不出任何异常。他后悔没有带热像仪下来,立刻用步话机与上面的小丘联络:“马上用热像仪搜索深堑,重点观察竖井。完毕。”

“明白。完毕。”

小丘的头灯拖着黯淡的光柱朝竖井方向运动。洞窟如倒扣的高大的锅,看不到锅底,只见长短不一的钟乳石从黑暗中倒垂下来,如石剑高悬。

步话机呼叫,小丘报告说反复观察了,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巴亥稳稳神,测了水深等数据,然后离开堑底,借助手握式上升器攀上来。

小丘问在下面发现了什么,巴亥不敢肯定,只说感觉深堑激流中似乎潜伏着什么东西。小丘咧咧嘴想笑,见巴亥神情凝重,不像是开玩笑,便紧张起来,禁不住又举起热像仪将轰鸣的黑堑扫视一遍。

P2-4

序言

据湘西澧州地方志记载:

乾隆年间,湘西大旱,本地法师何俊儒,欲率徒七人入黄龙泉祈雨。族中长者劝之日:“祖辈相传,洞内有龙有妖,入则不得还。”何氏窃以为传闻不足信,自恃法术高强,抚髯笑日:“为祈雨福泽一方,正欲寻龙!”遂仗剑率众徒鱼贯而入。

乡民设祭于洞外,香烛牺牲颇丰。由辰时至申,赤日依然,幽洞悄无声息。突平地风起,一团黑云自山后奔涌而出,暴雨骤至,电闪雷鸣。乡邻感激涕零,诚惶诚恐跪于雨中,叩首不止。忽闻洞中訇訇然,似万马奔腾,继而泉水暴涨,狂泻突涌。众人惶恐,鼠窜四避。却见洞内冲出一人,血肉模糊。趋前审视,乃何法师也,慌忙抬至家中,遍施针药穷尽救助。法师昏迷中时而抽搐惊嚎,其声凄厉若鬼。三日方醒,问洞中所见,只嗫嚅日:“先人不我欺也。干死当门田,莫打黄龙泉…呜呼气绝。

数日后,洞水平复如常,而七徒无一生还,亦未见尸。

其所遇者何?不得而知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龙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岩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32759
开本 16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06-11-01
首版时间 2006-11-01
印刷时间 200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67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7: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