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盛夏的低语/诗想者慢生活
内容
作者简介
李郁葱,1971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出版有诗集《此一时彼一时》等多种。诗、小说、散文散见《人民文学》《花城》《作家》等国内外报刊,并入选上百种选集。曾获《人民文学》诗歌奖、《山花》文学奖、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等多种。现在杭州某媒体工作。
后记
一个人的地理学
这些时间里的碎屑,恍惚,且温暖。在我终于准备出
一本散文集的时候,我一边按自己的想法写作新的,一边
修订多年来积存在电脑中的文字。然后渐渐形成一种新的
想法:我建造一座我自己的纸上庭院,它属于我个人的记
忆和寻找,充满着我个人印记的气息。
我为此开始准备,新的几个题目罗列出来后,旧作也
全部呈现在面前,在我编辑成书时,居然达到了近40万字

面对这些文字,内心时时有浮光掠影稍纵即逝:这是
关于个人的,也同时来自某些暧昧的光阴。我要重新面对
一个已然陌生的自己,这和面对镜子里的身影有着同样的
怀疑,那些青春、那些困惑……它们真的存在过吗?
这些散文,我更愿意把它们看作是诗意的一次次日常
记录:
这些文字的跨度近20年,在翻检它们的时候,有时几
乎有邂逅般的欢喜,即使在某些时候它们是那样的故作姿
态,在某些时候它们和我现在的心态格格不入……在我的
生活发生了那么多变化的时候,它们静止于时间的河面上
,让人感到仓促和慰藉,但并没有太多的忧伤。
它们是一种重现,而这种重现有如持续的抵达。
没有想到的是,我几乎重新省视了一遍自己。
文字在今天还能有什么用?这是我所不愿去深刻追究
的,对于个人而言,它已是如影随形。
从最初的草稿中,我删去了那些如今看来明显和这本
书的初衷不合的文字,又狠心删去了一些与整本书并不协
调的篇章,但依然显得庞大。删稿远远比新的创作辛苦,
在数月断续的修改后,当要交付之际,它最终成了现在的
模样,这样的一座庭院,当然不是博尔赫斯般的迷宫,但
同样是一种时间的重现。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也会埋怨,所谓文章误人,如果
不是它,我也许会更入世和快乐一些。但只是这样想想而
己,真要我放弃文字,那几乎是不可想象和让人恐惧的,
一旦远离了文字,我还能在生活中定义自己的位置吗?
人至中年,心境渐趋平和,很少再有剑拔弩张的理由
,但我更喜欢以前的自己,还是现在的我呢?在这一本集
子里混乱着放上一些多年前的文字,或许并不是出于敝帚
自珍,而是对青春的怀恋,我甚至都没有刻意去修改其中
明显和现在的我并不和谐的那些内容,我让它们彼此独立
地保存在时间里。
这样的一座庭院,在我看来,才是真实和可以触摸的
:它们,是对我所居住的江南气候的体现。
一如在我开始时的想法里,我要构建出一部类似于江
南庭院的散文,有门廊、有流水、有假山、有古老的物件
,也有时下所流行的要素;有敞开的门扉,有遥远的浮云
,也有可以远望的天空……
这些组合的本身,就是一次尝试。
或者说,我就是这样的一座庭院。
而读到这些文字的人,正是一个走入庭院里的人,他
的视野和他所打量的,是我所要呈现的风景。
这是我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散文集,在以后,我
希望自己还会出散文集,它终究是我写作的一部分,这是
和我诗句不太一样的那部分,它们可能更加让人体会到身
体的温度,虽然不一定有在诗句中散发出来的光泽。
通常,在这样的文字里,要罗列一些名字,感谢他们
对我的关照,但我并不想这样做,我们应该更好地在文字
里相遇:如果我们还热爱文字,如果文字还有让我们热爱
的理由,有的时候,文字里的遇见会更让人欣喜:在我的
庭院里能够有你熟悉的风物吗?
我们一直在抵达,或者说,我们一直在抵达中。
李郁葱
2019年1月2日于杭州
目录
第一卷 时序
小满:时光之渡
醒来在秋天的早上
雪:零度以下的声音
草木或他日之歌
梯斜晚树收红柿
少年游:我们的生活笔记
接近于无限美好的伤感
坐看云起时
时间尽头的余温
第二卷 庭内
一曲溪流一曲烟
深夜远眺
移动的墙
刹那芳华
言辞片段
走过玲珑
两个记忆:住的形而上学和它的诗意
行到水穷处
第三卷 院外
海之远眺和漫长的旅程
梦里海浪踏长天
远行的河
郁达夫,那个时代的火车代言人
札记六则
第四卷 人间世
穿行,或在时间里悠荡
恍惚如海
是什么打开了他们的门?
香榧眼
江南风物志
后记
精彩页
小满:时光之渡
一个内敛的节气
生活的意义大概需要不断地确认。要不,对于无中生有的节日,我们为什么会那么热衷?早在一周前,有关“5·20”的炒作已经开始。520是自然数之一,也是网络语言,谐音“我爱你”;这和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520320179(我爱你想爱你一起走)是一个道理。
我们仿佛依赖于一把虚拟的钥匙,才能打开生活的庭院。但有时候,我们走进去,才发现期待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众声喧哗,西湖里的荷花,再过一阵子也会喧哗起来,这是一种盛大的到来,夏季已迫在眉睫,将君临天下,这样的热闹或许是一种假设:这一年的热度早已刻上额头。
今年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有些出格的天气也是正常。
这个周五,“5·20”,会是很多情侣牵手登记的日子,会是很多恋人相互表白的日子,也会是很多商家需要的卖点。一个事先张扬的时日,像是在放肆舒张着叶瓣,带着浓浓的人间的气息,带着商业的荷尔蒙。
在这个周五,这一天,在流行文化喧闹的深处,藏着一个我个人很喜欢的节气:小满。
我想说说小满,一个内敛的节气,时序里的渡口,它沉潜于今年“5·20”热闹的背后。而我们,是那争渡的旅人。
温和之美
春尽夏来,从气候上来说,这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昼夜温差12℃左右。在这个温度的两极,无论是在最高点或者在最低点,我们都会感觉到惬意。
古人“行乐争昼夜”的感慨应该是在此时发出的。
造物的恩惠在于我们时常能够发现一些无可挑剔的美,比如在我们喜欢的生物身上,我们能够找到黄金分割:这是自然的神奇魅力,也是最能给人带来美感的比例。这个比例据说是O.618,比如奔跑中的豹子,比如很多模特儿养眼的身材,无不遵循于这个规律。在人们的创造中,诸如埃及金字塔,法国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以及《蒙娜丽莎》等名画中,0.618也是一个有趣的分割点。
而如果把一年365天用黄金分割理论划分,那么刚好有两个点落在黄金分割点上,一个是“立秋”,另一个就是“小满”。
两者相互对应,彼此照见,正好是一年中两个转换的平台,这两个时节,也是一年中温和之美的体现。
关于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意思是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而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这种古老的经验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智慧的。 它的满是小的
我们总是在这,像那些
绕着广场跑步的人。青春是一滴
可以虚拟了的往事,但身体不知疲倦
像是传说中的巨兽,它的欲火
总是在低落时闪动
P3-5
导语
作者在气候、时序、植物、人文景观和地域风物里寻找个人记忆、搜检文化线索,用文字刻画了作者的生活之地杭州,同时延伸到江南地区的人情风貌、文化底蕴,勾勒出一处属于作者之眼的“江南庭院”。而生活之景与生命之思扭结在一起,这些文字就体现了日常记录的意义,成为作者从青春的中年的心灵“庭院”。
作为诗人,作者的语言保持了一贯的流畅、简约、清新,文中对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引用俯拾即是,多是点晴之笔。
多篇文章文内所拟小标题如诗句一般,构思很巧妙,读来极具韵味。
内容推荐
本书笔力集中于江南风物、人情,在气候和地域里寻找个人的记忆,让独特的江南在有温度和深度的文字中徐徐展开,展示出一种缓慢、悠闲而惬意的生活状态。作家把这本书作为一座丰饶的庭院,并以一种独特的声音抒发出对这个“庭院”的诚挚感情。其中部分已发表的文字获得了读者和业内极高的评价。书稿编排颇显作者的用心,以《时序》《庭内》《院外》《人间世》四辑构成经纬,建筑起了这座纸上的江南庭院,虚实结合,动静相宜,在对江南一些地域的行走和深入中,尤其在对时间的触摸和凝视里,诗人试图以文字塑造出灵魂中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无尽眷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盛夏的低语/诗想者慢生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郁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815705
开本 32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9-03-01
首版时间 2019-03-01
印刷时间 201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12
CIP核字 2019017695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2
141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