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谈修养(精)/朱光潜作品精选集
内容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曾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任教,并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顾问等职。
朱光潜是中国美学界的权威,是中国系统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第一人,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蜚声中外。著有《谈修养》《谈美》《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译有《歌德谈话录》《文艺对话集》《拉奥孔》等。
目录
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给现代中国青年
谈立志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谈青年的心理病态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伦理观
谈处群(上):我们不善处群的病征
谈处群(中):我们不善处群的病因
谈处群(下):处群的训练
谈恻隐之心
谈羞恶之心
谈冷静
谈学问
谈读书
论英雄崇拜
谈交友
谈性爱问题
谈青年与恋爱结婚
谈休息
谈消遣
谈体育
谈价值意识
谈美感教育
精彩页
人生的快乐有一大半要建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面。只要人与人的关系调处得好,生活没有不快乐的。许多人感觉生活苦恼,原因大半在没有把人与人的关系调处适宜。这人与人的关系在我国向称为“人伦”。在人伦中先儒指出五个最重要的,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之中,父子、夫妇、兄弟起于家庭,君臣和朋友起于国家社会。先儒谈伦理修养,大半在五伦上做功夫,以为五伦上面如果无亏缺,个人修养固然到了极境,家庭和国家社会也就自然稳固了。五伦之中,朋友一伦的地位很特别,它不像其他四伦都有法律的基础,它起于自由的结合,没有法律的力量维系它或是限定它,它的唯一的基础是友爱与信义。但是它的重要性并不因此减少。如果我们把人与人中间的好感称为友谊,则无论是君臣、父子、夫妇或是兄弟之中,都绝对不能没有友谊。就字源说,在中西文里“友”字都含有“爱”的意义。无爱不成友,无爱也不成君臣、父子、夫妇或兄弟。换句话说,无论哪一伦,都非有朋友的要素不可,朋友是一切人伦的基础。懂得处友,就懂得处人;懂得处人,就懂得做人。一个人在处友方面如果有亏缺,他的生活不但不能是快乐的,而且也决不能是善的。
谁都知道,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一件乐事。人是社会的动物,生来就有同情心,生来也就需要同情心。读一篇好诗文,看一片好风景,没有一个人在身旁可以告诉他说:“这真好呀!”心里就觉得美中有不足。遇到一件大喜事,没有人和你同喜,你的欢喜就要减少七八分;遇到一件大灾难,没有人和你同悲,你的悲痛就增加七八分。孤零零的一个人不能唱歌,不能说笑话,不能打球,不能跳舞,不能闹架拌嘴,总之,什么开心的事也不能做。世界最酷毒的刑罚要算幽禁和充军,逼得你和你所常接近的人们分开,让你尝无亲无友那种孤寂的风味。人必须接近人,你如果不信,请你闭关独居十天半个月,再走到十字街头在人群中挤一挤,你心里会感到说不出来的快慰,仿佛过了一次大瘾,虽然街上那些行人在平时没有一个让你瞧得上眼。人是一种怪物,自己是一个人,却要显得瞧不起人,要孤高自赏,要闭门谢客,要把心里所想的看成神妙不可言说,“不可与俗人道”,其实隐意识里面唯恐人不注意自己,不知道自己,不赞赏自己。世间最欢喜守秘密的人往往也是最不能守秘密的人。他们对你说:“我告诉你,你却不要告诉人。”他不能不告诉你,却忘记你也不能不告诉人。这所谓“不能”实在出于天性中一种极大的压迫力。人需要朋友,如同人需要泄露秘密,都由于天性中一种压迫力在驱遣。它是一种精神上的饥渴,不满足就可以威胁到生命的健全。
谁也都知道,朋友对于性格形成的影响非常重大。一个人的好坏,朋友熏染的力量要居大半。既看重一个人把他当作真心朋友,他就变成一种受崇拜的英雄,他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变成自己的模范,他的性格就逐渐有几分变成自己的性格。同时,他也变成自己的裁判者,自己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要顾到他的赞许或非难。一个人可以蔑视一切人的毁誉,却不能不求见谅于知己。每个人身旁有一个“圈子”,这圈子就是他所尝亲近的人围成的,他跳来跳去,尝跳不出这圈子。在某一种圈子就成为某一种人。圣贤有道,盗亦有道。隔着圈子相视,尧可非桀,桀亦可非尧。究竟谁是谁非,责任往往不在个人而在他所在的圈子。古人说:“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市,久而不闻其臭。”久闻之后,香可以变成寻常,臭也可以变成寻常,而习安之,就不觉其为香为臭。一个人应该谨慎择友,择他所在的圈子,道理就在此。人是善于模仿的,模仿品的好坏,全看模型的好坏,有如素丝,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告诉我谁是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一种人。”这句西谚确是经验之谈。《学记》论教育,一则曰:“七年视论学取友。”再则曰:“相观而善之谓摩。”从孔孟以来,中国士林向奉尊师敬友为立身治学的要道。这都是深有见于朋友的影响重大。师弟向不列于五伦,实包括于朋友一伦里面,师与友是不能分开的。
P179-182
导语
虽然“修养”二字,由来已久,出自孟子的“修身以养性”,但对于修养的追求从未停滞。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产品的工艺,“修”就是“锻炼”,引申为研究学习问题,增长才干的过程;“涵养熏陶”是指受到一种思想、品行、习惯的长期濡染而趋同化,“养”就是“提高”。
朱光潜著的《谈修养(精)》讲述的是谈修养是人们对修养涵义境界的理解释读。经受锻炼,得以提高,保持某一境界,就是修养。谈修养是人们对修养的释读,带有很大程度道德文化的传承性和充分的个人意志的成分,这种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为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修养的概念很宽泛,在任何领域任何角度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们在追求高境界的人生品格中孜孜不倦的探究。
序言
十年前我替开明书店写了一本小册子,叫作《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那时候我还在欧洲读书,自
己还是一个青年,就个人在做人读书各方面所得的
感触,写成书信寄回给国内青年朋友们,与其说存
心教训,毋宁说是谈心。我原来没有希望它能发生
多大的影响,不料印行之后,它成为一种销路最广
的书,里面一部分被采入国文课本,许多中小学校
把它列入课外读物。上海、广州都发见这本书的盗
印本,还有一位作者用“朱光潸”的名字印行一本
《给青年的十三封信》,前三四年在成都的书店里
还可以看到。我于是以《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作
者见知于世,知我者固多,罪我者亦不复少。这一
切,我刚才说,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坦白地说,
这样乘其不意地被人注视,我心里很有些不愉快。
那是一本不成熟的处女作,不能代表我的成年的面
目,而且掩盖了后来我比较用心写成的作品。尤其
使我懊恼的是被人看作一个喜欢教训人的人。我一
向没有自己能教训人的错觉,不过我对于实际人生
问题爱思想、爱体验,同时,我怕寂寞,我需要同
情心,所以心里有所感触,便希望拿来和朋友谈,
以便彼此印证。我仿佛向一个伙伴说:“关于这一
点,我是这样想,你呢?”我希望看他点一个头,
或是指出另一个看法。假如我口齿俐朗,加上身边
常有可谈的朋友,我就宁愿对面倾心畅谈,决不愿
写文章。无如我生来口齿钝,可谈的朋友又不常在
身边,情感和思想需要发泄,于是就请读者做想象
的朋友,和他做笔谈。我用“谈”毫不苟且,既是
“谈”就要诚恳亲切。假如我的早年那本小册子略
有可取处,大概也就在此。
这是十年前的话。过去几年中很有几家书店和
杂志为着贪图销路,要求我再写给青年信那一类的
文章,我心里未尝不想说话,却极力拒绝这种引诱
,因为做冯妇向来不是一件惬意的事。于今我毕竟
为《中央周刊》破戒,也有一个缘故。从前在那部
处女作里所说的话很有些青年人的稚气,写时不免
为一时热情所驱遣,有失检点,现在回想,颇有些
羞愧。于今多吃了十年饭,多读了几部书,多接触
了一些人情世故,也多用了一些思考体验,觉得旧
话虽不必重提,漏洞却须填补。因此,《中央周刊
》约我写稿,我就利用这个机会,陆续写成这部小
册子中的二十来篇文章,其中也有几篇是替旁的刊
物写的或没有发表的,因为性质类似,也就把它们
集在一起。
读者有人写信问我,这些文章有没有一个系统
?有没有一个中心思想?我回答说:在写时我只随
便闲谈,不曾把它写成一部教科书,没有预定的思
想系统或中心思想。
不过它不能说是完全没有系统。这些年来我在
学校里教书任职,和青年人接触的机会多,关于修
养的许多实际问题引起在这本小册子里所发表的一
些感想。问题自身有些联络,我的感想也随之有些
联络。万变不离宗,谈来谈去,都归结到做人的道
理。
它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中心思想。我的先天资
禀与后天的陶冶所组成的人格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我的每篇文章都是这有机体所放射的花花絮絮。
我的个性就是这些文章的中心。如果向旁人检讨自
己不是一桩罪过,我可以说:我大体上欢喜冷静、
沉着、稳重、刚毅,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尊崇
理性和意志,却也不菲薄情感和想象。我的思想就
抱着这个中心旋转,我不另找玄学或形而上学的基
础。我信赖我的四十馀年的积蓄,不向主义铸造者
举债。
这些文章大半是在匆迫中写成的。我每天要到
校办公、上课、开会、和同事同学们搬唇舌、写信
、预备功课。到晚来精疲力竭走回来,和妻子、女
孩、女仆挤在一间卧室兼书房里,谈笑了一阵后,
已是八九点钟,家人都睡去了,我才开始做我的工
作,看书或是作文。这些文章就是这样在深夜里听
着妻女打呼鼾写成的。因为体质素弱,精力不济,
每夜至多只能写两小时,所以每篇文章随断随续,
要两三夜才写成,运思的工夫还不在内。我虽然相
当用心,文字终不免有些懈怠和草率。关于这一点
,我对自己颇不满,同时也羡慕有闲暇著述的人们
的幸福。
目前许多作者写书,尝自认想对建国万年大业
有所贡献,摇一支笔杆,开一代宗风。我没有这种
学问,也没有这种野心或错觉。这本小册子,我知
道,像一朵浮云,片时出现,片时消失。但是我希
望它在这片时间能藉读者的晶莹的心灵,如同浮云
藉晶莹的潭水一般,呈现一片灿烂的光影。精神不
灭,这影响尽管微细,也可以蔓延无穷。
民国三十一年冬在嘉定脱稿
内容推荐
《谈修养(精)》是朱光潜先生对自己人生经验和智慧的总结,针对青年朋友普遍面对的人生困惑,进行了分析和解答,所述内容都是与青年人密切相关的话题,如立志、心理、伦理观、学问、读书、交友、恋爱结婚、消遣、价值意识等。鼓励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刻苦读书,艰苦做事,朴实做人,既不逃避责任也不推诿过失,立足于当下,做好现在的事情。作者的思想和价值观历久弥新,时至今日,仍对当代读者有着极大的教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谈修养(精)/朱光潜作品精选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光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014684
开本 32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9-01-01
首版时间 2019-01-01
印刷时间 201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46
CIP核字 2018222111
中图分类号 B825-49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49
2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8: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