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07年短篇小说/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了十四位作家的十四篇短篇小说,讲述了现实、人性与伦理的各种纠缠。每篇小说都体现了作家的某些独特的思考,但都体现出某种共同的审美倾向,即,在一种游离式的叙述法则中,鲜活地展现了人物内心深处异常隐秘的精神状态,凸现出耐人寻味的审美意蕴。

内容推荐

短篇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小说类别,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短小,还在于它有着自身极为特殊的文体要求。也就是说,作为一种叙事艺术,短篇小说无论是在语言、结构还是意蕴的传达上,都有着与中长篇小说更为苛刻的要求,它需要高超的艺术智性才能驾驭……本书收录了2007年度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讲述了现实、人性与伦理的各种纠缠。

目录

序:不自然的选本

一次用心筹备的邂逅

瘸子,或天神的法则

橘子豆腐

风过礁楼

致邮差的情书

露天电影

百雀林

点灯时分

晚风轻拂落霞湖

家事

云雀

在卫运河艾墩甸的高坡上

风月谈

幸福咒

试读章节

一次用心筹备的邂逅

须一瓜

这是个一天两夜的故事。故事的开始,要溯及半个月前、成年聊天室的对话开始。那个时候,想放纵一下的女人苏小姐“风吹草案”,第一次来到在“E夜情深”聊天室,在蜂拥而来的要求聊天的男人中,选择了“嫌疑人”。当时,很多男人劈头就问,做吗,宝贝?或者:聊性好吗?有人直接报上自己身高、体重,紧跟着就是——我想和你One Night Stand。

“嫌疑人”似乎与众不同。他的问候是,既然是草案,吹掉就算了。

苏小姐就想和他聊聊:你好。你为什么叫“嫌疑人”?

“嫌疑人”说,有无限可能性吧。你是学法律的吗?

“风吹草案”说,爱好而已。你呢?

  “嫌疑人”说,我不爱好,但是生活。

就这样,一个多月来,他们在聊天室无所不谈了。因为是“E夜情深”,所以进行的更是没有禁区的对话。比如,“嫌疑人’'问,你是几号杯?

“风吹草案”说,B杯。它们弹性很好。

“嫌疑人”说,这样手感不错。什么颜色的内衣?灰色?

“风吹草案”说,今天是粉紫色。

“嫌疑人”说,梦幻的、胆小的。

“风吹草案”说,我喜欢不能预料的性。你呢?

“嫌疑人”说,我喜欢设计好细节。

“嫌疑人”又打来一行字:不能预料?你那样说,会让人以为你喜欢强奸。

“风吹草案”说,你太恶毒啦!我只是喜欢突如其来的美妙。

“嫌疑人”说,永远没有突如其来,因为我的前奏棒极了。

这样的对话,双方谁也不意外,因为本来就是成人聊天室,那里,一见面就要一夜情的,几乎和你好的问候频次一样多。性大于情,是那个领地上招展的旗帜。在那里,隐私的敞开,比敞开的思考更加自然。

在这样一个聊天背景下,聊了一个多月的一对异地男女,就要真正面对大活人了。

那是一个初夏的、风暖的日子。

“嫌疑人”说出差,拐到了“风吹草案”苏小姐所在的那个城市。在长途车站,“嫌疑人”见到了“风吹草案”。“风吹草案”自然也见到了他。

第一眼,双方都暗自惊奇。他们都有思想准备,知道想象和现实不太可能一样。“嫌疑人”那个男人有对坚韧的招风耳,不高不矮有点瘦,整体看上去却很帅,像个日本电影里深沉的杀手,带着好识别的浅灰色无框墨镜;“风吹草案”苏小姐在人群里,也是丰满出挑,一头板栗色的漂亮长发掩映的是端秀的五官,眉眼之间十分性感。她穿着粉绿色过臀韩装,下面是紧身牛仔裤。

“嫌疑人”提着一个简易旅行包,他出现在长途汽车总站口的时候,“风吹草案”坐在汽车里没有马上下来。她仔细看着二十米外的车站广场,那个戴着灰色墨镜的男人,如约往报刊亭而去。途中,三个讨饭的小孩子拦截了他。有个孩子还扑上去抱住了那个男人的腿。“风吹草案”窃笑了。但没想到,戴浅色墨镜的那个男人,猛抽起腿蹬掉了小孩。“风吹草案”苏小姐默默注视着几个乞儿暴跳如雷、想追又不敢追的样子。

直到这个粗暴亮相的男人一直走到绿色的报刊亭,“风吹草案”才嘀嘀按了两声喇叭。“嫌疑人”寻声望去,一个穿浅绿色韩装的二十六七岁的女人,站在一辆灰色旧小车旁,向他挥手。折身过去的时候,“嫌疑人”想,她早就看到我了吧,因此有点不大自在。进入汽车他发现,汽车里并没有像他妻子的车一样,挂满卡通毛绒玩具。这辆车,甚至有点脏乱。继而,他又发现这个女人的粉底没有打好,耳朵凹陷部位都是皮肤原来的浅黄色,而耳轮突起部分都是雪白的。好比一个印章,女人把粉底,只抹到了凸起图案文字上。他不由得想,靠近车窗的那只耳朵怎么样呢?转而他又想,看她的眼色,一定也发现我身上什么不如意的东西了吧。

不过,见面几分钟内所有的细微迟滞感,很快在奔驰的速度中散去了。两个人的汽车空间里,颠动着一种隐隐的好奇和兴奋。这两个成人聊天室的熟男熟女,穿过层层暧昧、意淫的语言瀑布,终于进入了只有两个人的、无须电脑连线的封闭世界。就像怀胎十月,就要迎来一个难以回避的临盆了。

但两人竟然没什么话。汽车在椰子大道行驶了好一阵,只有车载收音机的台海娱乐圈节目,在低低地播出,一会儿音乐、一会儿问答,一会儿广告。可是,本来他们在聊天室是很放得开的,和所有成年话题的聊友一样,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切进最敏感的话题。

“风吹草案”苏小姐打破了这个尴尬局面,她说,我和你想象的很不一样吗?

“嫌疑人”说,不不,更好。你很女人味——你是不是对我挺失望?

苏小姐说,哪里啊,你很帅啊。你的背很平很直呢。

“嫌疑人”大笑起来。苏小姐想,如果是在网上,他会打出哈哈或者^_^的图案。现在,这个图案没有了,那个有声音的笑声,发自耳边一个大活人的胸腔,带着轻微的、消化中的蒜薹类的气息,充满着原来无法设想的嘶哑和生疏感,如果是文字^_^或者哈哈,就不可能这样,至少没有那种轻微的蒜薹气息。哈哈,或者^_^,和真实的笑声好像很不一样。

说起来也怪,一个多月来,尽管两人相谈默契,兴趣盎然。但“嫌疑人”只问过一次,视频好吗?“风吹草案”拒绝了。你很丑吗?“风吹草案”说,那倒不至于。只是我喜欢给彼此想象空间——你丑不丑啊?

“嫌疑人”答,我丑。

“嫌疑人”就再也没有提出过视频要求。

一路还是话少。两地房价啦、椰子树啦,有一句没一句。陌生感,令这对熟男熟女有些尴尬,不过,他们自己暗地里都不承认这个尴尬,毕竟曾经聊得太深入太私密了。

下车的时候,“嫌疑人”说,自己的车吗?

她说,老爸的老捷达。

吃过“海边人家”的当地菜出来,已经是各色霓虹灯LD灯满天了。“风吹草案”和“嫌疑人”驱车前往十五公里外的西莲下榻处。

第一夜也就正式开始了。开着车,苏小姐忽然想到父亲喜欢唱的一句歌词:一生只为这一天。转念又觉得夸张可笑,就悄悄牵了牵嘴角。“嫌疑人”说,你笑什么?

苏小姐说,没有。

但苏小姐还是觉得可笑,怎么会闪过这一句呢,的确是太夸张了。至于吗?不就是想堕落一下吗?“E网情深”来去唠叨,不就是筹备个一夜情吗?以后谁是谁啊。何至于一生只为这一天呢?苏小姐脑子里还是萦绕着老爸的唱词。

在酒店填登记表的时候,“风吹草案”苏小姐无意间瞟到了“嫌疑人”的身份证,心里居然震颤了一下。那上面的名字是骆维淡。骆维淡,“嫌疑人”就是骆维淡,骆维淡就是“嫌疑人”。“嫌疑人”那个男人是虚拟的,骆维淡却是真实的,他的衣服,隐约散发出另一个人家柜子里陌生的味道。在汽车里,她的鼻腔里就有了丝丝缕缕陌生的气息,再说刚才吃饭,两人面对面边吃边谈,不约而同,双方都很自然地,使用的是一套和网络聊天完全不一样的语言系统,客气而得体,陌生又礼貌。他们优雅地比较着两地的风土人情,社会时弊及电影艺术的评价。情欲藏匿了,简直就像两个无欲天使在会晤。

当时,苏小姐的胃有点胀气,她暗暗想自己是不是有些紧张。她还注意到,那个男人也吃得不多,和汽车站广场猛地提脚踹小乞丐的狠劲不同,和网络上的激情热欲的文字形象也不同,他是文质彬彬的,是清清淡淡的。不过,餐桌上,苏小姐发现,“嫌疑人”那结实有力的手,好几个指甲缝里都有铅笔画过那样的细线污渍,她不想看到它们,但是,她的眼睛老看它们。一种轻微的、陌生的肮脏感告诉她,这并不是清心寡欲的手。

你是不是吃不惯?她说。

不不,他说,很好吃。我很喜欢这个口味。

从长途车站接人开始,到共进晚餐,苏小姐不时处于陌生感的眩晕之中。几天以前,如火如荼、欲望勃发的网聊,好像不是他们两个之间进行的。现在,骆维淡署名的身份证在柜台上,折射着大堂辉煌的灯光,泛散出某种窒息人的力量,一种坚实可触的压迫感。一个身份证就是一个现实的出发源头。失去距离掩护又有身份证佐证的一个大活人,身体竟然如此生分而沉重。她甚至猜测,如果她亮出自己“苏里红”的身份证,对方是不是也会有别于“风吹草案”的同样反应呢,是不是也会感到“苏里红”的压力?或者男人女人不一样?要不他是个见惯不惊的一夜情的老手?真是恍若隔世,网聊中,双方对彼此的性爱的身体是多么熟悉啊,那种熟悉轻快而毫无压力的宣泄和张扬,到哪里去了?

蒙上眼睛?——有时候吧。

角色扮演?——要古典音乐。

喜欢偷窥?——不,按摩。

擦油?——胡子沾着擦。

这是个四星级酒店。“嫌疑人”交代的,要环境好的,钱不要太在意。苏小姐特别喜欢他这个交代。她的女友的邻居,是个狂放的女大学生。离婚后,不断有一夜情。她有一句名言,叫一夜情就是蹦极跳。第一次克服了恐惧,后面你就懂得蹦极的享受了。据说,有一次,一个电脑工程师和她约会在异地一家两星宾馆,一完事,就赶她起床,说很忙,买的是钟点房,说着就去结账。等她穿好衣服出去,正听到工程师和前台的几个小伙子说笑,评论说她看上去一般,床上功夫真是不得了。等那几个小伙子发现她过来了,示意工程师赶快住嘴,那工程师已经来不及反应,女友的邻居,像老鹰一样扑过来,狠狠给了工程师一巴掌,两人就在肮脏的两星级酒店大堂里打成一团。

女友们总结说,怎么能信任一个找这样地方一夜情的人呢?

四星的好吗?“风吹草案”苏小姐选了个离家很远的新酒店。“嫌疑人”说,好的。你满意就好。

现在,登记完毕,他们俩穿过大堂要去等电梯。在走过咖啡座弹钢琴的人身后的时候,一颗人造水晶球忽然从高高的天花板上的灯簇中,脱离而下,砸到钢琴上又反弹到她的身上,苏小姐尖叫了一声。大家都吓了一跳,弹琴的白衣男人站了起来。穿黑色西服的大堂工作人员也赶了过来。“嫌疑人”说,没事吧?她摇头。“嫌疑人”一笑,牵起她的手,往电梯走。他的手温热有点潮湿。按电梯的时候,“嫌疑人”自然放手。苏小姐扭头看着水晶球吊灯下聚集的人们。心想,他是回避热闹的聪明人,还是另一种急切呢?

进了房间。“嫌疑人”四下走动看了看,说,不错,挺不错!谢谢。一身尘土,我先冲洗一下。你不介意吧?

没事没事!我看电视,这里还有送阅报纸呢。你去洗吧。

她忽然有点燥热起来,并为此有些迷惑。记得第二次开聊时,“嫌疑人”打出了一行字:理解One Night Stand吗?

她回复说,我策划一次堕落的邂逅。

“嫌疑人”打出一句歌词: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

她回复:你也在寻找堕落吗?

“嫌疑人”说,我可以不用这个词。  她说,你真的很精彩吗?

“嫌疑人”说,当然(一个鬼脸)。

在键盘上,所有的对话,就像火星和水星的对话,语言只是在星际漫游的、来去虚无的电波。在E夜情深聊天室聊天的时候,她也知道在一个陌生遥远的电脑后面,一定坐着一个有身体的男人,但她更多地陶醉于语言的本身。而现在,使用那个语言的男人,带着他的身体,带着另一户人家陌生衣柜的气息,离开了电脑来到你身边,就在一门之隔的卫生间里,那个身体被水冲击着,发出哗哗的水声。她感到困顿,有些轻微的怪异感。

通过廊道上的穿衣镜,“风吹草案”苏小姐审视着自己发热的脸颊。她给自己倒了杯凉水,回到椅子上。她打开当天的报纸,顺手遥控也打开了电视。但电视和报纸都没有细看进去。

你的第一次在哪里?“嫌疑人”这么问。

她打出一行字:在他出国的前一周末。

感觉好吗?

当时不好,后来,我很怀念。

为什么呢?

我不知道。就是怀念。

P1-7

序言

序:不自然的选本

李敬泽

再看一遍,发现这是一个不自然的选本。这里收入的小说差不多都是不自然的,是突兀、断裂、取巧、狷狂、荒怪,是皮笑肉不笑和欲说还休……

总之,是没什么好词。不自然就是否定,就是一个价值判断,设置在我们的传统中、我们的经验中的判断。无论在生活层面上,还是在审美层面上,我们都认为自然具有中心的价值——古人就是这么认为的,所谓道法自然,自然昭示着真理,而人以载道、文以载道,就是向着自然的追摹、企近。

听起来看好,整全完善,至少这一套说法一直令中国人安心。自然是自在之物,也是自在之心,它是对世界与自我之整全的想象,也是通向整全的道路。在中国古典思想中,自然是终极也是日用,是认识论,也是美学风范。

总之,有了这个自然什么都相应地有了。

“五四”以后,打倒孔家店,传统断裂,但自然的信念和风范不绝如缕:它成为一个牢固的退守之地,在混战中,中国文人传统阴差阳错地收编了现代浪漫主义——尽管这两者的来路判然不同,其差异远远超过了表面的相似,但谁在乎呢?文化的演进中充满了权宜之计,是应急的凑合的,但是有效,比如沈从文就这样树起了大旗。

因此,汪曾祺在一九八。年发表《受戒》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当时的人们本能地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一篇短篇小说,这是一次复活,关于自然的信念和精神和趣味的复活。历史有时是如此地具有形式感,这种复活恰好是由沈从文的弟子完成的。

近三十年来的文学证明,这次复活是辉煌胜利:就汪先生的作品而言,他是完善的作家,但不是一个大作家,但就他的影响而言,他无疑是一个大作家,八十年代以降的中国小说家很多都在他那里摩顶受戒:阿城的《遍地风流》、贾平凹的《商州又录》等等,由此繁衍的脉络深刻地塑造着中国当代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的面貌。

——这是“自然”,但正如汪曾祺的作品所暗示的,这是被封闭在历史语境之外的自然,是不向我们的经验开放的、被遥望的“自然”,在根本上,这不是对人与世界之整全的探索而是对整全的先验界定。

但这个“自然”在道义上和审美上是如此的抚慰、如此的令人舒服、如此的不具争议性——谁能与“自然”争辩呢?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国传统文人与浪漫主义叛逆的脆弱同盟在汪先生那里已经解散,剩下的只是传统文人。

这个“文人”远不像后来喧嚣一时的现代派那样遭到顽强抵抗以至最终溃散,它顺利地汇入了主流的文学趣味,直到现在,它也依然是短篇小说的主要评价尺度,在这个尺度中,小说本身被即是自然之事,它理应具有我们所建构所想象的“自然”之美之整全和谐。

我深知这种趣味的魅力,但我也强烈地认为,小说,包括短篇小说,须从“不自然”中汲取力量。突兀、断裂、取巧、狷狂、荒怪乃至勉强、造作,所有这些词所指的,其实就是我们自身、我们的生活和经验。我们是一种现代的、不自然的存在,即使沈先生和汪先生也承认这一点,那么,就让我们由此开始讲述,就让我们认识、领会这不自然,在这不自然中开始想象。

《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源头,现代文学从不自然中的挣扎开始。不应忘记这一点,不应忘记鲁迅先生所开启的道路。

所以,有这个不自然的选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07年短篇小说/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敬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332855
开本 32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8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2
14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