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台湾风云(1368-1683大航海时代的失陷与收复)
内容
作者简介
张嵚,男,山东济南人,历史图书作家,出版历史题材作品十五部,代表作有:《不容青史尽成灰》《一言难尽历史现场》,并曾在多个电台开播历史讲座节目。
目录
壹 倭刀沉沙:明朝台湾抗倭战争
1.鞭长莫及:明朝中前期倭寇侵台全纪录
2.一个新时代的线头:明朝中期的台湾
3.开通海路:影响台湾命运的海盗们
4.鬼子来了:日本幕府对台湾的图谋
5.明军威武:沈有容与台湾保卫战
贰 强敌西来: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早期对台湾的侵略
1.分赃的小丑:葡萄牙人在台湾的不光彩角色
2.疯狂的“马尼拉备忘录”:西班牙人的侵华战略
3.牛皮骗国土:荷兰人的东犯
4.澎湖浴血:明朝收复澎湖列岛之战
叁 血脉难断:台湾沦陷三十八年大史记
1.从“汉奸”到“民族英雄”:颜思齐的争议人生
2.亮剑“海上马车夫”:郑家海商集团争锋荷兰
3.血洒料罗湾:郑家水师与荷兰舰队的碰撞
4.海上丝绸路:台湾与明末海外贸易的“黄金期”
5.“国姓爷”心中的一根剌:郑成功的青少年岁月
肆 挥师东进:明末清初的收台战争
1.分崩离析:清军南下时代郑氏家族的分裂
2.国破台湾在:郑成功的收台抉择
3.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台湾人:郭怀一抗暴起义
4.鹿耳门作证:大明水师扬帆东进
伍 天下一统:康熙时期的收台战
1.近代台湾奠基人:被遗忘的台湾延平郡王郑经
2.难弃难离:清政府“纠结”的对台政策
3.天下一统:施琅收复台湾
精彩页
壹 倭刀沉沙 明朝台湾抗倭战争
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作“夷洲”。那是公元227年,东吴国主孙权派大将卫温率水师万人东渡台湾,从此确立了台湾的归属。但那时候魏、蜀、吴三国正打得热闹,谁也顾不上台湾岛。隋唐时期,台湾被称作“流求”。那是公元607年至609年,隋炀帝先后派大将何蛮和陈棱东征台湾,终击败了当地的少数民族部落,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可那时候的中国里里外外十分热闹,隋炀帝忙着修运河和征高句丽.忙来忙去忙出个“千古暴君”的名号。然后是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打突厥……属于台湾的“露脸”机会,是少之又少。宋朝时候台湾又被叫作“澎湖”。那是12世纪中叶,南宋政府将台湾岛和澎湖列岛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按照现在的说法,差不多是“乡镇级”编制。那时候,中国的半壁江山沦入金人手中。南宋小朝廷与女真铁骑打得激烈,从朝廷到民间的话题多是“光复河山”,小小的台湾“乡镇”,比起沦陷的“河山”,自然是微不足道。1297年以后,台湾又改名叫“澎湖巡检司”。当时的元太祖忽必烈两次派兵东征,平定台湾岛后,在当地设立“巡检司”,这是一个负责维护地方治安以及征收赋税的军事机关,相当于今天的“县公安局”级别,比起“乡镇级”虽然小有提升,但此时大元朝一统天下,蒙古铁骑傲视全球,小小的“巡检司”自然无法引起关注。
可就是这“微不足道”的台湾,早在“跑龙套”的时候,就成了越来越多的沿海百姓向往的乐土。那年头外来侵略闹得最凶的是万里长城一带.“西方殖民者”们还在绕着地中海兜圈子,中国沿海除了个别海盗外,还算是风平浪静。从公元6lO年隋炀帝平定台湾开始,但凡是东南沿海闹个灾荒、出个战乱,便有人卷包袱跳船向东跑,先来到最近的澎湖列岛,渐渐地扩展到台湾本岛。登上岛后种两亩地,建几间屋。岛上气候湿润、物产丰富。岛上的“少数民族”乍一看蛮凶,住久了却也好相处。小日子就这样愈发地滋润起来。到了后来,没灾荒、没战乱的时候,也有人往台湾岛上跑。聚的人多了就渐成规模,台湾的地位,渐渐地就从“乡镇级”变成了“县级”。特别是宋末元初和元末明初两个时期,因为战乱的缘故,大批福建、广东、浙江沿海的居民迁往台湾。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重新在当地设立“澎湖寨巡检司”时,统计当地户口,汉人已有万人之多。小小的台湾岛,在从三国至明初的一千多年里,在无数次的“跑龙套”中,默默地攒着人气,渐渐繁荣。
攒到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一声晴天霹雳,人气散了,繁荣没了,原本“跑龙套”的台湾,却从此有了更重的戏份。之后几百年的历史大戏里.它越发地吸引眼球,先是配角,然后是重要配角,最后成了主角,并且有了响亮而稳固的名字——台湾。
所谓的“晴天霹雳”,是那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的一道轻描淡写的圣旨:“撤澎湖寨巡检司,所辖军民,悉数安置于漳、泉二地。”然后台湾当地汉人们就被集体“搬家”了。房屋全被拆毁,农田尽数荒弃,粮食财产能拉走的拉走,拉不走的一把火烧掉。随后又在台湾海峡“划线”,规定“片板不能下海”。澎湖列岛和台湾岛严禁沿海居民进入,违者举家严办。原本欣欣向荣的台湾岛,“一夜回到解放前”。当年的“乐土”,此时却成了沿海居民可望而不可即的“禁区”。
这近乎荒唐的“强制拆迁”,并非是彼时明太祖朱元璋的心血来潮。“晴天霹雳”的导火索,是一段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历史——倭寇入侵。
P1-3
导语
台湾古代史,内容新,对读者有吸引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368-1683这三百余年的台湾历史对历史爱好者是陌生的、新奇的。
张嵚著的《台湾风云(1368-1683大航海时代的失陷与收复)》文笔轻松,还原史实。作者张嵚在通俗说史领域很见功力,所讲述历史故事真实可靠,生动易读。
装帧精美,双封设计。封面设计新颖大气,用纸考究,印刷精美。
序言
我们这本书中的故事,起点在公元1368年,终点
在公元1683年。故事的主人公,叫台湾。故事的内容
,是收复台湾。
主人公是我们熟悉的名字,内容是我们熟悉的名
词。熟悉的背后,却藏着一段遥远的陌生:在15世纪
至17世纪人类大航海时代,这个如今越发牵连着我们
情感的岛屿,它所经历的一段痛苦的分别与喜悦的团
聚。在这痛苦与喜悦之间,是一场场接踵而来的侵略
、灾难,是一代代炎黄子孙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
。所有的奋斗、牺牲,只为了一个传承到今天的朴素
信念: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说到这个“不可分割”,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下
,人们似乎都说得很多。但说得多,却未必就能懂得
,简单的四个字经历了怎样漫长的沉积,又意味着怎
样的沉重。
说到它的沉积,我们总是习惯追溯台湾的历史。
如果仅仅按照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看,台湾与大陆建立
联系,开始于东吴孙权时代,距离今天大约有两千多
年的历史。真正开始设立官府,进行行政统治的历史
,更是直到宋朝才开始,距离今天大约有一千年。对
于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来说,虽然也算漫长,
却也只是其中一段。但是考古发现与科学研究证明出
来的历史,却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台南发现的
“左镇人”化石,距离今天有一万至三万年,越来越
多的证据可以佐证,它与“元谋人”和“北京猿人”
,都存在着传承关系。台湾东海岸台东县出土的“八
仙洞遗址”,是台湾旧石器时代原始文化的见证,距
离今天大约有七千至一万五千年,其文明被称为“长
滨文化”,然而从其遗留的石器、角器等物件看,恰
与大陆系统的砾石砍器文化息息相关。在台湾地区发
现的古文明遗址,更与相邻的福建、广东地区出土的
类似遗址有惊人的相似。考古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台
湾旧石器文化与大陆旧石器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台湾“中研院”前副院长张光直教授更直言不讳:“
台湾‘原住民’的祖先,应该从福建省去找。”今天
的台湾民间故事,仍然留存着一个凄美的传说:有一
个下地干活的小伙子,有一天在种地归来的路上,却
突然遭遇到了地震,接着他看见自己眼前的土地剧烈
地震颤,与大陆分割,竞成了海上一个岛,与望眼欲
穿的家乡越来越远。这个小伙子就是台湾人的祖先,
这个漂流而去的小岛,就是台湾。“无巧不成书”,
在20世纪开始震动世界的“大陆漂移说”中,同样有
这样的科学假说:台湾岛原本就是和大陆连成一体的
,是在著名的“版块漂移运动”中,变成了今天的模
样。美国科学家曾经按照地图的比例,用电脑将台湾
岛与福建省做了一次“模拟重合”。实验的结果是,
福建省与台湾岛之间的地形轮廓,完全可以拼接在一
起。
台湾的“不可分割”,其历史累积,并不是某朝
、某个时间段才开始的;相反,更加遥远,起于我们
祖先繁衍生息的最早阶段,从中华文明的源头开始,
它就是我们民族躯体上的血肉。
因为漫长的累积,所以有了它的沉重。虽然台湾
有文献记录的历史,是从三国时期才开始的,但是东
吴的史料告诉我们,早在孙权之前,福建、广东、浙
江沿海的人们,世世代代都与台湾岛有过交往。秦汉
时期,就曾有沿海百姓与台湾居民用粮食交换土珠、
玛瑙等货物。在三国东吴孙权时代,卫温第一次率领
“甲士万人”造访台湾。到隋朝时期,又有朱宽、陈
梭等人以朝廷官员的名义巡视台湾。在这日益密切的
往来下,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交往越发互通有无。宋朝
的时候,在台湾地区定居的大陆百姓已经形成了规模
。北宋时期,第一次将台湾的人口“编户”,隶属于
福建晋江县管辖。这是中央政府在台湾设立府衙的开
始。到元朝的时候,更是开始驻扎军队、征收赋税。
从千年以来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看,如果说最初的
台湾,只是我们这个民族躯体上普通的一部分,那么
到了14世纪,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血液输入进来,日益
茁壮。它“不可分割”的地位,在这个大趋势下越来
越重要。
然而台湾命运的挑战,也正是在这时期开始了。
自14世纪,正是人类进入“航海时代”的前夜。波涛
万里的航船上,承载着外来的野心家们。他们一次次
越洋而来,造访中华。台湾,作为中国东海的珍珠,
自然引来了无数垂涎。它太美好了,美好得有无数人
要争抢到它。暴风骤雨的灾难,自14世纪的倭寇之乱
开始,一轮轮接踵而来。然而纵然伤痕累累,纵然血
雨腥风,纵然分分合合,却有那么多的人,愿意舍生
忘死地保护它。拜他们所赐,有了我们这本书的故事
:从明至清,在人类大航海殖民时代下,一轮又一轮
可歌可泣的保卫台湾、收复台湾的历史。一切,还只
为了那个朴素的愿望:不可分割。
以“不可分割”的名义,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三百
多年前那一幕幕荡气回肠的笔墨。同样以“不可分割
”的名义,有了我们今天的这本书,在台湾依然牵连
着我们情感的今天,真实地再现祖先曾经走过的那一
段道路。
内容推荐
张嵚著的《台湾风云(1368-1683大航海时代的失陷与收复)》讲述的是从1368年明朝中期抗倭斗争,至1683年清廷收复台湾这300余年间,在大航海时代到来的背景下,倭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侵略势力走马灯似的妄图染指台湾,中华民族的爱国者们,在台湾岛上为抗击外来侵略做出了不懈的奋斗和巨大的牺牲,一次次成功地抗击了侵略者,保卫了美丽而又富饶的宝岛台湾。大航海时代的炎黄子孙,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留下了属于中国的宏伟篇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台湾风云(1368-1683大航海时代的失陷与收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132990
开本 16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1
出版时间 2018-07-01
首版时间 2018-07-01
印刷时间 201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416
CIP核字 2018095569
中图分类号 K295.8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40
164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