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北京人的故事/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科普事业需要传承,需要发展,更需要开拓、创新!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工作节奏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迅速变化。新的形势要求科普创作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创新。

“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承载着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科普创作的历史——历史是辉煌的,今天是美好的!未来是更加辉煌、更加美好的。书系囊括新中国成立以来,著名科学、科幻作家经典获奖作品。

本书是丛书系列之《北京人的故事》,囊括新中国成立以来,著名科学、科幻作家刘后一的经典获奖作品。

内容推荐

《北京人的故事》作者刘后一娓娓动听的叙述,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渴求知识的广大读者的心田。《北京人的故事》的共同特点,一是不只局限于对科学知识的阐述,而是注重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二是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做到了科学性、可读生、趣味性的统一。

目录

“北京人”的故事

故事的由来

猎火

喂柴

驱兽

打虎

山顶洞人的故事

故事的由来

捕鱼

杀象

学艺

埋尸

缝衣

钻木

半坡人的故事

今日向何方

张弓

种粟

驯狗

养猪

织布

制陶

画符

易物

计数

斗械

附录

推荐《“北京人”的故事》

饶有趣味启人智慧——《半坡人的故事》读后

园外园丁的道路

选编后记

试读章节

喂柴

娥眉月儿高高挂在西山上空,凉风一阵阵吹在人们身上。黄爷爷带着三个中学生,爬到龙骨山顶的一块大石头上,坐了下来。

刚刚坐定,小红就说:“火已经取回,这下没事了吧!”

东火抢着说:“不,事情更多了,首先得保存火,使它烧下去。”

小红把小辫儿一甩说:“咳,那还不好办,添柴呀!”

“哪有那么多柴呀!”东火说。

“嘿,”小红说,“到处都是青山,还怕没柴烧?”

“那也得人去打,”东火说,“而且又没铁斧。”

黄爷爷高兴地听着他俩争论,又看了看方冰。

方冰慢吞吞地说:“这都是与自然斗争,都好办;我担心的是:猿人们都同意把火取回吗?”

“咳,谁还会不同意?”小红喊道。

“别争了,”东火说,“还是听黄爷爷说吧!”

三把火炬像三朵鲜艳的花,在苍茫的暮色中闪烁浮动。两股欢呼声此起彼伏,渐渐接近,终于汇成了一片。

老头儿驼着背,举着那把燃烧得最旺的火炬,一瘸一拐地穿过欢呼奔来的人群,朝洞口走去。小猴儿紧跟着他,学着他的姿势:微驼着背,右手举着小松鼠,一步一顿,仿佛在跳舞。然后是阿马、阿鹿,他们生怕举着的火把灭掉,不敢走得太快,也一步一顿地跟着。最后是扛着鹿、豪猪和提着兔子的猿人们。

“站住——”一声尖厉的叫喊。

当老头儿沿着斜坡,走向洞口的时候,忽然听到这样一声怒吼,他惊愕地抬头一看,原来是阿犹高举双拳在叫喊。趴在她背上的小兔儿两手紧紧抓住她的肩膀,瞪着深陷的小眼,恐惧地向前张望着。阿豫胆怯地站在她后面。

“你们把这怪物引来,想把大家都咬死吗?”阿犹又恐慎、又愤怒地嘶叫着。她又把双手插在腰间,站立在洞口前。

老头儿把火把举得更高了,好像怕她突然猛扑过来,把火把夺走似的。

阿马从老头儿后面蹿出来,把阿犹猛推了一把。要不是阿鹿同样快地跑上前,将她扶住,她准得摔个倒栽葱。小兔儿掉在地上,她刚要哭,可是小猴儿把手里的小松鼠塞给她说:“给你小松鼠!”小兔儿才没有哭出来。小猴儿又去帮阿鹿,把阿犹连推带拽地塞进山洞角落里。她坐在那里呜呜地啜泣着。阿豫默不作声地蹲在她旁边。

“胆小鬼!”老头儿骂了一句,就举着火把,从洞外走进洞里,又从洞里走出洞外,绕了一圈,终于在洞口一个比较低洼的地方站住,命令大家:“快找些树枝干草来,招待我们的客人!”

全体猿人,除了三个拿火把的,还有阿犹、阿豫以外,都立即行动起来:拔草的拔草,捡树枝的捡树枝。

老头儿把火把放进一个凹坑里,阿马和阿鹿也把手中快烧完的火把搁在松树火把上面。

小猴儿搁上一抱干草,燃起了一股烈火,直冲到洞口顶部的悬崖上。

“慢慢来!”老头儿吆喝着。

山洞附近的草:枯黄的、青翠的,都拔光了。火头儿一会儿高高地升起,一会儿低低地降下来。

小兔儿搁上一抱青草,一股湿烟立刻弥漫了全洞,把大家呛得直流眼泪和鼻涕。阿犹一边咳着,一边叫嚷:“要命啊!”

“要干树枝!”老头儿一边咳嗽,一边大声地喊着。

大家立刻匆匆忙忙地捡干树枝,拿来搁在火堆上,这样,火儿比较稳定、持久地烧着。可是很快山洞附近的干树枝也捡光了,大家便都空着双手张望着。

忽然小猴儿钻进洞角里,把带着朴树子、野果的树枝抱出来了。小兔儿等凡个小孩立刻跟着他抱,碎树枝掉在地上,连成了一线。

“要命啊,这是吃的呀!”阿犹还有阿豫扑过来,将树枝上的朴树子捋下来,将野果摘下,堆成了一堆,将处理过的树枝另外堆成一堆。

老头儿看了他们一眼,没有制止他们这么干,只是把捋过的树枝一根一根地添在火上,不让火熄灭掉。

忽然火堆伸出了一条长长的红舌头,沿着碎树枝连成的线路,向洞深处伸过去。

“要命啊!它来咬我们了!”阿犹、阿豫又惊叫起来了。

“怕什么!”老头儿拿起一根粗树干,不慌不忙地走过去,把碎树枝连成的火路,拦腰扫断,又在伸过去的火舌头上扑打了几下,火舌头就消失了。

老头儿走回火堆旁,看了看剩下的那一小堆树枝,低着头,默不作声。

聪明的小猴儿立刻猜到了他在想什么,就说:“后山边不是有一棵倒掉的树么?”

P12-14

序言

我热烈祝贺“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的出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得多么深刻!本书系的出版,正是科普工作实干的具体体现。

科普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事业。1953年,毛泽东同志视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时说:“我们要多向群众介绍科学知识。” 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研究和科学技术普及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双翼。1995年,江泽民同志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而科普工作是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则既是科普工作的指导方针,又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宣传内容;不是科学的发展,实质上就谈不上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科普创作肩负着传播知识、激发兴趣、启迪智慧的重要责任。“科学求真,人文求善”,同时求美,优秀的科普作品不仅能带给人们真、善、美的阅读体验,还能引人深思,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与创造力,从而提高个人乃至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国民素质是第一国力。教育的宗旨,科普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只有全民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中国才有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有可能实现习近平同志最近提出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普事业经历了1949—1965年的创立与发展阶段;1966—1976年的中断与恢复阶段:1977—1990年的恢复与发展阶段: 1990—1999年的繁荣与进步阶段;2000年至今的创新发展阶段。60多年过去了,我国的科技水平已达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地步,而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的科普工作也早已是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结出了累累硕果。同时,展望明天,科普工作如同科技工作,任务更加伟大、艰巨,前景更加辉煌、喜人。

“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正是在这60多年间,我国高水平原创科普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书系中一部部不同时期、不同作者、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优秀科普作品生动地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普创作走过的光辉历程。为了保证书系的高品位和高质量,编委会制定了严格的选编标准和原则:一、获得图书大奖的科普作品、科学文艺作品(包括科幻小说、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科学诗歌、科学传记等);二、曾经产生很大影响、入选中小学教材的科普作家的作品;三、宏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时代精神与人文精神俱佳的优秀科普作品;四、每个作家只选编一部代表作。

在长长的书名和作者名单中,我看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的名字,倍感亲切。作者中有许多我国科技界、文化界、教育界的老前辈,其中有些已经过世:也有许多一直为科普事业辛勤耕耘的我的同事或同行;更有许多近年来在科普作品创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后起之秀。在此,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科普事业需要传承,需要发展,更需要开拓、创新!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工作节奏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迅速变化。新的形势要求科普创作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创新。

这就需要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到科普创作的队伍中来,只有新的科普创作者不断涌现,新的优秀科普作品层出不穷,我国的科普事业才能继往开来,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不断为推动科技发展、为提高国民素质做出更好、更多、更新的贡献。

“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承载着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科普创作的历史——历史是辉煌的,今天是美好的!未来是更加辉煌、更加美好的。我深信,我国社会各界有志之士一定会共同努力,把我国的科普事业推向新的高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后记

刘碧玛

我敬爱的父亲刘后一离开人世已经两年多了。两年多来,我经常思念父亲,也常常自责:假如那天我坚持不让他去参加那个科协组织的活动,假如我不是因为工作不能脱身而亲自陪伴他去,假如……他也许就不会突发脑溢血而匆匆离去。然而,父亲的脾气我是知晓的,他的一生与科普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类劝阻面前他很少能“从善如流”。

父亲是一位深受广大小读者爱戴的、著名的少儿科普作家,这和他无私地将自己的知识奉献给了“孩子们”不无关系。父亲希望孩子们热爱科学,乐于向孩子们传播知识,作为他的女儿,我是深有感触的。我是60年代初上的小学,那时候家里经济不宽裕,不能奢望买很多的书籍,但父亲经常为我从图书馆借来各类图书,满足了我的求知欲;10岁生日时他送给我的礼物——一本小英汉词典曾令我的同学们羡慕不已;任何时候,只要向他请教跟学问有关的问题,父亲绝对是诲人不倦的好老师!

我最钦佩的是父亲的博闻强记和写作时善于旁征博引。曾有人这样评说他著的《人鼠大战》:“从五六千万年前的始新世谈到20世纪80年代,从亚洲谈到欧洲、澳洲和美洲,从动物学谈到化学、物理学,从《诗经》、唐宋诗文谈到鲁迅杂文,从《史记》谈到《圣经》,真可谓海阔天空,无所不包了。但他决不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即使是谈《聊斋志异》中的科学问题,他的态度也是很严谨的。”如此深厚的功力,没有勤奋刻苦的精神是难以成就的。

父亲自幼酷爱读书,但他小时候家境贫寒。由于他的父母去世早,他连课本和练习本也买不起,全靠他的姐姐苦苦挣扎着送他上学。寒暑假一到,他就去当商店学徒、修路工、制伞小工、家庭教师等,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好不容易读完初中,父亲听说湖南第一师范招生,而且那个学校不交学费、还有饭吃,他便去投考,居然“金榜题名”了。这是父亲生平第一件大喜事,也决定了他一生的道路。

父亲之所以获得渊博的知识和后来写出大量的科普作品,完全是和他的勤奋好学分不开的。记得我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父亲经常不回家,有时候回家吃完晚饭后又匆忙骑自行车回到单位,为的是将当时我家非常拥挤的两间9平方米的房子让给我和两个妹妹写作业,而他自己只好不辞辛苦往返两小时回到他的办公室去搞科学研究和进行科普创作。70年代初期,父亲去干校劳动,在给家里的来信中,常常夹着他创作的科普作品,那是父亲要我帮他誊写的稿件。原来,因为干校条件很差,父亲搞科普创作,只能在休息时进行构思和在笔记本上作一些记录,根本没有条件用稿纸来写作。《北京人的故事》就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创作完成的。

《“北京人”的故事》主要介绍了五六十万年前至18 000年前活动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猿人生活情形,着重介绍了他们对火的认识过程,以及取火、保持火种、利用火来同野兽等恶劣环境作斗争的经过。该书1977年7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之后,北京电台马上选其制成节目,对首都少年儿童连续广播。故事的感人情节在广播员的动情讲述下,一下子把少年儿童吸引住了。一封封的信飞向电台,飞向作者,表达了少年儿童对故事的喜爱,也表达了他们热爱科学的心情。1979年10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将《“北京人”的故事》分为两本:《“北京人”的故事》(讲的是五六十万年前后的事情)和《山顶洞人的故事》(讲的是18000年前的事情)。该书曾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优秀文艺作品奖、河北文艺作品奖。

《半坡人的故事》艺术地展现了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陕西半坡一带的原始人的生活情形。详细地介绍了他们围猎、种植、驯兽、织布、制陶、交易的具体过程,从中读者还可以知晓文字的起源和数字的来历。该书1979年10月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初版,编人《少年自然科学》丛书,198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再版,将它编入《历史小故事》丛书。

父亲这3本描写原始人生活的科幻故事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写出了《推荐“北京人”的故事》的文章,发表在1977年《化石》杂志上;《人民日报》等报刊上也刊出了评论文章,如《一本少年儿童喜爱的读物——推荐科学小说(“北京人”的故事)》、《科普园地的可喜尝试——读(“北京人”的故事)》、《怎能忘人类童年的魅力——读<半坡人的故事>随想》、《饶有趣味启人智慧——<半坡人的故事>读后》等。

曾几何时,社会上有过这样一种论点,认为人才有“潜”、“显”之分。“潜人才”对社会的奉献远大于从社会中获得的回报,而“显人才”却恰恰相反。一切客观公正的熟人都公认:“潜人才”这一称谓于父亲当之无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亲也并非“完人”。虽然他在科普创作天地中驰骋自如,但在现实的人际关系中却城府不深,缺乏圆滑的应变能力,这使得他与党籍、应属于他的职称失之交臂。为此,一些了解他的朋友都为他深感不平。

然而,在父亲的心目中,身外之物远远不及他所钟情的科普创作重要,因此在种种不公正的待遇面前,他能够泰然处之,而不是患得患失。他所具有的风骨令我敬重,那就是“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记得他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搞古生物的人应该胸襟宽广、达观,因为宇宙无穷大,个人一生实在太渺小了,何必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神,而况思其智之所不及,忧其力之所不能也!(大意如此)这段话表明了父亲在名利面前的豁达大度,一直为我所铭记。

父亲具有勤俭节约的美德,他生平反对浪费,虽然他享有“高干医疗待遇”,但他却在唯一的也是最后一次住院治疗时,拒绝了住高干病房的待遇,而是在6个人一问的病房中一住4个多月,父亲说这是因为他不忍心让国家为他支付更多的费用。父亲一生中仅科普著作就有40余本,光那本著名的《算得快》便发行了l 000多万册,但他所得到的稿酬并不多。尽管如此,他经常拿出稿酬买书赠给渴求知识的青少年。他还曾资助了8个“希望工程”的小学生背起书包走人学堂,并将《算得快》、《珍稀动物大观》等书的重印稿酬全部捐赠给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编辑出版的大型丛书《希望书库》。

令父亲欣慰的是,对于他在科普创作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党和国家给予了很高的荣誉,他所获得的各种奖励证书有几十本之多,1996年他还被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欣闻湖南教育出版社将父亲写的《“北京人”的故事》等作品编人该社出版的《中国科普佳作精选》之中,我谨代表九泉之下的父亲在此深表谢意。

1999年4月14日写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北京人的故事/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后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256362
开本 16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4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3-49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8: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