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精)》是费孝通先生所著的一本关于乡村研究的经典著作。
在这本书中,费老讲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书中讲到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搞清楚费老的乡土社会的概念,有助于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
图书 | 乡土中国(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乡土中国(精)》是费孝通先生所著的一本关于乡村研究的经典著作。 在这本书中,费老讲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书中讲到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搞清楚费老的乡土社会的概念,有助于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 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2005),193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社会学学士学位;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193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曾任云南大学燕京社会学研究室主任、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民主同盟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80年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斯基(Malinowski)荣誉奖。1981年接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赫胥黎(Huxley)奖章。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生育制度》《乡土中国》《民族与社会》《从事社会学五十年》《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行行重行行》《人的研究在中国》等,群言出版社编辑出版《费孝通文集》16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费孝通全集》20卷,著作等身,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目录 导读 从《乡土中国》认知中国 重刊序言 乡土本色 文字下乡 再论文字下乡 差序格局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家族 男女有别 礼治秩序 无讼 无为政治 长老统治 血缘和地缘 名实的分离 从欲望到需要 后记 导语 《乡土中国(精)》是费孝通社会调查三大代表作之一,是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作品。 费孝通著的《乡土中国(精)》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并不排斥其他体系同样影响着中国的社会,那些影响同样可以在中国的基层社会里发生作用。了解了费孝通书中所说的这个体系,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乡土中国(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费孝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69651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36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70 |
出版时间 | 2019-01-01 |
首版时间 | 2019-01-01 |
印刷时间 | 201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12 |
CIP核字 | 2018239265 |
中图分类号 | C912.82 |
丛书名 | |
印张 | 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5 |
宽 | 15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