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东北游牧文化(精)/东北文化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栾凡著的《东北游牧文化(精)》由绪论及五章内容构成,系统地论述了东北游牧文化的形成与演进、东北游牧经济文化、东北游牧习俗文化、东北游牧遗产文化及东北游牧文化的基本特征。在游牧民族的衣食住行中,在他们的宗教信仰中,在他们的民间艺术中,在他们的政权建设中,在他们的经济发展中,在他们纯朴、豪放、健康向上的民族性格中,无不隐藏着游牧文化深厚的内涵和细腻的品格。由于具有简朴、动态的特征,游牧文化所留下的物质遗存远远比不上农耕文化,甚至比不上渔猎文化,但游牧文化所承载的历史远比农耕文化更加轰轰烈烈。原因在于游牧文化的特质既是千百年来游牧民族生与死、血与汗的凝结,又是游牧民族对各种文化兼容并蓄而形成及丰富发展的渊源。弘扬传统文化主要是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民族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 栾凡,1963年6月生,吉林长春人,历史学博士,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史、明清东北史和东北民族史方面的研究。独立承担及参加省级、国家级课题20余项。出版专著《明代女真文化研究》《明代东北蠡测》《明代东北驿路与明代女真商人研究》《中国东北吉民族发展史》《历代国运·明朝》等10余部,在《社会科学战线》《学习与探索》《新华文摘》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目录 绪论 一 东北游牧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 二 东北游牧民族的起源与发展 三 东北游牧社会的变迁 第一章 东北游牧文化的形成与演进 一 东北游牧文化的形成 二 东北游牧文化的发展 三 东北游牧文化的传承 四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之比较 第二章 游牧经济文化 一 牧畜种类与牧畜饲养 二 鞍车制作与转场技术 三 捺钵文化 四 草原丝路文化 第三章 游牧习俗文化 一 服饰与饮食 二 居住与出行 三 婚葬礼仪 四 语言文学 五 崇马习俗与马文化 六 宗教信仰 七 姓氏文化 八 音乐舞蹈 九 体育活动 第四章 游牧遗产文化 一 遗址文化 二 器物文化 三 艺术文化 第五章 东北游牧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 天人合一: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 二 宽容礼让:与其他民族和平共处 三 勇武进取:与多种文化交融共存 四 与时俱进:游牧文化的重整与再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东北游牧文化(精)/东北文化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栾凡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3225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8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87 |
出版时间 | 2018-09-01 |
首版时间 | 2018-09-01 |
印刷时间 | 2018-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32 |
CIP核字 | 2018179677 |
中图分类号 | K280.3 |
丛书名 | |
印张 | 2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4 |
宽 | 172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