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德育引论/陈桂生教育学文丛 |
内容 | 作者简介 陈桂生,1933年生,江苏省高邮市人,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著有《普通教育学纲要》《教育学的建构》等深具影响的作品。 目录 Ⅰ 德育基本问题(上)——前提性的伦理问题 前言 1.习俗道德与伦理道德 ——德育实施中不同道德层面的权重问题 2.独立“个性”意义的德性与“个体社会化”意义的德性 3.德行转化为德性的轨迹——“品德”要义 4.价值取向、人生追求与世界观念——未成年人价值取向形成的过程 5.修身、道德教育与道德学习——个人品德修养形态历史性演变的趋势 Ⅱ 德育基本问题(下)——个体社会化的德育要义 前言 1.德育演变的轨迹 附录:德育源流 2.现代学生民族精神的陶冶 3.学生爱国情操的陶冶 4.学生集体观念的陶冶 5.政治教育的策略, 6.现代德育面临的新挑战——库姆斯《模棱两可的德育》平议 7.“德目主义”质疑 8.学校德育活动运行机制问题 Ⅲ 学生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辨析(上) 1.说服学生问题 2.关爱学生问题——“爱的教育”别解 3.学生诚信问题 4.学生感恩问题- 5.批评与表扬、惩罚与奖励的常理常规 6.师生之间信任问题 Ⅳ 学生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辨析(下) 1.学生自由与纪律问题 2.学生自主选择的限度问题 3.学生之间竞争问题 4.榜样影响问题 5.学生自主管理问题 Ⅴ 德育理论源流(上) 1.西方历史上关于“美德是否可教”的议论 2.德育基础理论演变的过程 3.涂尔干理性价值取向的道德教育说 4.杜威的“学校道德说” 5.德育“主智说”、“主情说”与“主意说” 6.民国时期训育沿革 Ⅵ 德育理论源流(下) 1.马克思、恩格斯的德育见解 2.列宁对“共产主义教育”的见解 3.毛泽东的“德育”见解 4.中国革命根据地的德育问题(1927—1949) 导语 《德育引论》是陈桂生教授针对我国现今引起教育工作者困惑的德育问题和教育舆论中与此相关的似是而非的论调,加以澄清。如今的德育理论尚未脱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的刘佛年教授主编的《教育学》的窠臼,问题在于它毕竟是德育知识陈述的框架,而不属于德育“问题研究”之作。在教育学中,德育目标与手段之间,需要从指导实践的角度加以阐明。 内容推荐 德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基础教育中的德育,简单地说,便是自觉地对未成年的学生,施加伦理道德的影响,使其行为符合现实社会中通行的道德规范。从古代以个人道德修养为主题的“修身”,到近代“道德教育”的格局,再到现代的“道德学习”,陈桂生著的这本《德育引论》对德育问题进行了历史的逻辑的分析。同时,本书对于学生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说服学生、关爱学生、学生诚信、学生纪律以及师生之间的信任问题提供了简明扼要又不失实用的讨论与参考。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德育引论/陈桂生教育学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桂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57614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8-10-01 |
首版时间 | 2018-10-01 |
印刷时间 | 2018-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98 |
CIP核字 | 2018067526 |
中图分类号 | G41 |
丛书名 | |
印张 | 1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5 |
宽 | 16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