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奇葩说导师 经济学教授薛兆丰著
内容
亮点展示

1.jpg

编辑推荐

薛兆丰老师重磅作品,来自超过27万人共同学习的经济学课堂,得到了大量市场用户的验证和认可。

撕掉“经济学”三个字的吓人表象,通俗有趣、接地气,不像市面上泛滥的“段子经济学”,没有学术脉络和根基;也不像传统教科书,体系庞大,生涩难懂。

本书包括了经济学核心概念,用大量简单、真实、有趣的中国案例,解释、印证、推演经济学原理,介绍众多经济学大师思想,一本书培养经济学思维,构筑经济学的知识体系。

在内容结构上,囊括经济学所有核心议题,但每一个议题又都独立成篇,每一篇都是一个独立的知识入口。你既可以从头到尾通读,也可以随手翻开一篇单独的章节,把它作为一本经济学指南,随时查阅。

马化腾、罗永浩、徐小平、刘润、罗振宇等都在上的经济学

作者简介

“得到”APP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主理人,著有《经济学通识》和《商业无边界——反垄断法的经济学革命》。

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曾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博士后研究员,为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经济学博士。

长期关注法律、管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其作品持续影响了读者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内容简介

我们每天收到无数纷繁复杂的信息,看到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世界是复杂的。

世界又并不复杂,只是你需要一双慧眼。经济学是一种帮助你成为明白人的智慧,它是观察世界的视角和态度,而不是一堆函数、公式和图表。

薛兆丰老师善于把复杂的现象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说清楚。这本书讲解了生活中不可能绕过的经济学核心概念,比如稀缺、成本、价格、交易、信息不对称、收入等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通过大量真实案例的经济学分析,更实际、更有趣、更深入和彻底地将经济学思维运用于各种实际场景,帮你绕过经济学花招,理解现象背后的经济逻辑,从而启发你将同样的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

你将摆脱直觉和经验的控制,拥有可以举一反三、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体系,从而对这个由海量陌生人连接而成的社会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相信读完本书之后,你会对自己身处的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成为这个复杂世界的明白人。

目录

前言  每个人的经济学 / IX

第1章  稀缺  为何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真实世界  经济学的视角  /  003
第001讲  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  /  003
第002讲  马粪争夺案  /  007
第003讲  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  010
第004讲  区分愿望与结果  /  014
人性观  人是理性和自私的吗 /  018
第005讲  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  /  018
第006讲  亚当·斯密的人性观  /  022
第007讲  铅笔的故事  /  026
第008讲  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  028
区别对待  选择的标准  /  032
第009讲  稀缺  /  032
第010讲  选择和歧视  /  035
第011讲  凡歧视必得付代价  /  038
第012讲  歧视的作用和限制歧视的恶果  /  041

第2章  成本  不要只盯着钱
选择偏好  放弃的最大价值  /  049
第013讲  一句话给成本下定义  /  049
第014讲  你的成本由别人决定  /  053
第015讲  别只盯着钱  /  057
资源的价值  重新理解盈利与亏损  /  061
第016讲  从成本角度理解盈利与亏损  /  061
第017讲  最终产品的供需决定原材料的成本  /  064
第018讲  “租”是对资产的付费  /  067
第019讲  寻租—乞丐没有白拿施舍  /  071
科斯定律  从社会成本看问题  /  075
第020讲  社会成本问题  /  075
第021讲  谁用得好就归谁  /  083
第022讲  是否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环境  /  086
交易费用  平衡的艺术  /  090
第023讲  有人群就有交易费用  /  090
第024讲  征地的权衡  /  094
第025讲  寻求合作解  /  100

第3章  需求  好东西运到远方去
边际革命  不是越多越好  /  107
第026讲  个人主义的主观价值论  /  107
第027讲  边际革命  /  110
需求定律  关于人性的定律  /  115
第028讲  需求第一定律  /  115
第029讲  需求第二定律  /  122
第030讲  需求第三定律  /  131

第4章  价格  如何减少竞争的无谓损失
资源配置  如何分饼决定饼做多大  /  139
第031讲  经济计算问题  /  139
第032讲  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  /  143
第033讲  如何分饼决定饼做多大  /  147
第034讲  换个角度看乘人之危发财的行为  /  151
竞争的逻辑  社会成本决定规则的优劣  /  155
第035讲  竞争的规则  /  155
第036讲  各种竞争规则孰优孰劣  /  158
第037讲  何谓短缺和过剩  /  162
价格管制  人会追求损失最小化  /  166
第038讲  最省事儿地违反价格管制  /  166
第039讲  春运火车票价还不够高  /  169
第040讲  美国的房租管制  /  176
第041讲  解除价格管制—果断与沉稳的拿捏  /  180
第042讲  实物补贴和货币补贴的权衡  /  184
竞争的维度  没有人可以控制市场因素  /  189
第043讲  房价上升好不好  /  189
第044讲  廉价保障房更贵  /  193
第045讲  没有使用需求就没有投资需求  /  196

第5章  权利  自由不等于免费
资源的占有  你的权利从哪里来  /  201
第046讲  权利有别于能力  /  201
第047讲  权利是人赋的而非天赋的  /  203
第048讲  自由不等于免费  /  207
产权界定  保护与限制  /  211
第049讲  产权的兴起  /  211
第050讲  产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  /  215
第051讲  产权保护之一:财产原则  /  218
第052讲  产权保护之二:责任原则  /  222
第053讲  产权保护之三:不可转让原则  /  225
公共服务  公用品与私用品  /  232
第054讲  经济学家论道路拥堵  /  232
第055讲  拥堵费的实践  /  235
第056讲  公用品和私用品  /  240
第057讲  灯塔的故事  /  244

第6章  耐心  想象力决定生产力
不确定性  时间偏好带来的回报  /  251
第058讲  易耗品与耐用品  /  251
第059讲  不耐产生交易  /  255
第060讲  利率管制及其后果  /  258
第061讲  利率变化支配资本现值  /  262
有效市场假说  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  /  267
第062讲  投资就是时间上的平衡消费  /  267
第063讲  股价究竟能不能预测  /  271
第064讲  股市到底有没有泡沫  /  275
第065讲  肥猪丸与回报率  /  279
预测未来  债券、保险与期货  /  283
第066讲  未雨绸缪:储蓄还是买保险  /  283
第067讲  保险的运作原理  /  286
第068讲  那些不是保险的保险  /  289
第069讲  当商品不被当作商品  /  293
第070讲  用期货合约来重新分配不可避免的风险  /  297

第7章  供应  好钢用在刀刃上
比较优势  天生我才必有用  /  305
第071讲  比较优势原理  /  305
第072讲  顺差逆差,孰优孰劣  /  309
第073讲  贸易对等和贸易报复  /  313
第074讲  贸易保护理由辨析  /  316
价格歧视  定价和竞争的策略  /  321
第075讲  受价者和觅价者  /  321
第076讲  价格歧视能给觅价者脱罪  /  326
第077讲  价格歧视的策略  /  330
第078讲  行业竞争程度不看企业个数  /  334

第8章  信息不对称  谁的话语权更大
信任的建立  直面信息不对称  /  341
第079讲  柠檬市场的故事  /  341
第080讲  何谓优质  /  345
制度的对策  缔约自由比自由更重要  /  349
第081讲  重复交易与第三方背书  /  349
第082讲  担保、延保与共享合同  /  351
第083讲  沉没成本、人质与抵押  /  356
第084讲  广告代言与形象打扮  /  358
第085讲  特许经营合同中的强者和弱者  /  362
第086讲  如何保障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的质量  /  365
第087讲  婚姻经济学  /  370
责任的分担  让防范的成本最小  /  375
第088讲  汉德公式  /  375
第089讲  监管要看边际效应  /  381
第090讲  监管本身也要引入竞争机制  /  385

第9章  合作  为何同工不同酬
决策权  谁来当老板  /  393
第091讲  企业的团队本质  /  393
第092讲  谁来当老板:资本和劳动力  /  397
第093讲  谁来当老板:专用资源和通用资源  /  399
第094讲  谁来当老板:固定收入和剩余索取  /  403
收入分配  政府是否应该劫富济贫  /  408
第095讲  收入的高低和节奏由什么决定  /  408
第096讲  事与愿违之同工同酬法  /  413
第097讲  事与愿违之最低工资法  /  417
第098讲  基尼系数与收入分配  /  420
脱贫致富  最富裕的穷人在今天  /  425
第099讲  工人违约是否应该成为权利  /  425
第100讲  罢工的性质  /  429
第101讲  工作权利遇到的障碍  /  432
第102讲  最富裕的穷人在今天  /  437

第10章  协调  众人如何彼此影响
货币规律  货币像水又像蜜  /  445
第103讲  货币的起源  /  445
第104讲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  /  448
第105讲  通货膨胀的根源  /  453
第106讲  通货膨胀的过程  /  456
第107讲  通货膨胀与失业  /  460
经济周期  聪明人彼此不同意  /  466
第108讲  奥地利学派看经济周期  /  466
第109讲  凯恩斯主义学派看经济周期  /  472
第110讲  货币主义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看经济周期  /  476
第111讲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  481
第112讲  聪明人为什么会彼此不同意  /  484
公共选择  选举未必反映大多数人的意愿  /  492
第113讲  选举由中间派说了算  /  492
第114讲  阿罗不可能定律  /  496
第115讲  民主为何会产生不良经济政策  /  499
第116讲  关于收入再分配的戴雷科特定律  /  508
第117讲  脱贫致富之路知易行难  /  512
第118讲  中国做对了什么  /  516

后记  何为地道的经济学思维 / 521
致谢 / 533
关于作者 /  535
前言  每个人的经济学 / IX

第1章  稀缺  为何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真实世界  经济学的视角  /  003
第001讲  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  /  003
第002讲  马粪争夺案  /  007
第003讲  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  010
第004讲  区分愿望与结果  /  014
人性观  人是理性和自私的吗  /  018
第005讲  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  /  018
第006讲  亚当·斯密的人性观  /  022
第007讲  铅笔的故事  /  026
第008讲  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  028
区别对待  选择的标准  /  032
第009讲  稀缺  /  032
第010讲  选择和歧视  /  035
第011讲  凡歧视必得付代价  /  038
第012讲  歧视的作用和限制歧视的恶果  /  041

第2章  成本  不要只盯着钱
选择偏好  放弃的最大价值  /  049
第013讲  一句话给成本下定义  /  049
第014讲  你的成本由别人决定  /  053
第015讲  别只盯着钱  /  057
资源的价值  重新理解盈利与亏损  /  061
第016讲  从成本角度理解盈利与亏损  /  061
第017讲  最终产品的供需决定原材料的成本  /  064
第018讲  “租”是对资产的付费  /  067
第019讲  寻租—乞丐没有白拿施舍  /  071
科斯定律  从社会成本看问题  /  075
第020讲  社会成本问题  /  075
第021讲  谁用得好就归谁  /  083
第022讲  是否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环境  /  086
交易费用  平衡的艺术  /  090
第023讲  有人群就有交易费用  /  090
第024讲  征地的权衡  /  094
第025讲  寻求合作解  /  100

第3章  需求  好东西运到远方去
边际革命  不是越多越好  /  107
第026讲  个人主义的主观价值论  /  107
第027讲  边际革命  /  110
需求定律  关于人性的定律  /  115
第028讲  需求第一定律  /  115
第029讲  需求第二定律  /  122
第030讲  需求第三定律  /  131

第4章  价格  如何减少竞争的无谓损失
资源配置  如何分饼决定饼做多大  /  139
第031讲  经济计算问题  /  139
第032讲  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  /  143
第033讲  如何分饼决定饼做多大  /  147
第034讲  换个角度看乘人之危发财的行为  /  151
竞争的逻辑  社会成本决定规则的优劣  /  155
第035讲  竞争的规则  /  155
第036讲  各种竞争规则孰优孰劣  /  158
第037讲  何谓短缺和过剩  /  162
价格管制  人会追求损失最小化  /  166
第038讲  最省事儿地违反价格管制  /  166
第039讲  春运火车票价还不够高  /  169
第040讲  美国的房租管制  /  176
第041讲  解除价格管制—果断与沉稳的拿捏  /  180
第042讲  实物补贴和货币补贴的权衡  /  184
竞争的维度  没有人可以控制市场因素  /  189
第043讲  房价上升好不好  /  189
第044讲  廉价保障房更贵  /  193
第045讲  没有使用需求就没有投资需求  /  196

第5章  权利  自由不等于免费
资源的占有  你的权利从哪里来  /  201
第046讲  权利有别于能力  /  201
第047讲  权利是人赋的而非天赋的  /  203
第048讲  自由不等于免费  /  207
产权界定  保护与限制  /  211
第049讲  产权的兴起  /  211
第050讲  产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  /  215
第051讲  产权保护之一:财产原则  /  218
第052讲  产权保护之二:责任原则  /  222
第053讲  产权保护之三:不可转让原则  /  225
公共服务  公用品与私用品  /  232
第054讲  经济学家论道路拥堵  /  232
第055讲  拥堵费的实践  /  235
第056讲  公用品和私用品  /  240
第057讲  灯塔的故事  /  244

第6章  耐心  想象力决定生产力
不确定性  时间偏好带来的回报  /  251
第058讲  易耗品与耐用品  /  251
第059讲  不耐产生交易  /  255
第060讲  利率管制及其后果  /  258
第061讲  利率变化支配资本现值  /  262
有效市场假说  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  /  267
第062讲  投资就是时间上的平衡消费  /  267
第063讲  股价究竟能不能预测  /  271
第064讲  股市到底有没有泡沫  /  275
第065讲  肥猪丸与回报率  /  279
预测未来  债券、保险与期货  /  283
第066讲  未雨绸缪:储蓄还是买保险  /  283
第067讲  保险的运作原理  /  286
第068讲  那些不是保险的保险  /  289
第069讲  当商品不被当作商品  /  293
第070讲  用期货合约来重新分配不可避免的风险  /  297

第7章  供应  好钢用在刀刃上
比较优势  天生我才必有用  /  305
第071讲  比较优势原理  /  305
第072讲  顺差逆差,孰优孰劣  /  309
第073讲  贸易对等和贸易报复  /  313
第074讲  贸易保护理由辨析  /  316
价格歧视  定价和竞争的策略  /  321
第075讲  受价者和觅价者  /  321
第076讲  价格歧视能给觅价者脱罪  /  326
第077讲  价格歧视的策略  /  330
第078讲  行业竞争程度不看企业个数  /  334

第8章  信息不对称  谁的话语权更大
信任的建立  直面信息不对称  /  341
第079讲  柠檬市场的故事  /  341
第080讲  何谓优质  /  345
制度的对策  缔约自由比自由更重要  /  349
第081讲  重复交易与第三方背书  /  349
第082讲  担保、延保与共享合同  /  351
第083讲  沉没成本、人质与抵押  /  356
第084讲  广告代言与形象打扮  /  358
第085讲  特许经营合同中的强者和弱者  /  362
第086讲  如何保障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的质量  /  365
第087讲  婚姻经济学  /  370
责任的分担  让防范的成本最小  /  375
第088讲  汉德公式  /  375
第089讲  监管要看边际效应  /  381
第090讲  监管本身也要引入竞争机制  /  385

第9章  合作  为何同工不同酬
决策权  谁来当老板  /  393
第091讲  企业的团队本质  /  393
第092讲  谁来当老板:资本和劳动力  /  397
第093讲  谁来当老板:专用资源和通用资源  /  399
第094讲  谁来当老板:固定收入和剩余索取  /  403
收入分配  政府是否应该劫富济贫  /  408
第095讲  收入的高低和节奏由什么决定  /  408
第096讲  事与愿违之同工同酬法  /  413
第097讲  事与愿违之最低工资法  /  417
第098讲  基尼系数与收入分配  /  420
脱贫致富  最富裕的穷人在今天  /  425
第099讲  工人违约是否应该成为权利  /  425
第100讲  罢工的性质  /  429
第101讲  工作权利遇到的障碍  /  432
第102讲  最富裕的穷人在今天  /  437

第10章  协调  众人如何彼此影响
货币规律  货币像水又像蜜  /  445
第103讲  货币的起源  /  445
第104讲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  /  448
第105讲  通货膨胀的根源  /  453
第106讲  通货膨胀的过程  /  456
第107讲  通货膨胀与失业  /  460
经济周期  聪明人彼此不同意  /  466
第108讲  奥地利学派看经济周期  /  466
第109讲  凯恩斯主义学派看经济周期  /  472
第110讲  货币主义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看经济周期  /  476
第111讲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  481
第112讲  聪明人为什么会彼此不同意  /  484
公共选择  选举未必反映大多数人的意愿  /  492
第113讲  选举由中间派说了算  /  492
第114讲  阿罗不可能定律  /  496
第115讲  民主为何会产生不良经济政策  /  499
第116讲  关于收入再分配的戴雷科特定律  /  508
第117讲  脱贫致富之路知易行难  /  512
第118讲  中国做对了什么  /  516

后记  何为地道的经济学思维 / 521
致谢 / 533
关于作者 /  535

精彩书摘

第001讲|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

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观点:虽然经济学分析非常有道理,逻辑自洽,但经济学分析的对象是完善的市场经济,而中国的市场经济并不完善,因此要解释中国的现象,需要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才行。

每当听到有人这样说,我都想给他推荐一篇文章—《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The Economic Organization of a P. O. W. Camp, 1945)。这篇文章的作者雷德福(R. A. Radford)是一位经济学者。“二战”时,他被当作战俘投进德国战俘营。“二战”结束后,他根据自己在战俘营里的细致观察,写了这篇文章。

战俘营里的经济活动肯定不是市场经济,但里面人们的行为、发生的事情,就不遵循经济规律了吗?雷德福在这篇文章里详细描述了战俘营里的各种经济现象、经济组织和有趣的事情,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

战俘营里面的市场行为,是迅速发展起来的。被关到战俘营里的人,开始时互相关爱,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仅靠关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展起市场交易才能够互相帮助,也只有通过市场交易,才能够公平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雷德福说:“事实上,一个战俘物质享受水平的显著提高,不是依靠自身攫取生活必需品的能力,而是通过商品和服务交换得以实现的。”

比如在战俘营里,就流传着这么一个励志故事。有一位随军牧师,他手里拿着一罐奶酪和五根香烟,在战俘营里转了一圈。回来以后,他手里就凭空多了一袋食物,而他原来手里拿的那一罐奶酪和五根香烟,却一点儿都没少。这位牧师可不是什么骗子,而是一位增加福利、创造幸福的商人。

雷德福要讲的是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哪怕物质的总量不发生变化,只要人与人之间能够进行交易,幸福就能够无中生有。而这个牧师手里拿着的那一袋食物,就是他创造幸福的证明。

战俘营里的交易,也有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在中转营里,关押的都是临时送来的战俘,他们一般只待3~5天就会被转到别的地方去。由于战俘们彼此陌生,也没来得及安顿,中转营里不仅交易量稀少,成交价的差距也很大,同时同物,在战俘营一边的价格和另外一边的就不可同日而语。

相反,固定营里的战俘,则不仅交易频繁,还发展起了交易平台。他们习惯在固定的地方交易,还会把成交价格写在公告板上。这样,成交价的差距就会渐渐缩小,即使仍然存在差距,也主要是成交的时间和物品的质量造成的。

除了物品交易以外,战俘营里还出现了劳动服务市场。有人开始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比如洗衣服、熨衣服,甚至是画肖像,等等。

战俘营中的价格与价格波动

有交易就有价格,有价格就有价格波动。

在战俘营里,面包由红十字会提供,一个星期两次,星期一和星期四早上每人发一份面包。拿了这份面包以后,每个人都要保存好慢慢吃,下次发面包得等三四天。

这样,战俘营里的面包价格就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发面包的前夜,也就是星期天、星期三的晚上,大多数人都把面包吃光了,面包价格会达到高峰,交易的价格比平时需要多一根香烟。如果有人坚持在星期天、星期三的晚上不吃面包,他就肯定能赚到一根香烟。当然,到了发放面包的当天,面包价格就会回落。

战俘营里的货币

有了交易就会产生对货币的需求。战俘营里没有传统的货币,而是用香烟来代替。

有了货币,就有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战俘们会用坏香烟代替好香烟进行交易。一些战俘舍不得用机器造的香烟来做交易,而是把烟拆了,重新包装,里面混上一些头发丝,卷得又比机器做的烟细一点,用劣币驱逐良币。当然,如果卷的烟太细的话,别人也会拒绝接受。

战俘营里的通胀与通缩

只要有货币,就会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

每当营房周边发生空袭,炮弹在营房边上爆炸时,人们就会变得非常沮丧,觉得差一点就没命了,存那么多香烟也没什么意义,还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吧,大家就都抽起香烟来了。到第二天早上,香烟少了,通货紧缩来了, 人们发现照原来的价格,东西卖不出去了。

有通货紧缩,也会有通货膨胀。有天早上,有传闻说红十字会要送一批香烟过来。这就意味着货币流通量会增加。于是,所有物价都上涨了。一份糖浆,从来没卖过两根香烟,那天早上卖到四根香烟,其他好多商品也都涨价了。但是到了早上10点钟,消息被证实是假的,所有商品的价格开始回落了。那天以后,糖浆再也没卖过两根香烟以上。回过头来看,当时那是泡沫,后来泡沫破灭了。

除此之外,雷德福还写道,战俘营里还存在着跨境贸易、户籍制度,甚至和外部世界一样,还存在舆论压力和仇富的情绪。

雷德福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经济规律在哪里都起作用,哪怕是在战俘营里都起作用。如果经济学能够解释战俘营里的现象,它就一定可以解释战俘营外的经济现象,当然也包括中国的经济现象。

思考题

这一讲的主题是经济规律在哪里都起作用,哪怕是在战俘营里面都起作用。现在倒过来,请举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里面,经济学规律是不起作用的,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第002讲|马粪争夺案

人们谈到公平与效率时,总会说要么是公平优先,要么是效率优先,二者此消彼长、互相对立。每当听到人们这么说时,我就会想起100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案例:马粪争夺案(Thomas Haslem v.William A. Lockwood, 1871)。

马粪争夺案的故事

这个案子发生在1869年4月6日。原告请了两位帮工,到马路上捡马粪。他俩从晚上6点干到8点,在马路上共堆了18堆马粪。马粪堆起来以后,因为太多拿不动,两位帮工就回去取车,准备第二天来运。但他们并没有在这18堆马粪上做任何标记。

第二天早上,案中的被告看见了这些马粪,就问附近巡逻的人:这些马粪有没有主人?有没有人要把马粪运走?巡逻的人说不知道。被告听了以后,觉得这些马粪没有标记,也没有主人,就把马粪运回自己家,撒到自己的田里了。

到了这天中午,两位帮工带着车过来,发现马粪没了,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被告拿走了。双方发生争执,*后闹到法庭上。

鼓励创造财富,还是鼓励对财富做标记

在法庭上针锋相对的,有这么几种观点。

一是“溯源说”。有人主张,马粪真正的主人是马,因为马粪是马拉的;也可以进一步说,马粪属于马的主人。但问题是,马的主人把马粪丢在路上,已经放弃了对马粪的所有权。

二是“位置说”。被告主张,马粪掉到马路上,就成为马路的一部分,而马路是公家的,所以谁见了马粪都可以拿走。原告让帮工把马粪堆起来,只是改变了马粪所在的位置,并没有改变它的所有权,因而马粪不归原告所有。

三是“标记说”。法庭上也有人主张,关键看原告有没有给马粪做标记,如果没有做标记,那就不能怪别人把马粪搬走了。

四是“劳动说”。原告坚持认为,是帮工们花费了工夫,才把马粪堆积起来的,所以马粪应该归原告所有。

双方好像都有道理。但哪种观点更重要呢?如果你是法官,会把马粪判给谁?

鼓励人们创造财富,社会才会越来越好

事实上,一点儿马粪,判给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案件会对后代产生怎样的影响。设想一下,有两个村子,发生了同样的案子,唯一不同的是,第一个村子把马粪判给了原告,也就是堆积马粪的人;第二个村子把马粪判给了被告,也就是那个看见马粪就把马粪拿走的人。这两个村子,过50年、100年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可以设想,在第一个村子里,由于把马粪判给了创造财富的人,那么村民就会有这样的预期:凡是经过人类劳动的成果,都是财富;凡是财富,就都有主人;有主人的财富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要尊重别人的财富,不能见到就拿走。只要有这样的共识,这一共识又变成传统,那么在这个村子里,人们就用不着花很大的工夫来保护自己的财富,他们因此也会更积极地去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50年、100年后,这个村子就会走向富足。

在另一个村子里,法官把马粪判给了被告,那么村民就会形成另外一种预期:只要是没人看管的东西,就可以随便拿走。结果顺手牵羊的行为就会大增,有产者花在看管财富上的努力就会变大,大到足以抵消财富本身的价值。人们不仅会丧失创造和积累财富的积极性,即便创造和积累了财富,其价值也会被保护财富的努力所抵消。50年、100年后,这个村子就会走向贫困。

当年马粪案的法官,就是根据这个思路,把马粪判给原告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个判决意味深长。

公正背后是效率考量

尊重别人的财富,不能见猎心起,不能顺手牵羊,这是一种普世的公正观,每位负责任的家长都会向子女传授这种观念。但在这种公正观背后,却是效率的考量——保护产权的努力是会消耗资源的,这种消耗越大,资源的净值就越低;社会的道德规范,越是能够帮助降低这种消耗,社会财富的积累就越多。

在生活中,很多人讨论什么才是公正的,但背后其实很可能是在对效率做出考量。

我们不能随便把人投进监狱,除非给他一个公正的审判,否则就是不公正的—这背后的效率考量是:如果人力资本会受到随意的破坏,人们就不会有积极性去积累自己的人力资本,懒惰和无知就会成为世界的常态。

我们不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除非给出合理的补偿,否则就是不公正的—这背后的效率考量是:如果可以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就不会有人有积极性去爱护、积累自己的财富。

交通肇事者应该负责任,否则就是不公正的—这背后的效率考量是:如果交通肇事者不需要负责任的话,那么马路就会非常混乱,效率就会降低,马路的价值就会消失。

当我们讨论公正的问题时,背后的含义往往是:这是符合效率标准的。往往是那些让社会里每个人都有积极性去积累财富的规则,或者那些让社会能够健康发展的规则,才是公正的规则。也就是说,因为有效,所以公平。

当别人在讨论到底是公平重要,还是效率重要的时候,学过经济学的人明白,公平背后往往是效率的考量,不是单个人效率的考量,而是整体社会长远发展的效率的考量。公平和效率,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思考题

你能不能在生活中找一个例子,看上去是个公正的规则,但它背后其实是有效率的考量的?

第001讲|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

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观点:虽然经济学分析非常有道理,逻辑自洽,但经济学分析的对象是完善的市场经济,而中国的市场经济并不完善,因此要解释中国的现象,需要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才行。

每当听到有人这样说,我都想给他推荐一篇文章—《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The Economic Organization of a P. O. W. Camp, 1945)。这篇文章的作者雷德福(R. A. Radford)是一位经济学者。“二战”时,他被当作战俘投进德国战俘营。“二战”结束后,他根据自己在战俘营里的细致观察,写了这篇文章。

战俘营里的经济活动肯定不是市场经济,但里面人们的行为、发生的事情,就不遵循经济规律了吗?雷德福在这篇文章里详细描述了战俘营里的各种经济现象、经济组织和有趣的事情,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

战俘营里面的市场行为,是迅速发展起来的。被关到战俘营里的人,开始时互相关爱,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仅靠关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展起市场交易才能够互相帮助,也只有通过市场交易,才能够公平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雷德福说:“事实上,一个战俘物质享受水平的显著提高,不是依靠自身攫取生活必需品的能力,而是通过商品和服务交换得以实现的。”

比如在战俘营里,就流传着这么一个励志故事。有一位随军牧师,他手里拿着一罐奶酪和五根香烟,在战俘营里转了一圈。回来以后,他手里就凭空多了一袋食物,而他原来手里拿的那一罐奶酪和五根香烟,却一点儿都没少。这位牧师可不是什么骗子,而是一位增加福利、创造幸福的商人。

雷德福要讲的是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哪怕物质的总量不发生变化,只要人与人之间能够进行交易,幸福就能够无中生有。而这个牧师手里拿着的那一袋食物,就是他创造幸福的证明。

战俘营里的交易,也有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在中转营里,关押的都是临时送来的战俘,他们一般只待3~5天就会被转到别的地方去。由于战俘们彼此陌生,也没来得及安顿,中转营里不仅交易量稀少,成交价的差距也很大,同时同物,在战俘营一边的价格和另外一边的就不可同日而语。

相反,固定营里的战俘,则不仅交易频繁,还发展起了交易平台。他们习惯在固定的地方交易,还会把成交价格写在公告板上。这样,成交价的差距就会渐渐缩小,即使仍然存在差距,也主要是成交的时间和物品的质量造成的。

除了物品交易以外,战俘营里还出现了劳动服务市场。有人开始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比如洗衣服、熨衣服,甚至是画肖像,等等。

战俘营中的价格与价格波动

有交易就有价格,有价格就有价格波动。

在战俘营里,面包由红十字会提供,一个星期两次,星期一和星期四早上每人发一份面包。拿了这份面包以后,每个人都要保存好慢慢吃,下次发面包得等三四天。

这样,战俘营里的面包价格就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发面包的前夜,也就是星期天、星期三的晚上,大多数人都把面包吃光了,面包价格会达到高峰,交易的价格比平时需要多一根香烟。如果有人坚持在星期天、星期三的晚上不吃面包,他就肯定能赚到一根香烟。当然,到了发放面包的当天,面包价格就会回落。

战俘营里的货币

有了交易就会产生对货币的需求。战俘营里没有传统的货币,而是用香烟来代替。

有了货币,就有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战俘们会用坏香烟代替好香烟进行交易。一些战俘舍不得用机器造的香烟来做交易,而是把烟拆了,重新包装,里面混上一些头发丝,卷得又比机器做的烟细一点,用劣币驱逐良币。当然,如果卷的烟太细的话,别人也会拒绝接受。

战俘营里的通胀与通缩

只要有货币,就会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

每当营房周边发生空袭,炮弹在营房边上爆炸时,人们就会变得非常沮丧,觉得差一点就没命了,存那么多香烟也没什么意义,还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吧,大家就都抽起香烟来了。到第二天早上,香烟少了,通货紧缩来了, 人们发现照原来的价格,东西卖不出去了。

有通货紧缩,也会有通货膨胀。有天早上,有传闻说红十字会要送一批香烟过来。这就意味着货币流通量会增加。于是,所有物价都上涨了。一份糖浆,从来没卖过两根香烟,那天早上卖到四根香烟,其他好多商品也都涨价了。但是到了早上10点钟,消息被证实是假的,所有商品的价格开始回落了。那天以后,糖浆再也没卖过两根香烟以上。回过头来看,当时那是泡沫,后来泡沫破灭了。

除此之外,雷德福还写道,战俘营里还存在着跨境贸易、户籍制度,甚至和外部世界一样,还存在舆论压力和仇富的情绪。

雷德福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经济规律在哪里都起作用,哪怕是在战俘营里都起作用。如果经济学能够解释战俘营里的现象,它就一定可以解释战俘营外的经济现象,当然也包括中国的经济现象。

思考题

这一讲的主题是经济规律在哪里都起作用,哪怕是在战俘营里面都起作用。现在倒过来,请举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里面,经济学规律是不起作用的,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第002讲|马粪争夺案

人们谈到公平与效率时,总会说要么是公平优先,要么是效率优先,二者此消彼长、互相对立。每当听到人们这么说时,我就会想起100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案例:马粪争夺案(Thomas Haslem v.William A. Lockwood, 1871)。

马粪争夺案的故事

这个案子发生在1869年4月6日。原告请了两位帮工,到马路上捡马粪。他俩从晚上6点干到8点,在马路上共堆了18堆马粪。马粪堆起来以后,因为太多拿不动,两位帮工就回去取车,准备第二天来运。但他们并没有在这18堆马粪上做任何标记。

第二天早上,案中的被告看见了这些马粪,就问附近巡逻的人:这些马粪有没有主人?有没有人要把马粪运走?巡逻的人说不知道。被告听了以后,觉得这些马粪没有标记,也没有主人,就把马粪运回自己家,撒到自己的田里了。

到了这天中午,两位帮工带着车过来,发现马粪没了,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被告拿走了。双方发生争执,*后闹到法庭上。

鼓励创造财富,还是鼓励对财富做标记

在法庭上针锋相对的,有这么几种观点。

一是“溯源说”。有人主张,马粪真正的主人是马,因为马粪是马拉的;也可以进一步说,马粪属于马的主人。但问题是,马的主人把马粪丢在路上,已经放弃了对马粪的所有权。

二是“位置说”。被告主张,马粪掉到马路上,就成为马路的一部分,而马路是公家的,所以谁见了马粪都可以拿走。原告让帮工把马粪堆起来,只是改变了马粪所在的位置,并没有改变它的所有权,因而马粪不归原告所有。

三是“标记说”。法庭上也有人主张,关键看原告有没有给马粪做标记,如果没有做标记,那就不能怪别人把马粪搬走了。

四是“劳动说”。原告坚持认为,是帮工们花费了工夫,才把马粪堆积起来的,所以马粪应该归原告所有。

双方好像都有道理。但哪种观点更重要呢?如果你是法官,会把马粪判给谁?

鼓励人们创造财富,社会才会越来越好

事实上,一点儿马粪,判给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案件会对后代产生怎样的影响。设想一下,有两个村子,发生了同样的案子,唯一不同的是,第一个村子把马粪判给了原告,也就是堆积马粪的人;第二个村子把马粪判给了被告,也就是那个看见马粪就把马粪拿走的人。这两个村子,过50年、100年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可以设想,在第一个村子里,由于把马粪判给了创造财富的人,那么村民就会有这样的预期:凡是经过人类劳动的成果,都是财富;凡是财富,就都有主人;有主人的财富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要尊重别人的财富,不能见到就拿走。只要有这样的共识,这一共识又变成传统,那么在这个村子里,人们就用不着花很大的工夫来保护自己的财富,他们因此也会更积极地去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50年、100年后,这个村子就会走向富足。

在另一个村子里,法官把马粪判给了被告,那么村民就会形成另外一种预期:只要是没人看管的东西,就可以随便拿走。结果顺手牵羊的行为就会大增,有产者花在看管财富上的努力就会变大,大到足以抵消财富本身的价值。人们不仅会丧失创造和积累财富的积极性,即便创造和积累了财富,其价值也会被保护财富的努力所抵消。50年、100年后,这个村子就会走向贫困。

当年马粪案的法官,就是根据这个思路,把马粪判给原告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个判决意味深长。

公正背后是效率考量

尊重别人的财富,不能见猎心起,不能顺手牵羊,这是一种普世的公正观,每位负责任的家长都会向子女传授这种观念。但在这种公正观背后,却是效率的考量——保护产权的努力是会消耗资源的,这种消耗越大,资源的净值就越低;社会的道德规范,越是能够帮助降低这种消耗,社会财富的积累就越多。

在生活中,很多人讨论什么才是公正的,但背后其实很可能是在对效率做出考量。

我们不能随便把人投进监狱,除非给他一个公正的审判,否则就是不公正的—这背后的效率考量是:如果人力资本会受到随意的破坏,人们就不会有积极性去积累自己的人力资本,懒惰和无知就会成为世界的常态。

我们不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除非给出合理的补偿,否则就是不公正的—这背后的效率考量是:如果可以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就不会有人有积极性去爱护、积累自己的财富。

交通肇事者应该负责任,否则就是不公正的—这背后的效率考量是:如果交通肇事者不需要负责任的话,那么马路就会非常混乱,效率就会降低,马路的价值就会消失。

当我们讨论公正的问题时,背后的含义往往是:这是符合效率标准的。往往是那些让社会里每个人都有积极性去积累财富的规则,或者那些让社会能够健康发展的规则,才是公正的规则。也就是说,因为有效,所以公平。

当别人在讨论到底是公平重要,还是效率重要的时候,学过经济学的人明白,公平背后往往是效率的考量,不是单个人效率的考量,而是整体社会长远发展的效率的考量。公平和效率,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思考题

你能不能在生活中找一个例子,看上去是个公正的规则,但它背后其实是有效率的考量的?

前言/序言

每个人的经济学

从2010年起,我每年都在北京大学讲授《经济学原理》,学生常常告诉我:“没想到经济学是这样的!”“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其实我上过很多次经济学课,但这次很不一样。”

我知道他们不是客气,我自己就是在亲身经历过经济学带来的震撼和快感后,才渴望把它再传递出去的。

经济学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原因在于它是以研究陌生人的互动规律为己任的学问。人的认知和判断,至今主要还是靠直觉和短距离的人际关系来驱动,但人的身体和际遇,却早已置于大规模的陌生人的精妙协作之中。

这两者的巨大反差,使得很多聪明绝顶的社会达人,对复杂社会关系和经济运行规律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幼稚的阶段。一个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可以非常成功,但要理解现代社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学习另外一种智慧。

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了振兴美国经济,提出了“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的口号,但他自己却把工厂设在中国,连竞选宣传品都是在中国生产的。当记者问他为什么如此分裂时,他诚实地回答:“我可是个商人!”

是的,他是一位极其成功的商人,但在领悟“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的国策绝不可能重振美国经济的道理上,却显得那么不明智。好比一匹在比赛中屡屡获胜的骏马,对赛道的设计却一无所知一样。

按照我的理解,你之所以买这本书,并不是因为你想成为经济学家,而是想做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明白人,想摆脱直觉和经验的控制,想了解经济社会运行的规律,想颠覆自己多年积累的常识和思维定势,想对这个由海量陌生人紧密连接而成的社会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在我眼里,你是一个随时准备颠覆自己思维习惯的人。这本书的目标也很简单,就是让你不以经济学为职业,也能拥有经济学的智慧。你要的是值得反复揣摩、可以举一反三、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体系,对脱离实际的数学方程式不再莫名敬畏,也不再满足于经济学散文的零敲碎打。你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学习,*终用一块块石头筑成城堡。

这本书,给你的就是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

它为你讲解不可能绕过的经济学核心概念。你会发现这本书比任何一本现行的教科书都解释得更深入、更详细、更实际和更有趣。

它帮你绕过可以绕过的经济学花招。你不用学会画包络线、求影子价格、解效用函数……据我所知,没有一个善于解决这些数学难题的经济学家,会用这些工具来解决他们遇到的任何现实问题。

它让你看到大众视而不见的制度安排,并理解其内在的经济逻辑,从而启发你将同样的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而目前流行的绝大多数经济学教科书,却只是把这些制度安排看作没有内在结构的黑箱。

它帮你构筑经济学思维。经济学不难明白,也不难背诵,难在一刻不忘地运用。我会通过大量实际例子,甚至在你意想不到的场景用上经济学分析,目的就是让你融会贯通,能像呼吸、走路、游泳和骑车那样,自然而然地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对世界做出反应。

它帮你培养经济学品位。权衡一种观点,尤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观点,其标准往往不是对或错,而是高或低、轻或重;看高手过招,辨思想源流,不论你觉得他们的层次如何,你都可以增长见识,增强自信,提高对理论的鉴赏水平。

它助你变得更理性、悦纳和进取。你将学会把愿望和结果分开来评判(理性);你将学会先去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不是动不动就抱怨和指责(悦纳);你将忘记经济学家们津津乐道的均衡世界,而着迷于由创新精神牵引的非均衡的开放社会(进取)。

你会发现人类面临着四大基本约束:东西不够,生命有限,互相依赖,需要协调。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和制度安排,无一不是为了适应这四种基本约束而衍生出来的。我们就循着这种约束的内在逻辑,开始稳扎稳打地前进。相信读完本书之后,你对自己身处的世界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精彩书评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北大,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重返校园学习。感谢薛兆丰老师愿意以更灵活的方式,把原汁原味的北大课程分享出来,呈现在更多人的面前,让大家构建一个经济学的世界观。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欢迎你和我一起学习。

——马化腾

我一直喜欢读薛兆丰老师的文章。当年我创办牛博网的时候,我就邀请到薛老师加入,他能把复杂道理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说清楚。他的经济学板块一直放在牛博网首页的重要位置,*显眼的右上角。我教书的时候也经常推荐学生多读一些经济学的书籍,因为我认为,经济学是让人冲破成见的一门学问。在这本书里,薛老师把经济学思维系统地、明明白白地讲了一遍。

——罗永浩

我是上过北大的经济学课的,但是当我听薛老师的课时,的确受到了震撼,原来经济学还可以那么有趣,我在薛老师那里感受到了经济学传递出来的快感。

——徐小平

在听薛兆丰老师讲经济学之前,我没想过经济学还能这么讲,拨云见日,醍醐灌顶,让你觉得,经济学不仅是有用的,更是优美的、清澈的、迷人的。感谢薛老师,用这么好的东西,帮助了这么多人。

——刘 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奇葩说导师 经济学教授薛兆丰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兆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89586
开本 32开
页数 532
版次 1
装订 线装
字数 355000
出版时间 2018-09-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1-01-14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49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纯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9: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