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当弗洛伊德遇见佛陀(心理治疗师对话佛学智慧全新修订彩图典藏版)
内容
内容推荐
心理学和佛学的对话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引人入胜的话题。这本由徐钧著的《当弗洛伊德遇见佛陀(心理治疗师对话佛学智慧全新修订彩图典藏版)》跨越精神分析、人本聚焦疗法、认知治疗、认知神经科学、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等多个领域,试图厘清二者对话的基本框架和立场,梳理佛学与心理的历史概要,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对比与印证。作者徐钧老师是国内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同时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佛学研究者和禅修者,对两个领域都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在列举学术证据的同时,本书穿插了很多生动的临床案例和有趣的佛教故事,是一本了解佛学与心理学整合研究的好书,既适合入门者开阔眼界,又适合研究者参考反思。
作者简介
徐钧,南嘉心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外聘应用心理硕士生导师,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文化与心理治疗学组常委,上海心理学会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专委会理事及国际Focusing学会国际协调员、训练师,国际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国际联盟成员。
常年从事心理咨询临床和教学工作,专长于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聚焦,同时具有深厚的亚洲传统文化学习和研究背景。
目前研究领域:聚焦、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亚洲文化与心理治疗对话。
目录
再版序
序:相遇在心灵深处
绪论
第一编 佛学与心理学的定位
第一章 佛学和心理学关系的定位——自体心理学观点的阐释
第二编 历史概要
第二章 佛学心理学的古代历史概要
第三章 佛学与心理学的对话的历史概要
第三编 心理学与佛学的理论比较
第四章 禅与箱庭疗法
第五章 藏传佛教历史上四个梦的精神分析解读
第六章 亚洲佛学文化背景下的阿阇世王情结
第七章 死本能与无常:精神分析的超越性
第八章 精神分析的中道:自体的有和空
第九章 佛学因缘哲学与精神分析的主体间性
第十章 聚焦与因缘哲学
第十一章 空,体验存在的基础
第十二章 十一面观世音本生传说隐喻的成长之路
第十三章 自我与无我:心理疾患等与佛学——兼与杰克·安格勒博士商榷
第四编 正念:来自佛学与心理学的讨论
第十四章 关于正念
第十五章 正念在心理治疗中的发展
第十六章 穿越和当下:临床对话过程中正念的运用
第十七章 慈心在正念中的运用
第十八章 文献注释:呼吸的正念
第十九章 文献注释:慈心的正念
第二十章 有关“正念”的一些省思
第五编 来自佛学的心理学案例
第二十一章 来自佛学的心理咨询案例
第二十二章 三篇应对恐惧的文献
第二十三章 丹增旺嘉的黑关经验
序言
《当弗洛伊德遇见佛陀——心理治疗师对话佛
学智慧》第1版于2012年由线装书局出版,出版后意
外的获得心理学同行关注和反响,很快此书就在市
场上卖完了。淘宝上只有复印件,而淘宝原件高达
几百元一本。同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第1版在
彩色图片、文献注释、文字校对上都不是十分完善
,所以也有读者提出了善意的批评。2012年之后,
国内心理学界和精神医学界对佛学与心理学的对话
这一议题的讨论更趋于深化,有很多新的内容出现
。我也对自己之前的论文以及对话的过程进行了一
定的反思,创作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新论文,例如反
思当代正念流行的前瞻性论文“正念的一些省思”
(2013);反思佛学在西方的概念发展及反哺亚洲
过程中佛学概念发生的变化,深入探讨佛学与心理
学在类似概念上所表现差异的论文《自我与无我:
心理疾患等与佛学—兼与杰克·安格勒博士商榷》
等。所以,2017年,在原书市场销空几年的情况,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周霈与我讨论了此书的重
新修订出版的事宜。我觉得十分合适,因此补充了
新创作的论文,按照原来论文的文献注释进行了修
订,并且确定以彩图形式出版。
徐钧
戊戌年立春
导语
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是探索人性奥秘,医治心灵创伤的工具。《法华经》中也说,佛是大医王,能医众生之病,救众生之苦。近代西方的先知与远古东方的圣者,他们有什么交集?
看完这本由徐钧著的《当弗洛伊德遇见佛陀(心理治疗师对话佛学智慧全新修订彩图典藏版)》,或许你会有一些自己的理解。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跨越自体心理学、聚焦疗法、认知治疗、
神经认知心理学、梦心理学、南传佛教、汉传佛教
、藏传佛教等多个领域,在列举学术证据的同时,
穿插了很多生动的临床案例和有趣的佛教故事,是
一本了解佛学与心理学整合研究的好书,既适合入
门者开阔眼界,又适合研究者参考反思。
——精神科主治医师 李孟潮
这是一位心理治疗师、佛学研究者、禅修者在
其专业工作中一边学习,一边探索,一边领悟,并
且一边应用而集结的成果。它为当今中国学人对西
方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做出
了一个范本。读者在文章里既可以读出作者在精神
分析与佛学中探索的心得和轨迹,也能在这两个方
面得到启发和共鸣。阅读之后你会发现,不论从哪
一条路入手,其实我们每个人距离得到领悟并不很
远。
——陕西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张天布
相遇总在路上。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们前赴后
继,一直行进在探索心灵的旅程之中,他们并不孤
寂,一路上都有来自佛陀遥远的、古老的,然而又
亲切的回应。
本书是一大因缘,作者从通达的内证,具足悲
心的临床实践一路走来。因而,本书不再仅仅是佛
学与精神分析之间阵线分明的对话,而是二者融通
于一身之后,对于切己之体认的表达。
——中国地质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副教授 吴
和鸣
精彩页
二、正念的目的
正念的目的,是佛学里面的一个重要目的:为了如其实际地了解身心、事物。按照佛学的观点,我们的身心是因缘编织起来的一个产物。我们的生命,是由父母提供受精卵,并因神识投胎而产生。这其中并没有一个主宰者存在,没有一个绝对的自我在永恒地控制着。既然如此,我们的身心现象实际上是一个变迁的过程。这个道理在佛学经典《无我经》里面讲得很清楚,《无我经》是佛陀在鹿野苑讲的第二部经。
我们如果认为我们的身体就是“我”,而且是能够控制的,为什么我们刚生出来的时候很小,后来却像面粉发酵了一样变得很大?这个过程,并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完全主宰的,它是一个自然的、因缘的过程。而我们的心念和感受,也就是精神的部分,其中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控制者。比如现在我们大家在这里讨论着,西园寺给我们提供的这个环境比较安宁,大家可能觉得很放松、很舒适。但是,如果现在这个房间突然着火了,而且门已经被堵上了,我们所有人都出不去,那我们心里的感觉就会立即发生变化,紧张感、焦虑感都出来了。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感觉是受因缘条件的影响而变化的。
南传佛学里有这样的内容——我们一般人都有一个通例,就是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完全符合我的想法。但这个世界是因缘编织的,有的时候符合我们的想法,有的时候不符合。当我们觉得世界与自己的想法不符合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烦恼生起。正念,使人能够了解这个世界的自然规律。它的因缘规律就是如此,你应该如其实际地去了解。当你了解世界就是这样的时候,就会放下“世界要符合自己想法”的控制感,你就从这种感觉里面解脱出来了。
关于这一点,2000多年前佛陀开发了具体的修行方法,在南传的《大念处经》中有记载。《大念处经》的内容在汉传佛学里也有,就是《四念处经》。佛陀教导比丘们,一个人观察自己的身体,时时彻知无常,也就是了解身体的自然规律是无常变化的,没有主宰的特性。当一个人能够这样地了解自己身心特性的时候,就能够放弃对身心的执着。这就是四念处中的内容。四念处包括身、受、心、法,这个方法就是我们后来所谓的正念里面的内观。相关的经文篇幅很长,我现在只是举出了其中很短的一段内容。
可能很多人觉得,正念这个概念很不容易把握。实际上,练习正念的第一步很容易。大家现在知道自己的身体,此时此刻以什么姿势坐着吧?刚才在我问这个问题之前,你们意识到了吗?有人可能意识到了,有人可能没意识到。没意识到的人,可能当时你们的正念在我的话语里面,而没有观察自己。这就是身念处所需要的观察。我请你们注意自己的身体之前,你们的心可能在别的地方飘移。我一说请你们注意自己的身体,你们的思想开始集中到自己的身上了,一下子发现,好像自己的身体突然以某种姿势出现了。并不是你意识到了它才出现,实际上,它之前就是这样的,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它,没有观察它而已。正念,就是这样开始的。你可以先注意自己的身体,注意身体的感受。这样注意着时,你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你的心会跑开。过了一会儿,它就迁移了,想别的事情去了。练习打坐的人,经常有一个问题,他们会说练习打坐很累。为什么累呢?“因为我的心一会儿想这,一会儿想那,我想不让它想,怎么办?”
还有许多人说,练习打坐之前我很平静,但一练习打坐,就觉得自己心里面的想法多得不得了,简直不知如何是好,然后这个人就会开始试图去控制他的想法。到了这个阶段,正念引导的第二部分就开始了。
练习正念,大家可以从注意自己的身体姿势开始,也可以从注意自己的呼吸开始。但大家不要误解,以为练习正念就是要注意呼吸或者注意腹部起伏,这完全不是练习正念的目的。练习正念的目的是让你明白身心并没有一个绝对的主宰。如果你认为身体是你的,呼吸是你的,那么大家试试看,你吸进去一口气,然后能憋多久?憋到后来,那口气你能控制得住吗?一般用不了1分钟,最多几分钟,你那口气一定得吐掉。同样地,你也没办法不吸气。这里有一个自然的因果规律在运作,但没有一个主宰者。P171-17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当弗洛伊德遇见佛陀(心理治疗师对话佛学智慧全新修订彩图典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2024012
开本 32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8-10-01
首版时间 2018-10-01
印刷时间 201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404
CIP核字 2018175065
中图分类号 B84-06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9
148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8: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