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疯羊血顶儿(名家名作译丛)/陈伯吹儿童文学桂冠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新时期动物小说作家中,沈石溪是一位异峰突起、硕果累累的作家。他善于运用浓墨重彩去展现一个特定的生存主题,并通过情节的高度集中和凝炼去有力地展现动物生存状态的艰苦卓绝、矛盾重重,在情节的高潮中点缀、烘托并刻画和凸现出动物性格中的英雄亮色。

他的小说充满玄思与智性,浸透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传达着作者忧国忧民、上下求索的精神追求。小说中有一种令人震颤的悲剧美。

内容推荐

本书是当代动物小说大家沈石溪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包括《疯羊血顶儿》和《结伴同行》两篇动物小说。

盘羊血顶儿,这名字本身就带有血泪的悲苦,它一出生就目睹了母亲为救它而被母狼咬死,从此,它的一生都在为复仇而奔波:它扳直自己的羊角,它一次次与母狼对峙,并多次逢凶化吉。然而,它的抗争却引来了盘羊群的灭顶之灾……一只羊悲壮而惨烈的一生结束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动物故事留了下来……

一只狼和一只豺,在特殊的环境下结成了搭档。在一次次合作捕食猎物,一次次共同逃脱危险之后,它们结下了在兽性之上的豺狼的生死友谊……

目录

疯羊血顶儿

结伴同行

试读章节

头羊一停,整个羊群也都停了下来。

绕花鼎身体还朝着白雪皑皑的日曲卡雪山,四肢弯曲,摆着一副随时准备起跳窜逃的姿势,只是把头颈作一百八十度的扭转,向后观望。

对面开阔的大霸岙,暂时还不见食肉兽的身影,却意外地发现有一头羊还傻乎乎地呆在原地没跟着羊群一起逃命。

这是一头还没成年的小公羊,体毛浅灰,像清晨一片薄云;头顶刚刚长出两支半尺来长的琥珀色的羊角,还没盘成弯形,色泽透明,稚嫩得就像刚从地下冒出来的竹笋:身体只及那些成熟公羊的三分之二大,矮出整整一个肩胛,与母羊差不多。大霸岙是个地名,位置处在日曲卡雪山的半山腰,是块山间平地,光秃秃的,没有树,也没有其他动物,只有地上长着一层齐腰高的狗尾巴草,小公羊站在那儿,特别显眼。

这家伙,也许是想心事想入了迷,也许是吓破了胆吓软了腿,也许是儿时那段悲惨的遭遇使它心灵麻木,反应迟钝了,才没跟着羊群一起逃命的,绕花鼎想。

咩——绕花鼎长长地叫了一声,是提醒,是催促,是招呼那头=还傻站在对面大霸岙里的小公羊趁食肉兽还没扑到羊背上来赶快跟着群体一起逃命。

——你活得不耐烦了,想让自己变成食肉兽的晚餐吗?

小公羊听到绕花鼎的呼叫了,抬起头来朝在山脊线上站成一排的羊群望了一眼。但它并没有像绕花鼎所期待的那样从麻木状态中幡然猛醒,惊咩一声跳起来,像所有的羊一样,只恨爹妈没给自己多长几条腿,转身奔逃;恰恰相反,它不仅没逃,好像还嫌自己不够暴露,怕食肉兽瞧不见它,竟从狗尾巴草丛里走了出来,攀上旁边一块突兀的岩石,站在岩石顶上,咩咩叫着。

这纯粹是在引诱食肉兽去吃掉它嘛。

自杀还需要做广告吗?

大霸岙东边那片狗尾巴草无风自动,一条恐怖的黑影朝站在岩石上的小公羊逼近。

大公羊绕花鼎心里一阵绞痛。一个无辜的生命又要遭到血腥屠宰了。真让羊感到气愤,却又无可奈何。它想收回视线,它不忍心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臣民被凶残的食肉兽大卸八块;羊是素食主义者,羊眼善良温柔,也看不惯血淋淋的屠宰场面。但还没等它来得及将视线收回,对面的大霸岙里又发生了新情况,小公羊跳下岩石,迎面朝正在狗尾巴草丛里钻行的那条恐怖的黑影走去。大公羊绕花鼎现在所在的山崖和对面的大霸岙相距并不远,只隔着一条又窄又浅的小山谷,连小公羊脸上的表情也看得一清二楚:它惊讶地发现,小公羊完全没有大祸临头的惊悸与恐惧,也不是存心要去送死的悲哀与无奈,更不是反应迟钝者的麻木不仁,而是一种奥古斯盘羊群十分罕见的神态:两只羊眼睁得滚圆,像太阳一样闪烁着光芒;羊角摇晃,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步子轻盈明快,不像是要去赴难,倒像是要去赴宴:全身皮毛兴奋得闪闪发光。

疯了,大公羊绕花鼎想,只有疯子才会有如此怪异反常的表情和举止。正常的羊绝不可能会把自己往食肉兽的嘴里送的。

其实,绕花鼎早就怀疑这头小公羊是个小疯子。这家伙自从生下来后,行为举止就与众不同,从来不跟同龄伙伴在一起玩耍,性情孤僻,除了吃草和睡觉,整天价呆呆地望着高耸入云的日曲卡雪峰。雪峰有什么可看的嘛,形如张牙舞爪的巨兽,正常的羊看着心里就不舒服,再说雪峰上终年不化的积雪白得刺眼,一般的羊眼看久了难免会头晕眼花,有一种被白色恶魔缠身的恐惧,只有雪豹的眼睛才适应长时间凝视惨白的积雪,羊眼爱看青翠的树林和碧绿的草地。你说,不是因为神经不正常,谁会这样傻不看青草看积雪?  P4-6

序言

这套丛书的缘起还得从上海说起,上海是一块神奇的土地,百年来急促的城市化、商业化、传媒化、娱乐化脚步催生了沪上近、现代文学的枝叶繁茂。回望中国近、现代文学,乃至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海是一座文学“重镇”,一口审美的“深井”,一块思想与艺术的“高原”,儿童文学恰是其中一丛绚烂的“七色花”。百年悠悠,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在这里酝酿、探索、起航,域外的儿童文学经典在这里成系列地译介、刊行,江南厚实的文学传统在这里不断地被重新“发现”,使得上海儿童文学的容涵度大大超越了上海的地域概念,成为—种与城市化、全球化、民族化等当代思潮贯通的,也与域外现代、后现代各路文学流派互动的创作群落概念,逐渐彰显出文学性格与文学类型的意义。

诚然,上海开埠以来,中西、古今文学的交蒸,使得儿童文学阅读、创作、批评的眼界大开,境界突兀,吸引了一批批怀揣文学梦想的少年、青年作家在这片园地里晨操暮练、奋力跋涉,一步一步成就他们心头的梦想,鸡鸣天下白,卓然成大家。童心稚趣主题的创作与出版成为一代代沪上文学新人的“启蒙课”,成为他们漫漫文学旅程中的大智慧与真欢乐。在上海百年儿童文学创作的长河里,有一位作家,一位长者,一位导师,让我们不能忘怀,他就是陈伯吹。陈伯吹,从1923年创作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开始,到1997年驾鹤西行,对儿童文学,对上海,他一往情深,矢志不移,他一直守护在上海这片儿童文学的沃土上,编织着他珍爱的儿童文学梦想,也只是因为战乱、奉调两次短期离开过上海。如今,他已经成为我们心中一尊高大的儿童文学:背影,一份沉甸甸的儿童文学承诺。他将毕生的挚爱都献给了一个信念——为小孩子写大文学。1981年,他倾其一生的积蓄创立了“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最初为“儿童文学园丁奖”),以褒奖上海的儿童文学佳作嫩苗、高士新人,25年过去了,这个奖励滋养了一大批儿童文学菁英,还培育了一种纯真的、优雅的、纳新的当代儿童文学的性格与风范。

毋庸置疑,上个世纪30年代京海之间学人们意气纷争的阴影,“大一统”的文学版图意识、50年来流行的抗拒城市化的乡土文学优越感,使我们常常回避城市创作群落与风格的价值与意义。然而,当我们置身于历史与全球化的视野之中,重新审视文学的境界、性格划分,我们就会有全新的理解。诚然,文学性格的第一分野在时代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话题与胸襟,如今文学时代的划分越来越短,历史上“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尺度被大大缩短,文学的代际更迭已经缩小到10年,甚至更短,但就思想与文学的双重拓展意义而言,风物还宜放眼。第二分野在创作语言,它是一种源于国家、民族,又超越国家、民族的划分,其品质差异在创作语言的文化质感、容涵力、表现力、穿透力等基础,如文献学中英语文学、德语文学、俄语文学、法语文学、华语文学、日语文学的划分。第三分野在文学的国别(本质上也是一种区域划分),它的差异在国家政治意志、主流思想意识、民族传统与智慧的不同投射,它是当下抗拒经济全球化的文化趋同性销蚀,维护文化多元化的宝贵的文化自觉。第四分野在区域与作家群落,是最鲜活、最富有坚实土壤感觉的文学性格,它与区域经济、文化、习俗的沿袭和变迁息息相关,也是构成国家、民族文学性格的根脉与基石。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与区域文化性格迥异而鲜明的国度,又岂能~以概之。而且,就文学性格的发生学而言,时代、语言、国别只是外在的前提,区域与作家群落才是内在的文学性格主体。因此,一位作家,一位伟大的作家,将自身的创作定位于某种区域文学的类型,绝不是一种屈尊,而是一种根深叶茂的升腾。

由陈伯吹以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所培育、倡导的阅读与创作的品质、性格是什么呢?首先,他以“童心论”为理论内核,培育、倡导一种天性、率真的文学基调。其次,他以自身的创作实践培植、示范一种纯真、隽永的创作风范,他自己的作品犹如“丝竹悠悠”,极有韵致。其三,他一方面重视域外儿童文学的借鉴、学习,比较与包容。无论是东洋还是西洋,都主张大力引进、译介;另一方面,他也十分注意江南文化的底蕴培育与根脉滋润,努力建构海纳百川、融通古今的区域文学性格,以此来吸附、凝聚各类文化性格的创作群落。由此看来,陈伯吹对于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来说,是一团跳跃的烛火,是一把丈量艺术品质高下的标尺,是一面映照心灵清浊、纯杂的精神明镜,当人们面对他生活的儿童文学时代,无法回避他的眼光与观念,这就是我们策划、出版“陈伯吹儿童文学桂冠书系”的动因和归依。

另一重动因源于儿童文学的“现代性”与“当下性”(或许当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阅读的迷茫、迷失还不能构成一种文学史意义上的“阶段性”)的断裂与冲撞,百年阅读、创作、批评形成的儿童文学审美规范近10年间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颠覆,儿童文学流变中的厚实沉淀被轻率消解、抛弃。在这种消费主义、娱乐至上的世俗化潮流面前,陈伯吹以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所倡导、实践的儿童文学创作规范也同样受到了挑战,作为一种对儿童文学品质的坚守,一份对世俗潮流的抗争,我们想到以陈伯吹的名义推出这套具有当代上海性格,坚守现、当代儿童文学审美价值的丛书。我们不反对文学创作、阅读、鉴赏的多元化,但是,我们有责任为儿童文学的美学传统辩护,为陈伯吹的文学主张辩护。

亲爱的少年读者,感谢你关注、阅读“陈伯吹儿童文学桂冠书系”,但愿它能归入你的珍藏,在各个年龄阶段里不断地被重读。因为好的儿童文学是“无年龄的文学”,也因为陈伯吹爷爷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需要童年般的“纯粹”和“真诚”。时代会变,这一点永远也不会变。

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年6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疯羊血顶儿(名家名作译丛)/陈伯吹儿童文学桂冠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石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469802
开本 32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陈伯吹儿童文学桂冠书系
印张 8.75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01
13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3:3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