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灵正能量人情--顿悟人生最纯真的感动/最心灵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心灵正能量人情--顿悟人生最纯真的感动》——中国大陆的“刘墉”,《读者》杂志首批全国百名签约作家,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评委,心灵美文作家霍忠义老师最新力作!

读他的作品,仿佛走进一个爱的世界,阅读爱的故事,倾听爱的声音,感受爱的温暖,传递爱的力量。书中贯穿始终的亲情、爱情、人情、世情,怎一个爱字了得?

内容推荐

霍忠义的《心灵正能量人情--顿悟人生最纯真的感动》以爱为主题,语言优美,故事感人,感悟独到,读他的文章不仅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更多的是带给我们深刻的人生思考和心灵启迪,读者的境界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高举着“爱”的旗帜,去寻找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去点燃人性中最灿烂的光芒——那就是母爱、友爱、恩爱、情爱、博爱。《心灵正能量人情--顿悟人生最纯真的感动》里的散文真情质朴,委婉动人,宛若一首首触动灵魂的歌曲。

目录

智慧无敌

传遍全球的一吻/3

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下车/6

老妈老爸语录/8

“让我在你家晒晒花”/13

不用手机的10大理由/15

人生中最尴尬的瞬间/17

平台上的月光/19

余光中补写《乡愁》/21

妙语连珠10条/25

独处之美/27

爱美的女人最美丽/29

才艺表演/31

四合之首/33

火车上有位老人与我们同行/36

“禄”字的故事/39

特大新闻/40

以水明理的父亲/42

家长会上的感想/44

滴水藏海

妹妹我不嫌哥哥穷/49

鹦鹉情深/50

遗憾但不必沮丧/51

两个男孩发名片/52

飞贼/53

6桌饭等于多少个鸡蛋/54

飞跃缘于脚下/56

谁是最不可爱的人/57

最后一道试题/58

信封背面的电话/60

我喜欢走盲道/61

用智慧赢得尊严/62

给我一只手/63

“谁跑得快我要谁”/64

我记住了一个名字/65

4个荷包蛋/66

“我只想看看这些花”/68

结婚照我不穿和服/69

校长只读半边字/70

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71

热吻有价/72

色盲/73

清扫尘土/74

差异/75

小偷与贪官/76

人生竞技场/78

谦让爱情/82

斑驳人性

寻找佛佗/85

直播史上的遗憾/86

噪声/88

帮凶/89

请以秒计时/90

饭桌上捡起来的生意/92

真的男人/93

人妖/94

鞋的故事/95

一声难得的断喝/96

一块口香糖/97

有秩序才会有进步/98

包容的快乐/99

望天/100

令人难过的词组/101

他为什么能生还/102

茶几上有一束怒放的玫瑰/103

“有阳光,已经足够了”/104

快乐的滋味/105

诚信在向我们叫板/106

撕心裂肺的抉择/108

两毛钱的尊严/111

那一吻并不代表爱情/112

双倍残疾/113

伤心的两块钱/114

“捷径”/115

8个受捐者为何不还钱/117

金奖/119

独一无二的电子邮箱/120

一个排长的悔/122

假如药家鑫上了艺术导论课/124

高贵人生

最爱/129

莫言是个什么人/131

信念被断臂高举/133

以“人”的名义出场/135

最美的风景在心灵深处/137

城市和大学男生的“畅通”工程/139

杂感/141

简称/143

它的专辑/145

易中天在直播镜头前失态/147

易中天快速成名五大理由/149

书缘/153

那天,我冒充省报记者/155

诚信守护的花园更美艳/156

最贴心的救助/158

杨丽萍的手/160

一封遗嘱,万般情怀/162

暖心的戒指/164

可贵可爱的傻/166

信念的火把/167

“下次你爱上的人,就是我的模样”/168

向一个打工妹致敬/170

反对的理由/171

心灵颤动

丑女/175

寻找“男友”/176

隽语/177

极致的美/178

盲人心中的明灯/180

塔台上的鱼跃/181

那臂,死神也望而却步/183

耻辱戒指/184

浪来了,迎上去/186

呵护美丽/188

写给女儿的小诗/189

最小的感动/190

分一份浪漫给你/191

未来无法设计/192

暖心的感觉/193

那时,我很想对每一个人好/194

人情百态

爱艺术就爱人类自己/197

换位思考/199

小表弟/201

生命的分量/203

恰是那一“点”/205

智者的品性/207

《人生》激励,莫言获奖不路遥/209

刘墉的高明之处/211

创新作文贵在“新”/213

享受的盛会/215

外行与外行话/217

早换心态早成熟/219

《爱情音乐盒》出版感言/222

谦虚是一种罪过/224

乱弹/227

失足者的忏悔:大学生“爸爸”苦不堪言/229

恩将仇报,湘妹子热泪长流/235

“荧屏第—母亲”彭玉的两次浪漫情事/243

新浪微博50句/248

跋:以谦卑与感恩之心/255

附录一:《润文摘>专访霍忠义:带着美丽的梦想上路/257

附录二:对话张艳茜:路遥精神的当下意义/261

试读章节

老妈老爸语录

老妈语录

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然而,母亲的好多口头禅不但语句精练,而且充满哲理。20岁以前我一直生活在她身边,因此几乎天天可以听到她的语录。在读了一些书、经历了不少事后,某天想起母亲的语录,顿觉这些话仿佛不该是出自一位农村老太之口,简直就是孔子、尼采这些哲学大师的格言。这时我才明白,也许真正的文学活在农村老妪老翁干瘪的嘴巴、落齿的缝隙里,而不是在书斋里课堂上。

老妈论亲情1:父母心在儿女上,儿女心在石头上。

这句话出自一个典故,说是有父母考验儿女,让他们在金钱和老人之间选择,结果儿女都选择了“金钱”,其实那只是一堆毫无生命力的石头。

人们常说亲情伟大,其实伟大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而不是子女对父母的爱,不孝顺的子女多,不爱子女的父母少。刘墉有一个观点,说人类的爱是下传的,而不是上传的。这跟我母亲的话揭示的是同一个残酷的现实,但是他的话显然没有我母亲的话有震撼力。

老妈论亲情2:(父母思念孩子时)前扯肝花后扯心。

情侣示爱多用“心肝”,生物学家告诉人们:心肝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而母亲这话表达的却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对子女的思念、牵挂、担心,都像一把无情的大手,把父母的肝和心生生拽疼。用这话表达爱,我觉得已是绝句,没有什么句子能比它更具杀伤力。

老妈论亲情3:要想报母恩,除非怀里抱子孙。

这是句俗语,但我是从母亲的嘴巴里知道这句话的。我女儿现在1岁半,一次受凉生病,她睡后我在旁边坐了一夜,怕她会踢掉被子加重受寒的病症。这一夜,想起母亲经常说起的这句话,我心潮涌动,眼眶发热,万般滋味在心头。

老妈论婚姻1:男人是个耙耙,女人是个匣匣。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里,男人主外,女人主内,所以男人就像个耙耙,要把钱抓回来,交给女人保管,而女人这个匣匣也要牢固结实,没有漏洞。家庭生活能否过得好,不但要看耙耙抓回来钱的多少,还要看匣匣是否善于保管。只要有一方出了问题,婚姻生活就一定会出现问题,这话深含哲学的辩证法原理。

老妈论婚姻2:夫妻两个哪有不吵架的?牙和舌头关系那么好,还有牙咬舌头的时候。

这是母亲劝慰吵架的小夫妻时常说的一句话。牙咬舌头虽然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生理现象,可没有人把它用到婚姻关系里。而母亲如此比喻夫妻关系,简直天衣无缝。牙和舌头的关系是互动关系、配合关系,两者最为亲近,完全类似夫妻关系,牙咬舌头也类似于婚姻里的吵架.、夫妻间的矛盾。这种方法在文学上是比兴手法,三千年前的《诗经》里就已经在用。

老妈论婚姻3:婚姻就是这么回事:一个哭的搭一个笑的。

母亲这话论述的是婚姻里的搭配关系。中国有个成语叫“门当户对”,说的是婚姻里的同向匹配,但是母亲却认同另一个观点:夫妻之间应该是差异互补的关系。哭和笑是一对矛盾关系,比喻互相对立的性格。在母亲看来:互补关系更有利于婚姻的稳定。

老妈论做人1:没有的时候给一口强过有了给一斗。

这是母亲论述什么时候帮助别人才是真正的帮助。别人没有饭吃时你给他一口饭,起的是救命的效果。这和佛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同一道理。如果这个人并不缺吃的,你给他一斗粮简直毫无效用——雪中送炭强于锦上添花。

老妈论做人2:走得端,行得正,半夜狗咬心不惊。

不做坏事,心里不会有鬼,自然没有什么好怕的。据说贪官、强盗、小偷、骗子等坏人最怕夜晚,常会失眠,而像母亲这样善良自律的百姓,恪守道德防线,心底无私天地宽,一觉会到大天亮。

老妈论人生1: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这是一句宽心的话,困顿中的人听了这句话会心平气和、直面不幸。这话同于“不如意事常八九”,“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它安慰人的效果显然要好于另外两句话,因为它牵涉到“家家”,而不是部分。人人看到“家家”两字,都会纾解心头的伤痛。

老妈论人生2:人世的事情没有一竿子插到底那么的顺溜,就好像竹竿,活节节,一节好,一节坏。  这话明白晓畅,说的是人生境遇有顺有逆。顺境自然好,如果遇到逆境,心态上要乐观坦然,行动上咬牙坚持。

老妈论诚信:应人事小,误人事大。

母亲从小教育我,如果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就不要答应别人。如果答应了却做不到,会对别人造成更大的伤害。母亲的心头,“大”“小”分明。这句话其实强调的是诚信,用的修辞手法是对比,说服别人的效果十分明显。

老妈论贫富:穷要有志气,富要很稳当。

人穷的时候最容易失去人格,甚至会被物质打倒。而人富的时候最容易张狂出格,骄横跋扈。穷不失志,才可能摆脱困境;富要稳当,才可以守住正果。

老妈论做官:上台时吹手喇叭,下台时石头瓦渣。

这话道出世态炎凉。你高官在位的时候,人们对你阿谀奉承,笑脸相迎;但是你下了台,就会有人冷眼相待,甚至落井下石。一个人可以有两种境遇,一个人也可以有两张面孔。

老爸语录

老爸从来没有上过一天学,所以没有多少文化,少时做长工,休息时在作坊的墙壁上自己学着写字,因而认识了一些字。他后来学了一门手艺,就是厨师。他生性耿直,为人厚道,一副热肠,万分善良,因此朋友众多。

P8-10

序言

“心灵”从何而来

2004年暑假,我正在家里休整,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是长沙打来的。一个非常好听的中年男子的声音,邀我去长沙。

这个打电话的人就是钟铁夫先生。他此次回国,是受湖南新闻出版局的邀请,办一本叫《心灵》的杂志。我的好友陈清贫向他推荐了我。钟兄看了我的文章后,觉得我的文风很适合《心灵》,于是竭力邀我南下办刊。我犹豫不决,爱人说:“你去吧,可以开开眼界。”于是我一人登上飞往长沙的飞机。

钟兄到机场接我。自此相见,我们的友谊拉开了序幕。

在长沙,我和钟兄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白天,我俩各自忙碌;傍晚,我们一起去烈士公园散步。在这段日子,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钟兄智慧、谦虚,思维开阔,意志坚定,对我帮助非常大。他的写作成就(获过“五个一”工程奖)、办刊经历(深圳《女报》是他一人办起)和他的美国经历(讲学),让他既高瞻远瞩,视野独特,又脚踏实地,注重细节。在长沙,我特地为《心灵》杂志写了一段宣介文字: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与人的关系疏远,人与社会的关系僵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每一个心灵都疲惫不堪,竞争带来活力,同时带来更多压力。我们只有一个愿望,您在读完我们的杂志后,能在平静平和中安然入睡,这就了却了我们的心愿。所以,我们的办刊宗旨是:给每个心灵一点烛光,给精神世界加点伴侣。我们的口号是:打开《心灵》,可以透进更多阳光。我们最欢迎感性、感动、感叹、感恩的优美散文、写实故事。短到百字以内,长到五千开外,均可。我们看重文章的‘心灵’,而非外表。”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已经做好的《心灵》首期样刊未能如期发行,编辑好的三期稿件也被无限期搁置起来。但是自此,我的心被“心灵”占据。

再说我与爱的关系。

每个人与爱都有因缘,我自然也不例外。其实,我的心灵早早与爱结缘。

小时候,我从妈妈口里听到的对爸爸的评语,几乎都是激赏之词。因此,在我们姐弟四人的意识里,父亲就是权威,我们必须十分尊敬他。妈妈没有上过一天学,不识字,但是口才很好,能讲出许多让人信服的道理,且表达恰当贴切,语句凝练。在我们小村,她受到所有人的尊敬,正因为如此,她才会成为夫妻之间、邻里之间矛盾的调解人,比村干部还受欢迎。小时候我一直不懂,妈妈的人缘为什么这么好。

7年前的8月,妈妈生病了,我请二姐带她来西安治疗。手术期间,我和姐姐轮换睡在她病床边临时铺的凉席上照看。妈妈昏睡着,看着监控器里那绿色的波浪线均匀地跳动,那一刻,我为这样的生命守护感动。4年前,妈妈因病谢世,我悲痛不已。一直想写点纪念的文字,但每每因悲伤搁笔。

如今,在我授课的大学课堂上,贯穿始终的主题只有一个字:爱。不论这个字和哪个字组合,都让人怦然心动:家国之爱、亲情之爱、两性之爱,以及延伸出的博大的仁爱,看似夸张直白,却深含让每颗心酥软的柔情。

我和学生们,在课堂和课堂以外,经常会守着爱的主题,肃然。这时,我才知道,是妈妈浇灌了我的心灵。

所有的“心灵”在2012年的秋天完美贴合——被妈妈浇灌的我的心灵与长久以来想办的期刊《心灵》;我与一位叫汪建民的知名书籍策划人。我们畅谈几次,一致决定将我的所有作品定名为“最心灵”系列。

最心灵,醉人心。

以此为端,愿所有人能打开心灵——打开“心灵”,可以透进更多阳光。

后记

以谦卑与感恩之心

1995年,我大学毕业留校任教。掐指算来,已经14个年头了,加上大学4年的时光,我在这个美丽的校园已经待了18年。因此,我对这里充满深情。

不久前,小弟王荣禄要我写一篇题目为《我的唯一大学在长安》的文章。按说我写稿多年,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当不费劲。可是,我酝酿再酝酿,提笔再提笔,几天时间也写不了一行字。究其原因,只能说我对这个题目充满敬畏,怕写不好会亵渎母校。

是的,到目前为止,只有一所大学与我息息相关,那就是长安大学。18年前,我背着母亲一针一线做好的被褥来此求学,就再也未曾离开。那时,我还是一名青涩青年,除了一腔激情外一无所有。幸运的是在这里,我遇到了博学宽厚的师长,他们指导我学习做人,帮助我健康成长,使得我能够慢慢成熟起来。现在,我将家也安在这里。从学生宿舍到教职工集体宿舍,再到我自己拥有的单元房,虽然搬家八次,可是犹如行星运转,我一直在这个院子中打转,母校就是我生命的恒星。

我的专业是机械工程,业余喜欢文学。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这两条差别很大的道路上发展,虽然发展得都不怎么样。即使这样,单位的领导从来没有说过我“不务正业”,相反,他们支持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发展业余爱好,并认为工科大学老师有点人文素养,对教学是大有裨益的。这里气氛非常宽松,我供职的理学院领导还经常与我探讨我的文学作品,鼓励我说写得很不错,这让我很感动。

在文学的道路上,很多长安大学的师长几乎是手把手地辅导我:学生时代在《长安大学报》做学生记者,张宪老9币算是我的启蒙老师了。他不但教我写作,还教我排版,带我采访,极度信任我、关照我。后来,遇到了黄建国老师,我的很多作品都是在黄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并经他手推荐发表的。还有戴生岐老师、段联合老师等文学师长,他们对我都是真诚地鼓励、直率地批评,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充满敬意。

在我的专业上,更是有许多师长的关怀和爱护。我大学时代的师长,有的已经谢世,有的已经退休,有的年富力强,是学校的脊梁。即便在多年后的今天,他们依然对我关怀有加。比如:大学时代教我理论力学的冯振宇教授,现在是教学名师;教高等数学的郭元术老师、教我大学英语的琰璇老师、教材料力学的张宏老师、带我们毕业设计的冯忠绪教授、教我液压学的杨一凡老师、教我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的付宝琴老师,还有大学时代的系书记马占平老师、大学时代的辅导员胡新杰老师……他们对我的关怀从学生时代一直延续至今,让我永难忘记。我至今还记得我的机械制图老师陆素珠,她大一带我课程,我留校后和她在一个教研室共事几年。她退休时竟然将所有的资料和教案都留给了我,慷慨中透着无私,爱护里藏着大气。当然,更不能忘怀的是我的硕士导师巨永锋教授。他渊博的知识,严谨认真、和蔼可亲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们面前,我永远是学生,应该永远怀着一颗谦卑之心。

我更应该以感恩之心对待我的长安大学。确切地说,我成长中的点滴都应该归功于长安大学。刚毕业那几年,每天晚上我都会和徐世强在办公室里学习。那时学校平淡而安静,外面的世界一片喧腾,人人都在奔忙着赚钱,而我就在那几年写了一些看起来还不错的文章。没有这个校园,没有这个环境,我再聪明恐怕也写不出一行字。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如此描述我的校园:“雁塔脚下,唯我长大,校园风景如画。”这是对这个校园最形象的描述。

我现在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每天早晨在家属区的花园里跑步。这里一片碧绿,尤其在春夏时节,盛开的花朵不但格外美,还格外香。花园里小鸟鸣叫,时起时落,给人宁静闲适的感觉。园中木亭下,白发的长者带着小孙子玩耍,湖水中金鱼游弋,喷泉中水珠四溅,真是恬淡和谐、美不胜收。晚上,我还会和三五知己在花园里散步聊天,吹着凉风踩着月影,心情十分轻快愉悦。

以谦卑与感恩之心教书,这是我最想对长安大学说的话。

书评(媒体评论)

霍忠义生于关中,又是长安大学教师,他的美文作品大多写身边的人和事,所以读来倍感亲切。他的文字像关中人一样质朴,又透着长安文化的意蕴,值得反复咂摸。

——陈忠实(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霍忠义以擅长美文写作而著称,我想,这大概缘于他教师和作家的双重身份。教师总是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演绎着青春与激情,而作家则要把自己熟悉并热爱的生活用生花妙笔广布世间。所以读他的作品,仿佛走进一个爱的世界,阅读爱的故事,倾听爱的声音,感受爱的温暖,传递爱的力量。书中贯穿始终的亲情、爱情、人情、世情,怎一个爱字了得?

——顾之川(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霍忠义对人生有深切的体验,对生活有细致的观察,他的散文书写人间大爱,感情朴素、真挚,行文睿智、灵活,语言富有质感,已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黄建国(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作家)

我一直觉得,一个作家的写作可以分为内外两重:对内是心灵,对外是世理。霍忠义的美文,对心灵有忠,对世理有义,可谓尽忠达义,文如其名。

——乔叶(著名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霍忠义的美文以爱为主题,语言优美,故事感人,感悟独到,读他的文章不仅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更多的是带给我们深刻的人生思考和心灵启迪,读者的境界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陈清贫(《知音》杂志著名编辑)

霍忠义以轻灵、精当的笔触,高举着“爱”的旗帜,去寻找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去点燃人性中最灿烂的光芒——那就是母爱、友爱、恩爱、情爱、博爱。他的散文真情质朴,委婉动人,宛若一首首触动灵魂的歌曲。

——竹子(著名电影编剧、作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灵正能量人情--顿悟人生最纯真的感动/最心灵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霍忠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935178
开本 16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6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