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悲剧的终结与新生--青年卢卡奇悲剧理论研究/复旦博学文库
内容
内容推荐
青年卢卡奇关于悲剧的理论是对20世纪欧洲文明危机的自觉回应。透过对悲剧问题的思考,青年卢卡奇不仅自觉完成了从新康德主义到黑格尔主义立场的转变,也为其之后转向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立场提供了理论准备;此外,悲剧问题也呈现出了卢卡奇早期思想的哲学内涵,对此进行研究,为我们较好地把握他对德国古典哲学及其理论意义的独特解读提供了可能。陆凯华著的《悲剧的终结与新生--青年卢卡奇悲剧理论研究》以青年卢卡奇的悲剧理论为线索,试图建立起文艺理论、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三者间的学术桥梁,继而说明,一种哲学上的浪漫主义传统,如何构成了青年卢卡奇的理论意识,进而也构成了其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前意识。
作者简介
陆凯华(1988-),上海人。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后(已出站),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师、“明园晨晖学者”。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德国古典哲学等领域研究,先后参与各类省部级课题4项,并获得省部级奖项;在《世界哲学》《复旦学报》等学术类期刊发表论文、译文多篇。
目录
导言:欧洲文明的危机与悲剧的新生
一、西美尔与韦伯:新康德主义的文化意识
二、艺术的独立性:拯救文明危机的可能性
三、现时代的艺术:作为艺术形式的新悲剧
第一章 《现代戏剧进化史》:卢卡奇悲剧问题的起点
引子——悲剧快感问题与卢卡奇的回应
第一节 现时代的语境与悲剧的意义
一、悲剧的社会学——西美尔的启发与影响
二、对苦难的模仿——现时代对悲剧的需要
三、新悲剧的特性——调和性的力量的悬置
第二节 命运与必然性——悲剧形式的核心
一、悲剧必然性的目标:对生活的艺术性重建
二、悲剧必然性的功能:戏剧效应的内在条件
三、悲剧必然性的标准:现时代悲剧的风格化
第三节 现代悲剧形式的先验演绎
一、悲剧创作的先天性前提与先验形式
二、安提戈涅:古今悲剧命运在“世界观”上的差异
三、现代悲剧的先验演绎:戏(悲)剧的辩证法
四、现代悲剧的先验演绎:悲剧中的对白与象征
第二章 悲剧的“形而上学”
第一节 悲剧“形而上学”的四重内涵
第二节 悲剧的形而上学:观念论与浪漫主义
一、德国观念论:重建人的“形而上学”
二、浪漫主义:“形而上学”的艺术话语
三、悲剧的界限:浪漫主义的失败
第三节 渴望:悲剧的形而上学之依据
一、《渴望与形式》:何为渴望?
二、对渴望的满足:艺术及其形式
三、渴望满足的路径:悲剧与诸现代艺术的差异
第三章 《悲剧的形而上学》:作为评判形式的抒情悲剧
第一节 英雄的悲剧——现时代的悲剧特性
一、人的悲剧:对古希腊悲剧的重新解读
二、新神秘剧:现代悲剧的条件与要素
三、显现本质:现代悲剧的内容与目标
第二节 作为评判形式的现代悲剧
一、现代悲剧的类型:感性与知性的矛盾在悲剧人物上的聚焦
二、对生活的审判——悲剧的“诗性伦理学”
第三节 现代悲剧的抒情性
一、奇迹:悲剧克服抒情性的可能性与现实出路
二、形式与本质的颠倒:现代悲剧的抒情化
三、奇迹的缺失:现代悲剧的“非调和性”
四、对悲剧的判词:无以逃避的“抒情性”
第四章 《小说理论》:古典时代与史诗文学传统
第一节 古希腊生活的总体性
一、生活的总体性:自然宗教与伦理共同体
二、希腊世界总体性内在的二元性与统一
第二节 史诗——希腊经典艺术形式
一、艺术的起点——对总体感性化的模仿
二、古希腊艺术——从雕塑到史诗的发展
三、史诗的特性——作为艺术形式的模仿
四、韵文与散文——史诗的语言及其意义
五、史诗的远去——经典艺术的内在问题
第三节 古典时代的黄昏——古典悲剧与希腊哲学
一、历史哲学的辨证法:伦理学与美学的辩证法
二、古典悲剧的诞生:挽救“总体性”的努力
三、柏拉图主义哲学:现代悲剧内在原则的滥觞
第五章 《小说理论》:现时代与现代悲剧
第一节 现时代的状况与现代悲剧的抒情性
一、现时代的状况与抒情艺术的兴起
二、现代悲剧:抒情原则的艺术表现
第二节 现代悲剧的“二元化”
一、“抽象”悲剧:悲剧复古主义的失败
二、莎士比亚悲剧:现代悲剧的典范
第三节 孤独与信任——现代悲剧的新主题
一、现代悲剧的时代状况:个体的孤独
二、现代悲剧的表现形式:对白与独白
三、现代悲剧的和解形式:死亡与信任
第六章 现代悲剧的延续与终结:现代史诗与小说
第一节 现代史诗——悲剧抒情原则的深化
一、现代史诗的乌托邦化
二、现代史诗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第二自然与现代史诗的终结
一、黑格尔——艺术的终结与第二自然
二、卢卡奇——消极的第二自然概念
三、艺术终结——第二自然概念下的抒情诗
第三节 小说:第二自然中的真实艺术
一、小说的“总体性”:“内在性”与“生成”
二、小说的反讽:艺术的“反思性”
三、魔性与自由:小说中的伟大个人
结语:青年卢卡奇从悲剧问题走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历程
一、卢卡奇的悲剧观与前马克思主义时期的文艺理论
二、韦伯的影响——现时代的状况与艺术道路的终结
三、从个人走向阶级:走向黑格尔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悲剧的终结与新生--青年卢卡奇悲剧理论研究/复旦博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陆凯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139310
开本 32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3
出版时间 2018-10-01
首版时间 2018-10-01
印刷时间 201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64
CIP核字 2018210343
中图分类号 B515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5: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