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梅兰芳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梅兰芳先生暨梅派艺术传承与发展研讨会文集)(精)
内容
目录
在“梅派艺术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高显莉
在“梅派艺术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梅葆玖
略论梅兰芳对戏曲表演体系建立和传承的贡献 刘文峰
拜梅兰芳先生为师的感悟 胡芝风
梅派表演艺术研究 胡芝风
梅兰芳《霸王别姬》中舞剑的美学特征 常立胜
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神内蕴 李 玫
昆曲《游园惊梦》注释 翁思再
梅兰芳古装新戏的程式创造 梁燕
论《贵妃醉酒》的艺术魅力 骆正
论京剧梅派唱腔艺术传承的三种样式 仲立斌
梅兰芳的表演艺术应该传承什么 邹元江
漫谈梅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陈培仲
纪念大师的另一面 刘连群
梅兰芳与中国京剧形态的完成 张福海
梅谭关系初探 周传家
苔枝缀玉,和谐统一——梅兰芳编导演一体化的创作模式 池浚
从1930年梅兰芳访美谈对京剧海外传播的反思 孙 萍
戏曲跨文化研究的历史化问题:从海外梅评的“逆流权威”斯达克·扬说起 江棘
创新是为了更好地继承 毛小雨
梅兰芳与琴师 丁汝芹
反思当代的梅兰芳研究:重复与遮蔽 谷曙光
图像、表演与戏曲剧照连环画谱——从《梅韵兰芳:梅兰芳八大经典剧目写真》说起 王馗
梅兰芳虞姬形象文本溯源略论 俞丽伟
梅兰芳与戏曲评论家——以苏少卿与徐凌霄为例 张一帆
王瑶卿到梅兰芳:京剧表演“第二传统”的确立 孙红侠
戏曲舞蹈略说——从梅兰芳谈起 闻慧莲
从《舞台生活四十年》看梅兰芳的京剧革新精神 陈建平
重读《舞台生活四十年》的点滴收获 王玉柱
梅兰芳拍摄戏曲电影的启示 秦华生
《梅讯》小识 张斯琦
京剧演唱的传统传承方式——以梅兰芳为中心的研究 海震
浅说梅兰芳师承及所演剧目 张永和
论梅兰芳的彩色电影《生死恨》 冉常建
梅派艺术对少数民族戏剧影响研究——从甘南“南木特”表演程式看对京剧的审美接受 曹娅丽 邸莎若拉
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看梅兰芳的赴美演出——兼论作为梅兰芳智囊与幕后推手的齐如山与梅兰芳演剧学派之间的关系 王伯男
梅兰芳艺术和中华美学精神 顾春芳
从梅派《凤还巢》的剧本创作看流派剧目的诞生 谭志湘
风华绝代的梅派艺术:诗意表达的极致 王艳玲
《凤还巢》中梅兰芳的表演艺术成就 吴乾浩
梅兰芳的伟大性 张刚
新艳秋艺术的启示 王灵均
周贻白与王瑶卿、梅兰芳的晚年交往 周华斌
内容推荐
梅兰芳作为一代创立完整表演艺术体系的京剧艺术大师,首先是他在艺术上深入继承传统,并勇于改革创新,发展提高了京剧旦角乃至京剧艺术的整体水平,形成了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京剧梅派艺术。秦华生、刘祯主编的《梅兰芳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梅兰芳先生暨梅派艺术传承与发展研讨会文集)(精)》共收录有关梅派艺术传承发展相关研究论文60余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梅兰芳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梅兰芳先生暨梅派艺术传承与发展研讨会文集)(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秦华生//刘祯
译者
编者 秦华生//刘祯
绘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059336
开本 16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9-01-01
首版时间 2019-01-01
印刷时间 201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694
CIP核字 2018239776
中图分类号 J821.2-53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7
192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