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这儿与那儿(中国转型期基层调查)/南方周末二十五年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在这里,读懂中国。

《这儿与那儿》副题为“中国转型期基层调查”,《南方周末》在中国中部、西部和沿海各选取了一个村、一个镇和一条街,持续调查采访了10年时间,详细记录了三处地点的变化与转型,关注那里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所思所想及荣辱沉浮,从而通过社会最基层的细胞,管窥转型中的中国之变。

内容推荐

《这儿与那儿》副题为“中国转型期基层调查”,《南方周末》在中国中部、西部和沿海各选取了一个村、一个镇和一条街,持续调查采访了10年时间,详细记录了三处地点的变化与转型,关注那里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所思所想及荣辱沉浮,从而通过社会最基层的细胞,管窥转型中的中国之变。

《这儿与那儿(中国转型期基层调查)》费时10年所记录的,是一段有意义的历史,是最真实的中国人的故事。

目录

总序:不死的理想随书页飞扬

三个地方的故事

第壹年

 1998年:西部深处的白鹿镇

 1998年:沿海的一条街——成功路

 1998年:中原的一个村——小常庄

第贰年

 1999年:白鹿镇开始流行手机

 1999年:成功路上有“飞车党”

 1999年:小常庄人口出现“负增长”

第叁年

 2000年:白鹿镇龙门山要申报自然遗产

 2000年:成功路基本实现小康

 2000年:小常庄种田人越来越少

第肆年

 2001年:白鹿镇上书院依然破败

 2001年:成功路上博彩大流行

 2001年:小常庄发生“政变”

第伍年

 2002年:白鹿镇关停小煤窑呼声强烈

 2002年:成功路上等离子电视走俏

 2002年:小常庄理发实行“会员制”

第陆年

 2003年:白鹿镇种黄连发大财

 2003年:台湾美语学校开到成功路

 2003年:火车终于通到小常庄

第柒年

 2004年:白鹿镇邮政点要取消

 2004年:成功路上书店要关张

 2004年:小常庄开始了工业化

第捌年

 2005年:白鹿镇随黄连陷入萧条

 2005年:成功路地价飞速上涨

 2005:小常庄人谢绝谈“幸福”

第玖年

 2006年:白鹿镇想变身欧陆风情小镇

 2006年:成功路开始大拆迁

 2006年:小常庄农业税减免第二年

第拾年

 从1998到2007,十年

 白鹿镇的礼物

 白鹿镇十年志

 成功路自己的方向

 成功路十年志

 记忆中的那个村庄

 小常庄十年志

总结篇

 倾听中国前进的脚步声——从三个点的十年变迁看转型中的中国

试读章节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成功西路199号自行车铺老板,67岁的颜呈迎不大爱说话,沉默着,微笑着。在成功路上10多年了,这里的变迁都在他的眼里。它原是一条不足4米宽的石板路,现在是6米宽的水泥路;它原是有几百年历史的“新街”,现在是1995年纪念郑成功时改名的“成功西路”。

颜老伯总是在早上6点多钟起床。年轻时蹬自行车载客,学会了修理技术。这儿的自行车已经没有80年代那么多了——成年男女都骑摩托车出行,镇里来往就花3-5元搭三轮摩托,还有安海/安平—泉州的中巴经过。但孩子们上学、外地的打工仔都还要骑自行车,他的生意也不算太差。

颜老伯和所有的安海人一样,每天早晨喝一碗稀饭,吃馒头或油条。每天也吃一顿干饭,或者粉丝,或者米粉。汤是必不可少的,鱼丸汤或者馄饨。每月的伙食费在400—500元间。

冬至那天他吃了圆子,这是习俗。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要过的。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他和成功路上其他开店的人一样,要祭一祭财神。在农历二月,他会和其他人去附近西安村的报恩寺里烧香,拜祭菩萨。在这条路上,也有几家人会去基督教的安海堂做礼拜。

颜老伯的铺子是祖屋,他不会觉得房子是一个怎样的负担。但利郎西服安海专卖店的陈老板就觉得不同了。他处于在比较繁华的地段,每个月的租金是1800元,工商费加税收每个月是六七千元,负担挺重。这两年生意挺难做,一套西服从280-1000元不等,24日、25日两天没开张呢。隔壁的一家女装店此时生意也正清淡着,虽然价格仅在50-150元之间,货都是从邻近的石狮和广东进的,款式当然要新的。

日用品店的陈老板这两天也不是很顺,他的店里摆着雀巢咖啡、奶粉、五粮液、茅台,看起来都有一些灰尘了。名牌货他这里都有,但平时大家都不怎么买。比如酒,平时大家都喝厦门产2元的银城,泉州产2.5元的清源,好些就喝清源钻石红,但那要6元一瓶。偶尔也有人喝白酒,一般是金种子或者山东的孔府宴酒或古井贡,十多二十元一瓶。再比如烟,抽上海产牡丹的人最多,3.5元一盒,好一些就抽龙岩产七匹狼,7.5元一盒。但送礼就不一样了,烟要红七匹狼(14元),恭贺新禧(云南产,11元)或中华(35-40元);酒要剑南春(95元),或五粮液(150元)。

陈老板对假烟假酒的情况挺苦恼,进红塔山和七匹狼的时候要小心,七八成是假的,还要小心假的茅台酒和五粮液。

陈老板的几个小伙计都显得挺能干。安海的经济好,成功路上的年轻人就几乎没有外出打工的——除了做生意外。看电视当然是主要的娱乐方式了,他们主要看福建有线电视台,有时也看中央台,新闻联播几乎是必看的。在晚上七八点钟,他们还会待在家里看,此后他们就可能去江海大酒楼的KTV唱歌。

在成功西路和成功中路上各有一家农副产品市场——除了一些蔬菜,基本上是从安平市场上进的货,因为除了成功西路末端有十来户人家还在种菜外,就没有人务农了。12月24日,市场上的物价是:瘦肉8元/斤,排骨8元/斤,小青菜0.5元/斤,鸡蛋3.5元/斤,鲢鱼4元/斤。

葬礼对于安海人或是成功路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很隆重但却未必悲伤的事情。在下葬之前,所有的亲戚朋友都要来吊唁,并且将红纸翻过来,包上200元,称之为“白包”。葬前葬后,家属要请来军乐队(各个乡镇都有几个)、道士、和尚、宗祠里的人,一路奏乐在街上游行,人数可至上千,还要有几辆车,将亲友们送的唁品挂在车上跟在人群之后游行。孝子跪在重要的路口,看着游行队伍直到最后,有钱的人要花费8-10万元,贫穷的人也要花上七八千元。每个人都火葬,骨灰放在报恩寺或其他寺庙的“安乐宫”里。

结婚仪式同样隆重,礼金一般也在200元左右。新郎在前一日或当日将新娘接到家中,大摆筵席,过后送亲戚一些糕点也就各自散去。闹洞房已经不时兴了,大家都忙。

成功中路的安海邮政支局局长傅煌辉对10月的邮电分家多少有点遗憾。邮政业务今年下滑很快,信件业务下滑得更快,成功路上连一个邮箱都没有了。但是报刊的发行量却上涨了。《泉州晚报》在成功路上的发行量有200多份,《厦门日报》是自办发行的,他认为肯定也在上涨,除此之外,《参考消息》、《读者》和《中外文摘》也是成功路上流行的读物。

电信支局局长林生才的底气却越来越足,虽然电报和传真下滑了25%之多,但是移动电话用户却增长了30%。而且成功路上已经消灭了无电话户。数据通信更是了不得,成功路上的互联网用户今年有了20多户,镇政府边上还开了第一家网吧,电信局在成功路上有了4个零售点,生意都不错。

海八路上的安海医院挺繁忙,院长吕荣锡显得有些疲惫。来看病的人以看外伤为主,交通工具是方便了,但车祸实在不少。内科病则以乙肝为主,吕院长认为这和安海人的饮食结构多少有点关系:靠海的人都爱吃海鲜,但海鲜清洗状况并不佳。成功路上有4家药店,同时也是个体诊所,感冒发烧,一般都在那里解决。尽管如此,安海医院的年门诊都在8-10万人次之间。

分管成功路的片警黄呈块对自己辖区内的治安情况算是比较满意。除了100多个来自四川、江西和福建宁德的打工仔外,成功路上基本都是本地人,案件很少,今年仅发生成功东路摩托车丢失案两起、中路安海公园门口抢夺钱包、手机案两起和西路一家金银加工店被撬案。当然,他还是每天都要去街上转一圈,东家西家拉拉呱,了解一下情况。

今年安海镇的工商税收达到1.21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为45亿元。工业产值占95%以上,主要是电子玩具业。商业则以糖烟酒和饮料批发为主。农业产值已经很低了,今年只有8000万元,仅占总产值的2-3%,而且是传统的水稻、红薯和蔬菜种植业,全镇有3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

成功路常驻人口2100人左右,人均年收入约6500元。外来人口一百来人。

12月24日,安海公园边上,一家服装店正在装修;成功西路148号张家的孩子结婚了,门楣上贴着“张谢联姻”;郑丽英老太太过世了,她的亲属在街上游行,军乐队奏着《好人一生平安》。P7-9

序言

“有可以不说的真话,决不说假话。”岭南老报人的一句话,被一张报纸拿来实践了25年。

话没有什么稀奇,类似的话,康德早说过;意思没有什么稀奇,蒙学阶段就在灌输;修辞没有什么稀奇,比起“知其不可而为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显得朴素。

然而,以之为圭臬,却成就了一张报纸的气象。

有人说,是特殊的时代成就了说真话的《南方周末》,此话可能只说对了一半。《南方周末》确要感谢这个奇迹般的时代提供的丰富机会。从民国时期的“厚黑学”到当代的“潜规则”,学者都在阐述对历史的理解,说真话需要足够的勇气。今天,更显真话的珍贵。

真正成就《南方周末》的是一份朴素的信念:相信未来,并着手创造未来;珍视真善美,并着手护持真善美。

真正成就《南方周末》的是一种咄咄的坚持:扎根中国,深入人民;放眼世界,纯粹新闻。

这是理想主义者的执著。其中并没有多少创造,这样的理想主义,不过是中国千年不易的知识分子情怀与操守;这样的理想主义,不过是启蒙时代以来,人类的优秀分子共同的价值与行为取向。

但就是秉承这样的理想,使《南方周末》从“服务改革、激浊扬清”到“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从“深入成就深度”、“记录时代进程”到“在这里,读懂中国”,25年一路走来,几代报人,薪火相传。成功时有泪水,风雨中常微笑。

由此,在《南方周末》创刊25周年时,我们出版这套丛书,并不是觉得《南方周末》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并不是《南方周末》有树碑立传的需要。我们只是想通过结集的形式,持续地告诉爱她或恨她的人们,如她那样坚持,在任何时代,都能有这样的成绩;持续地告诉爱她或恨她的人们,不要怀疑历史终将进步,赤诚的新闻人只需着力于本分。

这套丛书里有《南方周末》已刊篇章的选集,有《南方周末》新闻业务经验的总结。所有这些,不过是一些报人工作的累积,但因它们的诚实而显得有价值,因它们记录了一个奇迹般的时代而显得有价值,因它们背后对家国责任的担当而显得有价值。

当然,就爱报纸如生命的我们而言,以书的形式留存篇章,也是不希望这些作品速朽,但从不冀望它们如在《南方周末》上刊登时引起的轰动。于我们,翻阅这套丛书,可以小小陶醉一下:没有辜负时间的厚爱,生于这个年代,并忠实地做了一名记录者。

如你不弃,翻开它们,墨香氤氲中或能感觉到我们的存在,但不会强烈,如一首诗“浑然不觉的黄色花/从很深的日月里开放了/……我把什么留在这里/除了步履/就是微笑/在苍茫的风中/闪烁不息”。

只有不死的理想随书页飞扬……

2009年12月1日于穗-京航班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这儿与那儿(中国转型期基层调查)/南方周末二十五年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南方周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102105
开本 16开
页数 1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3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1
16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26:30